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冯俊凯 湖南 茶亭 冯俊凯简历

发布时间:2024-04-16 16:13:16作者:万物皆甜来源:互联网

冯俊凯 湖南 茶亭 冯俊凯简历

本文目录一览:

让青春在扎根基层中绚丽绽放——望城区茶亭镇青年掠影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梁咏琪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在茶亭镇,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挥洒,奋斗在建设“五彩茶亭,芳香小镇”的路上,共同探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道路,真正把“青春写在基层大地上”。

90后青年干部冯俊凯

90后青年干部冯俊凯于2017年分配到茶亭镇基层锻炼,从为群众送上一声问候、递上一杯热茶开始,冯俊凯在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2019年11月,冯俊凯担任共青团长沙市望城区委书记,2021年2月,他再度回归基层,与茶亭结下“不解之缘”,带领镇村干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过去,祥云山没有通公路,上山下山只能依靠步行。去年,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从祥云山脚延伸至山顶,彻底解决了困扰祥云山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题。

看着蜿蜒而上的柏油路,居住在祥云山上的谭娭毑笑着说:“现在道路拓宽了,上山下山的路都通畅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这是政府为我们办的实事。”

“新乡村新气象呼唤青年新作为,正是每朵花的绽放,才有乡村振兴的满园春色,正是我们基层青年坚守一方事业,才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振兴蓝图。”95后青年选调生王雅瑜2022年到茶亭镇工作,在一件件点滴小事、难事中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95后青年选调生王雅瑜担任“红色西湖寺”展馆讲解员

驻村期间,她参与到西湖寺村“红色马厂坪”“奋进西湖寺”两个党史村史展馆的建设中,担任“红色西湖寺”展馆讲解员,在讲好红色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她还牵头完成了全镇党员教育示范点的资源整合,全程参与了湖南省油菜花节(望城茶亭分会场)的整体策划……在这些磨砺中,她从村民口中那个“上面来的新干部”变成了“我们村的村干部”,在做好一件件点滴小事中完成了不少所谓的“大事”,在基层沃土上“茁壮成长”。

“智能育秧工厂一年可产三季,可供应3万亩稻田,乡亲们再不用担心育秧了。”育秧大棚前,90后小伙姚鹏飞踌躇满志。姚鹏飞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从事农业种植10年的“老把式”。2013年,姚鹏飞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回村种田,立志当不一样的“新农民”。

95后青年选调生王雅瑜担任“红色西湖寺”展馆讲解员

10年来,他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深耕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做助农兴农富农带头人,种植规模发展到千余亩,成立了长沙市望城区浩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哲浩智能育秧工厂,打造了育秧、耕种、植保、收割、烘干、加工、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带动了当地农户共同增收。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名校生放弃众多名企offer成为选调生,现在,他已经成为镇长……

冯俊凯是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读研二时,他参与了第一届“同行计划”暑期实践锻炼,被村庄里小孩子的质朴触动。毕业后,他放弃了众多名企offer,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扎根基层。现在,他已经成为长沙市茶亭镇的镇长。

为引领青年学子扎根人民、服务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同济大学2014年启动了“同行计划”暑期实践锻炼。如今,“同行计划”已经走到了第8个年头,有很多学生作出了与冯俊凯一样的选择。

正如冯俊凯告诉他的学弟学妹,“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就会特别有感触”。近日,同济大学团委举办了成果汇报会,同学们在分享今年实践的见闻时,也有很多思考。

在焕发生机活力的家乡书写未来

魏叶云是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她的家乡在山西,这里是大家口中盛产“煤老板”的地方,也是“人人大口吃面、大碗喝醋”的地方。在魏叶云的印象中,家乡曾是一个“无休止地炸山挖煤、经济发展落后、成长潜力不足、创业环境垫底、留不住人才”的地方,虽然在这里出生成长,但她却疯狂想逃离。

因为煤炭的过度开采,在魏叶云的记忆中,家乡的天总是灰蒙蒙的,上学路上,来往疾驰的车辆飞扬起黄土,一不留神便被扑得满身满脸的煤灰。

今年暑假,因为“同行计划”魏叶云回到家乡的省会太原。她说:“踏上久违的故土,我突然发现,家乡原来早已焕然一新。”明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澄澈的汾河、整洁的街区,让她想起林徽因在《山西通信》中写的“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的事”。

家乡要不要回?能不能回?回去了能做些什么?这些是她曾经反复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想我的同行经历可以解答这些问题。”魏叶云说,在太原市委部实践锻炼的日子,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太原市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爱护。

魏叶云在太原市委部六科实习,不仅有专人一对一带教,而且参与了部门多项核心工作,参与组织多场工作会议,独立撰写《太原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研报告》《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标准》等文稿。

通过各方了解,魏叶云发现,家乡正求贤若渴,对吸引人才充满了诚意——太原的人才新政明确为来并人才提供落户保障、购房补贴、科研经费、人才公寓、职称评聘等一揽子全方位的保障政策。“我想,回到家乡工作将是全无后顾之忧的。”

2021年5月19日,太原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魏叶云细读相关文件,结合太原现状思考后认为,“太原将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对我而言会是很好的发展平台”。

在山西亲历了家乡的变化后,魏叶云说:“在这样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下,在这样正焕发生机活力的发展前景下,毕业后我愿意回到家乡、我想回到家乡,把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家乡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在这一片古老而温厚的土地上书写我的未来。”

梦想在家乡扎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便是家乡。”对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菁而言,她的乡愁,是家里的小猫咪、楼下的冒菜店、雾蒙蒙的天气、熟悉的四川话。

家乡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长期在外求学的她却来不及感受。这一次,因为同行计划,她有了时间和机会细细感受家乡的变化。

成都市龙泉驿区是她这次“同行计划”实践的地方。“我的外公外婆住在这里,这里是我的第二家乡。”小时候,地铁还没有开始建造,需要在几个公交站兜兜转转才能回到外公外婆家。如今,地铁二号线早已通车,走出终点站后十分钟便能到达。

在徐菁看来,这20年来,交通更便利了,但生活中常走的路、常去的公园、常吃的餐馆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痕迹,“变与不变中的穿插与融合,便是家乡最美的模样”。

此次实践中,她围绕“校院企地合作”的课题,调研、走访了数十家企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投身到龙泉的建设中,用科技的力量推动龙泉的发展。她走访的第一站是“同创谷”,这是同济在上海之外的首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这里,她看到同济校友桂仲成带着他研究的圭目机器人入驻同创谷,他们团队的道路检测机器人已经在高速公路、市政、机场等行业领域投入应用。

在龙泉,徐菁与校友伍众益聊天时,问了这位化学博士一个刁钻的问题:“师兄放弃了专攻多年的领域,选择到基层工作,是否会感到之前学习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了呢?”

对方回答:“并非如此。相反,实验室中锻炼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触类旁通的能力、理工科所具有的别具特色的思维,这些都能在工作的处理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伍众益是重庆人,如今是成都东安街道城市更新办负责人。他工作的地方,以前是一片郊区,如今却换了模样。徐菁说:“我真真切切地看到,梦想在这里扎根发芽,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四川实践的一个月,她感受到家乡在变新、变强,也被年轻人在这变局中的担当与作为所感染。她说:“我在四川,亲历了家乡的过去与今天,也将迈向家乡未来发展的道路与征程。我愿意回到家乡,奉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回到家乡,今年暑假,同济大学有29个学院共292名同学分赴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实践锻炼。他们有人深入乡村,走遍和田七县一市,在一线亲眼见证乡村振兴的故事;有人参观了动迁居民的安置样板房和施工现场,并被民生工程中的“匠心”打动;有人在基层法院成功撰写出第一份调解协议,虽然工作辛苦繁忙,内心却充满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成就感与踏实感”。

据了解,“同行计划”优秀实践学子还将参与到“送团课进支部”等工作中去,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传递给更多同学。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刘雪妍 题图来源:同济大学校团委提供

来源:作者:刘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