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初入仕途的意思 初入仕途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4-04-18 23:17:22作者:凉话刺骨来源:网络

初入仕途的意思 初入仕途的诗句

本文目录一览:

初入官场游刃有余,全身而退名留青史,只因将此字作为人生信条

能臣的\"发酵\"

历史的套路

翻阅古籍,但凡是个人物,史籍必然有有趣的记载。他一岁时跌入枯井,竟然毫发无损;他五岁时又从括苍山坠落,巧妙地是,他竟得到了山间古松的庇护,寸体未伤。于是便可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种种现象表明这个人是受到苍天的保佑的,未来必定是能左右天下之人。历史的套路,再一次展现了它独有的魅力。你还别不信,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满室盈满红光,朱元璋的脸犹如半圆的弯月,煞是叫人惊叹不已。如此种种蛛丝马迹表明,历史真是有趣,它的套路是那么俗套,但又那么引人瞩目。那个经历了两次自由落体的少年,便是日后位及百官之首的徐阶。

科举的磨练

明朝的科举考试到底有多残酷呢?首先,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最终只有院试通过才能拿到省级考试的准考证,这时的你算是一名有文化的酸秀才。童生试虽名日童生,可他是不限制考试年龄的,就如抗清名臣史可法,二十岁才通过童生考试,可见这入门级别的考试门槛有多高。

乡试,好似如今的省教育局每个学期末的质量检测考试,不过那时的乡试是三年一举行,而且还规定考点(规定是每个省的省会),我们熟知的范进就是在考了几十年才考上的进士。可见古代的求学之路是多么的不容易。

会试,在京城举行,由乡试的晋级者(进士)参加,不要以为在京城举行就一定是在北京考试,其实不然,明代的京城其实有三个:北都——北京,中都——凤阳(朱元璋老家),南都——应天。所以,全国一共有三个大考场,分为三个教育区域,和现在的高考不无相似之处。但是他的录取是非常严苛的,每年仅仅只有一百来号人可以从全国的考生中突围来一睹天颜。

殿试,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亲自在全国官员行政办公、共商国事的大殿中考察你。如果你长得不是那么美观,那么对不起你被刷下来了;如果你家庭成分不是太好,那么对不起你也被刷下来了;如果你自带霉运、特招人烦(尤其是皇上看你不顺眼),那么不好意思,你出局了。最后的考试不仅考察你的文化素养,更是考察你的运气、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不少人就是在这临门一脚被淘汰出局的。不过我们的主角徐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厮杀中勇夺探花宝座(全国第三),可见,起码他还是讨皇帝喜欢的。

不入油锅,焉成大业

我的偶像不容侵犯

英雄就是不甘沉沦。嘉靖初年,在经历\"大仪礼\"政治投机后的张璁官职内阁大学士,一时间权势熏天,朝野之中无人感惹怒这位当朝红人。不知是怎么,张璁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中央官员中的异己,干起了老本行——操持礼仪制度,挑战\"道德\"底线。张璁公然上书嘉靖皇帝,要求撤去孔子封号,降低祭祀孔夫子的礼仪规格。嘉靖帝因\"大仪礼\"事件对张璁宠信有佳,自然许诺;朝中大臣为自保,也无视\"指鹿为马\"。只有一个人站起来了,只听得一句反抗的声音。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徐阶义正言辞的反驳,最终在张璁威逼不成的情况下,徐阶被贬出中央,任职延平府(福建南平市)推官。当时的福建可不像现代一样繁华,那是的福建、广西、广东等地还继续建设,推官一般由进士、贡士之流担任,徐阶是堂堂天子门生、一榜探花,竟沦落至微末小吏,可见,张璁有多么歹毒。

但是,这并不是一代新星的陨落,而恰恰是其崭新的开始。虽然初入仕途的徐阶首次碰壁,但正是因为这种无畏的正义,让朝中的众多官员记住这个名字,他终会东山再起

人生的历练

徐阶被贬南平后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审理冤假错案,平反大牢内的无辜百姓;捣毁私建的祠堂;兴建学舍,注重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大力治理匪患,维护当地治安,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刻的徐阶获得了最宝贵的民心从此步步高升,从新回到了中央,甚至还担任起了太子的老师这份工作。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但倒下必须要从新站起来,如果自我放弃,那么就算有天大的才能和抱负,终究不过是云淡风轻的空话罢了。徐阶正是扛住了这些压力,就像当年在龙场悟道的王阳明那样,终究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老油条\"的信条

当时,身兼首辅严嵩权倾朝纲、欺上瞒下、为祸天下百姓,朝中党羽密布的严嵩早已引起有志之士的厌恶,身为同朝饱学之士的徐阶也不例外。最终的挑战已经来临,徐阶的人生信条便成为对付一代\"奸相\"严嵩的有力武器。

忍耐

在经历了张璁给予的\"历练\"和这些年在鱼龙混杂的地方任职后的徐阶,深知击破严嵩绝不能以卵击石(之前的内阁首辅夏言就被严嵩设计陷害)。所以徐阶在政务上对严嵩这位大阁老百依百顺,面对严嵩之子严世藩的蛮横骄纵,徐阶也是忍气吞声不敢公然反驳。更令人诧异的是,为了稳住严嵩,徐阶甚至将自己的亲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这一切的忍耐换来的是老奸巨猾的严嵩的信任。

张璁

请不要认为徐阶屈服了,在年少经历种种变故后,他体会到了官威的强悍和自身力量的渺小,只有忍耐,只有伺机而动,方能一击制胜。

试探

机会总会来的,成功的关键恰恰是抓住正确的时机。在对严嵩的忍耐中,徐阶更是暗中发力,官至当朝次辅,仅仅位于严嵩之下。时机看似成熟,只需要一个试探。徐阶密奏嘉靖帝咸宁侯仇鸾罪状,嘉靖帝雷厉风行立刻下旨铲除仇鸾,肃清国祸。这件事给徐阶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信号:此时的嘉靖帝虽然仍重视严嵩,但在他心中徐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帮手。那么下一步就是让嘉靖帝不再信任严嵩。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谥号中有一个\"世\"字,\"世\"字代表着皇帝热衷于道术、玄学,嘉靖皇帝正是没日没夜的炼丹求仙。一场大火把嘉靖炼丹求仙的\"道场\" 永寿宫烧的一干二净,嘉靖帝不甘委屈仙家,企图吩咐重造一座大宫殿以求羽化登仙之路畅通无助。不知是怎么得,一向迎合圣意的严嵩突然提出反对意见,希望皇帝搬往大内。徐阶机敏地察觉出时机,坚决拥护皇帝的意思,借此扳倒严嵩,此之后,嘉靖皇帝对徐阶十分宠幸,严嵩渐渐地被冷漠。

谨慎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罪行,嘉靖下令捉拿严世藩,勒令严嵩停职在家中候旨,徐阶理所应当的位继首魁宝座。

不要以为这是最终的胜利,严嵩停职在家后,徐阶多次拜访、好声安慰。他清楚的知道,虽然严嵩垮台,但是嘉靖帝对他仍念旧情,并且朝中尽是严党爪牙局势还是十分危机,严嵩随时有翻盘的机会。徐阶这样做一方面稳住严嵩,另一方面巩固自身势力,使皇帝放弃重新启用严嵩的想法。果不其然,事发后嘉靖帝多次欲以赦免严嵩,但都遭到了徐阶的暗中阻绝。真正的胜利终于被忍辱负重的徐阶牢牢地抓在手里,严嵩已无卷土重来的机会。

很多人在面临暂得的胜利时往往头脑发晕,犹如孙膑智除庞涓,步步引诱。但是徐阶能做到时刻小心谨慎,这也许就是他能身处官场漩涡而永不倾覆的原因吧。

舍得

智除严嵩之后,徐阶继任首辅,先后扶持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分担朝政。他积极改革严嵩留下的弊政,清除朝中残余严党势力。并在嘉靖皇帝驾崩后平反在大议礼事件中被诬陷的官员。

但是,徐阶深知明王朝在经历磨难后已经奄奄一息,自己已无回天之术。所以徐阶借以穆宗行为荒诞时时直言觐见,惹怒穆宗皇帝终于得到辞官回乡的结果。

回乡后的徐阶利用多年聚集到的财务和非凡的影响力,于家乡做起了快活的乡绅。海瑞处理徐阶儿子一案不难看出,一个退休在家的官员还能影响朝政,可见徐阶的名号有多么值钱。

当官的能做到徐阶这样全身而退且名留青史的真是凤毛麟角。少年时期在地方的历练让他清楚对付像严嵩这样的达官显贵不能以卵击石,要采用煮青蛙的理论,即凉水煮青蛙,青蛙不会反抗,慢慢地死去;而热水煮青蛙只能适得其反。徐阶的一生出入官场游刃有余,在除掉了对手严嵩后,徐阶深知自己已无力挽回这架崩溃的王朝马车。谨慎了一辈子的徐阶故意买个破绽给穆宗,最终全身而退,过起了衣食无忧、逍遥快乐的晚年生活。同比励精图治、饱受诟病的张居正,徐阶的一生真可谓天上人间。

参考资料

先秦——《逸周书》

明官修——《明实录》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

干部学习会丨青年干部 乘“风”破浪展新姿

□赵帅

思想是本,作风是形,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为青年干部,要更加自觉地把好传统融入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乘“务实之风”“清廉之风”“简朴之风”,展现新姿态、创造新业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乘“务实之风”,展“下沉一线”之姿。正所谓“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是虚招”,青年干部面对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纷繁复杂,尤需读懂“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背后的“实效”,大力发扬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坐而论道”和“走马观花”窠臼,俯下身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调研中看问题、找共性、谈思路、求答案。聚焦当前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稳得住、沉得下,学真本领、练真功夫,把火热基层作为最好的实践课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

“一身正气豪情壮,两袖清风意志昂”,乘“清廉之风”,展“自省自律”之姿。“初入仕途的公务员,如一袭白袍,一旦白袍点墨,终身不可洗净。”一袭白袍,洁白无污,不仅是自己堂堂正正、两袖清风的表现,也能让周围的一切耳濡目染、如沐春风。“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是新时代青年干部最应该有的样子。青年干部做到清正廉洁,就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党规党纪意识,以党规为界,以党纪为限,守住初心、淡泊名利,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坚持慎初、慎独和慎微,以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自勉,以杨震的“暮夜无知”自警,以“勿以恶小而为之”自律,将纪律规矩立于心头。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切实筑牢廉洁防线,避免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陷入泥潭,酿成“白袍点墨”的祸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乘“俭朴之风”,展“勤俭节约”之姿。“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党保持同群众密切联系的有力法宝。青年干部作为社会风尚的重要引领者,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虽没过过“苦日子”,但要学会“过日子”。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要把“勤俭节约”作为修身养性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尺,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具体要求做到小处,落到实处,让勤俭朴素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一种行动自觉,做好勤俭节约“倡导者”“落实者”,让“俭朴之风”吹在生活工作的细微之处,让勤俭节约的美德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安丘市委组织部)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蔡继钗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初入官场游刃有余,全身而退名留青史,只因将此字作为人生信条

能臣的\"发酵\"

历史的套路

翻阅古籍,但凡是个人物,史籍必然有有趣的记载。他一岁时跌入枯井,竟然毫发无损;他五岁时又从括苍山坠落,巧妙地是,他竟得到了山间古松的庇护,寸体未伤。于是便可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种种现象表明这个人是受到苍天的保佑的,未来必定是能左右天下之人。历史的套路,再一次展现了它独有的魅力。你还别不信,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满室盈满红光,朱元璋的脸犹如半圆的弯月,煞是叫人惊叹不已。如此种种蛛丝马迹表明,历史真是有趣,它的套路是那么俗套,但又那么引人瞩目。那个经历了两次自由落体的少年,便是日后位及百官之首的徐阶。

科举的磨练

明朝的科举考试到底有多残酷呢?首先,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最终只有院试通过才能拿到省级考试的准考证,这时的你算是一名有文化的酸秀才。童生试虽名日童生,可他是不限制考试年龄的,就如抗清名臣史可法,二十岁才通过童生考试,可见这入门级别的考试门槛有多高。

乡试,好似如今的省教育局每个学期末的质量检测考试,不过那时的乡试是三年一举行,而且还规定考点(规定是每个省的省会),我们熟知的范进就是在考了几十年才考上的进士。可见古代的求学之路是多么的不容易。

会试,在京城举行,由乡试的晋级者(进士)参加,不要以为在京城举行就一定是在北京考试,其实不然,明代的京城其实有三个:北都——北京,中都——凤阳(朱元璋老家),南都——应天。所以,全国一共有三个大考场,分为三个教育区域,和现在的高考不无相似之处。但是他的录取是非常严苛的,每年仅仅只有一百来号人可以从全国的考生中突围来一睹天颜。

殿试,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亲自在全国官员行政办公、共商国事的大殿中考察你。如果你长得不是那么美观,那么对不起你被刷下来了;如果你家庭成分不是太好,那么对不起你也被刷下来了;如果你自带霉运、特招人烦(尤其是皇上看你不顺眼),那么不好意思,你出局了。最后的考试不仅考察你的文化素养,更是考察你的运气、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不少人就是在这临门一脚被淘汰出局的。不过我们的主角徐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厮杀中勇夺探花宝座(全国第三),可见,起码他还是讨皇帝喜欢的。

不入油锅,焉成大业

我的偶像不容侵犯

英雄就是不甘沉沦。嘉靖初年,在经历\"大仪礼\"政治投机后的张璁官职内阁大学士,一时间权势熏天,朝野之中无人感惹怒这位当朝红人。不知是怎么,张璁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中央官员中的异己,干起了老本行——操持礼仪制度,挑战\"道德\"底线。张璁公然上书嘉靖皇帝,要求撤去孔子封号,降低祭祀孔夫子的礼仪规格。嘉靖帝因\"大仪礼\"事件对张璁宠信有佳,自然许诺;朝中大臣为自保,也无视\"指鹿为马\"。只有一个人站起来了,只听得一句反抗的声音。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徐阶义正言辞的反驳,最终在张璁威逼不成的情况下,徐阶被贬出中央,任职延平府(福建南平市)推官。当时的福建可不像现代一样繁华,那是的福建、广西、广东等地还继续建设,推官一般由进士、贡士之流担任,徐阶是堂堂天子门生、一榜探花,竟沦落至微末小吏,可见,张璁有多么歹毒。

但是,这并不是一代新星的陨落,而恰恰是其崭新的开始。虽然初入仕途的徐阶首次碰壁,但正是因为这种无畏的正义,让朝中的众多官员记住这个名字,他终会东山再起

人生的历练

徐阶被贬南平后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审理冤假错案,平反大牢内的无辜百姓;捣毁私建的祠堂;兴建学舍,注重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大力治理匪患,维护当地治安,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刻的徐阶获得了最宝贵的民心从此步步高升,从新回到了中央,甚至还担任起了太子的老师这份工作。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但倒下必须要从新站起来,如果自我放弃,那么就算有天大的才能和抱负,终究不过是云淡风轻的空话罢了。徐阶正是扛住了这些压力,就像当年在龙场悟道的王阳明那样,终究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老油条\"的信条

当时,身兼首辅严嵩权倾朝纲、欺上瞒下、为祸天下百姓,朝中党羽密布的严嵩早已引起有志之士的厌恶,身为同朝饱学之士的徐阶也不例外。最终的挑战已经来临,徐阶的人生信条便成为对付一代\"奸相\"严嵩的有力武器。

忍耐

在经历了张璁给予的\"历练\"和这些年在鱼龙混杂的地方任职后的徐阶,深知击破严嵩绝不能以卵击石(之前的内阁首辅夏言就被严嵩设计陷害)。所以徐阶在政务上对严嵩这位大阁老百依百顺,面对严嵩之子严世藩的蛮横骄纵,徐阶也是忍气吞声不敢公然反驳。更令人诧异的是,为了稳住严嵩,徐阶甚至将自己的亲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这一切的忍耐换来的是老奸巨猾的严嵩的信任。

张璁

请不要认为徐阶屈服了,在年少经历种种变故后,他体会到了官威的强悍和自身力量的渺小,只有忍耐,只有伺机而动,方能一击制胜。

试探

机会总会来的,成功的关键恰恰是抓住正确的时机。在对严嵩的忍耐中,徐阶更是暗中发力,官至当朝次辅,仅仅位于严嵩之下。时机看似成熟,只需要一个试探。徐阶密奏嘉靖帝咸宁侯仇鸾罪状,嘉靖帝雷厉风行立刻下旨铲除仇鸾,肃清国祸。这件事给徐阶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信号:此时的嘉靖帝虽然仍重视严嵩,但在他心中徐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帮手。那么下一步就是让嘉靖帝不再信任严嵩。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谥号中有一个\"世\"字,\"世\"字代表着皇帝热衷于道术、玄学,嘉靖皇帝正是没日没夜的炼丹求仙。一场大火把嘉靖炼丹求仙的\"道场\" 永寿宫烧的一干二净,嘉靖帝不甘委屈仙家,企图吩咐重造一座大宫殿以求羽化登仙之路畅通无助。不知是怎么得,一向迎合圣意的严嵩突然提出反对意见,希望皇帝搬往大内。徐阶机敏地察觉出时机,坚决拥护皇帝的意思,借此扳倒严嵩,此之后,嘉靖皇帝对徐阶十分宠幸,严嵩渐渐地被冷漠。

谨慎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罪行,嘉靖下令捉拿严世藩,勒令严嵩停职在家中候旨,徐阶理所应当的位继首魁宝座。

不要以为这是最终的胜利,严嵩停职在家后,徐阶多次拜访、好声安慰。他清楚的知道,虽然严嵩垮台,但是嘉靖帝对他仍念旧情,并且朝中尽是严党爪牙局势还是十分危机,严嵩随时有翻盘的机会。徐阶这样做一方面稳住严嵩,另一方面巩固自身势力,使皇帝放弃重新启用严嵩的想法。果不其然,事发后嘉靖帝多次欲以赦免严嵩,但都遭到了徐阶的暗中阻绝。真正的胜利终于被忍辱负重的徐阶牢牢地抓在手里,严嵩已无卷土重来的机会。

很多人在面临暂得的胜利时往往头脑发晕,犹如孙膑智除庞涓,步步引诱。但是徐阶能做到时刻小心谨慎,这也许就是他能身处官场漩涡而永不倾覆的原因吧。

舍得

智除严嵩之后,徐阶继任首辅,先后扶持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分担朝政。他积极改革严嵩留下的弊政,清除朝中残余严党势力。并在嘉靖皇帝驾崩后平反在大议礼事件中被诬陷的官员。

但是,徐阶深知明王朝在经历磨难后已经奄奄一息,自己已无回天之术。所以徐阶借以穆宗行为荒诞时时直言觐见,惹怒穆宗皇帝终于得到辞官回乡的结果。

回乡后的徐阶利用多年聚集到的财务和非凡的影响力,于家乡做起了快活的乡绅。海瑞处理徐阶儿子一案不难看出,一个退休在家的官员还能影响朝政,可见徐阶的名号有多么值钱。

当官的能做到徐阶这样全身而退且名留青史的真是凤毛麟角。少年时期在地方的历练让他清楚对付像严嵩这样的达官显贵不能以卵击石,要采用煮青蛙的理论,即凉水煮青蛙,青蛙不会反抗,慢慢地死去;而热水煮青蛙只能适得其反。徐阶的一生出入官场游刃有余,在除掉了对手严嵩后,徐阶深知自己已无力挽回这架崩溃的王朝马车。谨慎了一辈子的徐阶故意买个破绽给穆宗,最终全身而退,过起了衣食无忧、逍遥快乐的晚年生活。同比励精图治、饱受诟病的张居正,徐阶的一生真可谓天上人间。

参考资料

先秦——《逸周书》

明官修——《明实录》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