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弹棉花”三个字,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80后的人,可能还会依稀记得,90后受电影的影响,也或许知道一些,但对00后而言,弹棉花无疑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的词汇。
但对于上一代人70后,以及70后之前的那些人而言,弹棉花几乎是每一个人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弹棉花仿佛魔术一般,让所有的小孩都为之着迷。
弹棉花记忆笔者对弹棉花最深刻的记忆,是冯小刚导演的喜剧电影《举起手来》。电影中的日本军官酷爱收集中国乐器,阴差阳错之下误把弹棉花弓,当做是中国乐器,并要求弹棉花师傅老幺为其表演节目。
为了活命,老幺现场编了一首《弹棉花曲》唱给日本人听,本以为大祸临头,却不曾想《弹棉花曲》深受日本人喜爱,演唱完后,日本人纷纷鼓掌叫好。
《弹棉花曲》是这样唱的:“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呦,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呦,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呦,哎呦勒呦勒,哎呦勒呦勒......”这个《弹棉花曲》的旋律,优美而动听,笔者虽然只听过一遍,而且时隔多年,但至今依然可以准确的哼唱出来。
弹棉花释义弹棉花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在民间又被称为弹棉絮、弹花、弹棉等等,弹棉花的匠人也被称之为弹棉郎。弹棉花顾名思义,它是跟棉花有关,弹是个动词,弹的目的就是让棉花变得更为松软。
在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棉被、棉衣都是自己做,棉被盖的时间长了,就不松软也不保暖了,棉衣穿的时间长了,也走形不好看了,于是就要再做新的。
这时候,棉被和棉衣里的旧棉花,就要被重新利用了,已经变的硬邦邦的旧棉花,就要经过弹棉花这道工序,重新变回松软状态,这就是弹棉花。
因为有市场需求,所以弹棉花也成了过去的一种职业,有的弹棉郎因生活所迫,而去全国各地弹棉花,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就背着工具外出赚钱。基本上在所有的北方村镇里,都能见到操着一口外地口音的弹棉郎。
弹棉花工具弹棉花的工具由三部分组成,支撑杆、弹弓、弹花锤和磨盘。从形状上来看,也确实挺像是乐器的,也难怪日本军官认错。
支撑杆是用来支撑弹弓的,是一条竹竿加一根绳子,竹竿会垂直绑在弹棉郎的腰上,头上面的一头拴着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着弹弓,这样弹棉郎就可以用腰部力量来支撑弹弓了。
弹弓的形状类似锯子,一边是木制的呈弯曲状的支撑轴,另一边是系在弯曲轴两端的弦,支撑轴一般都是用普通的木头做成,弦是用牛筋做成。弹弓通过弦的震动,将棉花弹至松软。具体操作方法如图:
弹花锤就是一个木槌,是用来击打弹弓的工具,弹弓震动需要借助外力,弹花锤就是弹弓的动力来源,弹棉郎一下又一下的用弹花锤击打弹弓,弹弓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击打的过程中,弹弓也会发出蹦蹦蹦的声音,敲的有节奏了,这个声音也是很好听的。
磨盘是一个木制圆盘,表面光滑,背面有把手,是整理棉花的一个工具,弹好的棉花会变得非常松软,不易用手打理,磨盘因表面光滑不沾棉花,所以打理起来会比较方便。
弹棉花流程1、登记棉花重量
弹棉郎来到村子里做活,会有不少人拿出家中的旧棉花让他们弹,为了不把乡亲们的棉花搞混淆,弹棉郎都会先用秤称一下棉花的重量,然后根据棉花的状态商量好价格,最后将棉花斤数和姓名记在单子上。
2、摊开毡状棉花
登记好的棉花,第一步就要把它拿出来,摊开、抖碎,有的棉花用的时间长了,变成了毛毡一样的形状,这类棉花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弹棉郎会随身带有小钉耙,遇到这种棉花就用钉耙把它抓碎。
3、抽打棉花碎片
撕碎的棉花铺在草席上,在弹之前需要清除棉花里的灰尘,弹棉郎用一根小竹条,用力的抽打草席上的棉花碎,一股股的灰尘就会从旧棉花里迸发出来,随着灰尘出来的还有霉味、尿骚味儿等各种呛鼻子的味道。
4、弹棉花
经过第一轮的抽打,旧棉花已经变得蓬松许多,灰尘也除去了大半,接下来就是用弹弓,将棉花弹的更蓬松一些。弹棉花不是体力活,它是个技巧活,所以技艺高的弹棉郎往往可以把棉花弹的更为松软。
5、铺平整胎
经过弹棉郎的努力,旧棉花变的像新棉花一样松软,这时候他就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将弹好的棉花进行整胎,按照客户提供的尺寸,用网线将棉花网成棉被形状。在这个过程中,把棉花铺均匀是最难的一点。
弹棉花历史弹棉花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元朝农学家、机械学家王祯,就曾在《农书》中记载过农器纩絮门。
在旧时,姑娘出嫁是要缝棉被的,有钱人家会用新棉花来做,没钱的人家只能用旧棉花做,但无论新棉花还是旧棉花,都是需要弹的,新棉花里面有棉花籽,需要通过这个方法去籽,旧棉花是需要弹干净、弹蓬松。
所以,民间一直有弹棉花这个职业,元朝、明朝、清朝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民间一直都有弹棉郎。
再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弹棉花的机器被生产出来,一代、二代、三代、逐渐进步,机器弹出来的棉花,比手工的更干净、更蓬松,甚至连旧衣服都能扔进机器里面,弹出各种颜色的棉絮。随着机器的不断产出,手工弹棉花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结语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被子、棉衣也都不再需要自己制作,大家都是从商场购买。在被子方面,又开始流行蚕丝被、太空被、羽绒被等,棉被逐渐也用的少了,在棉衣方面,也都是羊绒、鸭绒等新型材料,现在几乎没人再穿厚重的棉衣了。
对于00后而言,他们从一出生就用上了新材料的被子和棉衣,连棉花都没怎么见过,就更别说弹棉花了。
弹棉花在中国传承了有500多年了,现在虽然淘汰,但作为历史,也是非常值得年轻人去了解的。这些老物件,一定会给你带来一种别样的感受。
“弹棉花,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看这句话,相信能读出来的人很少吧,倒是念着念着唱出来的人很多,仅此一句,足见电影《巧奔妙逃》的影响力。
作为一部26年前的电影,直到今天《巧奔妙逃》在豆瓣仍有8.1的超高评分,好于88%的喜剧片,即便是后来的《举起手来》在经历恶评如潮后咸鱼翻身,还是不能《巧奔妙逃》相提并论。
如果以今天的标准,回过头去看《巧奔妙逃》的话,其实该片也有不少的神剧桥段,最起码片名叫《巧奔妙逃》,可怎么都看不出个“巧”字来,情节更多以荒诞喜剧的方式轻描淡写的带过,倒似是在坐实它神剧的地位。
不过我们看片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形式,更重要的是看电影内核,《巧奔妙逃》的神剧外形是它受限于年代的表现,该片是一部模仿之作,模仿的是1966年的法国电影《虎口脱险》,更难得的是,《巧奔妙逃》不仅模仿了形式,主题上继承并延续了反战主题。
像片中火车站对接头暗号,把“山重水复疑无路”错说成“山清水秀找八路”的桥段,很容易让人想到《虎口脱险》里,几个盟军士兵在土耳其浴室里,说的接头暗语“鸳鸯茶,鸳鸯茶,你爱我,我爱你。”(本文由“犀利影评”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正是因为反战主题的原因,《巧奔妙逃》和今天的神剧有最根本的不同,片中的侵略者和抵抗百姓,在各个方面都很像一群真实的人,大家在智力、能力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不像神剧那样全面碾压,敌人低能化,我方神仙化。
《巧奔妙逃》围绕弹棉花的老幺叔侄、黄宏饰演的秦贵、徐玉琨饰演的说书人,几个人展开,其中黄宏勉强算个地下党,其他人全部是普通的百姓,因为一个日军战略进攻图的油布包,他们几个稀里糊涂卷入了战争。
奉命去接头的黄宏,并没有完成任务,油布包在辗转中落到了说书人手里,说书人记住暗号去找联络员,中途遇上抗日心切的老幺叔侄,而直到遇上日军后,原本以弹棉花为生的老幺叔侄,才真正认识了战争。
在经历一系列凶险,如遭日军围困,说书人摹仿空袭,让大家逃过一劫,可日军也不傻,他们又埋伏在庙里抓住了说书人、老幺他们,为了活命,老幺和说书人临时编了首“弹棉花”的歌,成了《巧奔妙逃》最经典的桥段。
往后《巧奔妙逃》的剧情和《虎口脱险》大体差不多,都是在各种因错位误解出现的搞笑桥段里,缓缓推进,包括秦贵妻子阿英的设定,也和《虎口脱险》里木偶剧团的金发女演员大体相似。
而在侵略者方面,此次日军的带队队长佐佐木一郎,不是个能征善战冷酷无情的人,相反他在日本的时候,是一座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员,电影开始4分钟佐佐木一郎出场时,司令上他主持进攻战略前做的第一件事,是收缴佐佐木一郎随身携带的乐器。
正是佐佐木一郎的这样的性格,片中“弹棉花唱段”才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第一次看到老幺手里的弹棉花工具时,士兵都说是弓箭,他却坚持是中国乐器。
直到影片结尾,佐佐木一郎任务失败,他以为自己找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图,但实际上已经被唱本掉包,可在佐佐木一郎被送上军事法庭前,让人颇有感触的一幕出现,他没有懊悔自己的失败,而是偷偷拿走唱本,一场争夺战对日军来说是输了,但对他个人而言则未必。
《巧奔妙逃》并没有像神剧那样,刻意丑化和低能化侵略者,之所以片中的侵略者看起来显滑稽,只是因为他们在强大武力的保障下,表现的要比我们的百姓更加从容,他们可以犯错可以误判,可被我们的百姓没有,要时刻小心翼翼才能活命。
但反战主题并不意味着,我们懦弱或者不痛恨侵略者,《巧奔妙逃》除了“弹棉花歌”这个经典桥段外,片中当百姓们知道敌人唱歌想引来“花姑娘”后,大家纷纷抄起棍棒和农具冲来,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非常解气。
没有太多的情绪渲染,在斗智斗勇的轻松氛围里,将对侵略者刻骨的恨,和对战争带来的伤痛表现出来,虽然在某些地方《巧奔妙逃》做的还是不够,但那是受制于年代的表象,它是一部神剧,同时超越了很多神剧。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不少市民忙着添置新冬被或翻新旧棉被。在一些老街上,加工、翻新棉被的老手艺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
一早,市民黄阿姨抱着家里的被子过来重新弹弹。黄阿姨说,进入大雪节气后,天气愈加寒冷。家里的棉被时间长了,有点结块了,不够松软。拿过来重新弹一下,再加点棉花,弹个厚被子冬天就不怕冷了。
现在外面虽然各种填充物的被子都很多,但黄阿姨始终青睐天然、环保的棉被,感觉盖着放心。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手艺,目的是让棉花更加松软,适合使用。虽然现在羽绒被、蚕丝被等越来越流行,但是在很多老一辈人的心中,棉花更加吸汗、温暖。冬天,仍然少不了一床厚实温暖的棉被。记者在华新一家棉被加工作坊看到,这间不大的小屋里放满了用来做棉被的棉花和先前弹好的棉被。店老板正将桌上铺开的棉被覆盖上网纱,用压盘旋转压实,让纱线与棉絮紧密结合,这样一床崭新的棉被就做好了。田阿姨说,老一辈人总有个怀旧情怀,过去一条棉被用个十多年。现在生活好了,每隔五六年就翻新一下。重新弹过的棉絮,既松软又温暖,不输外面动辄上千元的羽绒被。
店老板徐学平从16岁开始学习弹棉花,一做就是30多年。在凤溪观音寺附近开店也开了20多年了。徐师傅介绍说,弹棉花是个季节活,秋冬两季的时候最忙。现在生意不错,每天能弹十多床棉被。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是机器弹的,旧棉絮进入弹花机反复两次,最多半小时,出来的棉絮更加均匀、厚实。此外,机器还可以自动筛出老棉被里的脏东西,硬块等。被子的薄厚可以根据客人需求定制,这几天过来弹旧棉被和买新被子的人都比较多,大家看中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材实料。
老徐说,以前跑乡下,走村串户,上门弹棉花。现在自己开了店,生意做的还是一些老客户。弹棉被可有大学问,被子四周要弹得稍微薄一点,这样盖起来更贴合,不然边角就会翘起来,盖着冷。
据了解,今年棉被的价格跟往年持平,弹一床6斤以内的棉被60元,超过6斤的每斤4元,可以说价格十分公道了,实惠的价格和舒适的感觉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
记者:张婧(首席)
摄影:张婧(首席)
编辑:李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