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其中,祭日和忌日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它们分别代表着人们对祖先、英烈以及神灵的敬仰和怀念。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两个节日的含义及区别。
首先,祭日是指在特定日期或节日,人们进行祭祀仪式,向神灵、祖先或英烈等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前往祠堂、墓地或寺庙进行祭拜,献上供品、燃香、烧纸钱等,以表达对祖先、英烈或神灵的怀念和感恩。
而忌日则是指在人们的信仰中,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被认为不适合举行喜庆活动或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这些忌日往往与恶鬼、邪神、忌讳以及重大灾难或历史事件相关。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有些忌日是因为历史上的重大灾难或悲剧事件而形成的,比如日月潭事故纪念日等。在这些忌日里,人们会进行悼念、祭拜等活动,以示对历史事件中逝者的缅怀和尊重。
祭日和忌日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祭祀范围和对象不同。祭日主要是为了缅怀祖先和英烈,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恩之情;而忌日则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中的逝者,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悼念。此外,祭日和忌日的活动内容也有所不同,祭日主要是进行祭祀仪式,而忌日则主要是进行悼念活动。
综上所述,祭日和忌日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们分别代表着人们对祖先、英烈以及神灵的敬仰和怀念,以及人们对历史事件中逝者的尊重和悼念。了解祭日和忌日的含义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七”素来被视为复生之数,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在古代最初时农历的七月也被称为“吉祥月”和“孝亲月”,而此时又是丰收的季节,就定于七月半为祭祖之日,将秋收的粮食、果蔬供奉给祖先们享受,分享喜悦,同时也希望在先祖的保佑下明年也能有个好收成。
【本文对中元节相关民俗文化进行讲述,不涉及封建迷信内容】
后来又有“地官中元赦罪”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开来,管辖地府的地官会于中元这日,将地狱之门打开,困于冥界的众鬼可以离开,渡过奈河返回人间,世上还有亲人的就回家和他们团聚,没有家的孤魂就游荡、徘徊在各地给自己找东西吃,在鬼门关闭前回去即可,这一说法多了些恐怖之意,相信此说法的人们也就将中元节这一天直接称作“鬼节”。
随着时间的推进,各方说法相互融合,因为其核心都离不开“敬祖尽孝”四个字,于是乎人们就将七月半、中元节、盂兰盆节这三节合一,定为了现今所过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节的主要习俗活动就是祭祖,具体的祭祀内容也有着颇多讲究,特别是在时间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都有不一样的说法,大致上可分为两种,建议大家有所了解。
第一种:上坟祭祀的时间中元节、清明节、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合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每到这些节日,各家各户基本都会提前准备水果、鲜花、纸钱等东西,找个合适的时间去上坟,祭拜逝去的祖先、亲人。
俗话说“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的小鬼等不到中”,里面就提到了七月半中元节上坟的时间,最好是在中午前就完成祭祀的一系列流程。具体的就是要先给墓碑及周围清扫打理干净妥当,摆上酒水或茶水、水果、鲜花、糕点等供品,再上三炷香,压一叠黄纸或将黄纸烧掉供奉给“土地神”,感谢他护佑祖坟平安,接着将准备给祖先、亲人的纸钱和衣物焚烧,祭拜时要记得长幼有序。
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之间上坟的时间讲究可能会存在偏差,有的可能祭祀仪式更细化,时间也就更长一些,会持续到下午三点之前,因为三点之后阴气渐重就不再适合停留在墓地处了。
另外,像清明节上坟会允许“前三后四”,也就是上坟时间只要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是后四天这个范围内都是可以的。
但中元节就不适宜这个讲究了,中元节最好是当天去上坟,不宜提前和退后,特别是不能延迟,因为按照民间说法,过了中元节地府大门就会关闭,去世亲人的亡魂就已返回冥界了,这时再祭拜他们就收不到心意了。
第二种:不上坟祭祀的时间有句老话曾说“清明人找鬼,中元鬼找人”,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为扫墓,所以是需要人们亲自到墓地祭拜敬奉祖先和亲人的,而照中元节的说法,鬼门大开后,有家的亡魂都会回家,所以很多地方过中元节时是无需上坟祭祀的,只需要把该准备的供品、饭菜准备齐全摆至家中的供桌,等待去世的先人回到家中接受敬奉,感受家人对其的感恩和思念。
虽不用再特地跑到陵园墓地祭拜,但也不代表祭祀的时间就能够随意选择。在家中进行祭拜供奉,是要在七月十四这日的晚上就要把供品准备妥当,整齐的摆放在供桌上的,而且像家中专门供有祖先、亲人牌位或是照片的,也要记得提前擦去上面落的灰尘,这样祖先在回家时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家人对他们的思念和诚意。
等到了七月十五,清晨、中午及黄昏这三个时间点,家里吃饭前要将做好的饭菜也都先盛上一份,供奉给祖先、亲人,茶酒也要添置上新的,再点上香烛。到了晚上,将准备好的元宝纸钱、衣服等一起给烧掉,好让先人带走,在地府之门关闭前回去。
现在也有不少的地方省去了很多复杂的祭祀仪式,就在中元节这天等到天彻底黑透了,一般是选在晚上的八点到十点之间,找一个合适的路口,用粉笔画个圈留个小口,把纸钱在这圈子里点燃焚烧,烧的时候念出逝去亲人的名字,全部都烧为灰烬后再离开。
——老井说——从古至今,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秉承着敬祖尽孝、慎终追远的思想,所以才有了祭祀祖先的仪式,有了像中元节这样的节日,大家可以不相信所谓的鬼神之说,但一定要将祖先和逝去的亲人铭记在心中,遵守老传统的祭祖时间,其实也是侧面证明了先人对于在世之人的重要性,只要有人惦念,时间就永远带不走他们。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秋日生活打卡季#
传统的讲究中,春分是个重要的节气 ,因为对于想要通过上坟祭祀亲人的朋友们来说,就可以和家人相约,前往墓地进行上坟了。春分过了马上就是清明节,这是个大家非常重视的节气,也是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的重要契机。清明时节,天气也逐渐转暖了,大家不仅能去野外祭祀亲人,还可以加深亲戚之间的感情。
上坟虽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活动,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面,也有一定的讲究和忌讳。大家都知道,今年有两个农历的2月,就是会遇到闰2月。老话说的比较好,闰月清明不上坟。如果在闰月的清明那天去上坟,可以说是踩了雷。因为按照老祖宗的说法,这天上坟可能会引发祸事,所以大家上坟还要看好黄历,以免给自己带来霉运。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较多,对于上面的说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起源不同,可能会在风俗上有一定的讲究。加上这都是老传统了,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这种说法可能在有的地方也并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但是有的朋友十分坚定的说,他们当地是有这个讲究的,就是在闰月的清明节不宜上坟。
这个习俗具体来讲,是如果当年有闰月,那么在清明节的这一天是不适合去上坟的,否则反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定的灾祸。具体是哪个地方的讲究和习俗,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只不过都是根据当地老人的口头流传而继承下来的习俗。所以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讲,不了解这个习俗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从缅怀故人的角度来说,每年的清明节应该是需要去给其亲人扫墓的,这不光是一种习俗和仪式感,更是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也是一种感恩的行为。一般来讲,上坟的对象都是自己的直系亲属,和自己的感情都比较好,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哀思是合理的。不过对于一些比较忌讳上面这个说法的朋友,完全可以避开清明节当天,合理的规划时间,以免错过最佳的时机。其实只要春分一过,就可以去扫墓了。
说到上坟这个习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的体现。亲人活着的时候要对其孝顺,如果逝去了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对其怀念,其实就是表达感恩的方式。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是孝道的表现,也可以利用这种活动来对自己的后辈进行教育。不过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等到逝去了才懂的珍惜,还是要在亲人活着的时候珍惜当下,来关心和孝顺老人 。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没有调休,假期只有一天,尽量避开这个高峰期。如果上坟的路途比较远,那么建议提前对时间做好规划,以免错过时机。现在的天气也暖和了,大家可以挑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不知道在大家居住的地区,有没有上面的这个忌讳呢,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不过不管如何,还是要对上坟这个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提前的准备,以免给自己和家人造成被动。再就是在上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恰当的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