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人沉浸于文化工业生产出的一曲曲繁弦急管中时,也许很难想象得到上千年前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欣赏音乐之美了。
事实上,早在人类社会产生语言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用声音强弱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了。只不过,那时人们的表达方式还比较原始,多为敲击石器或木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礼乐之邦。早早便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吹奏乐器。
(陶埙 图源网络)
陶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有七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感受中华传统音乐之美。
埙篪迭奏两情欢,宝烛银屏敌夜寒相传,埙这个名字的起源,有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
很久以前,中原地区有位名叫埙的小伙子。他非常喜欢唱歌奏乐。
一日,埙偶然捡到一个破旧的陶壶。埙见它样式特别,一时兴起,便将其改造成了一件乐器。
埙非常喜欢这个乐器,每日吹奏。乐器声音朴拙朴素,宛转悠扬,传入张员外家的千金小姐张小红耳中。
张小红深受音乐感染,也喜欢上了奏乐人,于是让父亲请来了埙。
张员外却见埙衣衫褴褛,很是不悦,便叫人将埙赶了出去。
谁料埙对张小红一见钟情。日思夜想,求之不得,最后一病不起,念着心上人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据说,埙的心变成了一颗红宝石,被一位匠人发现。匠人将红宝石镶在埙的陶壶乐器上,摆在集市售卖。
后来张小红路过集市,看到了乐器,忽地生出一股亲切,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埙。便将乐器买下,带回家中。
张小红捧着乐器,睹物思人,落下泪来,滴在红宝石上。乐器被泪水浸润,竟突然碎裂开来。
后人得知这个故事,为了纪念发明乐器的埙,便将其称作“埙”了。
另一种可信度更高的说法,认为埙最早起源于一种名为 “石流星”的狩猎工具。
(图源网络)
渔猎时代,人们常在绳子一端系上石头或泥球,丢出去以击打鸟兽。石头中空的部分因气体流过而产生哨音。早期的埙便是这样诞生的。
在新石器时期,原始先民已经能够使用泥土制作形制和用途不同的陶器。便将前代吹奏器物用陶土烧制而成,该乐器便因此称作陶埙。
万山环立两山起,伯仲埙篪风味多《诗经》: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
这是目前我国文献对于埙的最早记载。
我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实物埙,是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枚椭圆形陶埙。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历史。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陶埙)
如图所示。此时的陶埙构造极为简单。只在埙体的上端开有一个吹孔而无按音孔,因此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无法吹奏多音的旋律。
无独有偶,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两枚橄榄状陶埙,距今约有六千多年历史。
其工艺和形制依然比较原始简单。具体表现为,一枚开有一个吹孔无按音孔,只能发出一个单音;另一枚开有一个吹孔,一个按音孔,可以演奏音程关系为小三度的两个单音。
(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埙)
山西荆村遗址出土了三枚形状不同的泥质陶埙,距今约有六千余年。其工艺和形制较之前有所变化。一枚为管形,有一个吹孔,只能发出一个单音;
一枚为椭圆形,开有一个吹孔一个按音孔,可以演奏音程关系为小三度的两个单音;一枚为球形,开有一个吹孔、两个按音孔,可以演奏三个单音。
另外,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河南尉氏桐刘龙山文化遗址均出土了三孔陶埙,都能吹奏三个单音。
综上所述,可见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埙制作工艺比较简陋。
陶埙尚处发展萌芽阶段。但仍然说明古人已逐渐认识到陶埙一类吹奏乐器的用途,有了一定音乐鉴赏能力,陶埙将在不久的未来迎来一次蓬勃发展。
清淳一阕听埙篪,磊落堆盘享芋鸱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陶埙的制作工艺、音乐艺术等方面较之原始社会都有非常大的进步。
夏商时期,卜筮盛行。陶埙广泛运用于宗教祭祀、巫术占卜、墓葬陪葬中。商代尤其盛行,陶埙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被赋予了更多超乎乐器之外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用。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出土了若干夏代陶埙。形状为鱼形。
其表面光滑,或绘有各案。这些陶埙均有四个孔,吹孔设计很是巧妙,将鱼嘴设计成吹孔,三个按音孔分别在鱼的肩部和鱼的下部。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鱼形陶埙)
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绝对音高各不相同,可以吹奏四个音,恰好构成了宫、角、徵、羽四音列。
从二孔埙的小三度音程到四孔埙构成了宫、角、徵、羽四音列,反映了我国古代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雅乐四声音阶的形态结构,具有音乐审美与表现的重要意义。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鱼形彩陶埙)
商代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大量地应用金属乐器。陶埙,由于其特有的音色和完善的音律,在当时的乐队中占有主要地位。
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墟出土过三枚商代陶埙,一大两小,材质为泥质黑陶,形状为圆腹,一端平底一端收口,埙体表面光滑。
有六个孔,一个吹孔在陶埙的顶部,五个按音孔分布在腹部前后。 经过测音,它们的基音基本相同,可以吹奏六个音,比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陶埙的四音列又多了两个音,丰富了音乐的旋律性。
此外,还有甘肃酒泉丰乐乡干骨崖遗址鸟兽形陶埙、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兔形陶埙、河南安阳妇好墓陀螺形陶埙和河南安阳刘家庄的鸡卵形陶埙等。
(河南安阳妇好墓陀螺形陶埙)
周代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是埙最为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各类文艺活动也开始由“娱神”向“娱人”转变。
为了更好服务世俗社会,周代建立了严密的音乐等级制度,对于不同等级享有的乐队规模有严格要求。
《周礼·春官》记载:“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人发明了“八音”乐器分类法,按照材质不同,将七十多种乐器分别归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类。陶埙属于“八音分类法” 中的“土” 类乐器。也是乐队编制最常用的乐器。
周代的陶埙除了用于民间和宫廷,还被纳入音乐教育机构中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传授。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主要是为贵族子弟服务,负责掌管音乐教育机构的为“大司乐”。
在机构里传授陶埙技艺的乐官和乐工有“小师”“笙师”和“瞽矇”,陶埙主要用于乐队的排练与演奏。演习礼乐时,周王要亲自率领贵族大臣去看。
“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轻夺迷失,将金石以同恭,启笙竿于而启批极。”
——《埙赋》
总之,奴隶社会时期的陶埙在制作工艺方面更加成熟,以泥质灰陶为主,埙体细腻光滑坚硬,有网纹状、条纹状、三角纹状、几何纹状等彩绘装饰图案;
新出现了鱼形、兔形、鸟兽形等仿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生动可爱。形制方面由以前的两孔埙、三孔埙发展成为六孔埙,即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使陶埙的形制基本定型。
音乐方面有了绝对音高的概念,能够吹奏出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大大丰富了音乐的旋律性。
音乐教育方面,从周始官方的音乐教育机构系统规范地教授陶埙的演奏技艺。音乐功能方面,用于民间音乐,也用于宫廷的祭祀、宾射等仪式与娱乐场合。
十年不暖姜肱被,邂逅埙篪奏商徵秦汉时期,陶埙继续发展,技术工艺更加趋于成熟。
秦代的制陶应用广泛,制陶技术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蔚为壮观的秦陵陶俑足以证明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运用于乐器制作中推动了陶埙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技术的发展。
汉代的陶埙制作更加丰富化,主要体现在外部形态和制作工艺方面,兽头陶埙、牛头陶埙、神兽九孔陶埙,以及龙凤纹鱼鸟形陶埙等姿态各异。
反映了陶埙发展到汉代除了乐器本体的功能以外扩展了其装饰摆件性、艺术趣味性、吉祥象征性的功能和意义。
(汉代陶埙)
汉代陶埙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独奏、埙篪合奏、乐队合奏等,相和歌发展过程中吸取民间音乐形成的清商乐中也有陶埙的演奏。
汉代以后,陶埙的发展逐渐放缓,究其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首先,受大的历史环境背景影响,社会呈现出多元化音乐文化发展的特点。 特别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富强,
各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中外音乐交流频繁,具有异域风格的音乐和外来乐器大量涌入进来。
例如,琵琶就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乐器,从其频繁出现在大量的唐诗中可以窥见其在那时的社会地位。
其次,陶埙乐器本体的因素限制了其更大的发展,如音域窄、音量小、起吹相对较慢、音乐风格单一、艺术表现力受限等。
综上所述,汉代以后陶埙的音乐发展基本停滞不前,无法追随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发展的步伐。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陶埙在制作技术、工艺材质、造型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唐代出现的素胎人面牛头埙、黄釉鱼形埙、唐三彩胡人头像埙、永安双腔连体埙、牛头瓷埙、黄釉人面埙、蝉形埙、黑釉兽头埙、红釉猪头埙等。
(唐三彩胡人头像埙)
清代出现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唯一一本埙谱集———《棠湖埙谱》,其在陶埙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珍贵的价值。《埙谱》作者是清代的吴浔源,书中有配图的指法,载有五首由昆曲曲牌移植的埙曲、一首梵呗移植的埙曲和一首古琴曲移植的埙曲。
《棠湖埙谱》在埙曲的遴选、古埙的演奏法和品鉴等方面,特别体现出吴浔源“文人埙”的审美倾向,为后世的古埙艺术开辟了一个“文人埙”的崭新的审美角度。
结语:陶埙特别体现出了“中和”的哲学思想审美。唐代郑希稷在《埙赋》中曰:“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
陶埙“和”的音乐审美主要来源之一是其独特的音域。盖以其音域不宽,只有一个八度多一点,天然便比其他乐器少了些跌宕起伏。
又因其材质、音色和形制等因素,整体给人柔和古朴之感,陶土和水捏制成形以火烧制。
正所谓“虚中而厚外,圆上而锐下”“感和平之气”“见理化之音”(《埙赋》),音色柔和,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在乐器中最为接近道家天籁。
在古代,埙除了独奏以外,常用的表演形式就是与篪合奏或用于宫廷乐队合奏。
《诗经•节南山之什•何人斯》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曰:“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即是说埙与篪合奏如同兄弟一样和睦,如同琴瑟一样和谐,反映出古代先人对于器乐配器音色布局和谐的音乐审美观,体现出了“中和”的哲学审美内涵。
(图源网络)
陶埙的每一步发展都蕴涵了古代先人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智慧结晶,具有人文思想内涵。 陶埙从制作、音色到音乐表现、音乐审美等方面都反映着儒家文化“中和之美”的哲学审美思想。
陶埙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其发展历史、音乐形态、表现形式等丰富了华夏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陶埙艺术具有使人立德静心、求真脱俗、修身养性等美育价值,传承发展陶埙艺术,可以让中国陶瓷文化和音乐文化发挥更加独特灿烂的魅力。
参考文献:周丽霞《悠扬飘逸的古乐歌舞》
吕骥《从原始氏族社会到殷代的陶埙探索我国无音阶的形成年代》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王泽丰《从<棠湖埙谱>三窥吴浔源“文人埙”的审美倾向》
刘凤山《埙的演奏技巧与练习》
王钦若《册府元龟》
三秦都市报 -三秦网讯(记者 宋雨 实习生 张雯 崔诗怡)西安人对埙,并不陌生。贾平凹在小说《废都》中说,“我喜欢埙,它是泥捏的东西,发出的是土声,是地气。”
在陕西,75岁的制埙名家阴占忠和他的儿子、高级调音师阴育锋,用一只“阴氏陶埙”独步天下,堪称国内民间乐器的一张名片。
去年,阴育锋的女儿阴梦菲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研究生,埙的传承,进入了更年轻的一辈。
“对我来说,制埙更多的是一种情怀。”阴育锋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把这门民间乐器传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传统技艺才能与时俱进。
陕西音乐的独特文化符号
西安东郊一个城中村,阴育锋的工作室,在一栋租来的两层高的民房里。
确切来讲,这里更像是一个手工作坊。埙的原料为红胶泥,从取土开始,粗略需要经过沥土、拉坯、修正压光、开孔、800多摄氏度高温烧制、调音等步骤。
48岁的阴育锋坐在二楼,给一只做好的埙调音。“调音是很关键的一步。”他说,陶埙腔体的体积、吹孔的大小、坯壁薄厚都影响吹奏效果。陶埙分为10孔、8孔,每个孔都要通过调音器,挨个调试。
虽说出身音乐世家,但在阴育锋小时候,父亲阴占忠是决不允许他接触音乐的。“与别的行业不同,学艺太艰辛。此外,传统观点认为,艺人的社会地位也并不高。”一直到1995年前后,阴育锋从渭南华阴的药厂下岗,才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研制、演奏陶埙。
陶埙被称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历史的发展中,埙曾一度消失,几乎成为绝响的乐器,仅存在于专业类演出团体、音乐类院校中。
“当时周围不要说会吹埙的人,就是见过埙的人都很少。”阴育锋开始了埙的推广。他认为,埙在中国有7000多年历史,首次发掘就在西安的半坡遗址,是陕西音乐的独特文化符号,陕西做埙、吹埙、爱埙的人,也在国内占多数,“作为陕西人,更应该将埙推广出去。”
致力于埙文化的推广
他骑着自行车,背上书包,里面装着父子俩做的埙,先去了书院门、都城隍庙,又去了兵马俑、大雁塔。
在华清池景区门口,一位年轻的广东小伙,在看到阴育锋的埙之后,一下子热泪盈眶。
小伙说,这种乐器,他只是在书里听说过,苦苦寻找多年,一直没有见到实物,“一个以土制成的乐器,竟有如此丰富动人的表现力,这种苍凉和悲怆,让人有了家园之感。”
这应该是阴育锋卖出去的第一只埙,此后,他开办工作室,创办秦埙网站,同时创办了国内第一家陶埙专业论坛,致力于埙文化的推广。
与笛、箫类吹管乐器不同,埙的音域较窄,几千年来,专业的演奏家们都试图对埙的制作,进行改进。
为了提高埙的音准、音域和音色,1995年,阴占忠在埙的内部设计了一个“隔音板”,成功解决了普通埙音域窄、高音难上的问题,填补了古乐器与现代乐器相结合的空白。
将这门家族手艺代代传承下去
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在国内制埙行业广泛使用。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张肖虎称,“此举把埙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父辈一代的观点不同,阴育锋一直鼓励女儿阴梦菲学习音乐,希望将这门家族手艺代代传承下去。
阴梦菲7岁时开始学习古筝,后来学习竹笛、笛子,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2009年,时年13岁的阴梦菲在上海国际音乐节上夺得金奖,这更坚定了阴育锋的信心和决心。
“对世家子弟来说,学古筝、竹笛等民间乐器,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昨天,阴梦菲告诉记者,人们听到马头琴的声音,很自然就想到内蒙古大草原,而能代表陕西的乐器,细想一下,也只有埙最符合,“从我的爷爷、父亲,再传承到我这一辈,这种使命虽然艰巨,但是很光荣。”
阴育锋的记名弟子吴超团,20年来一直跟着阴氏父子学艺。他说,陕西无论是埙乐普及的群众基础,还是制造研发的基础,都在国内领先,“如果这个技艺在年轻一代人手里失传了,愧对祖先。”
遇见埙早,熟悉却迟。像某些好友,初识只觉美好,而后搁置在岁月里,埋藏在通信录中,辗转一圈,偏又遇着了,还聊得热火朝天,惺惺相惜起来,这就近了。
埙也一样,几年前偶得一个,宝贝似的,放在书架上供着,看着。
那是陪湖娘鱼儿去大雁塔游玩时,只觉这陶埙又雅致,又有历史遗韵,买回一吹,响是响了,嘴却黑了。
便摆在宿舍的书架上,倒添了些许雅意,后来竟跟着我辗转咸阳、北京多地,才又回到西安来。其间还在箱底压了许久,有一天突然就出来了,小儿好奇,拿着赏玩,最终,生命也终结在了他的手里。
就这样,还没来得及仔细的探寻,和它的缘也便尽了,倒是该说一句抱歉,虽说不是古物,毕竟是匠人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
身边却不知不觉出现了许多吹埙的好友,也不知是否我与这乐器当真有缘。或是早在秦汉时,祖上就有那么一位在宫廷吹埙的乐师,或是有位先人曾是民间烧埙的陶匠?总之,辗转一圈,我与这有着七千年历史之物,又有了牵染。
起初,是好友将自己的地方提供给了一个埙社授课,而我那时,恰有一段时间将那里当成了栖身之所,学习写作吃茶看书之地。自然,对这每到周五就蜂拥而至的一堆乌啦啦吹埙之人不怎么欢迎。况且他们正是初学,十几个人聚在一起吹出十几种音符,每每是听得我心烦意乱,在茶室坐立不安,只想逃离。
后来,却在一次采风时,与其中一位埙社的姑娘同行,姑娘性子温和,特立独行,又有些男儿的豪爽之气。吹起埙来,双眼迷醉,表情肃穆,指尖跳动之时,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就唤出来,连成一串,串成一曲,曲声悠扬婉转,柔长动听,她微微颔首,偶尔随着曲子摇曳,似深思,似陶醉……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待私下里闲聊时,才知她果真每周五去友人的地方练习,看来是我先入为主的思想过甚,这才没有仔细地辨识来的都是些怎样的人,自然与她,也不相识。可待她询问我是否跟友人一起去看过汉服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竟有好几面之缘了,却是都没有记住,最终因这采风,才真正了解,谁知这一了解,便惺惺相惜了。
此后,偶尔得空,便腻在一起。姑娘喜骑摩托,常戴一顶黑帽,将长发掖在耳后,风雨里来,阳光里去。我便也随着她,戴上墨镜,坐上摩托,在夏日的夜晚,双手环绕抓住她腰部的衣衫,在这长安城,呼啦啦来,呼啦啦去,有时兴奋,也会张开双臂,迎接对面的风,在后视镜里看自己随风凌乱的长发。
长安城的夜,灯火辉煌,却从未如此穿行其中,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耳边吹拂的风,就能触摸到路边高大的树。
以前,总是趴在车窗上,隔着玻璃,看那些呼啸而过的高楼大厦。如今,穿过小巷,骑行在城墙脚下,累了时,她便拿出埙,在城墙角落,在城门洞里,吹上一曲。仿佛只有这厚重的城墙,才配得上这悠远的埙声,每每这时,我都要想,如若这城墙上还有站立的士兵,他们是否会因这曲子,想起家中的亲人?旁边树梢上歇息的猫头鹰,又是否会竖起耳朵,跟我一样静静地聆听?曾经,长安城的乐师们,又将他们的埙曲,留存在了哪一寸土地上?
她吹得陶醉,我便也听得入迷,随着她的埙声,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有时竟也不自觉哼唱起来。夜里的城墙边少有人烟,除了两个幼小瘦弱的身影,固执地站立在这儿,除了那低沉婉转,古朴浑厚的曲声。曲子是《汉城谣》,我虽不懂韵律,但也从这曲声中,看到了三秦大地远古的沧桑历史,曲中时不时的蝉鸣之声,跟这夏夜,这城墙外的公园,这公园里盛开的莲交相辉映,人也就飘飘然,随着曲声游走了。
每每看她吹埙时,心里便生出向往来,也想要这美妙的曲子,从自己的手指跳动间,从自己的气息游荡中传出来,遂向友人索取来一埙。埙是冯氏十孔陶埙,呈葫芦状,与之前街头所买的相比,自是专业许多,于是爱不释手,自练指法,待能发出每个音符时,又想串串曲子,遂找出曲谱,却发现没吹几声,就头晕目眩起来,赶紧追问姑娘缘故,这才知是用气不对,别人用丹田之气吹,我用肺中的气来吹,也难怪要头晕了。
这三分钟的热度便在不会用气的挫败感中凉了下来。此后,这埙便又搁置在茶桌上,我也便专心做了姑娘的粉丝,只欣欣然看她吹埙了。心中却好奇,这陶器,怎如此轻灵,能将世间一切美妙的音律都蕴藏其中,不禁再次折服于先人的智慧中。
据说这埙是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的。古时人们狩猎,常用绳子系一石球投出去击打鸟兽,如若这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便能发出声音,人们觉得好玩,就拿来吹,慢慢地有了埙的雏形。最初的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才发展成为陶制,这乐器,也一直流传,到了秦汉后,便主要用于宫廷演奏。只是,历史久远,朝代更替,到了清时,它也一度断代,直到隶人吴浔源偶得埙,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这才又复流传,我也才有机会,跟先祖听同样的声音。
仔细想想,如若时光可以自由穿梭,我们不过是这时光之路上的两个点,先祖们在路的前头聆听这埙曲,我在隔了很远的距离之后听同样的埙曲,只是,我们互相看不到罢了,这埙却成了连接历史之物,同样回荡在天际,仿佛除了舒缓心情,除了陶冶情操,又成了某种寄托。难怪,这姑娘虽有些男儿的豪气,却对埙如此痴迷,一拿在手里,即刻柔情似水起来,这埙就变成了她的爱人,她将心事诉于它说,它也用曲声附和着她的悲喜,就如我用文字抒发心绪一般,我们都有自己的爱人。
如今,这黄褐色的陶埙依旧静静地躺在茶桌上,用它的十个小孔盯着我看,饮下一杯茶后,我不禁又拿起它来,也想试着再交流交流……
遇见埙早,熟悉却迟。像某些好友,初识只觉美好,而后搁置在岁月里,埋藏在通信录中,辗转一圈,偏又遇着了,还聊得热火朝天,惺惺相惜起来,这就近了。
埙也一样,几年前偶得一个,宝贝似的,放在书架上供着,看着。
那是陪湖娘鱼儿去大雁塔游玩时,只觉这陶埙又雅致,又有历史遗韵,买回一吹,响是响了,嘴却黑了。
便摆在宿舍的书架上,倒添了些许雅意,后来竟跟着我辗转咸阳、北京多地,才又回到西安来。其间还在箱底压了许久,有一天突然就出来了,小儿好奇,拿着赏玩,最终,生命也终结在了他的手里。
就这样,还没来得及仔细的探寻,和它的缘也便尽了,倒是该说一句抱歉,虽说不是古物,毕竟是匠人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
身边却不知不觉出现了许多吹埙的好友,也不知是否我与这乐器当真有缘。或是早在秦汉时,祖上就有那么一位在宫廷吹埙的乐师,或是有位先人曾是民间烧埙的陶匠?总之,辗转一圈,我与这有着七千年历史之物,又有了牵染。
起初,是好友将自己的地方提供给了一个埙社授课,而我那时,恰有一段时间将那里当成了栖身之所,学习写作吃茶看书之地。自然,对这每到周五就蜂拥而至的一堆乌啦啦吹埙之人不怎么欢迎。况且他们正是初学,十几个人聚在一起吹出十几种音符,每每是听得我心烦意乱,在茶室坐立不安,只想逃离。
后来,却在一次采风时,与其中一位埙社的姑娘同行,姑娘性子温和,特立独行,又有些男儿的豪爽之气。吹起埙来,双眼迷醉,表情肃穆,指尖跳动之时,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就唤出来,连成一串,串成一曲,曲声悠扬婉转,柔长动听,她微微颔首,偶尔随着曲子摇曳,似深思,似陶醉……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待私下里闲聊时,才知她果真每周五去友人的地方练习,看来是我先入为主的思想过甚,这才没有仔细地辨识来的都是些怎样的人,自然与她,也不相识。可待她询问我是否跟友人一起去看过汉服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竟有好几面之缘了,却是都没有记住,最终因这采风,才真正了解,谁知这一了解,便惺惺相惜了。
此后,偶尔得空,便腻在一起。姑娘喜骑摩托,常戴一顶黑帽,将长发掖在耳后,风雨里来,阳光里去。我便也随着她,戴上墨镜,坐上摩托,在夏日的夜晚,双手环绕抓住她腰部的衣衫,在这长安城,呼啦啦来,呼啦啦去,有时兴奋,也会张开双臂,迎接对面的风,在后视镜里看自己随风凌乱的长发。
长安城的夜,灯火辉煌,却从未如此穿行其中,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耳边吹拂的风,就能触摸到路边高大的树。
以前,总是趴在车窗上,隔着玻璃,看那些呼啸而过的高楼大厦。如今,穿过小巷,骑行在城墙脚下,累了时,她便拿出埙,在城墙角落,在城门洞里,吹上一曲。仿佛只有这厚重的城墙,才配得上这悠远的埙声,每每这时,我都要想,如若这城墙上还有站立的士兵,他们是否会因这曲子,想起家中的亲人?旁边树梢上歇息的猫头鹰,又是否会竖起耳朵,跟我一样静静地聆听?曾经,长安城的乐师们,又将他们的埙曲,留存在了哪一寸土地上?
她吹得陶醉,我便也听得入迷,随着她的埙声,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有时竟也不自觉哼唱起来。夜里的城墙边少有人烟,除了两个幼小瘦弱的身影,固执地站立在这儿,除了那低沉婉转,古朴浑厚的曲声。曲子是《汉城谣》,我虽不懂韵律,但也从这曲声中,看到了三秦大地远古的沧桑历史,曲中时不时的蝉鸣之声,跟这夏夜,这城墙外的公园,这公园里盛开的莲交相辉映,人也就飘飘然,随着曲声游走了。
每每看她吹埙时,心里便生出向往来,也想要这美妙的曲子,从自己的手指跳动间,从自己的气息游荡中传出来,遂向友人索取来一埙。埙是冯氏十孔陶埙,呈葫芦状,与之前街头所买的相比,自是专业许多,于是爱不释手,自练指法,待能发出每个音符时,又想串串曲子,遂找出曲谱,却发现没吹几声,就头晕目眩起来,赶紧追问姑娘缘故,这才知是用气不对,别人用丹田之气吹,我用肺中的气来吹,也难怪要头晕了。
这三分钟的热度便在不会用气的挫败感中凉了下来。此后,这埙便又搁置在茶桌上,我也便专心做了姑娘的粉丝,只欣欣然看她吹埙了。心中却好奇,这陶器,怎如此轻灵,能将世间一切美妙的音律都蕴藏其中,不禁再次折服于先人的智慧中。
据说这埙是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的。古时人们狩猎,常用绳子系一石球投出去击打鸟兽,如若这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便能发出声音,人们觉得好玩,就拿来吹,慢慢地有了埙的雏形。最初的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才发展成为陶制,这乐器,也一直流传,到了秦汉后,便主要用于宫廷演奏。只是,历史久远,朝代更替,到了清时,它也一度断代,直到隶人吴浔源偶得埙,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这才又复流传,我也才有机会,跟先祖听同样的声音。
仔细想想,如若时光可以自由穿梭,我们不过是这时光之路上的两个点,先祖们在路的前头聆听这埙曲,我在隔了很远的距离之后听同样的埙曲,只是,我们互相看不到罢了,这埙却成了连接历史之物,同样回荡在天际,仿佛除了舒缓心情,除了陶冶情操,又成了某种寄托。难怪,这姑娘虽有些男儿的豪气,却对埙如此痴迷,一拿在手里,即刻柔情似水起来,这埙就变成了她的爱人,她将心事诉于它说,它也用曲声附和着她的悲喜,就如我用文字抒发心绪一般,我们都有自己的爱人。
如今,这黄褐色的陶埙依旧静静地躺在茶桌上,用它的十个小孔盯着我看,饮下一杯茶后,我不禁又拿起它来,也想试着再交流交流……
恩。上周去西安出差,夜逛回民街,惊喜发现了在书上见过多次,也在许多民乐团中经常现身的古乐器,埙!说文》中这样解释的: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字亦作埙。《诗·大雅·板》中言其:“其声平下,与箎相谐。”古书《尔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子母埙、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
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埙的吹奏技巧可分为气吹和舌吹两类,然后和指法技巧构成了它的演奏技巧。可惜,我买回来后怎么都吹不响,倒是先生无师自通,吹得像模像样的。
最后,附上一曲 埙 演奏出来的古典纯音乐~请君欣赏
20180130 红尘一只妖
—————————————————————————
石韫玉而山辉 | 水怀珠而川媚 | 腹诗书而气华
追求有趣的灵魂 和 成为有趣的女人
《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节选佳句对比,你认为哪本最美。
来源于国学分享
《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各分为上卷和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一东《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二冬《笠翁对韵》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声律启蒙》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笠翁对韵》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声律启蒙》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支《笠翁对韵》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声律启蒙》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五微《笠翁对韵》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声律启蒙》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六鱼《笠翁对韵》
吾对汝,尔对余。选授对升除。书籍对药柜,耒耜对耰锄。参虽鲁,回不愚。阀阅对阎闾。诸侯知乘国,命妇七香车。穿云采药闻仙犬,踏雪寻梅策蹇驴。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声律启蒙》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七虞《笠翁对韵》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声律启蒙》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八齐《笠翁对韵》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倪。颁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兔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甪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于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声律启蒙》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九佳《笠翁对韵》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金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携囊佳句随时贮,荷鍤沉酣到处埋。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声律启蒙》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十灰《笠翁对韵》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洁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声律启蒙》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十一真《笠翁对韵》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怀。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声律启蒙》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十二文《笠翁对韵》
忧对喜,戚对欣。五典对三坟。佛经对仙语,夏耨对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对朝云。竹间斜白接,花下醉红裙。掌握灵符五岳篆,腰悬宝剑七星纹。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水;珠帘半卷,翻僚仰对御炉薰。
《声律启蒙》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十三元《笠翁对韵》
君对相,祖对孙。夕照对朝曛。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碑堕泪,赋招魂。报怨对怀恩。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对黄昏。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声律启蒙》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十四寒《笠翁对韵》
行对卧,听对看。鹿洞对鱼滩。蛟腾对豹变,虎踞对龙蟠。风凛凛,雪漫漫。手辣对心酸。莺莺对燕燕,小小对端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老莱大孝,承欢七衮舞斑襕。
《声律启蒙》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风淅淅,露漙漙,绣毂对雕鞍。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必须弹。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
十五删《笠翁对韵》
临对仿,吝对悭。讨逆对平蛮。忠肝对义胆,雾鬓对云鬟。埋笔冢,烂柯山。月貌对天颜。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陇树飞来鹦鹉绿,池筠密处鹧鸪斑。秋露横江,苏子月明游赤壁;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声律启蒙》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黄牛峡,金马山,结草对衔环。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下卷
一先《笠翁对韵》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蘺倒着杏花天。
《声律启蒙》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二箫《笠翁对韵》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商彝对周鼎,殷簫对虞韶。樊素口,小蛮腰。六诏对三苗。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面芭蕉。
《声律启蒙》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杨桥。
三、肴《笠翁对韵》
诗对礼,卦对爻。燕引对莺调。辰钟对暮鼓,野馔对山肴。雉方貌,鹊始巢。猛虎对神獒。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对刎颈死生交。
《声律启蒙》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龙生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四豪《笠翁对韵》
梅对杏,李对桃。檴朴对旌旄。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恩膏。悬一榻,梦三刀。拙逸对贵劳。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
《声律启蒙》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双凤翼,九牛毛,主逸对臣劳。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俊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
五歌《笠翁对韵》
微对巨,少对多。直干对平柯。蜂媒对蝶使,雨笠对烟蓑。眉淡扫,面微酡。妙舞对清歌。轻衫裁夏葛,薄袂剪春罗。将相兼行唐李靖,霸王杂用汉萧何。月本,岂有羿妻曾窃药;星为夜宿,浪传织女漫投梭。
《声律启蒙》
繁对简,少对多,里咏对途歌。宦情对旅况,银鹿对铜驼。刺史鸭,将军鹅,玉律对金科。古堤垂亸柳,曲沼长新荷。命驾吕因思叔夜,引车蔺为避廉颇。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六、麻《笠翁对韵》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声律启蒙》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仝七碗之茶。
七阳、《笠翁对韵》
臣对子,帝对王。日月对风霜。乌台对紫府,雪牖对云房。香山社,昼锦堂。节屋对岩廊。芬椒涂内壁,文杏饰高梁。贫女幸分东壁影,幽人高卧北窗凉。绣阁探春,丽日半笼青镜色;水亭醉夏,熏风常透碧筒香。
《声律启蒙》
尧对舜,禹对汤,晋宋对隋唐。奇花对异卉,夏日对秋霜。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
八庚《笠翁对韵》
形对貌,色对声。夏邑对周京。江云对涧树,玉罄对银筝。人老老,我卿卿。晓燕对春莺。玄霜春玉杵,白露贮金茎。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声律启蒙》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九青《笠翁对韵》
庚对甲,乙对丁。魏阙对彤庭。梅妻对鹤子,珠箔对银屏。鸳浴沼,鹭飞汀。鸿雁对鹡鴒。人间寿者相,天上老人星。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江阁凭临,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闲倚,群山秀向雨余青。
《声律启蒙》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十蒸《笠翁对韵》
谈对吐,谓对称。冉闵对颜曾。侯羸对伯嚭,祖逖对孙登。抛白纻,宴红绫。朋友对良朋。争名如逐鹿,谋利似趋蝇。仁杰姨渐周不仕,王陵母识汉方兴。句写穷愁,浣花寄迹传一部;诗吟变乱,凝碧伤心叹右丞。
《声律启蒙》
儒对士,佛对僧,面友对心朋。春残对夏老,夜寝对晨兴。千里马,九霄鹏,霞蔚对云蒸。寒堆阴岭雪,春泮水池冰。亚父愤生撞玉斗,周公誓死作金縢。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
十一尤《笠翁对韵》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吴娃对越女,野马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对苍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父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黾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
《声律启蒙》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十二侵《笠翁对韵》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声律启蒙》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十三覃《笠翁对韵》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梗楠。得一对函三。八宝珊瑚枕,双珠玳瑁簪。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贡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
《声律启蒙》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十四盐《笠翁对韵》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声律启蒙》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十五咸《笠翁对韵》
袍对笏,履对衫。匹马对孤帆。琢磨对雕镂,刻划对镌镵。星北拱,日酉衔。厄漏对鼎馋。江边生桂苦,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
《声律启蒙》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