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心正则万邪不侵,心诚则大道归一,心善则福泽庇佑 心正则笔正

发布时间:2024-04-13 04:30:23作者:隐身守侯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名言漫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将千百年来中国士人最推崇的理想,描绘得淋漓尽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了完成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一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修身养性,以达到内圣外王之境,从而登车揽辔,澄清宇内。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家中是鲁国的贵族,孔子也得以列入“大夫”之列。据传,孔子幼时与同伴嬉戏,便已经在玩模仿祭祀大礼的游戏,而大家也纷纷效仿孔子。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注重修习个人的德行和学问,提高个人素养了。而这一行为的动因,不为官爵,也不为钱财,正是为了平定天下,安恤百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孔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之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便独自带领着幼小的孔子生活。

孔子虽然出身大夫之家,但是因为家中只有孤儿寡母,生活清苦,因此也会做非常多被认为不可以以大夫身份做的杂活,如看守仓库等。然而,孔子年仅15岁时,已经有志于学,虽然从事过一些在今天看起来很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诸如看守仓库、管理牲畜等工作,但是,年轻时的孔子非常好学,一直追求着人格和才学的双重进步。孔子当年曾经向一位叫作师襄子的人学习鼓琴,琴曲的名字是《文王操》。孔子苦心孤诣,练习了很多天。师襄子说“可以了”的时候,孔子却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却还没有掌握琴曲之数。”于是,孔子又苦练了很多天,师襄子又对他说:“可以了,你已经掌握了琴曲之数。”可是孔子仍然回答道,“不可以,我虽然掌握了琴曲之数,却还没有掌握到《文王操》中体现出的内涵。”于是,孔子不断钻研,反复练习,希望借此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仿佛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他才认为自己真正地掌握了《文王操》这首琴曲的精髓,才不再继续练习它。孔子之好学上进,可见一斑。

孔子不仅学而不厌,而且诲人不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精通“六艺”的他,自从开始开设私学,教育门人,孔门便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据传,孔子共有3000名学生,而其中又有72名学生,比如非常有名的颜回、子贡、子路等,又是最为贤德的,于是称为“七十二贤人”。孔子自述,只要诚心来到他门下拜师的学生,他都会给予真诚而有用的教诲。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而他悉心教导过的学生们在孔子身后,也各自发展了儒家学派,如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一位大儒;还有曾参、子夏等人在孔子逝世后,仍然不懈地传播儒家思想,著书并且授徒。这是孔子当初种下的一粒种子,而他的学生们将这粒种子悉心照料,终于让它开出了繁花,结出了硕果。

对于孔子来说,他的一生,正是不断推行儒家的仁义,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生。《论语》曾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认为,时间对人来说是极其短暂的,因此人应该遵守礼义道德,行仁义之举,以无愧于一生,有用于乡里。为此,孔子并不热衷于求取功名富贵,认为如果做了不义之举而得到富贵的话,这样的富贵还不如没有,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无用。因为,孔子认为,人应当“直道而行”,勇敢地遵行仁义,做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

孔子曾经短暂地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在他治下,鲁国的治安非常好。但是,孔子终其一生未被重用,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的坚持格外可贵,但也非常孤独,无人赏识。为了推行儒家思想,造福百姓,孔子带领了自己的一群弟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但是,孔子的“为政以德”以及大同思想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君主推行,途中还遇到了各种危险。最后,孔子自己也不得不结束了14年的周游,回到鲁国专心授徒并整理古代经典。他的晚年时光,几乎都用在整理“六经”之上了。据称,孔子以“六经”为教材,向学生们讲授儒家思想。他整理《诗经》《尚书》等重要文献,使它们得以流传于世;并且,孔子把据称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子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加以选择增删。但是,孔子本人却没有真正的著述,是真正的述而不作。后来,孔子的弟子们根据自己对孔子上课内容的记载,编订成《论语》一书,影响深远,北宋宰相赵普就曾经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身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却一生都没有获得政治上的重用。但是,他终身好学上进,追求知识和真理;他悉心教导学生,而他的学生们最终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使之影响中国两千余年;他坚持推行仁义思想,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坚持整理古代典籍,使上古的经典得以保存下来,为中国保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虽然没有直接治理天下,推行仁政,但他之后的两千余年,士人皆宗法他的儒家思想,为国为民,收获灿烂而充实的一生。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得以实现。

评说

孔子的德行和学问,是极为丰赡而灿烂的。他主张“忠恕”之道,推己及人,仁义待人,这是他修身养性的体现;而他的修身养性,砥砺意志,持之以恒,是为了推行儒家仁义大道,使天下百姓过上大同的生活。我们也许无法达到如孔子一般高远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在内心深处埋下“修身以安百姓”的种子;当我们汲汲营营,为了功名利禄奔走的时候,应当想一想孔子伟大的理想,告诉自己,大道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不应只为自己奔忙,更要心系天下,为社会做出贡献。

心正则身正,心清则目明

《中庸》中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强调个人在独处时的自律,特别是在人看不见的时候,在他人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更应该慎独和自律。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君子堂堂正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和圣贤沟通说话都是坦坦荡荡,圣贤无隐曲,圣贤无隐私。

反过来说,有隐私的就不是圣贤,如果你去拜访他,他明明有但是他就是不那么利索的传你,这样的人断然不是大成就者,或者说没成就者,撑死了就是个小成就者。

一个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圣贤,永远都是对学生、对弟子对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的圣贤永远是敞开着。

计较不如坦诚 ,坦诚比一切智谋都好,它是最明智的策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是一种修养,做人坦坦荡荡,做事老老实实,坦率比虚伪更能收获友谊。

把心放正、放宽,不要以狭隘与片面的观点待他人、看世界。“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要背后说人,搬弄是非。

左宗棠心直口快是出了名的,他做事向来不耐烦弯弯绕绕,追求有话直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把我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与你争辩,而不是表面装作赞同,在背后诋毁你,在内心打小算盘。

人生事情那么多,没必要件件放在心上,心宽路才能宽,凡事斤斤计较,要想人际和谐,就要坦诚相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感情的美好,人精明能获利一时,有厚道却可安享一世,计较不过争得蝇头微利,坦诚却能以真心赢得真心。

强势只是治标,和善才能解决人与人间问题的根本,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古今成事者,皆将慎独作为立身之本,以慎独养成,保持对自然、他人和自我的敬畏之心,从而约束自己,规范言行,达成人生的功德圆满。

言行如一,为情操

心口如一,为良知

始终如一,为坦荡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

慎独是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每个人都有弱点,这个弱点在个人独处时更为突出,只有自己战胜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才能成就一个人的伟大与高尚。

自律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由自己来控制自己,让个人的自由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言行,自我修养,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自律。

“吾日三省吾身”“暗室不欺”“不愧屋漏”,“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的品质难能可贵,不是难在利益取舍,而是难在心正行端,正所谓心正则身正,心清则目明,如果心不正,“慎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贞观初年,唐太宗得到十几把好弓,甚为得意,就请弓箭师傅欣赏,没想到师傅却说:“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意思是说木纹的心不在正中,弓虽然刚劲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直,所以“非良弓也”。

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三国时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元代时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处事的坦荡之志,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

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慎独,之于世界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春风浩荡,步步生莲。心存敬畏的人,往往更加懂得自律,思想上偏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

一时慎独易,时时慎独难,修身律己绝非一日之功,靠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时刻自查自省,久久为功。

欢迎大家关注中华大家文化平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