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的意思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发布时间:2024-04-14 19:50:35作者:谁为谁伤来源:网友分享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的意思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本文目录一览:

专栏丨黄亮斌:蟋蟀在堂

蟋蟀在堂

文/黄亮斌

体形娇小的蟋蟀,是一种远比人类古老的昆虫,具有1.4亿年以上的历史。它有着很多的别名,如促织、蛐蛐、夜鸣虫等。《诗经》中有《蟋蟀》和《七月》两首诗提到了蟋蟀。

《蟋蟀》是一首述怀诗,也可说是一首劝勉诗。开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是说天气变冷了,蟋蟀由野外爬到了堂屋,真是岁月如梭啊,一年又快过完了!接着发表见解,人生易老,一定要及时行乐,但也要有节制,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该承担的责任得承担,在有生之年积极作为,同时又劳逸结合,这才是贤人该有的人生态度。《七月》这首著名的农事诗,对蟋蟀有着多处描写:“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这里蟋蟀在野、在宇、在户等空间上的变化,就反映了气候、时间的变化。也因此,古代女子一听到蟋蟀叫,就知道秋日已到,该准备冬衣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也是蟋蟀又名“促织”的原因。所以,民间又有“趋织鸣,懒妇惊”一说。

《七月》中蟋蟀“九月在户”,与《蟋蟀》岁暮“蟋蟀在堂”是一个意思。《七月》中月份用的是夏历,而《蟋蟀》中时间用的是周历。周历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夏历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夏历的九月正是周历的十一月,接近岁末,因而诗人叹惋“岁聿其莫”。而正是“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古人看出了,世间一些小小生物,具有顺应时令变化的守信品质,继而感慨,世间也有类似的人,虽然身份卑微却内心纯良,即所谓“物微志信”。

蟋蟀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会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雌蟋蟀一般秋冬季节产卵,卵会在地下过冬,第二年春天孵化为若虫。若虫经过几次蜕皮后羽化为成虫。蟋蟀很喜欢鸣叫,也是位大自然的“歌唱家”。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到秋天,宫中的妃妾们都会用小金笼装着蟋蟀,放在枕边,在晚上以听蟋蟀发出的声音为乐,普通百姓家也争相效仿。雄蟋蟀非常好斗,且生性孤僻,一般都是独居,一旦碰到另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暴力事件”。究其原因,无非是争地盘、争食物和争配偶。也因此,人们闲着无聊,便经常喜欢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它们斗个你死我活。久而久之,斗蟋蟀便逐渐成为古人的一种娱乐。

斗蟋蟀在中国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已有上千年历史。南宋贾似道特别爱斗蟋蟀,人称“蟋蟀宰相”。他身为宰相,不理军国大事,整天不是和一帮狐朋狗友在自己的“后乐园”斗蟋蟀,就是乘船去游西湖,吃喝玩乐。一天,贾似道又趴在地上与群妾玩斗蟋蟀,一个赌友拍拍他的肩膀,笑问:“这就是平章(宋代宰相的别称)的军国重事吧?”贾似道大笑。于是,民间纷传,“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贾似道还总结自己养蟋蟀斗蟋蟀的经验,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其中介绍了很多蟋蟀的特点,比如生长在草丛和软土中的蟋蟀身子偏软,生长在砖石瓦砾中的则身体偏刚硬;又说生长的环境会影响蟋蟀的颜色,而身体的颜色决定蟋蟀的战斗力,一般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等等。但正所谓玩物丧志,贾似道专权跋扈,蒙蔽朝廷,最终把半壁河山断送给蒙古,被时人斥为“权奸”。贾似道这本《促织经》已经遗失,现在所见是明人周履靖的续增本,里面详细介绍了蟋蟀的捕捉、喂养、医伤、繁殖等方法。此后清代也有多部研究蟋蟀的著作出版,现代1930年李文翀还出版了《蟋蟀谱》。

传说南宋著名高僧济公也是个斗蟋蟀的超级玩家。他把一只善于格斗的蟋蟀命名为王彦章。王彦章是后梁名将,时人谓之“王铁枪”。济公英勇善斗的蟋蟀“王彦章”在一个降霜的寒夜死去,济公很悲伤,不但将其火化,骨灰撒到山岗,还专门写下一首《鹧鸪天·瘗促织》作为纪念:

“促织儿,王彦章,一根须短一根长。只固全胜三十六,人总呼为王铁枪。休烦恼,莫悲伤,世间万物有无常。昨宵忽值严霜降,好似南柯梦一场。”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斗蟋蟀和民间上供蟋蟀等,引发了很多人间悲喜剧。清代蒲松龄的《促织》,便反映了这一现实。它讲述了明朝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所造成的一家命运的起伏。主人公成名在巫婆指点下,捉到一只上品蟋蟀,准备上供,可是因为儿子的好奇心,蟋蟀意外死亡。儿子自知犯下大错,心中害怕,跳井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没有失掉性命,却成了呆子。幸运的是,成名又捉到一只蟋蟀,虽然个小却特别善斗,而且一路过关斩将,受到皇上青睐。成名一家命运由此改变,不仅不再穷困潦倒,还过上了肥马轻裘的日子。更神奇的是,一年多以后,成名的儿子清醒了,说自己这一年多,变成了一只蟋蟀……一个仅供朝廷娱乐的小玩物,却主宰着千家万户的生死,多么冷酷的讽刺!文章可贵之处就在于,用一只小蟋蟀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荒谬,控诉了朝廷对百姓的摧残,同时也深刻表现了专制政治下小民命运的变幻无常和难以自主。

蟋蟀在中国人眼中,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著名的“玩物”,但在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眼中,就不是这样了。他更关注蟋蟀的生活习性。他把昆虫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它们的生活起居、生死存亡。他在《昆虫记》中这样描写蟋蟀:“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气。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还由于它的住宅……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这样看来,我们平常所知的歌唱家蟋蟀,还是个工于房屋营造的“建筑设计师”和讲究生活质量的小小“生活家”呢!

相关附件:

名物学专著《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

黄亮斌 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诗经》中动物世界的博物学读物,分鸟部、兽部、虫部、鱼部四部分。

全书以散文的笔触,对《诗经》所涉及的几乎全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致爬梳。不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认知,对《诗经》中各种动物的特点、习性进行了详尽介绍;还引经据典,通过解读与其相关的历代诗词文赋、神话传说,挖掘各种动物作为文化意象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诗经》中鸟兽虫鱼的系统认知。

本书还对很多动物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今昔对比,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强烈的忧患意识。

黄亮斌,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环保工作者。出版散文集《圭塘河岸》(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入选2021湖南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长篇报告文学《湘江向北》(获湖南省第一届“青山碧水新湖南”征文优秀长篇作品奖),《以鸟兽虫鱼之名——走进〈诗经〉中的动物世界》(入选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入选2022年度湘版好书)。

诗经·每日一篇丨国风·唐风·蟋蟀: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注释】

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tài)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jù)瞿。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聿:作语助。莫:古“暮”字。除:过去。无:勿。已:甚。大康:过于享乐。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瞿瞿: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jué)蹶。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逝:去。迈:义同“逝”,去,流逝。外:本职之外的事。蹶蹶:勤奋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tāo)。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慆:逝去。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

【简析】

  就诗论诗,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此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感说则是“兴”。诗的三、四句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此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此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