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姓史的名人有谁(姓史的名人)

发布时间:2024-04-22 12:47:06作者:鹰视狼顾来源:网友投稿

姓史的名人有谁(姓史的名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史氏名人录

史大学

编著:史毅

一,引子

全国史氏商汇晋陕蒙分会于2024年2月15日在包头聚会,报名者51人,其中有商汇头衔的15人。分会长史振荣在微信中说,他要去参观清朝著名商号大盛魁旧址,亦即史大学遗迹。这使我颇感兴趣,但会议通知中并无此项安排。不知届时能否实现拜瞻愿望。

不管怎样,还是先整理一下我们对前贤史大学所了解的材料,以资缅怀。

二,起步之始

前贤史大学是清朝康熙时期、山西省太原府祁县祁城村史家巷人。他的头上应当戴上这样两顶桂冠:

其一是祁县晋商名门史家发迹始祖;其二是清朝著名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

但前贤史大学的起步阶段,和绝大多数晋商一样,因为在本乡田地活不下去,才去“走西口”。

他是在草原上走村串户的挑担叫卖货郎,接着在清军费扬古部队随营贸易,担任该部民夫队伍中的百夫长,常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做买卖。

在此期间,他与同乡张杰及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合作,并以他们三人为主体,又拉入今内蒙杀虎口地区的几个人入伙,组成了小团体经商,这是“大盛魁”的雏形。

三,天降贵人

该商号在初创阶段,营业很不顺利,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有一年过大年,史大学、王相卿、张杰三个人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喝些稀饭熬过除夕。

那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突然有人在店外敲门。三人诧异,起身迎接。原来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紫膛色面貌的蒙古族壮汉,他打着手语要饭吃。

史大学三人齐声招呼,热情接待。然而难堪的是,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食物充饥,又拿什么招待客人?

情急之下,三人把自己的一碗稀饭三一三剩一地分给壮汉喝。

这壮汉喝完稀饭后,左右看看他们的小店铺,连连称谢。起身说是出去办点事,便开门离去。

他们送走壮汉,回头发现那陌生人手里的包裹遗留在店里。他们再追出去时,风雪中已经看不到壮汉的影子,他骑着彪悍的白马消失在茫茫戈壁里。

史大学三人寻思,壮汉应该返回来找自己遗留下来的东西。可直到晚上,屋外只能听到寒风呼叫,再未听到马蹄声。

就着昏黄的油灯,他们三人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裹,看看是何物。原来是一包白银,这正是他们急需的周转资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三人一致认为那壮汉一定是财神派来的使者,自天佑之,使他们的商号起死回生。

三个人面面相觑,反复商量后,决定暂时挪用壮汉留下的银子作为商号资金,扩大经营。等壮汉回来,连本代利一起返还。

三,感恩情怀

这突如其来而又莫名其妙的雪中送炭,使史大学三人的商号绝处逢春,此后生意十分顺利,银子赚得越来越多。

史大学等三人觉得,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财神变成壮汉给他们送来了资金。这既是机会,也是恩情。抓住做梦也难得的机会,迅即展开生意;为了感恩,便把原来壮汉包裹里的银数留过,作为财神股,将此股所分红利记入“万金帐”,作为护本存储。

同时,为了纪念他们创业初时的艰难困苦,特别是不忘过大年喝稀饭的日子,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商号从掌拒到伙计,都要喝一顿稀饭,大有“卧薪尝胆”之悲慨。

四,营销对象

解决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周转资金,他们便按照蒙族的生活习惯和物质需求来组织货源,对蒙民和喇嘛需要的专用产品,实行上门订货,有计划采购。针对蒙民手头无现银的情况,采取以畜产品抵价或赊销。

当时,有一种“印票”,即为清代蒙古王公贵族需要贷款或赊购货物时,由蒙旗官府开据并盖有官印的借契。借契上注有“父贷子还,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的字样,具有金融债券的性质。

大盛魁商号通过印票账开展业务,经营各种日用百货,如蒙古靴子、马毡、木桶、木碗和奶茶壶等;还经销牲畜、皮毛、药材;也经销蒙民喜欢穿的一种结实耐用的斜纹布,他们大量组织货源,满足供应,而且将布料按照蒙民的习惯,裁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面料,任意选购;还开展专门订购业务。因此,蒙民只要见是大盛魁的商品,就争相购买,信誉度很高。

由于大盛魁商号货源组织有针对性,营销方式灵活,从而在蒙古草原上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五,贸易盛况

大盛魁前后经营了二百多年,极盛时期伙计有六七千人,商队有骆驼数万头。业务重点在外蒙古及俄国等地。

大盛魁全部资产,人们传说可以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库伦到北京铺一条路。仅外蒙古的周转资金就达一千万两。

大盛魁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篇章,名盛一时,是晋商的佼佼者。

六,结局

大盛魁曾经是今呼和浩特的大商号。号称拥有半个归化城。大盛魁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的三大商号。

从史大学的肩挑货郎到与张杰、王相卿合伙组成小商业团伙,又在贵人的帮助下深入农牧区开展流动贸易,逐渐发展成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号。

大盛魁昌盛时期,拥有白银2000多万两,驮货骆驼数万峰,几乎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都设有分号。且开设有茶庄、绸缎庄、货栈、牛羊店、养驼场等。

初期,因时局变化,特别是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排挤和冲击,与国内许多民族资本家一样,经营受损,年年亏本,于1929年破产倒闭,闻名遐迩的商业明星从此陨落。

但前贤史大学的创业史通过文字被流传下来,他的奋斗精神是史氏后人的榜样,永远激励着我辈前进。

听说包头仍留存史公大学的商铺遗迹,很是珍惜,这是教育史氏后人积极向上的最为生动的教材。

主要材料来源:《祁县晋商微刊.晋商人物:史大学一一清朝最大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

2024年2月15日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本书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作者以自己的评判与标准,介绍了几千年来整个人类史中,对人类进程,对世界进程中有突出贡献的100位伟大的人物。

在100人中,我们中国的人数不多,只有7位进入了作者的100人名单,且大多以古代的人物为主,传世了几千年的儒家开创者-孔子、发明造纸术的蔡伦、统一全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开创性皇帝-秦始皇、道家的创始者-老子、重新统一中国,开创了通过考试制度选拔官员人才的隋文帝-杨坚、近代成立了新中国的、继承并把儒家思想进一步发扬壮大的孟子等。总共就是以上这7位伟人进入了100人名单中,从这7位名单中发现,我国的主要是以思想家、开创性的开国元帅为主。

而对比西方的伟人,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伏尔泰、卢梭、莎士比亚等等历史哲学思想者,也有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等等三大宗教的开创者,更有米开朗琪罗、贝多芬等等的艺术者,且还有促进工业革命的许多伟人: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开创汽车并把汽车推向平民化的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等等。

对比古代,中国是文明古国,不管经济还是思想文明等都领先于世界。但进入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世界各国诞生了许多的发明家、工业革命家,在促进世界工业发展时,我国还在闭关锁国自以为傲中,所以我国就落后世界几十上百年。当然,如今的中国,改革开放,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在奋力创造人民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总有曲折,总有困难,总满足不了所有群体,但坚持大方向是对的,小百姓安居、乐业,足矣。

中华史氏名人录

史大学

编著:史毅

一,引子

全国史氏商汇晋陕蒙分会于2024年2月15日在包头聚会,报名者51人,其中有商汇头衔的15人。分会长史振荣在微信中说,他要去参观清朝著名商号大盛魁旧址,亦即史大学遗迹。这使我颇感兴趣,但会议通知中并无此项安排。不知届时能否实现拜瞻愿望。

不管怎样,还是先整理一下我们对前贤史大学所了解的材料,以资缅怀。

二,起步之始

前贤史大学是清朝康熙时期、山西省太原府祁县祁城村史家巷人。他的头上应当戴上这样两顶桂冠:

其一是祁县晋商名门史家发迹始祖;其二是清朝著名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

但前贤史大学的起步阶段,和绝大多数晋商一样,因为在本乡田地活不下去,才去“走西口”。

他是在草原上走村串户的挑担叫卖货郎,接着在清军费扬古部队随营贸易,担任该部民夫队伍中的百夫长,常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做买卖。

在此期间,他与同乡张杰及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合作,并以他们三人为主体,又拉入今内蒙杀虎口地区的几个人入伙,组成了小团体经商,这是“大盛魁”的雏形。

三,天降贵人

该商号在初创阶段,营业很不顺利,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有一年过大年,史大学、王相卿、张杰三个人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喝些稀饭熬过除夕。

那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突然有人在店外敲门。三人诧异,起身迎接。原来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紫膛色面貌的蒙古族壮汉,他打着手语要饭吃。

史大学三人齐声招呼,热情接待。然而难堪的是,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食物充饥,又拿什么招待客人?

情急之下,三人把自己的一碗稀饭三一三剩一地分给壮汉喝。

这壮汉喝完稀饭后,左右看看他们的小店铺,连连称谢。起身说是出去办点事,便开门离去。

他们送走壮汉,回头发现那陌生人手里的包裹遗留在店里。他们再追出去时,风雪中已经看不到壮汉的影子,他骑着彪悍的白马消失在茫茫戈壁里。

史大学三人寻思,壮汉应该返回来找自己遗留下来的东西。可直到晚上,屋外只能听到寒风呼叫,再未听到马蹄声。

就着昏黄的油灯,他们三人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裹,看看是何物。原来是一包白银,这正是他们急需的周转资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三人一致认为那壮汉一定是财神派来的使者,自天佑之,使他们的商号起死回生。

三个人面面相觑,反复商量后,决定暂时挪用壮汉留下的银子作为商号资金,扩大经营。等壮汉回来,连本代利一起返还。

三,感恩情怀

这突如其来而又莫名其妙的雪中送炭,使史大学三人的商号绝处逢春,此后生意十分顺利,银子赚得越来越多。

史大学等三人觉得,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财神变成壮汉给他们送来了资金。这既是机会,也是恩情。抓住做梦也难得的机会,迅即展开生意;为了感恩,便把原来壮汉包裹里的银数留过,作为财神股,将此股所分红利记入“万金帐”,作为护本存储。

同时,为了纪念他们创业初时的艰难困苦,特别是不忘过大年喝稀饭的日子,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商号从掌拒到伙计,都要喝一顿稀饭,大有“卧薪尝胆”之悲慨。

四,营销对象

解决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周转资金,他们便按照蒙族的生活习惯和物质需求来组织货源,对蒙民和喇嘛需要的专用产品,实行上门订货,有计划采购。针对蒙民手头无现银的情况,采取以畜产品抵价或赊销。

当时,有一种“印票”,即为清代蒙古王公贵族需要贷款或赊购货物时,由蒙旗官府开据并盖有官印的借契。借契上注有“父贷子还,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的字样,具有金融债券的性质。

大盛魁商号通过印票账开展业务,经营各种日用百货,如蒙古靴子、马毡、木桶、木碗和奶茶壶等;还经销牲畜、皮毛、药材;也经销蒙民喜欢穿的一种结实耐用的斜纹布,他们大量组织货源,满足供应,而且将布料按照蒙民的习惯,裁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面料,任意选购;还开展专门订购业务。因此,蒙民只要见是大盛魁的商品,就争相购买,信誉度很高。

由于大盛魁商号货源组织有针对性,营销方式灵活,从而在蒙古草原上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五,贸易盛况

大盛魁前后经营了二百多年,极盛时期伙计有六七千人,商队有骆驼数万头。业务重点在外蒙古及俄国等地。

大盛魁全部资产,人们传说可以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库伦到北京铺一条路。仅外蒙古的周转资金就达一千万两。

大盛魁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篇章,名盛一时,是晋商的佼佼者。

六,结局

大盛魁曾经是今呼和浩特的大商号。号称拥有半个归化城。大盛魁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的三大商号。

从史大学的肩挑货郎到与张杰、王相卿合伙组成小商业团伙,又在贵人的帮助下深入农牧区开展流动贸易,逐渐发展成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号。

大盛魁昌盛时期,拥有白银2000多万两,驮货骆驼数万峰,几乎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都设有分号。且开设有茶庄、绸缎庄、货栈、牛羊店、养驼场等。

初期,因时局变化,特别是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排挤和冲击,与国内许多民族资本家一样,经营受损,年年亏本,于1929年破产倒闭,闻名遐迩的商业明星从此陨落。

但前贤史大学的创业史通过文字被流传下来,他的奋斗精神是史氏后人的榜样,永远激励着我辈前进。

听说包头仍留存史公大学的商铺遗迹,很是珍惜,这是教育史氏后人积极向上的最为生动的教材。

主要材料来源:《祁县晋商微刊.晋商人物:史大学一一清朝最大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

2024年2月15日

中华史氏名人录

史大学

编著:史毅

一,引子

全国史氏商汇晋陕蒙分会于2024年2月15日在包头聚会,报名者51人,其中有商汇头衔的15人。分会长史振荣在微信中说,他要去参观清朝著名商号大盛魁旧址,亦即史大学遗迹。这使我颇感兴趣,但会议通知中并无此项安排。不知届时能否实现拜瞻愿望。

不管怎样,还是先整理一下我们对前贤史大学所了解的材料,以资缅怀。

二,起步之始

前贤史大学是清朝康熙时期、山西省太原府祁县祁城村史家巷人。他的头上应当戴上这样两顶桂冠:

其一是祁县晋商名门史家发迹始祖;其二是清朝著名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

但前贤史大学的起步阶段,和绝大多数晋商一样,因为在本乡田地活不下去,才去“走西口”。

他是在草原上走村串户的挑担叫卖货郎,接着在清军费扬古部队随营贸易,担任该部民夫队伍中的百夫长,常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做买卖。

在此期间,他与同乡张杰及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合作,并以他们三人为主体,又拉入今内蒙杀虎口地区的几个人入伙,组成了小团体经商,这是“大盛魁”的雏形。

三,天降贵人

该商号在初创阶段,营业很不顺利,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有一年过大年,史大学、王相卿、张杰三个人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喝些稀饭熬过除夕。

那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突然有人在店外敲门。三人诧异,起身迎接。原来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紫膛色面貌的蒙古族壮汉,他打着手语要饭吃。

史大学三人齐声招呼,热情接待。然而难堪的是,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食物充饥,又拿什么招待客人?

情急之下,三人把自己的一碗稀饭三一三剩一地分给壮汉喝。

这壮汉喝完稀饭后,左右看看他们的小店铺,连连称谢。起身说是出去办点事,便开门离去。

他们送走壮汉,回头发现那陌生人手里的包裹遗留在店里。他们再追出去时,风雪中已经看不到壮汉的影子,他骑着彪悍的白马消失在茫茫戈壁里。

史大学三人寻思,壮汉应该返回来找自己遗留下来的东西。可直到晚上,屋外只能听到寒风呼叫,再未听到马蹄声。

就着昏黄的油灯,他们三人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裹,看看是何物。原来是一包白银,这正是他们急需的周转资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三人一致认为那壮汉一定是财神派来的使者,自天佑之,使他们的商号起死回生。

三个人面面相觑,反复商量后,决定暂时挪用壮汉留下的银子作为商号资金,扩大经营。等壮汉回来,连本代利一起返还。

三,感恩情怀

这突如其来而又莫名其妙的雪中送炭,使史大学三人的商号绝处逢春,此后生意十分顺利,银子赚得越来越多。

史大学等三人觉得,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财神变成壮汉给他们送来了资金。这既是机会,也是恩情。抓住做梦也难得的机会,迅即展开生意;为了感恩,便把原来壮汉包裹里的银数留过,作为财神股,将此股所分红利记入“万金帐”,作为护本存储。

同时,为了纪念他们创业初时的艰难困苦,特别是不忘过大年喝稀饭的日子,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商号从掌拒到伙计,都要喝一顿稀饭,大有“卧薪尝胆”之悲慨。

四,营销对象

解决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周转资金,他们便按照蒙族的生活习惯和物质需求来组织货源,对蒙民和喇嘛需要的专用产品,实行上门订货,有计划采购。针对蒙民手头无现银的情况,采取以畜产品抵价或赊销。

当时,有一种“印票”,即为清代蒙古王公贵族需要贷款或赊购货物时,由蒙旗官府开据并盖有官印的借契。借契上注有“父贷子还,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的字样,具有金融债券的性质。

大盛魁商号通过印票账开展业务,经营各种日用百货,如蒙古靴子、马毡、木桶、木碗和奶茶壶等;还经销牲畜、皮毛、药材;也经销蒙民喜欢穿的一种结实耐用的斜纹布,他们大量组织货源,满足供应,而且将布料按照蒙民的习惯,裁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面料,任意选购;还开展专门订购业务。因此,蒙民只要见是大盛魁的商品,就争相购买,信誉度很高。

由于大盛魁商号货源组织有针对性,营销方式灵活,从而在蒙古草原上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五,贸易盛况

大盛魁前后经营了二百多年,极盛时期伙计有六七千人,商队有骆驼数万头。业务重点在外蒙古及俄国等地。

大盛魁全部资产,人们传说可以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库伦到北京铺一条路。仅外蒙古的周转资金就达一千万两。

大盛魁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篇章,名盛一时,是晋商的佼佼者。

六,结局

大盛魁曾经是今呼和浩特的大商号。号称拥有半个归化城。大盛魁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的三大商号。

从史大学的肩挑货郎到与张杰、王相卿合伙组成小商业团伙,又在贵人的帮助下深入农牧区开展流动贸易,逐渐发展成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号。

大盛魁昌盛时期,拥有白银2000多万两,驮货骆驼数万峰,几乎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都设有分号。且开设有茶庄、绸缎庄、货栈、牛羊店、养驼场等。

初期,因时局变化,特别是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排挤和冲击,与国内许多民族资本家一样,经营受损,年年亏本,于1929年破产倒闭,闻名遐迩的商业明星从此陨落。

但前贤史大学的创业史通过文字被流传下来,他的奋斗精神是史氏后人的榜样,永远激励着我辈前进。

听说包头仍留存史公大学的商铺遗迹,很是珍惜,这是教育史氏后人积极向上的最为生动的教材。

主要材料来源:《祁县晋商微刊.晋商人物:史大学一一清朝最大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

2024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