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春节是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春节是什么节日)

发布时间:2024-04-16 16:28:47作者:无药可救来源:网友投稿

春节是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春节是什么节日)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春节:世界的节日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份名为《会议时地分配办法》的决议承认“农历新年具有重要意义,请设在总部和庆祝此节日的其他工作地点的联合国机构避免在农历新年这天举行会议”。自此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预示着中国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赞扬。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1912年为了与西方接轨采用公历纪元,自此中国就出现了过两个新年的现象。公历1月1日是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也是新年。春节等同于中国人常说的“过年”、“过大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过年以除夕夜为分界线,包括年终和岁初两个阶段。年终活动以忙年辞旧为主题,岁初以迎新纳福为主题,主要包括小年、除夕、新年(正月初一)、元宵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的习俗在周代已经形成,至少经历了三千多年的生命历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重新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为正月,由此夏历一月一日成为岁首之日。此后两千余年,过年基本上就以夏历一月一日为标志性时间展开直到今天。春节之所以赓续不绝,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一是春节植根于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二是历法的长期稳定和节假制度的建立,为春节的传承提供了保障。节日依附于历法而存在,引导着全体社会成员对节日的传承和实践;三是官民共享特征意味着统治阶层和平民百姓一样亲自参与节日各种习俗活动,使节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时空。元正朝会就是典型表现,秦汉以降,元正朝会代代相传,从而树立合法性,构建和谐、有温度的君臣关系,维护国家的大统一;四是不断更新、开放包容的春节文化,也为春节的传承持续赋能。春节使不同地域的百姓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创造出具有地方特点的习俗活动。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春节定做法定节假日

春节是中国辞旧迎新、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喜庆日子。随着中国春节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春节定做法定节假日。据了解,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意味着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一些国家还把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都已经在春节期间设立了节假日。一些国家的社区则每年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尤其是华人社区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聚集在一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不仅加强了当地社区的凝聚力,寄托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同时扩大了春节在世界的影响力。

春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春节所蕴含的团圆、亲情和祝福的美好意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海外“春节热”不断升温。每逢春节,多国政要纷纷向中国人民拜年,送上新春祝福。自2010年以来,“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的足迹遍布世界,2024年仍将继续。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橱窗展,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巡游、到墨西哥举办龙年生肖自行车装饰大赛,再到俄罗斯、埃及等国举办的“欢乐春节”及种类繁多的活动让不同国籍、肤色、文化的人们沉浸式共享中国文化、共度美好时光。

春节确定为联合国“浮动假日”,预示着中华文明的复兴

中国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正式确定为联合国的“浮动假日”具有更高层面的意义。几个世纪以来,西欧经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宗教改革”等一系列变革而发展,“西方中心论”随之而起。在这200多年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期间,非洲、美洲和亚洲遭受西方殖民的大肆掠夺和蹂躏,使得国土满目疮痍,哀鸿遍野,中国也曾被贴上“东亚病夫”标签。在国际关系史研究著作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在部分西方政客的视角下,非西方文明具有引发战争冲突的“原罪”,他们打着“”和“发展”的旗号,将带有地域特色的西方文明和治理模式包装成具有全球意义的“普世价值”,强加于其他国家要求照搬照抄。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国家打着正义旗号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直至颜色革命,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与发展,反倒带来的是动荡、战乱和贫困等依旧困扰着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春节等文化习俗被世界认可和接纳,不仅代表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复兴,是历经寒冬后的新“春”归来与绽放着春天的美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打破了长期桎梏人类文明的西方“傲慢与偏见”。事实上,在春节被列为联合国的节日之前,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发表春节贺词,向中国及所有庆祝春节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从安南秘书长到古特雷斯秘书长,他们都在每年这一重要的时刻表达了春节在加强各国团结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的这项决议也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欢迎,显示了联合国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尊重和包容的使命,通过认可春节为联合国节日,正在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环境,弥合文化差距,并积极发挥文化的软实力来促进全球和平。这一举动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承认和尊重各国的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与联合国的多元统一精神相呼应。

全球化智库(CCG) 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新光

2024年2月5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春节:世界的节日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份名为《会议时地分配办法》的决议承认“农历新年具有重要意义,请设在总部和庆祝此节日的其他工作地点的联合国机构避免在农历新年这天举行会议”。自此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预示着中国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赞扬。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1912年为了与西方接轨采用公历纪元,自此中国就出现了过两个新年的现象。公历1月1日是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也是新年。春节等同于中国人常说的“过年”、“过大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过年以除夕夜为分界线,包括年终和岁初两个阶段。年终活动以忙年辞旧为主题,岁初以迎新纳福为主题,主要包括小年、除夕、新年(正月初一)、元宵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的习俗在周代已经形成,至少经历了三千多年的生命历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重新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为正月,由此夏历一月一日成为岁首之日。此后两千余年,过年基本上就以夏历一月一日为标志性时间展开直到今天。春节之所以赓续不绝,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一是春节植根于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二是历法的长期稳定和节假制度的建立,为春节的传承提供了保障。节日依附于历法而存在,引导着全体社会成员对节日的传承和实践;三是官民共享特征意味着统治阶层和平民百姓一样亲自参与节日各种习俗活动,使节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时空。元正朝会就是典型表现,秦汉以降,元正朝会代代相传,从而树立合法性,构建和谐、有温度的君臣关系,维护国家的大统一;四是不断更新、开放包容的春节文化,也为春节的传承持续赋能。春节使不同地域的百姓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创造出具有地方特点的习俗活动。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春节定做法定节假日

春节是中国辞旧迎新、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喜庆日子。随着中国春节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春节定做法定节假日。据了解,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意味着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一些国家还把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都已经在春节期间设立了节假日。一些国家的社区则每年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尤其是华人社区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聚集在一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不仅加强了当地社区的凝聚力,寄托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同时扩大了春节在世界的影响力。

春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春节所蕴含的团圆、亲情和祝福的美好意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海外“春节热”不断升温。每逢春节,多国政要纷纷向中国人民拜年,送上新春祝福。自2010年以来,“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的足迹遍布世界,2024年仍将继续。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橱窗展,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巡游、到墨西哥举办龙年生肖自行车装饰大赛,再到俄罗斯、埃及等国举办的“欢乐春节”及种类繁多的活动让不同国籍、肤色、文化的人们沉浸式共享中国文化、共度美好时光。

春节确定为联合国“浮动假日”,预示着中华文明的复兴

中国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正式确定为联合国的“浮动假日”具有更高层面的意义。几个世纪以来,西欧经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宗教改革”等一系列变革而发展,“西方中心论”随之而起。在这200多年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期间,非洲、美洲和亚洲遭受西方殖民的大肆掠夺和蹂躏,使得国土满目疮痍,哀鸿遍野,中国也曾被贴上“东亚病夫”标签。在国际关系史研究著作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在部分西方政客的视角下,非西方文明具有引发战争冲突的“原罪”,他们打着“”和“发展”的旗号,将带有地域特色的西方文明和治理模式包装成具有全球意义的“普世价值”,强加于其他国家要求照搬照抄。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国家打着正义旗号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直至颜色革命,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与发展,反倒带来的是动荡、战乱和贫困等依旧困扰着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春节等文化习俗被世界认可和接纳,不仅代表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复兴,是历经寒冬后的新“春”归来与绽放着春天的美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打破了长期桎梏人类文明的西方“傲慢与偏见”。事实上,在春节被列为联合国的节日之前,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发表春节贺词,向中国及所有庆祝春节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从安南秘书长到古特雷斯秘书长,他们都在每年这一重要的时刻表达了春节在加强各国团结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的这项决议也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欢迎,显示了联合国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尊重和包容的使命,通过认可春节为联合国节日,正在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环境,弥合文化差距,并积极发挥文化的软实力来促进全球和平。这一举动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承认和尊重各国的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与联合国的多元统一精神相呼应。

全球化智库(CCG) 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新光

2024年2月5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摇摆,你知道吗?

原标题:春节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摇摆,你知道吗?

1月20日,迎来“大寒”节气,而2月1日,将迎来2022年春节,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又一年。“感觉自己还什么都没干,怎么就过年了呢!”翻着日历牌,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海报制作:冯娟

2020年的春节是1月25日,2021年的春节是2月12日,2022年的春节是2月1日,春节的公历时间为啥总不一样?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解释说,春节是农历的节日。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为阴阳合历,以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定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定年。太阳和月亮几乎同时升起的朔日为每月的开始,每月的长短根据月相不同,可能为29天或30天,12个月为一年;将太阳年划分为24个节气,第1、3……23等奇数为“节”或“节气”,第2、4……24等偶数为“气”或“中气”。

海报制作:冯娟

由于太阳年周期和以月相为周期的12个月天数不一致,所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解决。现行农历置闰的方法大约会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月”,假使两个农历十一月(冬月)之间间隔11个月,则不置闰;间隔12个月,则将前一个十一月之后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上一个月的“闰月”,之后的月份不再置闰。“闰月”所在的年份称为闰年,每个闰年的“闰月”位置都不太一致,比如2014年是闰九月,2017年是闰六月,2020年是闰四月。而这种置闰方法也导致春节来得有时早有时晚。

通常,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春节)所在的月,为正月。就目前来看,春节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摇摆,因此,2022年春节只能说是来得比较早。记者翻阅天文年历发现,最近这20年的春节里,最早的是2012年,落在公历的1月23日,只比最早春节的公历日期晚了2天。

海报制作:冯娟

修立鹏表示,早春节也好,晚春节也罢,其实对我们欢度春节没有丝毫影响,大家照样备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其乐融融,开心过大年。(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莫斯科:浓浓的“中国年味”

【四海同春】

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遥远

正值中国农历新春,银装素裹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被精心抹上了“红妆”。大红灯笼、“福”字和龙形装饰等中国传统元素将市中心衬得格外喜庆。“真的有些恍惚,仿佛是在国内过年一样!”一位中国留学生激动地说。

一名女子在活动现场为小朋友拍照留念。李遥远摄/光明图片

为了让莫斯科市民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让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异国也能欢度春节,莫斯科市今年首次举办中国新年系列庆祝活动。2月9日至18日,莫斯科市民和中国游客可在卡梅尔格尔斯基巷品尝各类中国美食,在特维尔广场写春联、赏茶艺,在新阿尔巴特大街学中文、学烹饪等。

9日晚,位于市中心的卡梅尔格尔斯基巷装饰华丽、人潮涌动。巷口摆放的巨型飞龙气球引来大批市民拍照打卡,舞龙表演锣鼓喧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莫斯科市旅游委员会主席科兹洛夫和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共同按下灯光按钮,为系列庆祝活动揭幕。被点亮的古老街道瞬时化身成一条中国美食街,人们鱼贯而入,爆棚的人气和火热的锅气交织升腾,令夜晚的莫斯科充满春节氛围。

面对眼前这番节日景象,一位慕名前来感受中国节日氛围的莫斯科市民兴奋地感叹,“中国人庆祝新年的方式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她说,这几天的电视、广播和网络都在谈论中国新年。

莫斯科卡梅尔格尔斯基巷美食档口的厨师制作中国美食。李遥远摄/光明图片

距卡梅尔格尔斯基巷仅数百米的特维尔广场同样热闹非凡,来往的市民和游客或驻足观赏高挂的成片大红灯笼,或近距离端详铜钱、中国结等特色挂饰,或与家人和朋友视频连线共享这份浓浓的“中国年味”。记者注意到,市民除与龙形装饰合影外,还纷纷与大熊猫布偶合影,足见其对大熊猫的喜爱。

旅俄大熊猫幼崽“喀秋莎”自去年出生以来一直深受俄罗斯民众喜爱。春节前,莫斯科动物园特别为“喀秋莎”准备了新年礼物——蛋糕和竹龙。莫斯科动物园园长阿库洛娃还专门在社交平台上为“喀秋莎”献上新年祝福。春节期间,莫斯科动物园专门推出了有关中国特有动物的科普讲座以及创意工作坊,让入园参观的游客在与“喀秋莎”亲密互动的同时,有机会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莫斯科市旅游委介绍称,中国游客还可通过“Russpass”杂志专栏和“Discover Moscow”网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新年系列庆祝活动和旅游资讯。“我们希望以中国新年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中国游客对莫斯科和俄罗斯的兴趣。”科兹洛夫满怀期待地表示。

(光明日报莫斯科2月13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14日 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春节”用英语到底应该怎么讲

礼节大概是一种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规矩,它缺乏明文规定,又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因而学起来非常麻烦,遵守起来也并不容易,异域中的异乡人常常因为对礼节问题的误读和误解闹出文化笑话。

今年“拜错年”的是模特刘雯。

刘雯2018instagram拜年页面

大年初三,刘雯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一张和邓文迪的合影,配文“Happy Lunar New Year!!!”遂遭阵阵责骂声,借助平台提供的编辑功能进行修改,顺应改成“Happy Chinese New Year!!!”(缩写CNY)之后仍然没有平息舆论。

刘雯除了“错误”地使用了“农历新年”外,还有一项问题在于她此前发的都是祝福大家“中国新年”快乐,成了明知故犯的罪过。

刘雯2016instagram拜年页面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建议实行新历,提议为临时参议院审议通过,次年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也就是1912年1月2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各省开始使用公历,与农历(阴历)并用。于是才有了“新年”和作为“春节”两个不同的新年。

关于“春节”用英语到底应该怎么讲,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似乎没有特别的讲究,涌入社交网络平台批评刘雯措辞的理论根据在于高晓松的文化普及。

高晓松关于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New Year的“讲究”最早出现于2013年高晓松的电视节目《晓松说》,后又收录于次年出版的“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丛书”之《鱼羊野史·第一卷》。

文字版的叙事是这样的:“我知道很多节日是可以共用的,并不是汉族专有的节日……春节,像这种历法上的节日,不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的节日,我觉得可以共用,中秋节也是一个历法上的节日,因为月亮圆了,月亮照亮了中国,也照亮了韩国,我觉得是大家共有的节日。

“韩国的移民在美国,尤其在加州,他们每年不遗余力地呼吁、奔走,进行公关、游说等。美国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包括市长、州长、总统都要发言祝贺,以前官方说叫Chinese New Year,祝贺中国新年,也就是春节。但由于越南、韩国移民不遗余力地努力,加之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投的票也越来越多,影响了政府。最近几年美国的官方到了春节的时候,已经不叫Chinese New Year,而叫Lunar New Year,也就是农历新年。当然很多华侨非常愤怒,我觉得还好,我觉得有些东西本来就是我们各个民族共有的,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

高晓松将关于这一天解读的落脚点放在了“月亮照着每一个民族,实际上大家可以共有。春节我认为也可以由东亚民族共有……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这是民族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是人类向文明进步的一个应有的姿态。”

这段落脚点在于倡导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对方文化的文字,会在若干年后成为批判的理论根据,在于高晓松的整个叙事导向在于“韩国的去中国化”问题,“汉城”改名“首尔”是表现,但笔锋一转,将问题指向本土之外的美国,引向了移民多元文化争端。

这种具有强导向性的写法,容易让阅读能力有限的读者将韩国本土“去中国化”和美国移民文化纷争混淆起来,并将后者解读为韩国试图在国际上取代中国的“去中国化”,进而将在美韩侨、越南侨胞主张用“农历新年”的称呼替换“中国新年”的称谓视为是韩国、越南取代中国文化地位的第一步。

加州迪士尼乐园春节活动宣传页面

高晓松所述的情况并非子虚乌有,从2004年开始,美国加州的韩侨社群和越南侨胞社群开始积极举办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年活动,并开始以该民族国家在相似的时间举办主题类似的庆祝活动,呼吁官方及商业机构使用表意更多元的“农历新年”替换具有特定指向的“中国新年”。

许多位于加州的知名观光旅游景点,例如迪士尼乐园、环球电影城等大多使用“农历新年”作为春节活动的官方称呼,并在服务上顾及非华裔群体的需求,比如提供更有韩式、越南特色的餐饮等,但活动策划仍然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加州迪士尼针对戊戌狗年展开的春节活动主题是《花木兰》,环球电影城的主题则是《功夫熊猫》。

加州当地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也多使用“农历新年”,除了作为华人阵地的唐人街坚持使用“中国新年”外,许多商业场所也会并列使用两种称谓,从活动内容上看说“农历新年”有名无实也不为过。

严格地讲,越南和韩国的“农历新年”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农历新年”。首先是习俗和庆祝方式完全不同,其次韩国使用的“农历”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农历,韩国会不会和中国同一天进入农历新年完全取决于韩国使用的新月在协调世界时和中国使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同时,也有可能是后一天。

中国春节并不存在被韩国新年、越南新年取代之虞。中国春节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更广、名声更响、影响力更强、参与者更多、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应更有自信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多个国家在同一时间段以自己的方式过节,在异地他乡主张自身民族文化独立性也无可厚非,即便发生纠纷也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冲突。

高晓松也承认春节是具有共享性的,以最大恶意揣测他人实在和春节所倡导的文化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