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隔离病房,是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救治的地方,也是众多医护人员的抗“疫”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房里发生了哪些故事,本报记者从各种角度还原现场,带大家一起了解隔离病房里发生的故事。
“太空漫步”
_
2月3日早晨六点半,规律的生物钟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杨继斌准时醒来。
七时许,杨继斌乘坐医护人员车辆驶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来到医院,杨继斌拆开一套隔离服,熟练地穿着起来。又换上一件白大褂工作衣,再穿上一层蓝色隔离衣,最外面还穿上一层防护服,手套套两层,把袖口扎住,鞋套套两层,帽子也戴两层。这繁琐但必要的环节,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医护人员在污染区的安全。着装完毕,时间已过去20分钟,杨继斌的额头微微冒汗,身体慢慢热了起来。
“感觉怎么样,还咳嗽吗?”“昨晚饭吃完了吗?好,食欲恢复了就好。”“别担心,你的病情已经稳定了,要保持乐观!”杨继斌走过每一张病床,详细询问每位患者情况,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对于重症患者,他会花更多时间来仔细查看各项检查指标数据,并且尽力安抚患者焦躁的情绪。杨继斌说:“精神状态好,能吃能睡,那患者的康复就有希望。要保持心理上的乐观,这样会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他像“太空漫步”一样在各张病床间穿梭,患者们看到他来查房,眼神中露出一种信任和安心。用药情况、呼吸情况、心率指标、血液数据⋯⋯他用污染区专用的纸笔把各项数据写下,再用专用手机拍摄,发送至治疗组微信群。
“普通病房和隔离病房不一样,隔离病房不能随时进,里面的东西都不能带出去。所以只有通过这种手写,再拍摄记录的方式,把所有患者的信息传送到外面。”杨继斌说道。
“熊妈妈”来了
_
“‘熊妈妈’来了!”每天,当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护士长王捷力来到30号病室,患儿杨杨就高兴的叫起来。
杨杨是个9岁的小女孩,因不明原因的发热被收住到感染科的隔离病房。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个孩子,王捷力把她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一间隔离室。感染科的护士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进去陪陪杨杨。王捷力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还会抽空儿联系杨杨的奶奶,向她转达杨杨的情况,免得家人担心。
和杨杨情况差不多,自疫情发生后,保康县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病区,陆续入住了一些确诊或疑似患儿。起初,有的孩子见到“全幅武装”的医护人员时,会吓得大哭起来,根本不配合治疗。
隔离区的护士们就耐心地哄他们玩,又专门托隔离区外的同事送来零食、玩具、图书。渐渐地,孩子们不仅不害怕了,还喜欢上她们。在孩子们眼里,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护士们像极了动画片里的胖胖熊,就开心的叫她们“熊妈妈”。
现在,一批又一批的感染科医护人员加入到“熊妈妈”的队伍中,哪怕大家的工作再忙再累,只要有点空儿,她们就去陪陪孩子们。
病房里的元宵节
_
2月8日是元宵节,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里,来自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队员们与病区里的患者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元宵节。
2月7日上午,结束夜班12个小时高强度工作的队员们一起商议,要在元宵节为病区患者送上一份祝福。大家决定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给医疗队的粗粮羹送给两个病区的60名患者。“很多时候,隔离病区的患者吃的都是大米盒饭,粗粮羹很健康,有利于他们恢复体力。”队员崔俊伟说。
“大爷,今天是元宵节。我们来一起加油,争取早日出院。”队员张致琴对一位患者说。张致琴坦言,已经在隔离病区工作十几天,病区平日里气氛低沉、压抑,患者之间也很少交流。希望医患一起度过一个有仪式感的元宵节,唤起大家对生活的希望。
爱情“通讯兵”
_
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李建顺又迎来了12小时的夜班。
隔离病房里的患者老奶奶问李建顺:“10床(病人)是我爱人,给他输液了吗?”李建顺回老奶奶:“输着呢,政府免费给大家看病,放心吧!”
那一刻,老奶奶连连点头,小声念叨着“那就好那就好”。
李建顺从老奶奶的隔离病房出来后,决定要做老奶奶和她爱人之间的“通讯兵”,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彼此的牵挂和惦念,更加坚定与病毒抗击的勇气。
随后,李建顺这个“通讯兵”就上岗了。每次经过他们中一个的病床,李建顺总是会停下多叮嘱一句:“22床奶奶是你爱人,她让我告诉你,睡觉要盖好被子”“奶奶,爷爷让我告诉你,他很听话,你放心吧。”
李建顺说,越是艰难,越要坚强,“因为我们都是内心有温度的人,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
“假装在普通病房”
_
2月3日,跟第一梯队的成员一起撤离疫情一线后,护士王改才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对不起,我骗了你,前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隔离病房。”
王改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一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到来后,她跟医院第一梯队的医务人员一起,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的疫情专用楼,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但这个消息如果告知父母,他们必然会担心不已。为了让父母能安生地过上个春节,她谎称春节期间病房需要值班,不能回家了。
1月29日,是王改在隔离区里的第7天,也是她31岁的生日。当天一早,王改的妈妈便发来祝福信息。见女儿迟迟没回,母亲又发来视频邀请,看看女儿如何过生日。
王改赶紧找到护士长尚茜,希望中午能订一碗面条,并且希望大家帮她继续隐瞒下去。后勤保障小组为王改送来了面条,还在里面打了两个荷包蛋。直到出了隔离区,王改才向妈妈说了实情。
王改所在的病区收治的以高度疑似病人为主。有一位80岁的患者令她印象深刻。老人在这里度过了3天,排除疾病后出院。就在出院前一天,医护人员到他门口巡视,老人原本应该在病床上休息,却突然走到门口,隔着门上的玻璃窗,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我希望疫情赶快过去,还能像从前一样自由呼吸。”王改说。
病床上的护士长
_
从1月30日正式进入隔离病区,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6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已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战斗了8个日夜。
医疗队队员钱深说,一天上班,她遇到一名患者,了解后得知这位患者是一名护士长,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在病床床尾,他们寒暄几句后,当钱深拖着笨重的身体向她身边移动时,这位护士长做出了一个制止的手势。
“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距离我太近,工作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名护士长缓缓地说。顿时钱深鼻子一酸,有种说不出话的感觉,钱深停顿了一下,鼓励她几句,给她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这名护士长双手合十说:“谢谢你们河南医务人员的支援,谢谢,谢谢。”
特殊的团聚
_
“我想和孩子的母亲住到一个房间。”近日,在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隔离病房,带着9个月患儿的隔离患者罗先生因无法联系到同样被隔离的妻子,自己又无法照顾好同病房的孩子,无奈向医疗队提出了一项特殊要求。
据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王海庆介绍,当晚11点多,病房里收进了两位父女隔离患者,只有9个月大的小女孩在床上不停地哭闹,孩子的父亲罗先生不停地给妻子打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罗先生告诉医疗队员,他们一家人几乎都被感染了,妻子确诊后也住进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但现在联系不上她。他们还有一个四岁的儿子,目前是疑似病例,在一公里之外的接诊点隔离观察。不得已,他想请医疗队员帮忙寻找自己的妻子,并把她调入同一个病房。
对此,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省立三院副院长李丕宝十分重视,立即联系各个医疗队寻找孩子的母亲。“很快我们打探到,她住在六楼,是湖南医疗队负责,我们和湖南医疗队立即协商,紧急调配,将原本居住该病房的老人挪到其他病房,将婴儿的妈妈接了进来。”李丕宝说。最终,一家三口终于在隔离病房团聚。医护人员还给他们送了牛奶,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值得高兴的是,罗先生4岁的儿子很快排除了感染,从检查的情况看,一家三口的症状都比较轻,再观察几天,如果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胸部CT和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两次都是阴性的话,就可以考虑出院了。
文:健康报记者甘贝贝 徐雅金 王仲宇 李季
特约记者 段桂洪 张晓华
通讯员 彭艳丽 杨益民 崔冰心 吴金成 翁平亚 张翠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情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对人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要重视情报工作人员队伍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所凸显出的特点更多的表现为知识、智力和人才的比拼。
重视人才培养因此,高素质的情报人员所起的作用对于情报工作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这些能力素质是与严格的选拔和培养密不可分。如果说情报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情报人员的能力素质就是情报工作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基础。
情报人员是国家精英,只有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可胜任。
冷战时期,研究分析局享有充分的选人用人特权,各方面待遇都享受着政府的特别照顾。执行任务期间拥有多项特权,如研究分析局情报人员购买的外国商品可不用缴纳关税直接带回国内。
这些特权提高了研究分析局情报人员的荣誉感以及社会地位,也滋生了严重的裙带关系。大量能力素质低下的应聘者,在未经正规选拔考核的情况下,就被研究分析局内部的亲朋“特招”,使研究分析局情报工作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加入到情报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对情报系统的监督管理,促进情报人才选拔的规范化,真正选用有本事的情报人员。发挥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坚决杜绝选拔任用中的行为和不良风气。
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公平竞争,推行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奖惩制度,不断激报人员队伍的创新活力。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在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应建立情报人员淘汰制度。淘汰未能履职尽责或无发展潜力的情报人员。对工作能力突出的情报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激发和调动情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建立交流机制。拓展情报人员选拔的范围,重视从外单位和地方引入高素质情报人才,实行人员交流任职。这样既能克服“近亲繁殖”的弊端,又能为更多的情报人才创造展示的舞台和空间。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情报人员必须要具有出类拔萃的能力素质。情报工作的性质要求情报人员既要能深入敌方内部执行任务与对方反情报机构,又要在多如牛毛的信息里发现高价值的情报,并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情报人员要具有多种情报能力和素养。
这些能力和素养并非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工作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提升院校培训层次。知识就是战斗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情报机构的共识。当前,应加大情报人员培训体制的改革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起点,进一步扩大情报人员的高学历教育,同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二,扩大情报人才培养渠道。依托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在严把选才质量关的基础上,紧贴当前我情报所急需紧缺专业,扩大从地方招收情报人才的规模。第三,不断完善再教育体系。
现代社会及现代战争的信息化、衍生海量、流动、速变、多源以及复杂的信息和知识,仅依靠现有的知识,难以适应现代情报工作的需求。只有不断给情报人员“充电”,才能长期保持发展后劲。
此外,情报用人单位应重视情报人员的再教育,鼓励其到院校再次深造,扩大再教育培训规模,在人员晋升转岗前增加必要的专业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的情报专业素质。
情报机构本身具有的隐蔽性,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此,必须通过立法确保情报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以免开展情报工作时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
通过对冷战时期研究分析局情报工作研究可以发现,只有通过制定和完善情报法规,才能为情报工作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为情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对情报机构开展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提升情报工作效能。
确立情报机构的地位作用情报工作开展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外交政策调整,制定了情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美国政府在冷战开始后,分别签发了第11905、12036、12333号总统令,对其情报机构的职能任务以及情报首脑职责任务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
相较于美国情报机构的情报工作而言,研究分析局的情报工作更多是依靠“人为治理”。由于缺乏正式法律条款的支持和保护,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对研究分析局情报工作的地位作用进行明确,无法从法律的角度对其情报工作进行约束以及指导。
研究分析局作为内阁秘书处直属情报机构,在印度国家情报体系内的地位极其特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对其进行支持和约束,导致研究分析局成为国家领导人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此外,研究分析局还经常受到国家政治以及外部形势的影响和干扰,使其无法摆脱政治局势的束缚,缺乏独立性。
冷战时期研究分析局情报工作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立法形式明确情报机构的地位作用以及职权,才能够使情报工作得到平稳有序的发展。此外,情报机构是不断随着国家政策、外部形势以及其它客观因素、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
一些现行的情报法律法规在一定时期内符合现实情况,而有些情报法律法规就不再适合现实的情报工作发展。因此,相关情报机构的法律条文出台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和修订。
作为特殊的国家机构,情报机构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立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监督情报工作,在法律的监督约束下开展工作。这样既能对情报工作的“特权”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也能防止行为的滋生。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的一言一行都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情报工作因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紧密相关,有时需要一定的特权,但由于人为因素又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
因此,通过法律对情报工作的权力进行监管,不仅能保证情报机构的平稳运行,同时还能提升情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受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及众议院常设情报特别委员会的双重监管。
一方面中央情报局要将所获情报定期向这两个委员会的议员进行汇报,另一方面中央情报局内部设有内部监察机构,并对情报失误和违规现象进行调查、询问和审计。同时该监察机构的监察长,直接由总统亲自任命,不受国会的管辖。
除此之外,中央情报局还会受总统对外情报顾问委员会的监督,以防范中央情报局违法律和从事反人道的活动。
综上所述,我国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情报监督的法律体系建设。一是针对情报机构的职责进行监督的法律法规。
对情报机构的工作内容、实施手段以及工作途径进行监督,看有无危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侵犯人民合法权益。
二是针对情报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法律法规。对情报人员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看有无徇私枉法以及滥用职权的行为。
三是针对情报机构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的法律法规。在不影响情报机构发挥职能的情况下,解密情报经费支出情况,加强情报机构经费使用的审核与问责,提升情报经费的透明度。
情报是大国重器,在和平时期是安邦基石,战争时期是制胜之基。回顾人类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兴盛往往与该国的情报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情报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世界各国对情报机构活动情况进行了严密封控,相关情报资料也是秘而不宣。因此,对情报工作的研究就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与美、俄等传统的情报强国相比,印度情报机构的情报工作更为隐蔽,因而较少被专家学者关注。
作为长期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度,印度独立走上世界舞台的时间只有七十多年,而冷战时期印度迅速从一个贫瘠的南亚区域性大国崛起成为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国,究其原因是与印度情报机构出色的情报工作密不可分的。
印度作为与我有领土争议的强邻,其对外情报机构出色的情报工作,不仅值得我研究学习,更应对其高度警惕和关注。
研究剖析冷战时期研究分析局情报工的优长弊端,对加强我对外情报工作建设大有裨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情报工作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完善我情报工作的能力水平。
印度作为英属印度的继承者,在南亚次大陆始终怀有扩张的野心。为满足对外情报的需求,印度政府于1968年成立了研究分析局。冷战时期,研究分析局着力进行对外情报搜集和特别行动。
其情报工作涵盖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为拓展国家利益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以冷战时期研究分析局情报工作为研究对象,能为我情报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 袁刚辉,孙辉.印度情报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际问题调 研,2001(7):26~28.
[2] 尚茜.印度对外情报“总管”——“研究分析局”揭秘[J].国际展 望,1987(5):12~13.
[3] 李凯航.揭开印度调查分析局的面纱[J].当代世界,1987(5):12~13.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