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挂红灯笼的民俗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民俗信仰和传统文化。红灯笼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喜庆、幸福的象征,因此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在家中或店铺门口挂上红灯笼,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丰收。
红灯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灯笼文化。在古代,灯笼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在古代,灯笼被视为神物,可以驱邪避祟,保护家庭和家人平安。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挂上红灯笼,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
除了红灯笼之外,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吃饺子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其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另外,春节挂红灯笼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挂红灯笼,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这也是一种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春节挂红灯笼的民俗文化起源于古代的灯笼文化和传统文化,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通过挂红灯笼,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是一种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每逢过年过节,人们总喜欢在门口挂上个红灯笼。开封的居民,每当挂红灯笼的时候,就会想起李闯王打开封的故事。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的人马打到了开封,城里的巡抚仗着城坚粮足,想和闯王抗到底,不投降。闯王一看,要是硬攻,伤亡一定不小,还是先摸摸底再说。他一面传令义军人马分驻在开封城周围,暗地里把开封围得象铁桶一般;一面乔装打扮成卖菜的,亲自进城里去侦察。
一天黄昏,闯王挑着两筐菜走着走着,只见老百姓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正在议论纷纷。
只听一个小伙子说:“听说闯王红头发,绿眼睛,见人就杀呀!”另一个老人说:“不会吧,听说李闯王对穷人可好咧!”也有人不大相信。这时,闯王挑着菜筐走过来,有人就问:“你这位老哥,看样子是从城外来的。你见到过闯王没有?”
李闯王心想:城里的百姓还不知道俺是为谁打天下呢!再加上那些贪官、财主的造谣,百姓对俺就更不了解。于是,他连忙说:“俺们早先也不知道闯王到底咋样,这回心里可清亮了。”
大伙儿一听,都围拢过来。闯王放下菜担子,慢慢地说开了:“那闯王的人马是专门为咱穷人打天下的,从不杀一个受苦人。这次,他们到了俺村,还把老财的粮食分给穷人哩。”大伙儿一听可乐了,都说:“这回咱穷人可有盼头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正热闹,忽然有一个中年男子说:“哎呀,有一桩事儿可还不稳当。你们想:闯王的人都没进过城。这城里大街套小巷,夜里黑灯瞎火,就是熟人也不免走错门,别说生人了。到时候,如果闯王的人马进错了门,杀错了人,可不好办哪!”大伙一想:“可不是吗?这怎么办?”
闯王听了这话,心里正在思量,猛一抬头,看见一个小孩手里提着一个小红灯笼,在那边儿玩耍。他心里一亮,就悄悄地对大伙儿说:“有办法了。大家回去,一家准备一个小红灯笼,挂在门口。闯王如果打进城来,不论白天黑夜,只要见门前挂着红灯笼,就知道是穷人。不过,千万可别走漏了风声。”大伙一听,都说这办法好。可是,又有人问:“这事儿咋叫闯王知道呀?”闯王说:“这一点,大伙放心,我回去一定转告闯王。”
挂红灯笼的消息,象插上了翅膀,没两天工夫,穷人家家户户都知道了。那些贪官和老财们,还蒙在鼓里哩!
闯王摸清城里的情况以后,回到大营,马上布置各路大军攻打开封。闯王的队伍声势大,兵强将勇,一天天逼近了城郊。
滔滔的黄河水,像猛兽一样冲进了开封城,大街小巷全泡了汤。老百姓叫苦连天,有的上到房顶,有的爬到树上,他们都盼着闯王来救命。大伙儿因为盼闯王心切,所以,大水一冲进来,啥都不要了,就是红灯笼舍不得丢,谁也没忘记把那个红灯笼带在身边。
闯王一见官府把黄河淹了开封城,心里很着急,惦记着城里的穷苦百姓。他命令起义大军立即找船,扎木筏子,搭救遇难的老百姓。
闯王亲自带领义军官兵,乘着木船和筏子,去城里救护老百姓去了。这时候,官家的人得信早,有的已经逃走了。闯王见穷人们虽然趴在房上、树上,可手里还拿着红灯笼,便急忙传令将士们:“凡提红灯笼的人,全都救上岸去。”那些来不及逃跑的老财和贪官们,见穷人都被一个个救了出去,而闯王的兵将就是不理他们。这时,他们才恍然明白那红灯笼的用处了。
事情已经过去几百年了,红灯笼的传说,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