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即玄帝颛顼)—称—老童—重黎—程伯符—程伯休父—司马错—司马靳—司马昌—司马无泽—司马喜—司马谈—司马迁。
二、重黎—程伯休父—司马卬—司马钧—司马量—司马俊—司马防—司马懿
三、重黎—程伯休父—司马蒯聩—司马昂
四、重黎—程伯休父—中山相司马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清张澍:《姓氏寻源》)我中华民族,百家万姓,血脉世泽,慎终追远,盛世修谱,代有传统。今有舒城程礼银先生,持《皋东南盛誉堂程氏创修宗谱》定编本,邀我作序,情意殷殷,不忍推辞,拜读再三,欣然命笔。
程姓,为中华大姓,据国家人口统计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程姓占全国人口的 0.53%,约660万人,在人口最多的前一百个姓氏中排名第44。从姓氏文化的渊源看,它起源于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伏羲氏。
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的伏羲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相传伏羲氏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八卦占卜,构建“天人和谐”;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教人结网捕鱼,畜牧烹饪;制造武器,用于围猎和战斗。同时,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即实行男女对偶婚制,防止和近亲结婚。伏羲自姓“风”。因此“风”成为中华第一姓,伏羲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男子。
程氏是重、黎的苗裔。传说上古时候,民间祭祀杂乱,社会很不稳定。伏羲氏后裔颛顼氏为使百姓从杂乱的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安心生产,即委派自己的孙子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灵;重的弟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此后重和黎的子孙就世袭了这一官职。他们早在夏朝已经建立了程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东的古上程聚,是夏朝的盟国。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程人退出中原,西撤到泾渭地带的毕郢(今陕西咸阳东)。公元前1109年,商王文丁时期被周国吞并,成为周的臣属,称为程伯。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程伯符于广平(今河北鸡泽),程伯符即为程氏授姓始祖。到周成王、康王之际,又徙封到程(今河南洛阳东与偃师、孟津交界地的上程聚),立程国,授伯爵。周宣王时,程伯符的后裔程伯休父担任西周的大司马,部族又由河南西移到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程邑(古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故北宋欧阳修等修撰的《新唐书》七十五卷《宰相世系表》中说:“程氏出自风姓。”南宋学者郑樵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也说:“程氏,伯爵,风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于风姓。这是程姓中最重要的一支,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此外,还有出自周文王少子荀侯之后的姬姓程氏,以及外姓改姓程氏等等。
在历史上,程氏名人辈出,除授姓始祖伯符公、五世远祖伯休父外,还有如舍身营救赵氏孤儿的晋国义士程婴、创造隶书的秦国名士程邈、西汉名将程不识、三国东吴老将程普、曹魏谋士程昱、唐朝开国大将程咬金、理财家宰相程异、北宋宰相外交家程琳、宋明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兄弟、明代大文学家程敏政、清代著名经学家程瑶田、著名戏剧家京剧鼻祖程长庚、当代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等等,在华夏人文的星空上,煜煜生辉。
先秦时,发源于河南的程姓首先向西和北迁移,很快散布于黄河南北、渭河流域地区,随后进入中原和西南地区并迅速扩张。据有关方面统计,宋朝程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8%,排在第18位。安徽为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程姓总人口的29%。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程姓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明朝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为明朝第34位姓氏。安徽仍为程姓第一大省,约占程姓总人口的28%。
安徽境域内程姓人口的迅速增长,得益于“新安程氏”始祖程元谭公。程元谭(公元245―322年),三国蜀汉延熙八年一月出生在洛阳上程聚,系程氏得姓始祖程伯符第45代孙。为人聪敏,性情豁达。西晋末年,任广平郡太守。西晋灭亡,司马睿建立东晋,称晋元帝。元谭公率士兵于大兴初年(318年)自东阿南渡前往归附。初任江阳太守,不久升任襄州刺史。大兴三年(320年)到江南新安郡任新安太守。期间,在晋元帝(318-323年)在位六年、三次改元的艰难而混乱的社会大环境下,秉持一颗勤政为民之心,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实行仁政,兴修水利,垦荒种粮;悯农爱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曾向灾民散发了两千石粮食,安抚流离失所的灾民;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教导百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教化风气。
在元谭公的治理下,新安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因此都非常爱戴元谭公。东晋永昌元年(322年),元谭公任期满调离新安。临别之际,闻讯从四乡八邻赶来慰留的新安民众挤满了大道,使他竟然无法离开。晋元帝获悉后,甚为欣慰,下诏褒奖元谭公,并让他继续留任新安太守。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元谭公卒于新安太守任上,享年七十八岁。晋明帝司马绍听到元谭公去世的消息,惊愕悲悼,为之大哭。赐其子孙宅第于新安篁墩。自此,元谭公子孙就在新安篁墩安家,被人们尊奉为新安程氏始祖。
之后,又有南北朝时期南陈名将程灵洗(514―568年),字玄涤。新安郡海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人。年少时以勇猛闻名,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史称“侯景之乱”。程灵洗聚集几百人守卫黟县和歙县,抗拒侯景进攻新安郡。因屡建奇功,兵威大振。梁元帝在荆州即皇位以后,授程灵洗为新安太守。后程灵洗因功先后授南豫州刺史、郢州刺史、安西将军。南陈光大二年(568年),程灵洗去世,朝廷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由于他力保新安一方平安,新安程氏人丁兴盛,灵洗亦有功在地方,死后被当地百姓尊为神祇,受香火供奉。
皋东南程氏,由于历史的原因,战乱兵燹,社会,迁徙以来,旧家谱已散佚无存。斗转星移,时逢盛世,水源木本,人心思源,重修宗谱,族人期待。自2018年起,德胜、礼银、礼华、礼权等族中有识之士,倡议成立宗谱创修编委会,历时四年,不辞劳苦,终于形成这部凝聚着全体编委会成员心血、不负全体族人期待的新创宗谱成稿。
创谱不同于续谱,通读全谱,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历历可见。综而言之,本谱有如下特色:
一是探寻祖源,联络族亲、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编委会成员聚首合肥,先后分别寻访霍邱、霍山、岳西、潜山,含山、婺源、蚌埠、寿县、六安、长丰、花岗、三觉,堰口、安丰、肥东、肥西、直至舒城周边……,通过实地考察,查阅宗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联络宗亲,万里路遥,不改初衷。在长丰杜集认祖归宗之时,还借用现代DNA测试之科技,以及网络寻宗手段。其执着之精神,坚强之意志,令人敬服。
二是梳理老辈口口相传的口碑史料,族中长老一致公认:程元谭公,乃南迁新安始祖,皖南及江淮大地不计其数千万分支,皆其后裔,本族亦不列外。又相传皋东南程氏来自寿州,属清洛一派,自宋末元初隐公捐国,遗孀携子奎寰、太寰、瑜寰三公,自皖南歙县避难寿县(今长丰)杜集枣树庄定居。通过核查族谱,清洛程氏1912年续谱记载,其大房新安五十世“国”字辈与本支十世祖(君公为一世祖)本皋始迁祖“国仕公”同辈序且生活年代吻合,并按二十五年一代人推算本皋(支)二十一世“礼”字辈与清洛派程氏新安六十一世“东”字辈正好同时代。而本皋与寿县长丰两地族人的DNA-STR父系遗传基因序列测试结论不共祖。文化寻宗和技术寻宗产生了矛盾。鉴于族人相传来自寿州的情节、和目前无铁证证明两系共祖的情况,结合传统联宗修谱惯例,两边族人经过多次磋商,决定本皋始迁祖“国仕公”为新安五十世,始祖“君公”与清洛派“隐公”为新安四十一世同门兄弟或共近祖。
三是苍天不负有心人。舒城张母桥一支族人,最先落户于庙冲黄泥堰,并相继开枝散叶,至鹭鸶窝、荷叶地、茶庵、杨院、小岭子、殿旺冲、东岗、江湾、梁塘埂、五棵枫、梁家冲、三岔河等地,定居近四百年,现有丁口近两千众。尤其难得的是,在黄泥堰发现始迁祖程公讳国仕墓碑。据考证,此碑立于大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距今二百余年矣。虽岁月沧桑,然字迹清晰可辨;碑载七世,皆与当地程姓字辈相同。本人曾于庚子年腊月十四日(2021年1月26日)应邀赴现场考察、审订,确认该碑可作为考证皋东南程氏所来之唯一实证。核查上海图书馆藏有康熙十二年修槐塘程氏谱珍藏电子版,其新安五十五世有“程国仕”,与黄泥堰墓碑主为同名同年代人。虽此谱行传里没有记载这位国仕公婚娶、后人、墓地及下落,不能贸然对接。但蛛丝马迹,线索可留待日后详考。
据此,编委会又在老字派后接续新字派,并确定郡望为安定郡,堂号为盛誉堂,其余家训家规、先贤图像、名人传赞、联宗纪行等顺理成章,一应俱全。交由省内谱牒印制优秀企业启航谱局印制。新谱告竣,阖族欢欣。
盛世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说,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族谱就是姓氏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家族延续千百年的传家之宝,也是中国人血脉相传的“根”,是一个中国人证明自己家族归宿、血脉基因的身份证。一部宗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馆,是府志、县志、村志替代不了的。《皋东南盛誉堂程氏宗谱》的创修,在寻根问祖、理清世系的基础上,联乡谊、聚人心,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家族优秀家风,团结族人,为伟大祖国的振兴和富强添砖加瓦。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是为序。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翁 飞 拜撰
公元2021年10月28日(农历辛丑年菊月廿三日)榖旦
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子同代的诸子百家中还有一位程子,名本,字子华。到了宋代,他的后人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成为一代理学宗师,也被尊为程子。由于后世的程子名气较大,一提到程子,多数人都会想到程颐、程颢,多少有点“名大盖祖”的阵势,很少提及前世的程子。现在,大多的程氏都愿意去追踪伊川堂、明道堂、立雪堂。殊不知,连孔子都尊称程本为“天下贤士也”。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程子影响也是极大的。孔氏曾因孔子而形成了阕里堂、至圣堂两个氏族堂号。其实,程氏因程本也应当去追溯一个更早的中丘苓塞堂。
▲程家湾程氏祠
程氏中丘苓塞堂
姓氏的起源、繁衍、迁徙,主要靠谱牒来追溯。据传,春秋战国时期的程本号称修撰家谱第一人。也许由于程本的祖父程婴大义救孤,保住了赵氏一脉,使他认识到了血缘传承的重要性,所以便率先追源了程氏族谱。这在其撰写的《子华子·神气》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程氏原本得姓于周朝初年,始祖伯符向周王敬献了“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三样“异瑞”,因功被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便以国为氏,“始有蒲堂”,从此称程姓。待到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的时候,曾派遣大臣尹吉甫为使者,任命程国国君程伯休父(五世祖)为大司马。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负责左右摆布阵势,监戒军队,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后来,程伯休父到达都城镐京,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徙封在咸阳附近的程邑。自此,程伯休父又传九世(伯符后十四世),“子孙播居于汾河之间”,也就是现在山西一带。到了十一世(伯符后十六世),即程本这一辈,稳定下来,居住在温地(邢地,唐高祖武德元年,曾置邢州总管府,辖邢、温、和、封、蓬、东龙等六州,温为邢地龙岗一部分)。程本说,祖程婴原本为赵氏家臣,即便有“大造于赵”之功,使得赵氏像一棵“瓜苗”一样得到了繁衍,也不能以功臣而自居。自己虽然没有去仕赵简子做事,但赵氏毕竟是程氏的宗主。“来尔会”(程会),你一定要记住,忠心不二去侍奉于赵氏,“光启于赵氏之业,而大其前人”。
从程本训勉儿子程会这段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程氏和赵氏之间不是血缘胜似血缘的宗族关系,这是建立在程本祖父程婴忠义“藏孤”(在邢台赵孤庄)的恩情之上。是程婴帮助了赵氏的复兴,保住了赵氏血脉赵武,为后来赵简子、赵襄子专晋国国事打下基础,之后才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建立了赵国。这也正是程本追随赵襄子尽室迁邢的历史背景。首先,邢地为赵氏的根基,这里是程婴藏孤之地,凝结着程氏和赵氏之间不是血缘胜似血缘的宗族关系;其次,邢地为“子华子居于苓塞”处,程本在此聚徒讲学居久而生情;再者,邢地原本为赵襄子采邑和避智氏之难地,程本实为崇宗于赵氏而迁徙,忠义相随。这些皆有史迹可循,加上程本寝陵于斯,号程子岗,所以这里实为程氏较早的郡望中丘苓塞堂。
▲程本隐居处苓塞,又称岭塞、龙驹塞
程本缘何居苓塞
据《内邱乡土志》记载:“程子华隐居处在岭底赛。”岭底赛原来叫岭底塞、苓塞、龙驹塞、西塞等,因为地处龙驹岭下,为扼守进入太行山的交通要塞之地。《子华子》一书中,多次提到“子华子居苓塞”。程本何以要居住在苓塞呢?最根本的原因或许因为一个情结,那就是程氏与赵氏的关系。
程氏的得姓始祖为程伯符,本名乔,周成王执政时期时受封于古赵地广平(今河北鸡泽)为“程伯”,建程国。到周宣王时,因为程伯休父在朝做大司马,生有二子程仲庚、程仲辛。仲庚因故未袭封,在朝任大司马,为司马氏始祖,自此又分析出一支司马姓氏。仲辛袭程国君主,安定侯,仍以程姓传承。因程国在东周初期随周平王东迁洛阳(也有说咸阳),居上程聚(在今孟津、偃师的交界处)。至此,程氏散居各地。到了程伯符第十四世孙程婴(婴邈),又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为赵氏抚养了宗主赵武。由于汉太史公司马迁与程氏同宗(《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因此司马迁在撰写《史记·赵世家》的时候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尤其写到程婴时,说程婴背负骂名,隐居山中。待到赵武举行弱冠之礼后,程婴反要赴死,赵武啼泣顿首说:“武原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说:“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不绝。此一时期,程氏主要居住在山西汾河两岸。
到了程本这一代,其博学,通《坟》《典》《丘》《索》诸书,有卓异之行,性闿爽,善持论,不肯苟容于诸侯。因念祖上义举,追寻祖父程婴“藏孤”之邢地,来到中丘(内丘)苓塞(岭底赛),聚徒讲学。程本秉持祖上忠义,发现赵简子掌管了晋国之后,独断专行,杀戮了贤臣窦鸣犊和舜华,摒弃了吾丘子的孝行,如若应仕于他,无异于是在毒杀自己。连孔子也在赴赵简子邀请的路上,于黄河边止步,援琴而志《临河之操》,发感叹说:“河之水洋洋兮,丘之不济此,命也”。
程赵原本有着很深的感情,不便于因此而损害。所以,赵简子即使派人拿着钱币,许给爵位,以执圭之礼去请程本出仕。但程本却是“知其不可应也”,而再三推辞。程本的拂逆,使得赵简子不悦。以至于后来赵简子听信小人烛过的谗言,发兵苓塞,想强迫之。但程本早有预料,为避赵简子仕,早已离开了苓塞。他先到周都巩义石臼泉隐居,而后去之齐。但齐景公不能用,便在齐大夫晏婴处设馆讲授。等到简子卒,襄子立,程本自齐而归苓塞,因年老不能仕,嘱托儿子程会去辅佐赵氏。赵襄子与智伯结怨,迁于邢。于是程本便将程氏尽室从山西迁来,定居邢地中丘(内丘),赵襄子遂将之分封于程氏,以作食邑。程本逝后安葬在内丘城西,故其地叫“程子岗”。内丘至今有程家湾村和程村等,程本后裔历代居此守护祖地。
▲程本墓
程本中丘多遗芳
程本居内丘而形成了程氏中丘苓塞堂,也可以从河南巩义石臼泉的程氏族谱序,以及一些碑记,和《河南府志》《巩县志》等史料均能得到印证。在《巩义程氏谱》中,我们发现,伊川二十一代裔孙,邑庠生员搏九辑五氏,在清康熙八年秋八月三日所作的《巩东程氏谱叙》中明确记载:“赵简子聘而不就,自内丘来隐居于巩,著书立说,名播列国。”此叙为程氏有心之人1998年发现于密县下庄河,其研究价值极高。由此可见,伊川之程谱也曾追踪至内丘。
关于程本居内丘的记载在巩义还有很多。诸如:嘉庆十四年增修宗谱《巩邑程氏子华子正宗谱叙》中有“他书或以为内丘人,夫内丘因晋地,而后非韩分巩县”;康熙五十五年《重修子华子祠碑记》中有“子华子,广平人也,侨居内丘,系出周司马程伯休父之后。”康熙三十三年程氏墓碑上记载“始祖讳本,字子华子,原籍内丘县人氏”。这些均可说明巩义程氏历代都在追源内丘,内丘乃程氏根源,中丘苓塞堂名副其实。
内丘现存最早的地方史料,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中有多处关于程本的内容。明代内丘尊崇程本之风盛行。万历年间,知县李梗曾为程本墓立碑。崇祯年间,知县雷鸣时在西关外修建了程子华庙,顺德知府金之俊前来祝贺,并题写匾额“天下贤士”,还请来吏部考公司乔若雯(临城人)作《创建子华子庙记》。内丘人不但为程本建庙,还选定专门的日子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选择诚笃的程氏后裔,发给衣食,去守护墓地。知县雷鸣时还督导刻印了《子华子》,乡塾学堂将之作为教材教授诵读。程本庙在崇祯十七年,戊寅之变(1638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内丘城)时被焚毁。而后,知县高翔汉又改建于文庙西北社学中。
到了清代,内丘对程本的尊崇更是有增无减,康熙年间、道光年间《内丘县志》更是记载详备。
在内丘,有关程本的遗迹分布很多,且在《畿辅通志》《顺德府志》《内丘县志》《内邱乡土志》上多有记载。程家湾村有程氏祠堂,程氏族人皆为程本后裔,传至今有八十多代了,且有字号排序,一直排至八十一世,而后便没有字号了。
程姓在内丘及周边一带的迁徙也比较广泛,像南程村的程姓,杨家庄的程姓,王交台的程姓,西庞的程姓,邢台县东羊村的程姓等,传说是和程家湾一脉。尤其是杨家庄和王交台地处程子岗下,与程家湾的程姓辈分排得较为清晰,昔日每年都要摆坟头会,也就是统一到程本墓上去祭祀,然后排辈分。据调查,山东程氏、河南程氏也说与内丘程氏有关,认同中丘苓塞堂。
(燕赵都市报 李恒坤<内丘>)
元 • 王冕《司马氏藏唐子华山水扇画》诗曰:“近来山水画郭熙,江南独数休宁令。笔法精奇意态古,咫尺万里开天镜。岩头老树如老龙,隔湖喜见山重重。小桥依约野色远,茅庐隐映林影空。门前垒块石头路,荒苔野草青无数。往来不见车马尘,正似山翁旧居处程伯休父司马孙,风流文彩垂青门。平生爱书入骨髓,尺素寸楮无不存。我生所好亦殊绝,一见此图狂欲跌。安得为招唐令来?添我梅花千树雪。”(唐)元缜《离思》之四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诗曰:“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其《峨眉山月歌》又诗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独立发展,其前提是山水美的独立,山水必须成为有意义的存在,必须走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一种意象和意境,成为人的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古人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李沛峰其画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其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的无穷妙趣,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引领观者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
李沛峰,一九六二生香港人自幼习画,早期随父习画和书法后得陆俨少老师收为入室弟子,李氏笔触沉隐厚健,运用随意书法方面诣颇深,他好写莫云卿的狂草,撷取具怪奇的字体结构和内蕴的刚劲气韵,灌注一已笔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李氏在书法方面不断谋求新的推展,其书法,疾中带湿,枯中有润,似干而实腴,濃淡墨恰到好处。
作品多次在香港和国际巡回展并有获奖。其画注入了现代意识,赋予新的生命,意境优美飘逸灵动,具有梦幻般的视觉和时尚气息,色彩丰富,画面优美,层次清晰饱满而富有创意,它以丰富的情感和内涵体现着它的艺术生命,形神兼备妙趣横生,返朴归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吸取尘世精华,山石水草,美丽的大自然,予以升华在白纸上翩翩起舞;山光水色,那峻峭的山姿与清澈的清泉,静谧中无处不透着恢宏的气势,使其画技巧高度成熟,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水墨淋漓的倜傥,泼辣奔放,水墨所到之处如仙风追拂,墨生气韵,一片清爽骨朗。其山水画体味出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令人心动。一笔一画,彰显着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让人不能忘怀,其山水画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的无穷的妙趣,表现的淋漓尽致。看其作品,如同松间听风,如临瀑听水,直指内心,震耳欲聋,让人感动,让人回味无穷。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