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两个称呼,喜欢他的可能会称呼他为枭雄,不喜欢他的可能会称呼他为奸雄。而奸雄之称,有两个意思,大家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奸\",一个是\"雄\",就是说他又奸又雄。比如大家熟悉的\"严嵩\",人们提到他只会说他是奸臣,这样只奸无雄的人是不会被为\"雄\"的。而三国里另一位人物,董卓,他专横跋扈,雄而不奸,只能叫做枭雄。枭雄就是强硬而又有野心的人物。奸雄就是指又奸滑但是又有野心。但奸雄一词到底能不能指代曹操?
曹操的奸滑在他小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曹操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这三徙,指的是孟母择邻的故事,\"过庭语\"指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在庭院里站着,孔鲤见到就趋而过庭,趋就是低头快步走,然后孔子让他站住,问他学诗了吗,学礼了吗,指的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管教,也叫\"庭训\",所以曹操自己就说了自己的家教不好。而曹操的家教不好直接导致他,小时候非常的调皮,比如:喜欢飞鹰走狗,游手好闲。
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一次曹操的叔叔和他父亲说应该管教一下曹操,从此曹操对他叔叔有意见。有一天在他叔叔走过来的时候,就歪着自己的嘴,叔叔问他怎么了,他说中风了。叔叔紧张地跑去和曹操的爸爸说你儿子中风了,你快去看看。曹操父亲一去,曹操却表现出很正常的样子,还说自己的叔叔不喜欢自己,看见自己就烦,他说自己的话是不能相信的,于是曹操的父亲就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还有就是,有一次曹操和朋友们闲聊,曹操提议在人家结婚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偷新娘子。他们就真这么干了,在晚上大家都在喝喜酒的时候,曹们就大喊一声说有贼啊,在所有的宾客都去抓贼的时候,曹操把新娘子抢出来就往外跑,跑着跑着人家就去追他们,他们就躲在灌木丛里,当时一起去的还有袁绍,袁绍的衣服被勾住了,就喊曹操帮忙,曹操却指着袁绍说:大家看,贼在这儿!袁绍一着急,就直接蹦出来了。从这几件史书中的小事可以看出曹操小时候就很调皮,还有点奸诈!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没什么,没把他放在眼里,史书写到\"世人未之奇也\"。
但是在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却遇到一个著名人物,太尉\"乔玄\",太尉是当时的三军总司令,说曹操是\"命世之才\"。意思是说曹操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当时曹操可是年仅20。而曹操得乔玄赏识的原因有三个:一,才艺过人,指他的文笔好;二,武艺好,在他行刺张让的时候舞着戟就能全身而退。三,好读书。乔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邵,许邵是当时的人物鉴赏家。东汉末年的习俗,就是进行人物鉴赏。许邵是每月的初一就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人物评价,类似于\"琅琊榜\"一样品评天下人物。曹操就去找许邵,许邵拒绝,为啥大家不知道,历史上没记载。后来不知道曹操使用了什么手段,得到许邵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出来之后,《三国志》中写的是\"太祖大笑\",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直接改成了\"操闻之大喜\"。几字之差却意思大改,深刻体现出小说的肤浅。\"大喜\"给人的感觉就像曹操从小立志当贼,所以听到这样的评价哈哈哈大笑很开心,实在是不符合逻辑,因为奸雄是被逼出来的。许邵的话什么意思?身逢治世就是能臣,身逢乱世就是奸雄。第一种理解是:曹操到底何去何从,是看客观世界的,世界乱他是奸雄,世界不乱他是能臣。另一个意思是说:曹操如果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第三就是,上两种解释都有。而《三国志》中写曹操\"大笑\",可能有三中情况,第一曹操觉得这句话可笑。第二曹操可能是觉得,当不了能臣,退而求其次做个枭雄也不错。第三是说,自己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奸雄能臣都在自己一念之间。结合曹操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想法,他是大气的,所以曹操更本质的是雄。在曹操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大气和豪迈,比如著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人评价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所以曹操实在是个大气的人,文如其人嘛!奸其实是被当时的乱世所逼,更重要的应该把目光放在他英雄的一面。
曹操有两个称呼,喜欢他的可能会称呼他为枭雄,不喜欢他的可能会称呼他为奸雄。而奸雄之称,有两个意思,大家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奸\",一个是\"雄\",就是说他又奸又雄。比如大家熟悉的\"严嵩\",人们提到他只会说他是奸臣,这样只奸无雄的人是不会被为\"雄\"的。而三国里另一位人物,董卓,他专横跋扈,雄而不奸,只能叫做枭雄。枭雄就是强硬而又有野心的人物。奸雄就是指又奸滑但是又有野心。但奸雄一词到底能不能指代曹操?
曹操的奸滑在他小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曹操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这三徙,指的是孟母择邻的故事,\"过庭语\"指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在庭院里站着,孔鲤见到就趋而过庭,趋就是低头快步走,然后孔子让他站住,问他学诗了吗,学礼了吗,指的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管教,也叫\"庭训\",所以曹操自己就说了自己的家教不好。而曹操的家教不好直接导致他,小时候非常的调皮,比如:喜欢飞鹰走狗,游手好闲。
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一次曹操的叔叔和他父亲说应该管教一下曹操,从此曹操对他叔叔有意见。有一天在他叔叔走过来的时候,就歪着自己的嘴,叔叔问他怎么了,他说中风了。叔叔紧张地跑去和曹操的爸爸说你儿子中风了,你快去看看。曹操父亲一去,曹操却表现出很正常的样子,还说自己的叔叔不喜欢自己,看见自己就烦,他说自己的话是不能相信的,于是曹操的父亲就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还有就是,有一次曹操和朋友们闲聊,曹操提议在人家结婚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偷新娘子。他们就真这么干了,在晚上大家都在喝喜酒的时候,曹们就大喊一声说有贼啊,在所有的宾客都去抓贼的时候,曹操把新娘子抢出来就往外跑,跑着跑着人家就去追他们,他们就躲在灌木丛里,当时一起去的还有袁绍,袁绍的衣服被勾住了,就喊曹操帮忙,曹操却指着袁绍说:大家看,贼在这儿!袁绍一着急,就直接蹦出来了。从这几件史书中的小事可以看出曹操小时候就很调皮,还有点奸诈!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没什么,没把他放在眼里,史书写到\"世人未之奇也\"。
但是在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却遇到一个著名人物,太尉\"乔玄\",太尉是当时的三军总司令,说曹操是\"命世之才\"。意思是说曹操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当时曹操可是年仅20。而曹操得乔玄赏识的原因有三个:一,才艺过人,指他的文笔好;二,武艺好,在他行刺张让的时候舞着戟就能全身而退。三,好读书。乔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邵,许邵是当时的人物鉴赏家。东汉末年的习俗,就是进行人物鉴赏。许邵是每月的初一就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人物评价,类似于\"琅琊榜\"一样品评天下人物。曹操就去找许邵,许邵拒绝,为啥大家不知道,历史上没记载。后来不知道曹操使用了什么手段,得到许邵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出来之后,《三国志》中写的是\"太祖大笑\",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直接改成了\"操闻之大喜\"。几字之差却意思大改,深刻体现出小说的肤浅。\"大喜\"给人的感觉就像曹操从小立志当贼,所以听到这样的评价哈哈哈大笑很开心,实在是不符合逻辑,因为奸雄是被逼出来的。许邵的话什么意思?身逢治世就是能臣,身逢乱世就是奸雄。第一种理解是:曹操到底何去何从,是看客观世界的,世界乱他是奸雄,世界不乱他是能臣。另一个意思是说:曹操如果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第三就是,上两种解释都有。而《三国志》中写曹操\"大笑\",可能有三中情况,第一曹操觉得这句话可笑。第二曹操可能是觉得,当不了能臣,退而求其次做个枭雄也不错。第三是说,自己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奸雄能臣都在自己一念之间。结合曹操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想法,他是大气的,所以曹操更本质的是雄。在曹操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大气和豪迈,比如著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人评价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所以曹操实在是个大气的人,文如其人嘛!奸其实是被当时的乱世所逼,更重要的应该把目光放在他英雄的一面。
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年幼的皇帝无法主持朝纲,宦官借机把持朝政!
何进大将军听从袁绍的建议,密令董卓进京,可还没等董卓到来何进便被太监们给整死了!
董卓进京后,大权独揽,致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而原本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从此顺风顺水,一路剿灭各路诸侯,统一中国北方!
曹操早在洛阳当官的时候,便被人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那么是何人这么慧眼如炬呢?很早便看透曹操的才能!
曹操画像
至今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其实不然,这句话在曹操起兵之前便已经在东汉官僚中流传许久了!
人物评论家这个人就是东汉末年的许邵,字子将,人称许子将!
许子将是东汉末年十分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的人物进行一次评价,人称他为“月旦评”!
《后汉书·许邵传》: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在东汉末年时期,十分流行人物评价,特别是经过评论大家许子将的点评后,身价立刻大增,世俗广为流传,古人以此作为美谈!
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素来是想做大事的人,如此扬名立万的千古良机,他自然也是不想放过的!
于是便想找许子将为他评论一番!
许子将何许人也啊,在当时可是评论大家,社会地位可比曹操高出许多!
因此许子将看不起曹操,他不想给一个宦官之后评价!
曹操的父亲曹嵩,早年为了谋生拜了太监曹腾为养父,因此曹操便有宦官之后一说,当时京城的权贵都看不起曹操,包括整日跟曹操一起瞎混的袁绍也是!
根据《魏晋世语》中的记载,是桥玄劝说曹操去拜访许子将的,曹操拜访许子将之后,声名鹊起,不过对于具体过程,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后汉书》记载说,曹操没有得志显名的时候,曾经置办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为他谈相。许劭看不起他,不肯说,曹操找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就说:“你是清平之世的能臣,乱世中的英雄。”曹操极为高兴地走了。《资治通鉴》收录的,也是这种说法。
曹操画像
而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的记载,也相差不多,曹操问许子将自己是何许人也,许子将起初并不想回答,后来在曹操的一再追问下才不得不说出这句千古名言:
《裴松之注三国志》: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从这里我们便可得知,曹操的才能在青年时期便已十分显著!
许子将口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看似是说你曹操生在太平盛世当得起一位能成,若生在乱世也能成为一方奸雄!
实际上则是给予曹操在当时社会背景的两种选择:
做一个治世之能臣,立志匡扶汉室!做一个乱世之奸雄,趁机谋取天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曹操是怎么选择的呢?在我个人看来,曹操应当是两种选择都曾试过!
董卓进京后,十分看重曹操的才能,想重用曹操,但曹操却不想助纣为虐,宁愿逃跑也不为董卓效力!
曹操逃归乡里后,第一个站出要号召天下义士,起兵讨伐董卓!由此可见,董卓祸乱朝纲,曹操最为痛恨!
《三国志》: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董卓死后,天子蒙难,在逃亡洛阳时,曹操起兵救驾,迎奉天子,他那时的想法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因为那时谁都没有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距离最近却没有这份政治眼光!
《三国志》: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韂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曹操
起初的曹操,他只是单纯的想要迎奉天子,重新建立大汉朝廷,迎接天子后,曹操恢复了一切皇宫礼仪,对天子是以礼相待,什么用的吃的全部上供于天子,因此汉献帝觉得曹操乃汉室忠臣,便封曹操为大将军!
后来袁绍看不惯曹操压自己一头,曹操便主动跟汉献帝请辞,由袁绍来担任大将军一职!
这个时候的曹操应该是忠于大汉的,至少就算有野心也没有展示出来,因此当时许多士族人才大都支持曹操,如荀彧!
而在曹操灭掉袁绍之后,志得意满的曹操有没有野心这个我们不敢肯定,但若说他没想过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一直到后面的挟天子令诸侯,封王加九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刚好诠释了曹操的一生!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