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合和二仙是什么寓意(合和二仙)

发布时间:2024-04-22 10:01:42作者:痴人痴梦来源:网友投稿

合和二仙是什么寓意(合和二仙)

本文目录一览:

和合二仙的今生前世

和合二仙的今生前世

白效咏

  中国民间传统结婚仪式上,往往供奉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 ,一手捧宝盒,谐音“合” 。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 ,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可以明确的是,民间奉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时间只能更早。雍正帝下诏封此二僧,绝不会是毫无由头,只可能是对民间信仰的追认。这说明,源于天台的和合文化,早就深入人心,成为民间美好的愿景与追求。

寒山拾得图 徐悲鸿

  在民间,寒山和拾得被视为和合文化的象征。然而,史籍对此二人记载并不多,今天我们只能对寒山、拾得的生平、思想有个大概的了解:

  寒山、拾得为唐代的两位高僧,大约生活在唐代武后至宪宗时期。寒山是天台人,读过书,姓氏已无人知,隐于天台山之寒岩,故称寒山,后人尊称曰寒山子。平时言语怪异,行为疯癫,“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混处童牧,或时叫噪,望空嫚骂。或云:‘咄哉!咄哉!三界轮回! ’ ”时人称其为“疯狂子” 。拾得为丰干在赤城道旁捡来的弃儿,故称拾得。长大后在天台国清寺厨房里干粗活。寒山与拾得友善,常至国清寺帮助拾得在厨房里干活,两人“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解” 。拾得每日将僧厨里的残饭剩菜倒在竹筒里,寒山来了即背负去,作为食物充饥。国清寺除了丰干禅师外,别的僧人都将两人视为“疯癫汉” ,但二人亲密无间,情如兄弟。拾得有诗云: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从寒山、拾得现存的诗文来看,颇多俚词俗语,思想也无外乎劝世醒世,思想水平和艺术造诣并无特别高深之处,在星汉灿烂的唐代诗人群体里,是典型的丑小鸭、灰姑娘,是拿不上台面的。概而言之,其主旨可分两类,一是劝人看破尘世,看穿人生,如下面这首诗:

 贤士不贪婪,痴人好炉冶。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努膊觅钱财,切齿驱奴马。须看郭门外,垒垒松柏下。

  诗所宣扬的思想是浮生若梦,讽刺许多糊涂的人生前百计钻营,追求财货名利,声色犬马,然而“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需一个土馒头” ,到头来终不免一死,全都烟消云散,才知道生前劳心费神贪求荣华富贵的种种行径,是极端愚蠢的。由看透生死,看透人生,进而否定财货名利、富贵荣华对人生的意义,再到否定人生在世追求富贵荣华的种种努力。

  第二类是奉劝世人能忍自安,以忍耐求得平安和谐。最著名的是寒山与拾得问答,见于《古尊宿语录》 :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那时哪个辨?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这段问答集中反映了寒山、拾得的处世理念:能忍自安,不与人计较是非,对于尘世的荣辱均不放在心上。这一思想被捧得很高,其实说穿了不过是孱懦的底层草根面对强者欺凌的自我安慰,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却比较符合传统农耕社会以“忍”为消灾免祸妙诀的处世之道。与之相呼应的,是“张公百忍”的故事, 《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 :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张公艺九代同居,被北齐、隋、唐三个王朝视为家庭团结和睦的典范,甚至得到唐高宗的亲自旌表。 《旧唐书》将他的事迹载入《孝友传》 ,目的是将他树为千秋万代的典型。他的治家之道就是“忍”字诀,唐高宗甚至为之感动得流涕,可见在当时“忍”以致和是得到社会公认的。寒山、拾得作为和合二仙,主要是民间家庭供奉,特别在婚姻仪式上,这说明了长辈对新婚夫妇的寄望,希望他们多多相互忍让、体谅,换取家庭的团结和睦。实际上,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没有一样是上帝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不可能事事顺心称意,许多的不顺心不称意,也不一定是别人惹了自己或者别人有错,很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因此,遇事多忍让、多体谅别人,倒不失是维持和谐的金科玉律,与儒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但寒山、拾得无原则的忍让以及幸灾乐祸式的等待恶人的报应,却真不可取,其本质就是孱头的精神胜利法。但在专制集权时代,法治很难,小民遇强者、权贵暴虐,除了忍让以及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也别无良法——没有梁山可上,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上梁山。

  其实在寒山、拾得之前,和合之神本是唐代的张万回,民间称为“万回哥哥” 。关于张万回的事迹,据郑綮《开天传信记》记载:“万回师,阌乡人也,神用若不足,谓愚而痴无所知,虽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兄被戍役安西,音问隔绝,父母谓其诚死,日夕涕泣。万回忽跪而言曰:‘涕泣岂非忧兄也?某将观焉’忽一日朝赉所备,夕返其家,告父母曰: ‘兄平善矣。 ’发书视之,乃兄迹也,一家异之。弘农抵安西万余里,以其万里而回,故谓之万回也。 ”据此,张万回本是唐代阌乡(今河南三门峡市境内)人氏,生来智力不正常,所谓“神用若不足”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不够用,因为这一原因,他的父母也不喜欢他。他的哥哥在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辖区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等地,是唐和周边少数民族反复争夺的地方)当兵守边,常年不通音信,他父母以为这个正常的儿子死了,整天以泪洗面。忽然有一天,他自告奋勇去探望兄长,早晨治行装,晚上就返回家,还捎带来他哥哥的亲笔信。阌乡至安西万余里,他一天打个来回,比现在乘飞机还快,于是大家称他张万回,意思是一万余里他一天能来回,真是古代的神行太保!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古人有个特点,只要觉得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往往不辨真伪地信奉,其实今天有这一传统的人仍不在少数,所谓利令智昏是也。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第二三卷:“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 ”可见,到了宋代张万回已经成为民间比较普遍信奉的神灵了。信奉张万回为和合之神,实际上反映的是被战乱、经商等各种原因闹得举家不得团圆的老百姓希望家庭团圆和睦的美好愿望,也是家有离人游子的小民在交通、通讯极不方便的情况下的一种心灵慰藉。

  寒山、拾得被尊为和合二仙,则是出于家庭团结和睦的需要。清翟灏《通俗编》卷十九在谈到以寒山、拾得取代张万回的理由时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 ”如此,则寒山、拾得所以被奉为和合二仙的原因就可明了:他们能忍自安,以忍耐求得平安和谐的思想被广泛接受,尊为治家的金科玉律;他们二人虽为异姓,但情好无间,又成为和睦团圆的榜样。家庭都是由来自异姓的男女结合而成,这可能是和合二仙在婚姻仪式上特别受重视的原因,代表着二姓好合,家庭团圆和睦。但寒山、拾得和尚的身份又与世俗家庭相冲突,于是便改僧为仙,官方称之“圣” ,民间把他们塑造成蓬头笑面的形象,还可以看出前任和合之神张万回的影响。

和合二仙的今生前世

和合二仙的今生前世

白效咏

  中国民间传统结婚仪式上,往往供奉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 ,一手捧宝盒,谐音“合” 。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 ,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可以明确的是,民间奉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时间只能更早。雍正帝下诏封此二僧,绝不会是毫无由头,只可能是对民间信仰的追认。这说明,源于天台的和合文化,早就深入人心,成为民间美好的愿景与追求。

寒山拾得图 徐悲鸿

  在民间,寒山和拾得被视为和合文化的象征。然而,史籍对此二人记载并不多,今天我们只能对寒山、拾得的生平、思想有个大概的了解:

  寒山、拾得为唐代的两位高僧,大约生活在唐代武后至宪宗时期。寒山是天台人,读过书,姓氏已无人知,隐于天台山之寒岩,故称寒山,后人尊称曰寒山子。平时言语怪异,行为疯癫,“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混处童牧,或时叫噪,望空嫚骂。或云:‘咄哉!咄哉!三界轮回! ’ ”时人称其为“疯狂子” 。拾得为丰干在赤城道旁捡来的弃儿,故称拾得。长大后在天台国清寺厨房里干粗活。寒山与拾得友善,常至国清寺帮助拾得在厨房里干活,两人“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解” 。拾得每日将僧厨里的残饭剩菜倒在竹筒里,寒山来了即背负去,作为食物充饥。国清寺除了丰干禅师外,别的僧人都将两人视为“疯癫汉” ,但二人亲密无间,情如兄弟。拾得有诗云: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从寒山、拾得现存的诗文来看,颇多俚词俗语,思想也无外乎劝世醒世,思想水平和艺术造诣并无特别高深之处,在星汉灿烂的唐代诗人群体里,是典型的丑小鸭、灰姑娘,是拿不上台面的。概而言之,其主旨可分两类,一是劝人看破尘世,看穿人生,如下面这首诗:

 贤士不贪婪,痴人好炉冶。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努膊觅钱财,切齿驱奴马。须看郭门外,垒垒松柏下。

  诗所宣扬的思想是浮生若梦,讽刺许多糊涂的人生前百计钻营,追求财货名利,声色犬马,然而“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需一个土馒头” ,到头来终不免一死,全都烟消云散,才知道生前劳心费神贪求荣华富贵的种种行径,是极端愚蠢的。由看透生死,看透人生,进而否定财货名利、富贵荣华对人生的意义,再到否定人生在世追求富贵荣华的种种努力。

  第二类是奉劝世人能忍自安,以忍耐求得平安和谐。最著名的是寒山与拾得问答,见于《古尊宿语录》 :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那时哪个辨?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这段问答集中反映了寒山、拾得的处世理念:能忍自安,不与人计较是非,对于尘世的荣辱均不放在心上。这一思想被捧得很高,其实说穿了不过是孱懦的底层草根面对强者欺凌的自我安慰,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却比较符合传统农耕社会以“忍”为消灾免祸妙诀的处世之道。与之相呼应的,是“张公百忍”的故事, 《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 :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张公艺九代同居,被北齐、隋、唐三个王朝视为家庭团结和睦的典范,甚至得到唐高宗的亲自旌表。 《旧唐书》将他的事迹载入《孝友传》 ,目的是将他树为千秋万代的典型。他的治家之道就是“忍”字诀,唐高宗甚至为之感动得流涕,可见在当时“忍”以致和是得到社会公认的。寒山、拾得作为和合二仙,主要是民间家庭供奉,特别在婚姻仪式上,这说明了长辈对新婚夫妇的寄望,希望他们多多相互忍让、体谅,换取家庭的团结和睦。实际上,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没有一样是上帝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不可能事事顺心称意,许多的不顺心不称意,也不一定是别人惹了自己或者别人有错,很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因此,遇事多忍让、多体谅别人,倒不失是维持和谐的金科玉律,与儒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但寒山、拾得无原则的忍让以及幸灾乐祸式的等待恶人的报应,却真不可取,其本质就是孱头的精神胜利法。但在专制集权时代,法治很难,小民遇强者、权贵暴虐,除了忍让以及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也别无良法——没有梁山可上,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上梁山。

  其实在寒山、拾得之前,和合之神本是唐代的张万回,民间称为“万回哥哥” 。关于张万回的事迹,据郑綮《开天传信记》记载:“万回师,阌乡人也,神用若不足,谓愚而痴无所知,虽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兄被戍役安西,音问隔绝,父母谓其诚死,日夕涕泣。万回忽跪而言曰:‘涕泣岂非忧兄也?某将观焉’忽一日朝赉所备,夕返其家,告父母曰: ‘兄平善矣。 ’发书视之,乃兄迹也,一家异之。弘农抵安西万余里,以其万里而回,故谓之万回也。 ”据此,张万回本是唐代阌乡(今河南三门峡市境内)人氏,生来智力不正常,所谓“神用若不足”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不够用,因为这一原因,他的父母也不喜欢他。他的哥哥在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辖区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等地,是唐和周边少数民族反复争夺的地方)当兵守边,常年不通音信,他父母以为这个正常的儿子死了,整天以泪洗面。忽然有一天,他自告奋勇去探望兄长,早晨治行装,晚上就返回家,还捎带来他哥哥的亲笔信。阌乡至安西万余里,他一天打个来回,比现在乘飞机还快,于是大家称他张万回,意思是一万余里他一天能来回,真是古代的神行太保!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古人有个特点,只要觉得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往往不辨真伪地信奉,其实今天有这一传统的人仍不在少数,所谓利令智昏是也。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第二三卷:“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 ”可见,到了宋代张万回已经成为民间比较普遍信奉的神灵了。信奉张万回为和合之神,实际上反映的是被战乱、经商等各种原因闹得举家不得团圆的老百姓希望家庭团圆和睦的美好愿望,也是家有离人游子的小民在交通、通讯极不方便的情况下的一种心灵慰藉。

  寒山、拾得被尊为和合二仙,则是出于家庭团结和睦的需要。清翟灏《通俗编》卷十九在谈到以寒山、拾得取代张万回的理由时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 ”如此,则寒山、拾得所以被奉为和合二仙的原因就可明了:他们能忍自安,以忍耐求得平安和谐的思想被广泛接受,尊为治家的金科玉律;他们二人虽为异姓,但情好无间,又成为和睦团圆的榜样。家庭都是由来自异姓的男女结合而成,这可能是和合二仙在婚姻仪式上特别受重视的原因,代表着二姓好合,家庭团圆和睦。但寒山、拾得和尚的身份又与世俗家庭相冲突,于是便改僧为仙,官方称之“圣” ,民间把他们塑造成蓬头笑面的形象,还可以看出前任和合之神张万回的影响。

和合二仙,是主婚姻幸福美满之神,被称为中国的爱神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是我国民间主婚姻幸福美满之神,被称为中国的爱神。他们在寺庙供奉的不多,其形象多见于民间传统艺术作品。

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会把和合二仙的画像悬挂在洞房里,或者挂在厅堂之中。画中的和合二仙,是两个胖胖的仙童,一个穿红缎子衣裳,一个着绿缎子衣裳;一人高举一朵绽开的荷花,一人手捧一个蔑盒,从盒中飞出五只蝙蝠。

他俩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有讲究。那荷花是并蒂莲,盒子则象征“好合”,那五只蝙蝠则寓意“五福临门”。人们以此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其实,和合二仙本是肉胎凡身,并非仙人。

他俩都是唐代的僧人,一位叫寒山,一位叫拾得。寒山是个诗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故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他在国清寺当过僧厨,与寺中的拾得情同手足。

拾得是个苦命人,刚出生便被父母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化缘路过此地,将他抱回寺内抚养,并起名“拾得”。拾得长大后,在国清寺受戒为僧,被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到国清寺,但拾得经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俩人可谓贫贱之交。

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与拾得一起做国清寺的厨僧。从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两人经常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稿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到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寒山寺。

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和睦友爱的情谊,自宋代起将他俩奉为“和合神”。清代时,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从此之后,和合二仙名扬天下。

旧时,作为主婚姻幸福美满的和合二仙,也经常被人们视为配祀之神,与财神、福神等一同出现。在和合二仙的画上,还配有一首四言诗:“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

今天,在木雕、刺绣、剪纸和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作品当中,仍能时常见到和合二仙那憨态可掬,快乐祥和的形象。和合二仙的寓意,已不再单纯指夫妻和睦、婚姻美满,更多的是象征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宽容与合作的精神。

民间故事:和合二仙的美好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做和,妹妹叫做合。这对姐妹长的胖胖乎乎,天生福相。她们长大后,因为长相富贵,谁家有娶媳妇、嫁姑娘这样的喜事,都会请这姐妹俩。只要有这两姐妹参与的婚事,都会婚姻美满。

一天,一个媒婆为村子里王家的儿子和李家的女儿说亲,结果一看双方的八字,王家的儿子是火命,李家的女儿是水命,自古以来水火不相容,因此王家不同意这门婚事,李家也要把女儿嫁给别的人家。

其实,王家儿子和李家女儿早就好上了,两个人说什么也要在一起。王家儿子和李家女儿看家人如此反对,决定一起殉情。两个人来到了河边,望着流淌的河水,不禁抱头痛哭起来。和合姐妹俩正好路过这里,看见两个人在河边哭,就走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人一看是和合姐妹,就止住了哭声。王家儿子说:“我和李家女儿真心相爱,可是就因为我们的八字不合,双方家长不让我们在一起。”李家女儿哭着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在一起,所以才跑到河边来的。”

和合两姐妹听完他们的哭诉,非常同情两个人,决定帮助他们。和合姐妹暗地里找来媒婆,给了一些钱,让媒婆改变说辞。媒婆重新来到了王家,说以前弄错了,李家的女儿不是水命,是木命,木生火,两个人是天生的一对。这样,就撮合了两家的婚事。后来王李两家日子红火,人丁兴旺,他们都非常感谢和合两姐妹。从此和合两姐妹撮合姻缘的好名声就传开了。

和合姐妹的父母早亡,她们靠着自己的勤奋,日子过得十分富足。可是,当地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总是不怀好意地觊觎她们的财产,两姐妹总受到一些无谓的纠缠。姐妹两人商量怎么才能摆脱这些纠缠,姐姐说:“他们这些人都是因为看上了我们的财产,要是我们没什么钱了,他们也就不会来了。”

姐妹俩想破了头,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后她们决定花大价钱买一堆没用的青稻子。说干就干,她们到乡下收购了几百斤的青稻子。她们想这些青稻子也没有什么用,到时候时间一长就腐烂了。人们看见和合姐妹俩买了一堆青稻子,认为姐妹俩一定是疯了。可是姐妹俩非常的高兴,这回应该可以摆脱那些恶人们的骚扰了。

谁知道,这一年爆发了马瘟病。一匹匹马可怜的死去,人们都束手无策。这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兽医说:“要治马瘟病,只能用堆黄了的青稻子。”可上哪里去找堆黄了的青稻子呢?这时候人们想起和合姐妹俩买的那堆青稻子。人们纷纷来到她们这抢购,很快稻子卖完了,姐妹俩一算,没赔反而赚了不少。

姐妹俩没有想到,本来是赔本的买卖,竟然还能挣到钱。第二年,姐妹俩又商量做亏本的生意。姐姐说:“妹妹,我们一定要吸取去年失败的经验。今年一定要做成亏本的生意。”妹妹说:“姐姐,你说我们今年买些什么好呢?”

她们研究了一下,决定买一大批木材。她们把买来的木材堆在空地上,谁也不知道她们想干什么。这时,和合姐妹俩拿起燃着的火把,丢到了木材堆上。原来,她们想把新买的木材烧掉。

和合姐妹俩望着熊熊火焰,露出了笑脸,心想这次亏本的生意算是做成了。谁想,天上突降大雨,把大火扑灭。这些木材被雨水浇成了木炭。这年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北风呼号。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可还是冻得直哆嗦。于是大家都到和合姐妹那去买炭来取暖,一堆炭很快就卖光了,和合姐妹俩又挣了一大笔钱。

通过这两件事后,姐妹俩决定再也不去做亏本生意了。因为她们不论做什么都不会亏本的。她们便开始周济方圆百姓,人们感念她们的恩德,将姐妹两人视作和美团圆的象征。后来,和合姐妹俩被文武财神接到了天上,玉皇大帝封姐妹两个人为女财神,地位与文武财神并列。

“和合二仙”是哪两位“神仙”

和合二仙,民间又称为“合和二仙”、“和合二圣”。和合二仙究竟指的是哪两位神仙呢?一位叫“拾得”,一位叫“寒山”。

“寒山”是唐代的一位诗人,陕西长安人,三十多岁后隐居浙江天台山。

“拾得”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因幼时被师傅在天台山的山林中捡回而取名“拾得”。

拾得成年后与寒山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吟诗颂词、谈古论今,友谊颇深。

某日,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非凡的处世之道。这个小典故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有一年,寒山和拾得同时喜欢上了一名叫“荷花”的女子,而荷花一直把他们当做好哥哥看待,自己却爱上了一个人称“梅秀才”的大才子。为了成全荷花和梅秀才,寒山和拾得前后出走,离开了天台山。

后来,拾得法师到了苏州的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为了纪念和寒山的友谊,将此寺院改名为“寒山寺”。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还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诗篇:《枫桥夜泊》 。

“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友谊深厚,行迹深隐。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被民间传为师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那么“和合二仙”这个名称又是如何说起的呢?

当年寒山和拾得出走后,荷花姑娘靠给别人的婚礼剪纸为生。在剪纸的时候,她把对寒山、拾得两位哥哥的思念融入了作品之中,创作出两个可爱小男孩的形象:一个手持荷花、一个手捧宝盒。没想到这个作品竟然受到了所有新婚之家的喜爱,被认为有多子多福、夫妻和睦、欢天喜地的美好寓意。这样的剪纸在当地很快流行开来。

等到荷花和梅秀才完婚的时候,荷花也给自己的新房里做了一套这样的剪纸。梅秀才又特地在洞房门口写了一副对联:

“因荷(和)而得藕(偶)

有核(合)方为梅(媒)”

荷花笑着说,那我的这套剪纸就叫“和合二仙”吧!

于是这个叫法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

清代雍正年间,寒山与拾得二位大师被追封为“和合二圣”,在民间被称为“和合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