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动,春风轻送,又是惊蛰春意浓!
惊蛰时节,数声惊蛰雷,蛰虫惊醒,一川烟雨,满城花事,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
五首惊蛰诗词,微雨众卉新,数声惊蛰雷,唤醒最美的春天。
1
闻雷
唐·白居易
瘴 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这首诗是说:烟瘴地面,风霜来得有些早;天气渐渐温热,气候争相催发。
穷尽整个冬天,不曾下过一次雪;正月才至,却早早地听到了春雷的声音。
春雷响起,惊醒了沉睡蛰伏的虫蛇鼠蚁,也惊醒了枯草和树木,嫩芽萌动欲开。
独独剩下我方寸之间的心,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活变化和无常的感慨。
2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首诗是说:一场微细的春雨让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着牛犊去西边山涧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却不觉得苦,看着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
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
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俸禄却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这首《观田家》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这首诗是说: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燕子也从南方飞来。
春天,燕子忙着衔泥筑巢,养育幼燕。有一天,燕子没有飞回来,唯独留下一窝幼小的小燕凄惨的鸣叫。
这时候,一对麻雀出现了,她们把小燕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辞辛劳地哺育这些小燕子。
小燕子长大后,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燕雀之间相互鸣叫,声透云霄,相亲相爱,令人钦佩。
燕雀虽然很微小,但它们的仗义仁爱,令人自愧弗如。
燕雀的拯救善行令人感动,然而鸟类自己不能彰显表扬,幸亏有主人把这些事迹讲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
4
山房
宋 ·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 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 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 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 熏笼著麝煤。
从四个方向打开的窗户,微风吹动着带着海云的清风。
一阵催促花朵开放的细雨,几声震撼人心的惊雷。
蜗牛留下清液的明亮石凳,蚂蚁在山台周围形成一道阵列。
此时我的衣服稍微湿润,散发着麝香的熏香笼罩着。
5
咏二十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这首诗是说:冬至之后,阳气上升,甫至惊蛰,韶光显现,弥漫大地。
看那桃花,就像蜀锦,多姿多彩,绚丽绽放。天空翱翔的老鹰,知趣地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树梢上飞来的春鸠。
春日美好的时光,争相催促着万事万物。草木已开始萌芽,甚至树芽儿也似乎按着一定的规则修剪成长。
人们为了生计,走进田间地头耕种,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闻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译文
烟瘴地面,风霜来得有些早;温热天气,气候争相催发。
穷尽冬天,也不见下雪;正月才至,已听闻雷声。
春雷响起,蛰伏的虫儿与蛇即将出走;吃了一惊,枯草和木早已萌动欲开。
空自剩下,“我”客居的方寸之地,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
注释
瘴地:烟瘴地面,瘴气之地。
寒灰: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常用来比喻心灰意冷。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闻雷诗。
烟瘴地面,风霜来得有些早;温热天气,气候争相催发。这是写“闻雷之地点”。
“瘴地”,指江西九江。诗人多次在诗中提及,“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不准拟二首》);“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浔阳宴别》)
九江的气候特点,与中原地区大为不同,诗人在《琵琶行》中也曾描写道:“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因为“地低湿”,所以瘴气较多,生发诗人一些低落哀伤的情绪。前面写瘴气风霜,实则是为后面闻雷之惊喜作铺垫。
穷尽冬天,也不见下雪;正月才至,已听闻雷声。这是写“闻雷之时间”。
这两句皆言九江天气之反常。冬天本该有雪,却不见雪;正月本无雷声,却提前到来。
春雷响起,蛰伏的虫儿与蛇即将出走;吃了一惊,枯草和木早已萌动欲开。这是写“震蛰之现象”。虽然尚未至惊蛰,但已然已经出现了和惊蛰一样的物候特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正是这一声春雷,不但让万物复苏,蛰虫惊而出走,也让诗人一颗寂寥落寞的心,重新燃起一丝希望。一切还没有那么坏,生命本就是无常的,不妨乐观待之,静听花开。
空自剩下,“我”客居的方寸之地,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这是写“闻雷之不满”。为何天地之间万物复苏,唯独只有“我”这方寸之地,没有生机活力呢?表面上是说方寸之地了无生机,实际上是问贬谪生涯何时才能结束。春天的希望已经来临,人生的希望又在何处呢?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逆境中的诗人如何寻求自我与外界的和解,如何处理好当下的迷茫与未来的焦虑,如何在生活与诗意之间找到一种存在的意义。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的万物复苏景象,无疑是解开诗人心结的一剂良药。祝愿大家,在惊蛰时节,都能一切如愿,让往事随风,一起拥抱春天的到来!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中宣部学习平台“每日鉴赏”专栏作家。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五百余篇。现为报社编辑。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