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名的称谓,除了我们习用的数字纪月法、以及常见于古籍中的干支纪月外,还有哪些特殊的用法呢?《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将为我们揭开月之名的迷雾。
音律纪月
根据《后汉书·律历志》,将芦苇里的薄膜烧成灰,塞进律管,放到密室内;时令到某月,与该月相应的律管就灰飞而管通。这种现象,称为律中某某。据《吕氏春秋》十二月纪的记载,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钟,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钟,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钟,十一月律中黄钟,十二月律中大吕。一个月律中某某,也就是某某为该月之律,于是,人们便用律名作为与之相应月份的代称。最早记载音律纪月的是《吕氏春秋·音律》,音律月名与月份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后世的文史作品,常有用音律月名纪月的。如宋代洪适《隶释》卷九载东汉《堂邑令费凤碑》:“惟熹平六年岁格于大荒无射之月,堂邑令费君寝疾卒。”熹平,汉灵帝年号。格,至。大荒,即大荒落,岁阴年名,辰位在巳,以干支纪年言之,则为巳年。无射之月,即九月。又《文选》卷四十二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蕤宾纪时,是说时在五月。又《韩昌黎集》卷三韩愈《忆昨行》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夹钟之吕初吹灰,指律中夹钟之月,即二月。
月令纪月
月令纪月情况复杂。有以天气名月者。二月风和日丽,于是称二月为丽月。南朝梁代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花明丽月,光浮窦氏之机。”四川夔州一带九月多雨,物易腐坏,于是称九月为朽月。宋代黄仁杰作《夔州苦雨》诗:“九月不虚为朽月,今年赖得是丰年。”十二月天寒地冻,于是称十二月为严月。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引《山堂肆考》:“严月,季冬之月也。”
有以物候名月。根据物候名月,多以花名。二月称杏月,三月称桃月,四月称槐月,六月称荷月,七月称兰月,八月称桂月,九月称菊月,十月称梅月等。
有以农时名月。三月正是养蚕月份,于是称三月为蚕月。《诗经·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有以青黄不接的季节名月。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于是称四月为乏月。《太平御览》卷二十二《时序部·夏中》引《四时纂要》:“四月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宜赈乏绝,救饥穷。”
习俗纪月
旧俗于五月端午节悬菖蒲在门口,说是这样做可以避邪。于是称五月为蒲月。旧俗还以五月为恶月。《太平御览》卷二十二《时序部·夏中》引《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所以,五月生子不吉利。《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所以,孟尝君于五月五日生,其父不让哺养。《宋书·王镇恶传》:“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五月做官也不吉利。据《北齐书·宋景业传》记载,高洋谋篡东魏而称帝,“令景业筮,遇《乾》之《鼎》。景业曰:‘《乾》为君,天也。《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禅。’或曰:‘阴阳书,五月不可入官,犯之,卒于其位。’”
挂菖蒲
旧俗七月七日晚上乞巧,于是称七月为巧月。
古代以十为足数,数字得“十”,认为是满盈充足的好征兆,于是称十月为良月。《左传》鲁庄公十六年记载,郑国共叔段之孙公父定叔逃到卫国。郑伯认为不可使共叔段在郑国无后,于是三年后让公父定叔回到郑国。关于让他在何月回国,《左传》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有的月名是由祭礼的礼俗而来。周代年终祭祀百神的活动在十二月进行,祭名叫腊,于是称十二月为腊月。腊月之名至今仍为人们所习用。
宗教信仰纪月
据记载,佛教分一年为三时,四个月为一时,二、三、四、五月为一时,六、七、八、九月为一时,十、十一、十二、正月为一时。每时的最后一个月,即正月、五月、九月,谓之三长月。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大部洲,每月一移宝镜,察看人间善恶。寅、午、戌月,即正月、五月、九月三长月临照南瞻部洲。所以,佛教宣扬在这三个月内断荤吃素,以求福禄。在这三个月内,因断荤,于是称为断月;因吃素,于是称为斋月;因普行善事,于是称为善月;因禁戒宰杀,于是称为忌月。唐代白居易在杭州诗:“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羶。”仲夏,即五月。斋月内不仅断荤,还要禁酒。白居易作《闰九月九日独饮》诗:“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从这首诗可知,斋戒不禁闰月。
长按右下方二维码,即可预订或购买
当当网
京东
《中国古代纪时考》
张衍田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定价:48.00元
1
END
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播千年文明 奉献传世好书
微信ID shanghaiguji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ev),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市花菊花是中国北京、 太原、 德州、 芜湖、 中山、 湘潭、 开封、 南通、潍坊、 彰化市市花。也是日本皇室的国花。
花语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含意也不尽同。
黄色的菊花:淡淡的爱
白色的菊花:在中国哀挽之意,一般用于追悼死者的场合;在日本,则是贞洁、诚实的象征。
暗红色的菊花:娇媚
菊花象征久长: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如果在一个画面上画有菊花和九个鹌鹑,因为“鹌”的发音与“安”相同,就有“九世居安”的意思。
菊与松树画在一起,叫做“松菊永存”,表示祝愿接受此画的人长寿。
还有人把一只蝈蝈儿画在菊花之上,因“蝈”与“官”同音,即表示祝愿别人长久(九)占据官位,其画名为“官居一品”。
邮票1960年12月10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菊花”特种邮票,邮票志号“特44”,全套共十八枚,至1961年出齐。这套邮票由刘硕仁设计,邮票图案是由洪怡(1907—1967)、屈贞(1909—1976)、胡絜青、江慎生(1892—1972)、徐聪佑等五名画家采用国画工笔手法绘制而成的十八个中国菊花传统名品。
邮票采用图画写实描绘菊花品种,分别为黄十八、绿牡丹、二乔、大如意、如意金钩、金牡丹、帅旗、柳线、芙蓉托桂、玉盘托珠、赤金狮子、温玉、紫玉香珠、冰盘托桂、墨荷、班中玉笋、笑靥、天鹅舞等,均属菊花中的名贵品种。
画面采用中国画工笔重彩的技法,细腻地描绘出菊花的清丽和雅致。单枚面值从4分到52分不等,邮票总面值3.07元。
国画吴昌硕《菊花图》、齐白石《秋》、朱宣咸《秋色》、娄师白《菊》等。
诗词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开心1978、柠岫夕屿、闲人视觉、时壹11、北辰82660108参与编辑。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中原地带的先民们就有了时间的观念,他们将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划分月份,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还为每个月份都起了许多雅称,有的是按季节次序,有的是以植物为象征,有的根据日月交替规律,有的是来自美好的传说。(本文所涉及的月份和季节都是以农历排序来说的。)
以季节顺序为名
农历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古时兄弟间的排行,以孟为大,仲为次,季为三,转而用作每季月份的次序。以正月为始,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尔雅》中的月名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保存了先秦时期的大量词汇和知识,是考证词义和中国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其中第八卷《释天》篇中,根据日月交替、阴阳变更的规律对十二个月进行了命名。
一月称陬月,二月称如月,三月称寎月,四月称余月,五月称皋月,六月称且月,七月称相月,八月称壮月,九月称玄月,十月称阳月,十一月称辜月,十二月称涂月。
夏历历法的别称
春秋战国时不同区域使用的有夏历、殷历和周历三种历法制度,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一年十二个月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其中,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为寅月,其余类推。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与今农历正月相同)、殷历以丑月(相当于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相当于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在先秦古籍里,历法并不统一,《春秋》或《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里边周历和夏历并用。
以古乐十二律为名
古乐十二律是古乐的十二调,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是古代的定音方法。以黄钟为首,各律按半音关系从低向高排列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以律与历附合,十二律应十二月,又名十二月律。十二月律的对应关系以周历岁首为准:黄钟(十一月),大吕(十二月),太簇(一月),夹钟(二月),姑洗(三月),仲吕(四月),蕤宾(五月),林钟(六月),夷则(七月),南吕(八月),无射(九月),应钟(十月)。
十二个月份的其他别称
除了上面所说,根据动植物萌发活动的规律、重要节日、神话传说等不同依据,十二个月还有许多其他的别称。
正月也称端月,一年的开始为“正”,所以农历一月称正月,但据说后来秦始皇当政时,“正”与嬴政的“政”谐音,为避始皇的忌讳,所以秦朝把正月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俗话说“正月银柳插瓶头”,所以正月也称柳月。《诗经·七月》中周夏两历并用,夏历正月,为周历三月,称一月“三之日”,十一月称“一之日”,十二月称“二之日”,二月称“四之日”。其他的称呼还有岁首、献岁、元月、孟阳、肇岁等。
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盛放,所以二月冠以杏月的美称。因为二月中有传统节日花朝节(百花生日),所以也称花朝月。作为春天的二月,还被称作竹秋,古代一般认为各种植物初生的时候为春,成熟的时候为秋。竹笋二月份从土里钻出来之后,就表示它已经长成了,所以二月就叫做竹秋,而竹春就在秋天的农历八月。二月的雅称还有丽月、酣春、竹秋、令月、四之日、春半、殷春等。
三月通常又称桃月、蚕月、绸月、莺月、末春、桐月、杪春、雩风、小清明等。“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三月暮春季节,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三月也是开始养蚕的月份,所以也叫蚕月。
四月万物繁茂,槐花挂满枝,所以称四月为槐月。四月也是麦子即将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四月便称麦月。但此时“冬谷既尽,宿麦未登。”庄稼青黄不接,古人缺粮乏力,所以也叫乏月、荒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又称清和月、朱月等。
五月榴花盛开,因此又称榴月。端午节是五月最为重要的节日,旧时家家这天都要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挂在门口,用以驱邪,因此古人称五月为蒲月、端阳月。五月起天气开始热起来,所以郁蒸、郁月就成了五月的代名词,郁蒸用现代的话解释就是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此时体弱的人非常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一年中的毒月,又称恶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训》:“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等。《诗经·七月》有“五月鸣啁”之语,呜蜩是蝉的一种,但比蝉的个头要小许多,叫声响亮,呜蜩也就成了五月的代名词。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进入初伏,三伏的时间主要在六月,故称六月为伏月。因伏天气候非常炎热,又称六月为暑月、焦月、溽暑等。六月赤日炎炎,只有荷花开放,亭亭玉立,在暑月为人们带来凉意,旧时民间就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六月便称之荷月。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徂暑、遁月、精阳、荔月、天贶、玉绳、杪夏等。
七月七日是古代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所以,七月就叫巧月。瓜果成熟也在秋天,古人也把七月叫做瓜月。有许多品种的兰花都在初秋七月吐芳,馨香无比,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兰月。商为五音之一,属秋,所以七月又称初商、孟商。此外,七月还有肇秋、新秋、首秋、凉月、中元、火逝等。
八月时“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民歌也里唱:“八月里来桂花香”,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获月、大清明、竹小春。
到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菊花傲秋霜,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因而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淮南子·天文训》中说:“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后以“青女月”借指秋月。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的原因。除了朽月外,九月的别称还有暮秋、杪秋、季商、授衣月、剥月、霜序、穷秋(秋尽之时)等。
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露月。十月又称小春月、小阳春(谓十月不寒,有如初春)、良月、孟冬、坤月、吉月、开冬、首冬、始冬。
古有“十冬腊月”之说,所以冬月是十一月。葭月也是十一月的美称,此外还有幸月、一之日、龙潜月(《抱朴子》:十一月为龙潜之月。)、畅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之说。
古代把合祭众神叫做腊,以狩猎禽兽祭先祖。从周始,便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后世就沿袭了下来。自古以来,十二月即代表了冰天雪地的日子,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记载:“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十二月时各星宿回复原位,一年将终,故用星回称十二月。十二月的别称还有清祀(腊祭的别称)、嘉平月、二之日、除月、殷正(殷历的正月)等。
古人基于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的观察,赋予了月份诸多别名。有了这些动听的名字,月份便不再是历法上枯燥无聊的数字,而变成了一幅幅展现自然和生活风貌的画卷。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来源:新华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