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烧饼歌2024年全文解释 烧饼歌2024年预言

发布时间:2024-04-15 12:12:34作者:脾气很大来源:网友投稿

烧饼歌2024年全文解释 烧饼歌2024年预言

本文目录一览:

刘伯温《烧饼歌》:“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是何意

要说中国最知名的谶纬,那就得属袁天罡、李淳风撰写的《推背图》以及刘伯温撰写的《烧饼歌》了。

其中《烧饼歌》为朱元璋吃饼时和刘伯温探讨大明国运时的对话,其中精准预言了朱棣造反以及其年号、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乱政,甚至是辛亥革命等等事件。

而当时在朱元璋询问刘伯温,谁会取代朱家的天下时,刘伯温回答: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现代人的解读,“雨水草头”取水字的三点水,雨字上面加个草字头,于是就得到了一个满字,这说的就是后来的满人了。

至于一半僧,说的是半个和尚脑袋,也就是一半光头。这就是满人当时标志性的剃掉脑袋前半部分头发,留一个大辫子的标准发型。

至于“雨水草头”后面的“真主出”则言简意赅。

可见刘伯温的这句“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说的就是满人将成为天下的主人,到时候街上的行人全都剃掉了一半头发留着个大辫子。

从这个解读上看,刘伯温的这句话准确预言了后来满清的建立,以及满清统治者颁布的“剃发易服”这一政策。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会认为《烧饼歌》确是一首极为准确的谶纬,并称赞刘伯温是一位经天纬地之才。

然而预言这个东西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烧饼歌》里面的段落的确是和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相符,但大众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烧饼歌》极有可能是后人假借刘伯温之名伪造的。

其中第一个疑点,就是《烧饼歌》里朱元璋说的话了。

先不说烧饼歌里面的文学性,单就朱元璋和刘伯温的问答全是各种文言文,评价《烧饼歌》一句“文绉绉”毫不过分。

但恰恰就是这种文言文问答,成了一个很大的疑点,因为朱元璋压根就不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个农民出生,当过和尚、乞丐,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油条”,朱元璋和人说话向来是粗人一个,就连下圣旨都直接写白话文。

比如朱元璋在上位数年后,遇到倭寇犯边,他直接下了一道圣旨,原文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确实是每不是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道圣旨一点都不文雅,反而从里面透出了一个好似在铜锣湾拿着砍刀拼杀多年的黑帮老大形象。

此外朱元璋在他的很多圣旨中都自称“俺”,妥妥一个在华北或东北种地多年的老农形象。

这倒不是说朱元璋没有文化,相反,朱元璋也写过很多颇具文学性的诗。作为一个当过多年农民的人,朱元璋说话直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但在《烧饼歌》中,刘伯温和朱元璋一直“曰”来“曰”去,说的话全是文言文,两个孔乙己凑一块都不会这样说话。

《烧饼歌》的第二个疑点,就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这句话了。

实际上满人在入关后,用的发型根本就不是“一半僧”,而是差点“全僧”,他们留有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谓之“金钱鼠尾”。

满人的辫子,最早是为了在林子里更好地打猎。

入关前的女真人是标准的渔猎文明,过着打渔、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在打猎和采集时就免不了在林子里钻,如果头发太长太茂密,就很容易挂住树枝。

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剃光头,所以满人在入关前的发型很接近光头,剩下的头发就只有一根能穿过铜钱眼的“金钱鼠尾”。

至于我们在清宫剧里面,看到的那种后脑勺全留着头发,辫子有两三根手指粗的发型,则是满人入关后慢慢演化而来的。

所以刘伯温真要预言满人入关,也该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僧头挂鼠尾”这样的句子。

当然,《烧饼歌》最大的疑点还是它预言的年份。

要知道在《烧饼歌》里面可是准确地预言到了朱棣的叛变,甚至就连朱棣谋反成功后使用的年号都预言到了。

但在《烧饼歌》预言清朝后期的历史时,刘伯温说的诗却非常的莫名其妙,解读者在解读时也往往牵强附会。

所以《烧饼歌》极有可能是一个出生于清末民初的无聊文人,假借刘伯温之名撰写的一本“预言书”。

而且这个文人也是半罐水,对于满人的文化习俗、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一知半解。

大明神算刘伯温预言2024年圣人出东方,真的可信吗?

️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伯温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谋士,他在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引人入胜的篇章。然而,围绕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和料事如神的传说,尤其是那令人神往的“烧饼歌”,更是让他的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

刘伯温的传说并不仅仅局限于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更是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他的“烧饼歌”。据传说,刘伯温通过这首歌曾预言了大明江山的兴衰和一些遥远未来的事物,引起了后人的浓厚兴趣。

然而,我们需要对这些传说进行审慎的思考。烧饼歌之所以如此神秘,主要原因并非出自刘伯温之手,而是后人在清朝或时期进行的再创作。这一传说可能是对刘伯温一些对话的加工,编织出了这段神秘的预言。

实际的历史中,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得力谋士,他以卓越的谋略和智慧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据说,一次朱元璋在吃烧饼时,借机向刘伯温展示其神机妙算。朱元璋将吃了一半的烧饼扣在碗底,询问刘伯温这几个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的智谋表现为两个问题的回答。首先,对于大明江山能否传多少代,他回答道:“万子万孙”。这在当时让朱元璋十分满意,然而后来的历史发展却揭示了这一回答的另一层含义。

其次,关于城墙的坚固程度,刘伯温回答道:“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这一回答让朱元璋对大明江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历史的发展揭示了城墙并非不可摧,而是在内部瓦解的情况下失守。

然而,烧饼歌中关于2024年有圣人出世的预言,却是无法信赖的。这一预言更多是后人对刘伯温形象的神秘加工,其真实性受到极大质疑。

历史传说中的刘伯温,既有其在历史上真实的贡献,也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烧饼歌的神奇预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刘伯温的智谋,但其中的具体预测却是后人的创作,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

历史传说,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画卷,我们在追溯其中的真相时,需要保持理性,对传说中的神秘元素保持一定的怀疑。刘伯温留下的传说,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也启发了对历史真相的深入思考。

️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伯温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谋士,他在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引人入胜的篇章。然而,围绕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和料事如神的传说,尤其是那令人神往的“烧饼歌”,更是让他的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

刘伯温的传说并不仅仅局限于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更是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他的“烧饼歌”。据传说,刘伯温通过这首歌曾预言了大明江山的兴衰和一些遥远未来的事物,引起了后人的浓厚兴趣。

然而,我们需要对这些传说进行审慎的思考。烧饼歌之所以如此神秘,主要原因并非出自刘伯温之手,而是后人在清朝或时期进行的再创作。这一传说可能是对刘伯温一些对话的加工,编织出了这段神秘的预言。

实际的历史中,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得力谋士,他以卓越的谋略和智慧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据说,一次朱元璋在吃烧饼时,借机向刘伯温展示其神机妙算。朱元璋将吃了一半的烧饼扣在碗底,询问刘伯温这几个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一边品味烧饼的香脆,一边聚精会神地审视着碗中的布局。他深知此刻的言辞关乎他在朝廷中的声望。毫不犹豫,他回答:“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臣猜测这碗中的当是烧饼。”

这一回答立刻在朝廷中引起轰动,朱元璋也是大为满意。从此,刘伯温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他的神机妙算成为宫廷传颂的佳话。

刘伯温的智谋表现为两个问题的回答。首先,对于大明江山能否传多少代,他回答道:“万子万孙”。这在当时让朱元璋十分满意,然而后来的历史发展却揭示了这一回答的另一层含义。

其次,关于城墙的坚固程度,刘伯温回答道:“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这一回答让朱元璋对大明江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历史的发展揭示了城墙并非不可摧,而是在内部瓦解的情况下失守。

然而,烧饼歌中关于2024年有圣人出世的预言,却是无法信赖的。这一预言更多是后人对刘伯温形象的神秘加工,其真实性受到极大质疑。

刘伯温的传说,并非止于烧饼歌的预言。民间关于他遍访大川寻龙脉、智斗奸臣的传说也流传甚广。这些传说在历史和神话之间,如同流淌的江水,千丝万缕地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然而,我们在探索历史的同时,更需要理性地面对这些传说。刘伯温或许并非神明,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智慧和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的真相,有时隐藏在传说的神秘面纱之后,需要我们一一剥离,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

在这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历史故事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启示。历史是多层次的,真相也许并非黑白分明,而是隐藏在点滴细节之中。刘伯温的传说,无论真实与否,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历史与人性的窗口。

历史传说中的刘伯温,既有其在历史上真实的贡献,也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烧饼歌的神奇预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刘伯温的智谋,但其中的具体预测却是后人的创作,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

历史传说,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画卷,我们在追溯其中的真相时,需要保持理性,对传说中的神秘元素保持一定的怀疑。刘伯温留下的传说,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也启发了对历史真相的深入思考。

刘伯温《烧饼歌》:“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是何意

要说中国最知名的谶纬,那就得属袁天罡、李淳风撰写的《推背图》以及刘伯温撰写的《烧饼歌》了。

其中《烧饼歌》为朱元璋吃饼时和刘伯温探讨大明国运时的对话,其中精准预言了朱棣造反以及其年号、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乱政,甚至是辛亥革命等等事件。

而当时在朱元璋询问刘伯温,谁会取代朱家的天下时,刘伯温回答: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现代人的解读,“雨水草头”取水字的三点水,雨字上面加个草字头,于是就得到了一个满字,这说的就是后来的满人了。

至于一半僧,说的是半个和尚脑袋,也就是一半光头。这就是满人当时标志性的剃掉脑袋前半部分头发,留一个大辫子的标准发型。

至于“雨水草头”后面的“真主出”则言简意赅。

可见刘伯温的这句“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说的就是满人将成为天下的主人,到时候街上的行人全都剃掉了一半头发留着个大辫子。

从这个解读上看,刘伯温的这句话准确预言了后来满清的建立,以及满清统治者颁布的“剃发易服”这一政策。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会认为《烧饼歌》确是一首极为准确的谶纬,并称赞刘伯温是一位经天纬地之才。

然而预言这个东西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烧饼歌》里面的段落的确是和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相符,但大众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烧饼歌》极有可能是后人假借刘伯温之名伪造的。

其中第一个疑点,就是《烧饼歌》里朱元璋说的话了。

先不说烧饼歌里面的文学性,单就朱元璋和刘伯温的问答全是各种文言文,评价《烧饼歌》一句“文绉绉”毫不过分。

但恰恰就是这种文言文问答,成了一个很大的疑点,因为朱元璋压根就不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个农民出生,当过和尚、乞丐,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油条”,朱元璋和人说话向来是粗人一个,就连下圣旨都直接写白话文。

比如朱元璋在上位数年后,遇到倭寇犯边,他直接下了一道圣旨,原文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确实是每不是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道圣旨一点都不文雅,反而从里面透出了一个好似在铜锣湾拿着砍刀拼杀多年的黑帮老大形象。

此外朱元璋在他的很多圣旨中都自称“俺”,妥妥一个在华北或东北种地多年的老农形象。

这倒不是说朱元璋没有文化,相反,朱元璋也写过很多颇具文学性的诗。作为一个当过多年农民的人,朱元璋说话直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但在《烧饼歌》中,刘伯温和朱元璋一直“曰”来“曰”去,说的话全是文言文,两个孔乙己凑一块都不会这样说话。

《烧饼歌》的第二个疑点,就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这句话了。

实际上满人在入关后,用的发型根本就不是“一半僧”,而是差点“全僧”,他们留有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谓之“金钱鼠尾”。

满人的辫子,最早是为了在林子里更好地打猎。

入关前的女真人是标准的渔猎文明,过着打渔、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在打猎和采集时就免不了在林子里钻,如果头发太长太茂密,就很容易挂住树枝。

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剃光头,所以满人在入关前的发型很接近光头,剩下的头发就只有一根能穿过铜钱眼的“金钱鼠尾”。

至于我们在清宫剧里面,看到的那种后脑勺全留着头发,辫子有两三根手指粗的发型,则是满人入关后慢慢演化而来的。

所以刘伯温真要预言满人入关,也该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僧头挂鼠尾”这样的句子。

当然,《烧饼歌》最大的疑点还是它预言的年份。

要知道在《烧饼歌》里面可是准确地预言到了朱棣的叛变,甚至就连朱棣谋反成功后使用的年号都预言到了。

但在《烧饼歌》预言清朝后期的历史时,刘伯温说的诗却非常的莫名其妙,解读者在解读时也往往牵强附会。

所以《烧饼歌》极有可能是一个出生于清末民初的无聊文人,假借刘伯温之名撰写的一本“预言书”。

而且这个文人也是半罐水,对于满人的文化习俗、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一知半解。

大明神算刘伯温预言2024年圣人出东方,真的可信吗?

说起刘伯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帮助朱元璋驱逐元廷,建立大明的大功臣,但关于刘伯温最出名的还是他的神机妙算与料事如神,后人对其也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美誉。

而民间关于刘伯温的传说就更多了,比如其遍访大川寻龙脉、烧饼歌预言千年等等,刘伯温俨然已经被民间神化了。据了解,刘伯温曾在烧饼歌中预言甲辰年圣人出东方,而甲辰年便是明年2024年。那么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少呢?

刘伯温的烧饼歌被后世传的神乎其神,其中有许多预言最终都成了真,甚至在烧饼歌中刘伯温还对百年、千年之后的事做出了预测,既然烧饼歌如此神奇,那我们就不由得对其由来感到好奇了。

据说是朱元璋一次在大殿中吃烧饼,碰巧刘伯温前来觐见,当太监进来禀报完之后,朱元璋顿时心生一计,不是都说你刘伯温料事如神吗?今天我便来测测你到底几斤几两。

于是朱元璋就命手下找来几只碗,并将刚刚吃了一半的烧饼扣在其中一个碗的下方,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朱元璋才命门口的太监将刘伯温领了进来。刘伯温一进来,朱元璋便迫不及待的问刘伯温可知这几个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听后抬头看了看此刻正有些得意的朱元璋,又看了看扣着的碗,立即明白了这是皇上陛下在考自己,只见刘伯温略作思考开口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臣猜测这碗中的当是烧饼”。

本来对刘伯温的本事是半信半疑的朱元璋这下彻底服了,“先生神机妙算,当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啊”。之后朱元璋更是趁热打铁,又问了刘伯温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便是后来流传下来的烧饼歌的内容了。

比如,大明建立后,朱元璋最关心的便是大明能否千秋永固的问题,于是便问刘伯温,大明江山能够传多少代?

“万子万孙”刘伯温不假思索的回答。听到这个回答的朱元璋顿时喜上眉梢,万子万孙岂不是说大明王朝将会传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但在后世看来,这却又是另一种解释,明朝最后的三位皇帝分别是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他们是父子与兄弟的关系,而且他们都是万历皇帝的子孙,“万子万孙”的解释也就不难理解了。

之后朱元璋又担心都城的防御不够坚固,发生意外,便又问刘伯温城墙的坚固程度能否将一切敌人拒之门外?“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这是刘伯温的回答,这个回答也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永享山河乐太平”朱元璋连连称好,他已经认为大明江山可传万代,并且坚不可摧,永保太平。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去世后的4年时间里,他的儿子将他的孙子赶下了皇位,自己登基称帝,是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更是做梦也不会想到坚不可摧的城墙不是被大炮轰开,也不是被军队攻破,而是从内部瓦解的,而燕子不日飞入京,则是他亲自安排在边关镇守的四子,燕王朱棣。

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烧饼歌的神奇之处,那么他预测的2024年将会有圣人出世,这件事真的靠谱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烧饼歌之所以能够预测的这么准的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该预言其实并非出自刘伯温之手,而是后人进行的再创作。而且再创作的时间可能是在清朝时期甚至是更晚的时期。

文中的预言则是创作者为神化刘伯温将其一些对话进行了再加工,这样编排出的预言则更加具备了神话色彩。而且这些对话多见于野史,本身就与史实有所出入,更不用说加工之后了。

若刘伯温真能预测后世百年甚至千年的事,那他也就不属于历史中的人物了,早就被列入神仙的行列了。其实一个真实的刘伯温不过是朱元璋帐下的一名谋士,以及后来朝堂上重要的大臣而已,并不具备那么多的神话色彩。

而关于刘伯温预测的2024年将有圣人出世的观点无疑是杜撰的,并且作者想借刘伯温之口来隐晦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

毕竟这些预言出自一个普通人之口让人信服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是出自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之口,则会让人产生更多的信服感。

刘伯温《烧饼歌》里的四句话,说尽了家庭的福祸

相信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能福气满满,远离灾祸。

可是,灾祸如影随形,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如何把握福气,远离灾祸呢?建议大家看看刘伯温写的《烧饼歌》。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评价刘伯温:“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

但凡刘伯温说的,朱元璋听从了,就没有不成功的。可见,其言语对天下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顺理成章,把刘伯温治理天下的道理,用于家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启迪我们的智慧。

01

关于手足:和气是福,失和是祸。

原文: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译文:太子是皇帝的嫡子,但是把皇位传递给太子的时候,还得注意其他的儿子来争夺。

顺着刘伯温的话,我们对照历史,朱元璋过世后,燕王朱棣造反,夺取了皇位,导致时局动荡。

有两句关于家庭的俗语:“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长兄为父,长嫂比母。”

一个家庭,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变成主心骨。若是大家都争夺家长的位置,那就变成一盘散沙了。

为什么要争夺家长的位置?其根本是为了争夺祖祖辈辈留下的财产。

有多少家庭,家大业大,但是兄弟姐妹争执不休,导致互相残害。家业没有守住,血缘关系都弄丢了。

有福气的家庭,一定是和睦的。父母在,听从父母的安排,就算父母错了,也能多沟通;父母不在了,就听长兄的。若是有利益争执,多礼让,少一些私心。

02

关于关系:家人是贵人,外人是外人。

原文: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译文:有谁能够保护明朝呢?一开始,是宦官起了作用,但是后来,宦官为所欲为,又对天下进行了坑害。

看看明朝,魏忠贤、刘谨就明白了,他们对时代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被论定为奸臣系列。

说白了,我们要借用外人的力量,办成大事,符合“众人拾柴”的道理。

但是在长期的持家过程中,还是要分清内外,不要联合外人来欺负家人,不要对家人暴躁,对外人亲如兄弟。

好的家庭,兄弟姐妹也会吵架,父母和子女也会闹矛盾。甚至很长时间都处于仇恨状态。一旦有了外人来欺负家人,大家马上团结起来,撇弃之前的恩怨。

《诗经》有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想要家庭有福气,就一定要分清楚外人和家人,把矛盾在家庭内部处理,能和外人合作,但是有一个前提——不伤害家人。

03

关于育儿:牵手是爱,放手是大爱。

原文:又抱孩儿作主张,二四八旗难蔽日,思念辽阳旧家乡。

译文:慈禧太后,扶持了光绪皇帝,却又监控光绪的一举一动。在变革时,慈禧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让光绪无法左右朝政。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光绪外逃,遥望混乱不堪的京城。

清朝时期,慈禧不是皇帝,但是把持政局多年。是爱晚辈,还是坑害了晚辈,应该深度思考。也许见证了慈禧那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多少父母,看着孩子长大,放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用所谓的孝道,逼着孩子臣服自己。

也有一些父母,费尽周折,给孩子留下大量的财产,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啃老族”。

若要家庭幸福,就要在 孩子年幼的时候,扶一把;在孩子长大后,就让其独立了。若是孩子不独立,父母就要逼孩子出去创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教育孩子是家庭的大事,千万不能什么都“父母操持”。在父母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要反过来,听从子女的安排。

04

关于格局:各尽所能,求同存异。

原文: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满盒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译文:太平盛世,就是文化、武术都可以发展;野外的动物,家里的牲畜,都活得很快乐。

我们可以想象,动物、人、车子房子、高山流水,都很自由,不互相打扰,又能彼此尊重。在需要的时候,互相成就。这样的格局,哪能没有幸福呢?

很多家庭,灾祸不断,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不能释放自己的天性,什么都被“模板化”了。

父母苛求子女要多读书,一定要做学霸。并且要求子女,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一切都不能改变。子女读书多,但是特别难受。

兄弟姐妹都按照父母的安排去生活,从事某个行业,看起来很整齐,但是有的兄弟姐妹,并不适合行业,从而拉了后腿。

要知道,十根手指不一样长。但是聚拢了,能够拿起重物,也能拥抱世界。这就是创造幸福的根本。

从具体来说,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长大了就分家,成了小家庭。允许家人之间,有贫富差距。在认知方面,也可以吵吵闹闹,但是不伤筋动骨。

有福气的家庭,每个人都有本事,但是本事不一样,还能取长补短。

05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家里的福气、灾祸,都是家人招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对于家庭,最怕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若要得到幸福,就要防微杜渐,遏制灾祸的苗头,放大幸福的因子。

手足相牵,家和业兴。

安内攘外,借力使力。

懂得放手,各奔前程。

愿你我,懂得经营家庭之道,努力成就家庭之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