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朱非墨 独家首发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那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宝黛初相会时,后人写的一首词《西江月》。
它道尽了外人眼中的宝玉,这个被贾府上上下下捧在手心里的“宝”,表面玉树临风,其实不过是个腹内一肚子草包的纨绔子弟。
因此贾母虽然宝贝得紧,但却也只把他宠溺地唤作:痴儿!
这一个“痴”字,你道是贾母对宝玉的昵称,其实更是曹雪芹曹公透露出的一个“缘起”。
佛家讲究的是“因果”,因此《红楼梦》开篇就用了女娲补天遗漏下的一块顽石,来做了引子。笔者为了阐释清楚其与佛经的关联性,再来引用如下:
“原来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下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各位看官,你们看这贾宝玉三生三世前,就是一块顽石,因与高经、方经一起历练,故得了灵性。这灵性,被脂砚斋批说成“性方通”,又批自谓堕落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至于它为什么没有去补天,脂砚斋这样批:补天济世,无认真用常言。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
因此补天济世就是个荒唐的无稽之谈,这块顽石不屑于此,它将是顿悟了的“性情”中人,对所谓的“那片天”充满了冷眼旁观的态度。
他所着重的是下世历情劫,而这情劫并非我们普通人的情情爱爱。
《红楼梦》中的“情劫”,是在用现身说法,来点破万丈红尘中因起心、动念、破戒、纵欲等等一切来自人的内因中感官享受所造的业力所为。
曹雪芹之所以构思了十二金钗正副共四册,这里面不仅暗合了佛法中的十二因缘,更同时暗合了佛教中的三生三世之说。
大家对十二金钗并不陌生,那么佛法中的十二因缘是什么,都有哪些呢?
一、十二因缘为什么又叫“缘起”论。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其中包括“无明(也叫痴)、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
我因今天对比着《红楼梦》来讲,因此我把这十二因缘倒着推给大家讲讲。
“十二因缘”用白话讲,就是在说人的三生三世的因果轮回里,到底因前世做了什么,而得了后世怎样的果。
在业力流转的时空中,因果轮回论,我认为“逆观”更具说服力。
①老死:十二因缘的逆观,用《长阿含经》中的方式来说是从“老死”开始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终有一老,终逃不过一死,老死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什么是“老死”的因呢?
②生:“老死”的因,缘起于“生”,没有生哪有死,生生死死,这就是生命的本质,但我们这里讲的是逆观,因此“生”说的又都是下辈子的事。
所谓先死而后生,不过如此。那么“生”的缘是什么呢?
③有:佛家讲“有”是“生”缘。
这个“有”是比较复杂,它是指前世一个生命体所有业力的组合,然后产生的果报,也就是前世你做过什么,下一世将决定你生成什么样的人。
如果打比方,那就是神瑛侍者给绛珠仙子灌溉雨露,他对绛珠草的雨露均沾,就是他前世的因,因此下世他必须生成一个痴情种,这个痴情种就是贾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有”。
④取:那么什么是“有”缘呢?佛法里讲“取”是“有”的缘。
这里,“取”是追求的意思,所谓予取予求,《红学》中最典型的“取”自然还是“宝钗黛”三人之间的因果,宝钗追求宝玉,宝玉追求黛玉。
这就形成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因果。因为宝玉追求黛玉,才“有”了后来大观园中各种暗合势力的勾心斗角。这些勾心斗角就是“有”。
⑤爱:“有”的缘是“爱”。这个“爱”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爱,而是泛指“食色性也”的欲望之爱。也就是贪婪之爱。《红楼梦》中最爱说“爱哥哥”的是湘云,她因有些舌头短,经常把二哥哥说成爱哥哥,其实这恰是曹公的一个伏笔。我们后面再表。
⑥受:接着往前推,“爱”的缘是“受”,受就是感受的意思,有了爱才有感受,这个很好理解了。
⑦触:那么“受”缘是什么呢?“受”的缘起是“触”,有触碰、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身体上的,才能有感觉。所以“触”是“受”缘。
⑧六入:“触”缘起于“六入”,这六入说起来有点多但并不复杂,佛家“六入”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正因为有了这些器官的客观存在,才能产生“色、香、味、触、法”的感受。因此“六入”是“触”缘。
⑨名色:名色在佛家里讲就是具足了人所具备的一切。
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因此“名色”是“六入”缘。有了人这个皮囊,才能具备“六入”的产生。
⑩识:识是名色之缘。识指的就是一个人投胎时的心识,这个心识就是我们所谓的灵魂。一个真正的人,有了灵魂才能称为人,否则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分别。因此名色的缘是识就很好理解了吧。
⑪行:行是识之缘,这个“行”指的不是行为,而是上辈子的业报,老人讲,造什么业得什么果,就是这一个意思,正是上辈子神瑛侍者用离恨天灌愁海的水灌溉了绛珠草,而使他来世成为一个痴情种。
⑫痴即无明:最后“痴”是“行”的缘起。一切的业报的根源,来源于一个人的愚痴和混沌。因此宝玉被唤作“痴儿”,也就是这一个意思,他本就是一个混沌未开的顽石,而《红楼梦》中的一切都由他的一个痴念所起,终成一梦。
这一梦就是警幻仙姑带他上仙界性启蒙的那一梦。关于十二因缘与十二金钗的关系,这里我就简单打个比方。让大家有一个简明的认识。下面我们就说说这十二金钗与这痴儿到底都存在哪些因果轮回。
二、十二金钗判词对应的都是哪些因缘①②林黛玉与薛宝钗同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这段判词里,三四句说的是林黛玉,林黛玉的结局是“死”,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一二句讲的是薛宝钗,讲出了她虽然才华横溢,却生的一副孤寒命,我们看这种景象就犹如一个老人,只有老人才孤独凄寒,因此宝钗对应的是“老”。
这二人的判词合二为一,正是曹公最绝妙的一笔,她们二人的命运对应的就是十二因缘中的“老死”。实在是妙啊。
③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的判词一开始展现了一个步步高升的景象,这很像“生”缘。至少在整部《红楼梦》中,正是元春生着贾家。因此元春对应的是“生”。
④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的判词在我看来是给了很高的赞誉的,曹公赞她志向高远,才情精明,虽然可惜生在末世运气差了点,但终究远离这颠倒梦想,嫁到了番外为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躲过一劫”的果报,她如果守在金陵城内,也许会受到牵连也未可知。
所以在我看来,曹公把比较中性的“有”给了探春。因业力综合因素比较好,探春成为了十二金钗中相对德高望重的贵妃。
⑤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从湘云的判词中我们可以读到,她的一生都在追求她所向往的富贵生活,却终究因为命运不济,她的追求最后还是落空了,但“取”却是她毕生的信念,她追求新生活,追求逝去的富贵生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说实话很多人都喜欢湘云的率真,我却因她对宝黛之间左右摇摆的依附关系,而对她提不起喜爱来。我想这就是她命中的“取”太多的缘故吧。
⑥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我们再来看妙玉,她的判词让我想起那句最著名的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妙玉本应是这个大观园中最干净清高的一个女子,却正因为她的空执着,和不够真挚的信仰,让她最终不仅修行一场空,还反而掉入了爱欲的泥潭中去。
因此我认为妙玉对应的是“爱”这个缘。其实大家在刘姥姥吃茶那章都看得出,妙玉是贪着宝玉的,那这样一个带发修行的家尼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修行人吗?
反而正因为她的“禁欲”,使她在内心生出比别人更多的贪婪之念来。所以妙玉反而对应的是“爱”。她的一应用度,以及对宝玉的嗔怪都反衬出她对俗世伦常之“食色性”的渴望。
⑦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凤姐的一生可谓享受了,承受了,最后接受了。她本有一身好本领,但因太过贪图名利财物带来的刺激,她对权利的占有,极尽之能事,最后生生把自己给害死了。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凤姐对应“受”是再合适不过了。最后,她只能接受自己给自己种下的果报。
⑧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对于惜春的判词,我们能看出曹公安排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也就是一个用灵魂去接触佛祖之人,那么这个人必然因过往经历,感触颇深,才决定出家为尼。因此不用说那么多了,惜春对应的就是“触”,感触得触。
⑨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的判词写尽了她所受的气,那这个气的介质的出处,必然是迎春本人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闻,舌头所尝,身子所触,意识所感。
所以我认为迎春代表的就是“六入”,她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感受要多于其他姐妹,因为她嫁人了,却没嫁对人,还嫁了个 家暴的,让她的身心俱疲,尝尽了这人间苦楚。
⑩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的命运算是比较好的了,虽然家道中落,又被拐卖,但最终还是得遇刘姥姥的知遇之恩,把她救出。在我看来,曹公笔下正册的十二金钗,只有巧姐最后活的才最像个人,她虽沦落于平民,但却活得最舒服坦然。
这里还要讲一下她就是她母胎当时那一点善念,形成了一个好的念头,便也落在了巧姐身上,形成一个好人的果报。
因此巧姐对应的是“名色”。
⑪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的命运看似“凄凄惨惨戚戚”,一嫁过来几乎就成了寡妇,但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从佛家因果角度讲,那都是有业缘的,这大概就是她上辈子所做业力,导致她今生孤寡之命。
因此我认为曹公给她对应了一个“业”缘,是再契合不过了。
⑫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本应是《红楼梦》中样貌最出众的一位,她却在正册排在了第12位,这并不说明她不那么重要,反而是曹公有意意指她为“痴”根的根源。
标题我写了宝玉才是痴根,但这个“痴”根也并非自己生出来的,他的痴正是这秦可卿,警幻仙姑的妹妹,正是警幻仙姑让其妹引领宝玉在仙界体验了一把云雨之事,他才打开了这更为痴痴傻傻的对情爱的贪念。
一句“可卿救我”,道出了警幻仙姑在天上,为宝玉安排行男女之事的女子就是可卿,本是希望他体验完下界去好好参悟孔孟之道,没想到这一次与秦氏可卿的初尝云雨,更种下了宝玉对人性、欲望、爱情的痴根。
以至于一生挣扎在人性与欲望之中,自己与自己的博弈之中难以走出。
因此秦可卿对应的就是“无明”是“痴”,她让贾宝玉一生都在愚痴中探究人性到底是什么!
最后:以上是小编本人通过对佛经和《红楼梦》的参悟,悟出的一些关系,如有牵强附会之处,还请大家在评论中提出,我们共同探讨。
毕竟《红楼梦》是一部“人人参悟人人悟”的著作,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正如鲁迅所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
那么我这个喜欢禅宗的小编,看到了禅意,各位客官看到了什么呢?欢迎评论区留言,百家争鸣。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