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时候在课堂上会忍不住想:课本中描述的场景是真的吗?那些故事有没有夸张的成分?相信现在也有不少小朋友有这样的疑问。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整理了9部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把课堂里涉及到的人文、历史和地理信息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课本里的知识活起来。
这个假期,家长快带孩子一起看!
人文修养类纪录片
《跟着书本去旅行》
《跟着书本去旅行》是央视策划的一部大型体验式文化节目,从2019年12月开播以来,已经播出了几百集,现在每周还在更新。虽然每集只有20分钟,知识密度却令人惊叹。
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让孩子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能“行万里路”。比如,《西游记》中的火焰山长啥样?王之涣笔下的《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何景象?
文化古迹、地域风光、历史名人、各地美食等都有涉略,以全新的视角,为孩子剖析经典名篇,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以外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课本里单调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让孩子有身临其境之感,拓展书本知识。
《苏东坡》
《苏东坡》是国内推出的首部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为拍摄对象的人文历史纪录片。
片中汇集中外专家学者的目光,辅以最新的苏轼研究成果,再现出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苏东坡》共6集,每集30分钟,每天看一集也不会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以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为重点内容,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解读苏东坡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过程。
林语堂曾在《苏东坡传》中说到:“读懂了苏轼,也许你就读懂了生活。”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也许就知道林老为什么这么说了。
《传承》
央视历时两年推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 第一季》,通过寻访近50位文化传承人和传统技艺的手艺人,展现了我们祖先百年、千年来在生产、生活当中积累下的高超智慧。
因为广受好评,随后还推出了《传承 第二季》和《传承 第三季》,展现了更多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技艺、故事。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的智慧依然沿用至今,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
而传承人就是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他们鲜活地存在于生活之中,也正是他们,我们的文化才得以传承。匠人的坚守与文明的沉淀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历史类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每季25集,目前已出到第三季。
100件大国重器“开口说话”!不令你目瞪口呆誓不罢休!
《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
精巧的画面加后期、悦耳的配音,还有严丝合缝绝对五分钟的长度,都是非常直观的享受。轻松但不戏谑,恰到好处地拿捏住了观众心中的尺度,让广大观众愿意透过它接近历史、吸收知识。
《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一句文案是这么说的:“6000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通过这些文物,古今相通,我们能从中明白,中华文化是沿着怎样的路途走到了今天。
《故宫100》
《故宫100》是最通俗、最简洁、最适合给孩子看的一部介绍故宫的纪录片。
央视历经数年策划筹备,近1年时间拍摄制作,以故宫建筑为主题打造的百集大型纪录片,每集用6分钟的时长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
通过故宫里的每一个小物件,《故宫100》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风水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用独特的角度带你深入了解故宫之美,揭露故宫背后的秘密。
纪录片里全方位揭秘了一些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以及如防火、冷库等宫廷生活细节,就等着好奇的你去了解。
《敦煌》
有人说:“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去一次敦煌。看莫高窟的信仰,看月牙泉水的顽强,看玉门关的春风不度,看曾经的盛唐……”
如果暂时不能去敦煌,又想看看那神奇的地方,《敦煌》这部纪录片一定不能错过。
它从敦煌的传奇发现讲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艺术杰作和文化宝藏,诉说了敦煌从繁盛到浩劫的曲折历史,也记叙了几代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带着孩子一起随这部纪录片,感受持续了千年的敦煌之美,来一场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部跨越两汉、三国、魏晋、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国的时代历史纪录片。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本片改变了以往再现丝绸之路的传统思维方式,它没有大量采用专家访谈的模式,没有纪实段落,完全用解说与音画牵引,成为一部电影式讲故事的纪录片。
《河西走廊》从苍茫的历史中走来,也将成为今日观照历史的路标和独有记忆。
地理类纪录片
《第三极》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
《第三极》是中国首部大型涉藏纪录片,与以往单纯讲地理环境、旅游攻略、寺庙经文不同,这部纪录片借“第三极”这个地理概念,呈现的都是人与土地、动物和谐共生的故事。
《第三极》由五集正片和一集花絮片组成,每集46分钟。全片近40个故事,多方位展现了高原上的生命之美,总有一个故事让你热泪盈眶。
《航拍中国》
2017年,《航拍中国》第一季惊艳上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中国 ,以至于有网友看完后感慨:突然发现,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大地还很陌生。
《航拍中国》系列总共34集,取景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选取各省市区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历史、人文、自然和现代景观,将我们熟知的景物以不一样的视角呈现。
以娓娓道来的述方式,将我们的视野不仅仅聚焦在画面中,更带领我们深入探索每个地方的人文情怀。
用俯瞰视角去看大美中国,呈现不仅仅是如诗如画的山河美景,还有数千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
转自 | 新校长传媒微信公众号
来源 | “蓝橡树”微信公众号,有删减
责任编辑 | 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风水村自然就培养出诸多的风水师。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封建迷信,然而,这个自古有之的“风水学”却更像是披着玄学外衣的科学。
风水学的本质,是通过临场考察地理方位,来为雇主选择一块,适合建造住宅或墓穴的场地。
“风”为元气和场能,“水”为流动和变化,“风水”结合勘察,则能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相应的“宝地”。
“中国第一风水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三僚村,素有“中国第一风水村”之称。
作为被国内外易学界公认的“中国风水文化诞生地”,三僚村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风水大师。
这是一个自成一派的风水体系,名声响亮,像是有着一块金字招牌。
而这个神秘的“风水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所谓“风水”“风水”被划分于玄术之中,又被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而学术上一般将“风水术”称为“堪舆”,“堪”的是天道,“舆”的是地道。
八卦
关于“风水”之说,晋代《葬书》中便有所记载: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风水”还是停留于地面,看“风水”便是看地理位置。
哪方邻水,哪方有山,地脉如何走向,是居高地还是临深坑,都有着其中的学问。
古建筑
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则不止是地理问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时“风水”,开始将天文地理结合,有了更为系统化的堪舆标准。地势环境与天文星象,“风水”进入了新的纪元。
可以说,“风水学”是与建筑学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会有“风水”一说,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建筑的选址,小到住宅、墓地大到宫殿、村落,有了“风水学”的加持便更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依山而建的山庄
当然,在古代“风水”,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小到庇佑家宅,大到一国兴衰,都能与“风水”挂上钩。
哪里动土,结构如何,窗朝那边开,甚至连一棵树,也需要按照“风水师”的嘱咐去种。
这看起来很“玄”,其实摘下玄学滤镜,会发现很多说法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窗户的朝向,决定着采光的好坏。房间明亮,人的心情自然就舒畅,房间昏暗,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久居阴暗之地,人的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故宫
而从前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高达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一棵树都没有。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宫地相属“金”,与“木”相克,所以才不种树。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宫墙中有树,则为“困”,是极为不吉利的,所以紫禁城内才没有树。
其实,这只是从玄学的角度上而言,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来,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本就容易发生火患,如果再栽上许多的树,那么火患风险便更加的高了。
故宫
二来,作为古代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大量种植树木,很容易破坏整个建筑群,特殊的庄严肃穆之势。为了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情,也不会将紫禁城,装扮得如园林小景一般。
再者,有了树木便会吸引鸟虫,鸟虫一多,噪音自然便多了起来。若是再落上片片鸟粪,那么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损伤皇家威严。
更何况,秋风起则树叶落,庞大的建筑群,若是大量种植树木,打扫则是一件令人更加头痛的事情。
由此可见,“风水”或许说得神乎其神,但是一些位置朝向和物品摆放上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着务实色彩的。
客厅玄关物品
也就是说,“风水”可信却不可全信,若是全信了,便很容易变成“迷信”。
一个人与一座村三僚村,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若是追溯其起源,便要从唐朝末年开始说起。
彼时,尚没有三僚村的存在,风水大师,杨救贫座下大弟子曾文讪,想要寻块宝地世代定居,杨救贫便看中了三僚村的地势。
三僚村属于盆地之势,看来十分像一个巨大的罗盘,很适合风水先生居住。于是,杨救贫便与徒弟曾文讪、廖瑀一同定居此地。
三僚村
当时村落尚未形成,三人便各自搭建茅棚住下。
在以前,茅棚又被称为“寮”,三个人、三座茅棚,杨救贫便将此地称为了“三僚”。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只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三僚村”自唐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并且,三僚村关于“风水”事业的兴起,确又与杨救贫不无关系。
风水罗盘
杨救贫并不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他是当时风水界的公职人员。
古代的朝廷多设有关于风水的部门。杨救贫,便是唐僖宗年间的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
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来说,是极为有名望和地位的。因此,杨救贫的到来,无异于给三僚村添上了不小的名气。
杨救贫的弟子众多,许多都随着杨救贫来到了三僚村,三僚村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风水师
有了前朝廷官员、风水大师杨救贫,又有着如此众多的弟子们,三僚村的主业自然就成为了堪舆“风水”。
如此,三僚村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风水大师杨救贫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引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弟子,因为弟子多而更加有名,随后弟子更多。
杨救贫的本业便是“风水”,自然便开始在三僚村内收徒授课,弟子多了,自然会有几个有所成就的。
于是,从最初的只有杨救贫,一个风水界名人,到后来的多个风水界名人,三僚村就这么做出了名堂来。
三僚村
可以说,杨救贫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的先河,也正因如此,杨救贫才会被后世尊为,海内外堪舆界的祖师。
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曾文讪和廖瑀,在三僚村后代不少,这也是为何,三僚村曾姓和廖姓众多的原因。
由于祖上便是风水师,三僚村走出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一报家门,便会获得比他人更甚的优待。
风水名村无需去纠结三僚村的“罗盘”地势是否适合风水师居住,事实上这个村庄在风水界确实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三僚村旧址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海边多渔民,平原多农民一样,风水师多的地方,自然便会多出于风水上有建树之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代十国开始,三僚村走出的风水师,成为国师者24位,明师者72位,其中有36位为皇帝亲封御点的钦天监博士。
术业专攻、师出有名,三僚村便是想不出风水大师都不大可能。
在古代,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是信“玄学”之说,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将当时风水界顶流大师廖均卿召入京城,为的就是为皇帝墓陵选址。
没错,从姓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位廖均卿也是从三僚村走出来的风水大师。朱棣亲自点名,足以看出对于三僚村和廖均卿的信任与重视。
这是三僚村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廖均卿最终为朱棣选择了,坐落于北京西郊昌平境内,燕山山脉天寿山南麓。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选择极佳,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厚望。
明十三陵
无论是风景还是“风水”,明十三陵都算得上的地理位置优渥了。
在这片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葬入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嫔妃30余人、还有1名太监。
这名太监也不一般,不同于其他宦官弄臣,王成恩一心为着大明江山社稷,甚至在危机关头,领兵出征,大战李自成的起义军。
虽然最终惨败,却依旧堪称宦官界的模范。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影视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王成恩亦跟随自尽。
好在李自成虽起兵造反,却仍是恪守礼仪,厚葬了崇祯皇帝与王成恩。
自此,崇祯皇帝成为“明十三陵”最后一位入驻的皇帝。王成恩,也成为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姓名的太监。
随后廖均卿,又参与了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堪舆工作,官居四品,至死都被皇家厚待。
曾从政《地理秘籍》古籍
而曾家后人也出了一位名人,那便是曾从政。
曾从政不仅参与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堪舆工作,还参与了明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的堪舆工作。
可以说,曾从政所做之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曾从政也同样受到皇家厚待,一直居于京城直至终老。在其去世后,永乐皇帝还专门派人护送其灵柩归乡入葬,可以说是真的折服于其才华。
曾从政所获“开国名师”称号
也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名人存在,才使得三僚村在风水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僚村的如今三僚村关于“风水”这门技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走向颓势。如今的三僚村,依然坚持着风水传承,村中有超过400位风水师。这样的数量放眼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千年的历史底蕴,使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三僚村的风水师业务,也不止局限于江西,广东、福建,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一代。
至今提到三僚村的风水师,他们仍是毕恭毕敬、信任有加。
三僚村
也因此,三僚村至今还流传着“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这门祖传的技能像是刻进了三僚村人的基因链之中,业界良好的名声使得常有人慕名而来。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些,是想要请风水师为自己堪舆风水;有些,则是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水师。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好奇,想要看一看,这风水界的“第一村”究竟有何魔力。
三僚村参观人员
而三僚村还有一项传承下来的规矩,那便是只要是在三僚村,学了风水堪舆本领的风水师,每个人都要交钱给村子,用于村子的建设、维护等。
这些风水师们的收入,因为专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收入高的每年可以多达200万元,收入低的也足够安身立命。
他们吃着“风水”这门饭,受了三僚村的熏陶,对于交钱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所有风水师共同的努力下,三僚村建设得十分美好。
三僚村风景区
就算是不靠着“风水”的名声,三僚村如今也不乏有人来拜访。
因为,三僚村在2011年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景区。
由此可见,若是大家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那么结果会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当然,三僚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然是风水文化。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传承,并且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的。
三僚村游客
而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还在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三僚村更加规范、科学的宣传着风水文化,扭转了很多人听到“风水师”,便想到骗子的恶劣印象。
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的,人们那些,风水等于迷信的观念,也多是因为经过或见过,有人打着“风水”旗号招摇撞骗。
而事实上,风水堪舆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风水
毕竟,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决定一家人的居住质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住则是要慎之又慎的存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将会更加有效率。
另一方面,风水的存在更像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良性暗示。
既然是“大师”们点头认可的地方,那么必然住起来,生活会顺风顺水。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正面的看待一些问题。
风水罗盘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将看待事物的角度“迷信”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
风水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靠的也不是其中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看待“风水”,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