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贵嫁 求之不得(贵嫁)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1:47作者:浮生如梦来源:网友上传

贵嫁 求之不得(贵嫁)

本文目录一览:

贵女嫁给穷小子,结果丈夫成名要娶妾,看李蕙仙如何化解婚姻危机

梁启超

“我爱上别人了。”梁启超写信对妻子李蕙仙说。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避免被朝廷捕杀,领导变法的梁启超逃到日本。

妻子李蕙仙、一家老小,被梁启超撇在国内,处境凶险。

李蕙仙当机立断,带着全家逃往澳门,才躲过一劫。

梁启超有名气,却没什么钱,生活拮据,李蕙仙几乎事事亲躬,洗衣做饭,洒扫缝补,以一己之力,撑起全家人的生活。

再辛苦,李慧仙都很少顾惜自己,满心牵挂着在外流亡的丈夫,担心他吃不好,穿不暖。

她天天盼着丈夫来信,渴望他的消息,见不到他的面,看看他字迹,闻一闻书信上残留的,他的味道,也能聊慰相思。

那段不知丈夫是否平安的日子,李蕙仙度日如年。

眼下她终于得偿所愿,收到了丈夫的来信,打开来,读到的却是丈夫的出轨消息。

一声响雷在脑袋里炸开,李蕙仙差点昏厥。

愤怒、委屈、害怕、平静,她很快完成了一连串情绪的梳理,回归理智。

该怎么回答呢?怎么才能让他收心呢?

李蕙仙拿着丈夫的来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恍惚地陷入回忆。

一、坚定的选择

梁启超自幼聪明,饱读诗书,为了科举考试,苦练八股文。

梁启超

他的努力,早早地得到了回报,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年纪轻轻,成就如此之人,凤毛麟角。

中举那一年,梁启超春风得意,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前途无量的好苗子。

李慧仙的哥哥李端棻是乡试的考官,他非常欣赏梁启超,对他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甚为认同。

跟梁启超接触下来,发现他相貌端正,人品贵重,李端棻于是把妹妹李蕙仙介绍给他。

父兄都是高官,李蕙仙是名副其实的京城大家闺秀,以她的出身,本是不愁嫁的。

但她饱读诗书,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封建守旧的纨绔子弟,压根看不上。

梁启超

在择偶上,李蕙仙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因此蹉跎了许多年华,二十一岁,还待字闺中。

二十一岁还没嫁人,于当下而言没什么问题,但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高龄剩女。

世俗的眼光,父母的催促,都没有让李蕙仙妥协,她坚守本心,等待着她的意中人。

遇见梁启超的那一刻,李蕙仙晦暗的世界,被照亮了。

这青年,不光棱角分明,英气逼人,身形高挑,气质卓然,生就一副好样貌,还腹有诗书,谈吐不凡。

他忧国忧民,胸怀报复,谈起当下乱糟糟的时局,很有自己的见解。

光是听着他说话,李蕙仙眼里,就不知不觉有了光。

梁启超

李蕙仙比梁启超大四岁,但梁启超并不介意,两人相见甚欢,亲事很快定了下来。

许是想要再往上攀一个台阶,让自己配得上千金小姐,梁启超不久又参加会试,但没有考中。

会试落榜的梁启超,是不符合李家父兄对他的期望的。

他们之所以招他为婿,不止于欣赏他的才华,还在赌他的前途。期望他能高中,在朝廷获得一席之地,与李家相辅相成,发扬家业。

落第的梁启超,对于李家而言,没有任何价值。按照封建大家长的思路,亲事还没办,定是要退掉的。

梁启超和家人

李蕙仙不肯,她对梁启超的喜欢,不掺杂任何功利的想法,即便要吃苦受穷,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

婚后京城大小姐李蕙仙跟梁启超回到了广东农村。

农村的偏僻荒凉和京城的繁华似锦形对比鲜明,李蕙仙颇为不习惯。但无论走泥土路脏了鞋袜,还是被蚊子叮得红肿,她都笑呵呵忍着,从不抱怨。

普通农家生活跟在京城做大小姐,也不一样。

李蕙仙不仅没人伺候,还要伺候别人,除了洗手做羹汤,还要下地干农活。

自幼娇生惯养的李蕙仙,任劳任怨,从零学起,逐渐担起主妇的职责。

梁启超

辛苦的劳作既没有让她后悔,也没有让她退缩,每天能见到丈夫,她就很开心。

梁启超不问家务,埋头读书,收入有限,李蕙仙从不强迫丈夫赚钱养家,甚至卖掉嫁妆,给丈夫买书。

封建社会体系里,彩礼和嫁妆,基本持平,彩礼归女方娘家,嫁妆由女方带到婆家,自行保管。

但这并不意味着,嫁妆是女方的私人财产,通常来讲,女方会在男方家庭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拿出嫁妆来救急。

这是女子在婆家立威,提升地位的方法。

所以用嫁妆补贴丈夫这件事,是很常见的,不能因此说,李蕙仙多大方,多贤惠。

梁启超

但李蕙仙肯花钱给梁启超买书,而不是拘泥于买柴米油盐,的确是比大多数封建女性更有气量。

没有李蕙仙,没有用嫁妆换来的书,梁启超很难取得日后的成就。

义无反顾的爱情,常出现在戏文里、小说里,却很少出现在现实里。

现实里的爱情,常常要权衡利弊,寻求利好的最优解。

梁启超出身贫寒,会试不中,相当于失去了跨越阶层的唯一机会。

李慧仙嫁给他,意味着阶层下迁,也意味着物质上贫苦,身体上劳苦。

她在婚姻之初坚持选择,已实属不易;在遇到重重困难后,仍能够不反悔、不抱怨,保持初心,更是难能可贵。

梁启超像

李蕙仙的择偶观,放到今天,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她没有把经济基础、社会地位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增加人品、学识、潜力等维度,去考量男性。

这样的择偶观,不仅能让她挑到更可靠的伴侣,也能一定程度,改善社会风气。

女子多维度地考量男人,男人才不会局限地追名逐利,更愿意读书修身,为国家命运、百姓生计,奔走呐喊。

李慧仙不离不弃,默默支撑,是梁启超成为爱国志士的重要条件。

落第后,梁启超开始接触西学,师从康有为学习先进思想。

梁启超像

1895年,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梁等人联合上千名读书人给光绪帝上折子。

要求光绪帝实施变法拯救国家,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此后,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梁启超担任主笔,写下很多言辞激昂的爱国文章。

也是这一时期,梁启超积累了大量名气,成为著名的革命人士,走上政坛。

1989年,梁启超参与了“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得罪了慈禧,成为朝廷头号钦犯。

许多共同变法的伙伴被砍了头,为了活下去,梁启超只身逃往日本。

一大家子人都抛给了李慧仙。

梁启超像

抓不到梁启超,衙役便到梁家去抓其亲属,一般的女人,见了这阵仗,要么哭天抢地,要么哆哆嗦嗦,话都说不利索。

李慧仙却不慌不忙,不卑不亢挡在一家人前面,镇定地跟衙役交涉。

她对来势汹汹的衙役说了一番话,这番话有三层意思:

一,梁启超一人做事一人当,没有连累老人、孩子的道理;

二,你们这些官差也有老娘、老爹、儿子、闺女,请你们换位思考;

三,如果你们非要抓人,那就抓我吧,别难为老人、孩子。

一番话,掷地有声,柔中带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衙役思量再三离开了梁家,没有抓捕任何人。

梁启超像

衙役走后,李慧仙没有放松警惕,她凭借聪明的头脑,断定安全只是暂时的,如果留在原地,迟早要遭殃。

以最快的速度,带着家人逃到澳门。

身在国外的梁启超得知李蕙仙保护了全家,并看准机会,带家人逃到了安全的地方,对她既感激又赞赏。

但这份感激,并却没能阻挡梁启超对别的女人动心。

二、七年之痒

梁启超的逃亡生活,并不似李蕙仙想象的那般辛苦。

逃到日本后,梁启超不遗余力的宣传保皇思想,大概就是现在英国那样,有个绣花皇室的政治体系。

梁思成(梁启超之子)

受康有为邀请,梁启超辗转到美国檀香山演讲。

梁启超的一个粉丝,一位华裔商人,为了帮助他传播思想,举办了多场汇集商、政名流的宴会,供梁启超结实人脉、发表演讲、宣传思想。

受父亲的影响,商人的女儿何蕙珍也是梁启超的粉丝。

梁启超的著作,何蕙珍都反复阅读,了然于心。

她深深地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视梁启超为伟人。

何蕙珍二十岁,青春靓丽,面容姣好,身材玲珑,被这样的女孩子眼里有光地看着,哪个男人都会动心。

梁启超也不能免俗。

梁启超不会英语,那段时间他到处演讲,何慧珍做翻译,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

梁思顺(梁启超之女)

天时地利人和,爱情的火花在一次又一次的眼神碰撞、肢体擦碰之间迸发。

梁启超鼓吹新法同时,提倡一夫一妻制,公然娶小妾无异于当众打自己的脸,一开始并没有想捅破暧昧的窗户纸。

何蕙珍从小在美国长大,热情奔放,主动大胆,不顾一切地向梁启超表白,表示不介意做妾。

女孩的主动和让步,让梁启超迷失了心智,头脑昏聩,把心思写进家书寄给了妻子。

梁启超的来信,李蕙仙乍看气得浑身颤抖。

对于封建传统女性而言,丈夫出轨,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是致命的侮辱和打击。

梁思顺(梁启超之女)

封建体制下,女性不懂得经营感情,不懂得经营自己,她们把身心奉献给家庭,没有任何保留。

丈夫是天,是她们的一切,丈夫爱上别人,等同于天塌了。

李慧仙们常年居家,每天每天重复琐碎的家务,庸庸碌碌,无法从自身获得价值感,只能从家庭和丈夫身上寻求。

公婆喜欢,七大姑八大姨夸赞,儿女有出息,丈夫疼爱,都是她们的工作成绩,是她们人生价值的体现。

丈夫有了新欢,对李蕙仙们而言,不只是婚姻失败,也是人生价值的崩塌。

岁月流逝,容颜老去,丈夫爱上年轻貌美的新人,李蕙仙们除了愤怒,还有深深的自卑。

连她们自己也认为,没有好看的皮囊,她们对丈夫而言,就应该是没有价值的。

李慧仙读过些书,算是个明事理的女人,有些事情上,的确比当时的女人思想先进。

但在处理丈夫出轨这件事上,她没能跳出封建女人的思维模式。

李蕙仙琢磨来琢磨去,给梁启超写了一封回信,内容如下:

你不是女子,我自然不能要求你从一而终。如果你真的喜欢何蕙珍,那我就禀明父亲大人,让他为你们做主,成全你们。如果真的像你信中所写那样,就不要记挂在心上,保重身体要紧。

梁启超相关作品

说白了就是,你要纳妾我没意见,但你得先过你爹那一关。

可梁启超过得了他爹那一关吗?

过不了。

梁启超常年在外,其亲爹和后妈,甚至弟弟妹妹,都是李蕙仙照顾。他做出对不起李蕙仙的事,他爹一定不会答应。

梁启超之流政客,都注重名声,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亘古推崇的孝道,他们万不敢违背。

梁启超的爹身体不好,一旦他因纳妾之事气大伤身,甚至去世,那梁启超不孝的恶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看到李慧仙的回信,梁启超瞬间清醒,果断拒绝了何蕙珍的追求。

倒不是良心发现,想到了妻子的好,主要是为自身政治生涯着想。

李蕙仙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用封建视角评判,必须打满分。

干净利落,审时度势,不哭不闹,既没撕破脸,又留住了丈夫。

如果用现代女性的视角审视,则不及格,甚至可悲。

李慧仙读过许多书,办过《女学报》,倡导女性解放,创办上海女子学堂任校长,鼓励女人接受教育。

但这些都没能改变,她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刻画出的刻板女性形象。

梁启超的亲人们

她和那些没读过什么书的传统小脚女人一样,把自身命运,牢牢地跟家庭、丈夫捆绑在一起。

聪明、坚强、能干,但没有自我。

丈夫出轨,她没有首先关注自身,关心自己有没有受到伤害,愿不愿意原谅他,能不能继续跟他过日子。

而只是考虑,怎样留住丈夫,保住女主人的地位。

何蕙珍事件后,李蕙仙做了一件值得玩味的事。

她从娘家领了一个丫头王来喜回来,给梁启超做通房。

同样是女人,为什么李蕙仙能容得下王来喜,容不下何蕙珍呢?

王来喜出身贫苦,没有娘家背景,大字不识几个,没法与梁启超产生心灵共鸣。

梁启超

说白了,不过是个任人摆布的工具,调和夫妻关系的玩偶。

何蕙珍不止有年轻的身体,还有智慧的头脑,梁启超对她有欣赏,有共鸣,是货真价实的爱情。

李慧仙长相一般又上了年纪,外貌上跟小自己十岁的何慧珍,相差悬殊。

她跟梁启超结婚多年,早就过了感情蜜月期,一旦何蕙珍进门,丈夫的人和心,就都会被抢走。

再者,何蕙珍娘家背景不容小觑,又是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不可能听李蕙仙的话。

更重要的是,梁启超跟何蕙珍相识时,李慧仙膝下无子女,这一短板在封建女性看来是致命的。

一旦何蕙珍抢先生下一儿半女,李慧仙就会更加有危机感。

封建女性李蕙仙们,通常能够接受跟别的女人共享丈夫,但她们十分在意女主人的地位和权威。

所以李蕙仙宁可主动把对她不构成威胁的王来喜领回家,也不会让何蕙珍进门。

时代造人,李蕙仙再聪明,也没能跳出时代的局限,令人唏嘘。

豪格虽为皇太极长子,却被多尔衮冤杀,11代后出了一位有名的女人

在清朝历史中,有一个独特而响亮的称呼:铁帽子王。

获得者享有优厚的特权和待遇,并且最狠的一点是,只要不犯罪,就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

在清朝296年的历史中,仅产生了12位铁帽子王,足见其稀少和难得。

其中,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是铁帽子王。

两人本是亲叔侄,按照常理应该是相亲相近。

然而事实上,两人却因为皇位和权力之争互不相让。

最终,多尔衮技高一筹,豪格被自己的叔叔冤杀。

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在权力的博弈中,豪格的弟弟福临成为多方平衡的产物,登上皇帝大位,即后来的顺治帝。

福临在多尔衮病死后,不但替豪格恢复了名誉,并且让豪格的子嗣继承了铁帽子王位。

于是豪格这一脉在其后的清朝历史上沉浮不定,直到清朝末年,其第11代的后人中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女人,让豪格这一系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缺乏“母爱”的皇长子

1609年,爱新觉罗豪格降生了,他是皇太极的嫡长子,母亲是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

乌拉纳喇氏出身于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乌拉纳部,叔叔是乌拉纳部的首领。

当时乌拉纳部被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击败,不得已将献女求和,将乌拉纳喇氏嫁给皇太极。

这样通过联姻,有助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行动。

这种不对称的政治婚姻,肯定会存在问题。

果不其然,1623年5月,努尔哈赤曾经训斥诸福晋:

“车尔格宜之妹豪格之母,来往其父家时,乘拖床经大阿哥、阿济格之门,也乘拖床进我之门。因其轻漫之恶行,以致获罪,被其夫弃之”。

由此可知,早在豪格14岁之前,他的母亲乌拉纳喇氏就已经被皇太极休了。

当然,事实肯定不是仅仅因为行为散漫,乌拉纳喇氏就会轻易地赶下正妃之位。

更主要的原因是,当努尔哈赤将女真四部真正一统,并编制出八旗军后,乌拉纳喇氏的政治作用就已经完结了。

当时,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被明朝、蒙古和朝鲜所包围。

面对明朝实行的“以西虏制东夷”策略,努尔哈赤采取的反制手段是联合蒙古,对抗明朝和朝鲜。

当乌拉纳喇氏被休后,皇太极的正妃位置空出,于是早先嫁于皇太极的蒙古博尔济吉特哲哲,便被封为了正室。

这之后的1624年8月和1625年2月,科尔沁两位贝勒分别将女儿送至建州,嫁给多尔衮与皇太极。

嫁皇太极的博尔吉济特氏布木布泰,是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侄女,即后来的孝庄皇后。

布木布泰之后,科尔沁部又将其他几位公主陆续嫁于皇太极,以至于皇太极后宫五妃皆为博尔济吉特氏。

而这时豪格的母亲乌拉纳喇氏早已离开皇太极的身侧,再无任何消息。

俗语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豪格虽然是皇太极的嫡长子,但是从十二三岁起,就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庇护、父亲的关爱,更遑论祖父的垂青。

为出人头地,豪格只能苦练技艺,早早进入战场搏杀。

他在十几岁时即以战功封为贝勒,可见豪格在战场上的表现,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肯定。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战胜多尔衮,继承汗位。

18岁的豪格继续驰骋沙场,在对阵蒙古扎鲁特部时,以“斩其贝勒鄂斋图”而受到皇太极的赏识。

其后,在多年的征战中,豪格逐步成长起来。

他提出的掠夺所有可以掠夺,以战养战的建议被皇太极所采纳,并在其后的战争中被广泛采用。

1632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林丹汗,由豪格、多尔衮攻打林丹汗驻地怀化城,俘获大量蒙古人口、金银、粮马,豪格因此获封和硕贝勒。

1635年,豪格、多尔衮、岳托、萨哈廉共同统帅一万多精兵,收服了漠南蒙古。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族名为满州。

豪格也因军功晋升为和硕肃亲王,成为八旗之一的正蓝旗旗主,达到人生的顶峰。

1637年,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的豪格,与多尔衮一起大败朝鲜军,最后清朝与朝鲜签订《南汉山城条约》,朝鲜臣服于清朝。

当然,豪格在与明朝的战斗中从未缺席,并多次在皇太极亲征时,驻守沈阳,显示出皇太极对他的信任。

豪格北征察哈尔、东伐朝鲜、南下攻明,立下赫赫战功,逐渐从贝勒升至亲王。

豪格也在这当中,从青葱少年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

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顺风顺水,其间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诈。

1636年,当皇太极对掌握正蓝旗的莽古尔泰一派痛下杀手,将豪格妻母莽古济定为谋逆犯。

为表明立场,豪格毅然决然地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伯奇福晋。

但是仅仅几个月后,豪格就因为与岳托过从甚密,并且将皇太极的密语泄露出去。

皇太极将他降为贝勒,并处罚金。

好在后来,豪格因与多尔衮、阿巴泰出兵明朝,斩获颇丰,再次获得了皇太极的欢心。

1638年,豪格等人攻陷燕京以南六府及至济南四十余座城池,俘掠二十五万人,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

1639年,因此事皇太极谕旨豪格“尔从前获罪,自后率拔城池,克敌建功,兹用仍给册印,复封尔为肃亲王”。

皇太极还赐予豪格白银万两及大量马匹,并任命他继续主管户部。

1642年10月,皇太极令豪格与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共议朝政,不能决断时,方可上奏。

这时的豪格,已经与多尔衮能够同场兑技,掰掰手腕子了。

争夺皇位技差一筹者死

1643年8月初九,51岁的清太宗皇太极在未留下任何传位旨意的情况下,猝然病死于宫中。

满洲贵族集团立刻陷于一片混乱之中,这一事件也拉开了争位的序幕。

当时,大清还未形成明确的皇位继承制度。

皇位继承人所能依据的,只有1622年努尔哈赤颁布的“继朕而嗣大位者”的旨意:“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

这也确定了汗位由满洲贵族共同商讨的汗位继承制度。

按照这个规定,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共有七个人,然而只有多尔衮和豪格具有实力竞争。

因而,清廷内很快就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权力集团。

一个以两白旗和镶红旗极力拥戴的睿亲王多尔衮为中心,另一个以两黄旗和正蓝旗极力拥戴的肃亲王豪格为中心。

一开始,镶蓝旗的济尔哈朗、正红旗的代善也表示对豪格的支持,这样豪格实际上获得了五旗的支持,可以说赢面很大。

然而由于两白旗将领表示“若立肃亲王,我等俱无生理”,这种强烈反对产生了蝴蝶效应,8月13日,这一天发生了变化。

这一日晚上,“巴牙喇章京图赖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

索尼在两黄旗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由索尼的话中可以看出,两黄旗此时已经不再要求继位者必须是肃亲王豪格,而只是要求皇太极的皇子继位即可。

翌日早晨,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之后,令兵士包围并强行进入崇政殿,要求诸王立皇子为帝。

这次会议上,多尔衮的表现可谓是犹豫不决。

当多铎想要自立时,多尔衮也没有赞成。

这样气呼呼的多铎转头推举代善,而代善却以自己年老为由推却了,并且代善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而豪格可能想要谦虚一下,表示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当”,然后就退出了崇政殿。

至此,已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皇帝人选。

此时的多尔衮已然明了豪格一系势力庞大,加之女真一族的汉化,父死子继已经取代兄终弟及成为主流思想。

故而,多尔衮深知自己绝无继位可能。

于是,他便趁机表示豪格既然已经退出,言明没有争夺皇位之心,因而提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承继大统。

福临继位后,多尔衮受封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被封为信义辅政王叔。

这个折衷的方案之所以能够被大家接纳,是因为它一方面满足了两黄旗大臣以死相拼拥立皇子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多尔衮可以借此排除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皇长子豪格。

同时对于多尔衮来说,面对刀剑相逼的两黄旗大臣,他虽然被迫放弃了争位的要求,但争取了已有支持豪格倾向的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从而稳定了局面。

同时,“豪格以及其他亲王认为济尔哈朗长期执掌盛京禁军,通过他可以制约多尔衮。”

至此,这场皇位争夺战以多尔衮的胜利落下帷幕。

军国大事由八旗贝勒共议的制度被两位摄政王的决断所替代,多尔衮成为“首席摄政王”。

然后,多尔衮逐步分化瓦解两黄旗大臣,当时发誓扶保豪格的八个人,多数先后叛变。

对于多尔衮来说,虽然豪格的存在是最大的政治威胁。

然而通过爵位的废降,再加上把豪格的支持者纷纷清除,豪格已经没有反抗多尔衮的实力。

所以当清军入关用人之际,已经能够拿捏住豪格的多尔衮,可以从容地派遣豪格随军从征。

当然,这时的豪格也只能通过勇敢作战立功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因而当顺治帝福临在北京登基时,豪格因为军功,再次被封为和硕肃亲王,不久派豪格率部西征。

豪格这次出征不但荡平了陕西全境,并且团灭了张献忠的大西军。

1648年2月,豪格凯旋归来,但这时,多尔衮已经下决心要除掉豪格。

于是,立即就冒出了正白旗护军统领苏拜,告发正蓝旗参领希尔根冒功。

同时,他还检举豪格任用罪臣扬善之弟,多尔衮以此为由,将豪格定罪下狱。

一个月后,被囚禁在狱中的豪格猝死,年仅39岁。

从这里可以看出多尔衮狠辣的特质,他杀掉豪格后,还顺势霸占了豪格的妃子作为自己的福晋,这可以说是型的扒灰。

好在天道有轮回,2年后,病死的多尔衮被顺治帝鞭尸。

被冤杀的豪格得到平反,豪格之子富绶被继承肃亲王位,世袭罔替。

从末代格格到美女卖

此后,豪格这一脉得以传承下来,至清末时,第十世肃亲王为爱新觉罗·善耆,共育有十八个子女。

其中,满族名为爱新觉罗·显玗、汉名为金璧辉的女孩,让这个家族再次进入世人的眼中。

1912年,6岁的金璧辉被父亲送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当养女。

川岛浪速具有多重身份,日军司令官翻译、日军间谍、清政府京师警务学堂学监、北京警务厅总监督,同时还与善耆为结拜兄弟。

后来,川岛浪速给金璧辉改名为川岛芳子。

当年被尊称为十四格格的金璧辉,是一个从小好强争胜,刁顽任性,我行我素的女孩。

她在日本丰岛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时,既不听老师的话,还经常和男同学吵架,对着干。

读松本高等女子学校时,川岛芳子每天骑马上学,高兴了就去上课,不高兴了连续几天教室里没有她的人影,令校方大感头疼。

17岁时,川岛芳子被养父,于是她的人生理念和信条彻底转变,她开始混迹于所谓的上流社会。

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北京话、上海话也能够熟练切换的川岛芳子加入了日本的间谍组织,开始在上海为日寇搜集情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密谋拥立晚清废帝溥仪,阴谋筹建伪满洲国傀儡。

在当时,日本驻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策划下,溥仪被从天津秘密转移至旅顺。

在混乱之中,“皇后”婉容被遗留在天津。

“皇后”不出场,这出复辟闹剧怎么也演不像,没奈何,日本人决定凑齐“原班人马”。

川岛芳子接下了这个“任务”,她不但说动了婉容,而且还将她塞进棺材,以伪装出丧的形式秘密实施转移计划,成功地离开天津,送抵东北。

至此,“皇帝与皇后同时登场”,伪满洲国的建国闹剧得以上演。

而不负日军众望的川岛芳子,可谓是为日军建立了卓越“功勋”,因而被日军特授陆军少佐军衔,成为日军军衔最高的女军官。

其后,川岛芳子直接参与了针对上海的“一·二八”事变的一系列阴谋。

1932年1月18日傍晚,她和日本特务田中隆吉命令日本和尚天崎启升、水上秀雄带领5名信徒,到上海三友实业社总厂进行无理挑衅。

另一边,川岛芳子则伪装成抗日积极分子,用激烈的言语挑唆三友实业社爱国职工袭击并打伤了日本僧侣。

这就是“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索,史上称为“日本和尚事件”

此后,在田中和川岛芳子的推波助澜之下,中日民间对抗在上海演变得越来越激烈。

此时的川岛芳子利用其特殊身份,与行政院长孙科展开了热烈的交往,并成功从他的嘴里提前得知了“下野”的消息。

她还以记者的身份,从蔡廷锴军长那里摸清了十九路军坚决抗战的意向。

当她得到的情报被密告日本东京后,日本政府悍然决定侵犯上海。

就这样,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了。

事后,关东军高参板垣大佐对川岛芳子参与策划的“日本和尚事件”的评价是:“多亏这一击,满洲独立才得以成功!”

川岛芳子因而被日本人誉为“东方的玛塔·哈莉”,认为她有“丽人手腕”,更是“东方谍雄”。

川岛芳子受命瓦解抗日力量,她勾结前骑兵师长郭希鹏、丰台暴徒首领张权本协同制造事件,暗中策动冯玉祥手下的善变将军石友三等投靠日本人,秘密组织 “华北自治委员会”。

这时,川岛芳子完全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卢沟桥事变后,川岛芳子还与驻扎在北京城外的宪兵队长田宫少佐勾结,大作无本买卖。

抓捕中国资本家进而勒索家属财物,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被中国商人暗地里咒骂:“这个恶毒的女人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

川岛芳子始终“相信强大的日本人不会败!”然而没有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而川岛芳子本人也于1945年10月10日,被宪兵抓捕。

虽然过程中,川岛芳子的那些大款“朋友”使出浑身解数,采取贿赂收买等手段来营救她,但是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两年后,川岛芳子以汉奸兼间谍罪被判处死刑。

事非成败转头空,几度风流过后,清初铁帽子王之肃亲王一脉也早已泯然众人矣。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杨倩敏,肃亲王豪格研究,黑龙江大学,2017(3);

[2]冯开宝,川岛芳子:叛国女谍的不归路,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9).

精选:雪满长空by求之不得,聪慧通透贵女vs腹黑落魄皇子,婚恋文

书名:雪满长空

作者:求之不得

简介

温印是永安侯府嫡女,云鬓纤腰,清波流盼,生得极美。京中一朝变故,天子遭架空,先太子被废,未同东宫一道谋事的永安侯府受了牵连,被逼将唯一的女儿温印嫁给病榻上将死的废太子‘冲喜’。京中都等着看温印这姝人间绝色是如何被废太子磋磨的,也想着在废太子死后,谁能染指。但满朝上下等到的是李裕重新拎剑,登上天子殿堂。-若这世上只有一个人对你好,那你就算咬碎牙齿,吞下血沫,也要护她平安。李裕做到了。-大婚当日,温印看着病榻上的李裕,拿着手中湿热的毛巾一点点给他擦净脸颊。挺好,白白净净,温和儒雅。

几天后,屁~

【丸子每日推书】独家原创书评

聪慧通透贵女vs腹黑落魄皇子,先婚后爱,朝堂权谋,古风姐弟恋,年龄差2岁。

女主是侯府贵女,天姿国色,从小被家人宠着长大。因为外祖母病重,女主去定州待了两年,贴身照顾老太太。开篇是京城变天,安王谋反,先是趁着太子在外领兵打仗,架空了天家。然后设计让太子中了埋伏,差点死在外面。自己再篡位,做了储君,把持朝政。因为此前安王想要拉拢女主父亲,还开口求娶女主,奈何父亲一口拒绝,安王暗自记下了这个仇。现在一朝得势,第一个要报复的就是侯府。借着给废太子冲喜的名义,直接赐婚男女主,借此羞辱侯府一家。

于是,远在定州的女主,就这样被接回了京城,当天就被送到了男主府上。此时,男主昏迷不醒,还被软禁了起来,怎么看怎么落魄。女主倒是想得开,没有吵闹,平淡接受这个现实,还安慰身边的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起来,女主第一次见男主时,男主牙齿都没长齐。因为这个既定印象,哪怕就差了两岁。女主也自动代入姐姐角色,温柔的照顾着男主。

两人新婚第一夜就蛮搞笑,女主怕冷,晚上睡觉把被子全部裹走了。男主明明在昏迷中,大晚上也迷迷糊糊被冻醒了好几次。过了两天,男主终于醒来,开口就是生气,说女主要把自己活活冷死,嘴上凶巴巴,实则表情委屈。之后每晚女主都要把被子抢走,男主真的无语了,不得不卖惨,说自己还病着呢,让女主对他好点,阿噗。

就这样,两个被迫绑在一起的人,开启了朝夕相处的婚后日常。女主真的温柔大姐姐,把男主当成小弟弟疼。因为男主被软禁,女主就负责给男主传递最新消息,和他一起分析朝堂现状。女主看着娇弱美人,实则有头脑有手段,现在算是落魄了,出门被其他贵女奚落。女主可不惯着,见招拆招,怼人不用脏字,完全不受一丝一毫的气。在日日相处中,男主全身心信赖女主,动了真心。到晚上,还套路女主,说两人抱在一起睡,就不怕冷啦哈哈。

不过,男主作为前太子,安王一直对他心怀警惕,干脆把他发配到定州。一路上,凶险万分,中间男主被追杀,好在九死一生,捡回了一条命。不过这也是个契机,男主假死脱身,然后背后暗中筹划,一步步拉拢重要人员,为之后自己东山再起做好了铺垫。而女主也化身另一个身份,在暗中集结自己的势力。女主明面上是侯府嫡女,实则私下是个大富商,借着表哥的身份,生意做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可男主不知道女主隐藏身份啊,以为女主和富商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各种吃醋。

等到男女主重逢,小奶狗成了小狼狗,当晚把女主拆吃入腹嘤嘤嘤。之后,就是男女主携手,一起搞事业,男主负责打仗,女主负责物资,一步步杀回京城,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位置。最后,一切大定,男主登基,女主为后,圆满撒花~

整篇文看下来,主角配角塑造得都很讨喜,女主有心机有谋略,虽然是美人,可一点不娇弱。男主在外有勇有谋,女主面前却又奶又萌又缠人,两人互动甜度爆表!副cp也蛮有意思,落魄千金vs清冷公子。

求之不得的古言都不错,文笔在线,剧情吸引人,《暖玉》《云鬓挽》《掌上春》《锦棠春》《臣领旨》《王府幼儿园》值得一看!

欢迎关注【丸子每日推书】

每天为你推荐最优质的小说

关注,再也不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