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湖北熊氏宗亲会新春团拜会在武昌举行,熊启平等20余人出席。
本次活动由光谷蓝焰董事长熊建发起,参加活动的副会长有熊安喜、熊道清、熊茂垠、熊自武、熊祖卫、熊帆,还有常务理事熊国斌、委员熊家田等。活动由熊源主持。
熊启平首先祝广大熊氏宗亲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进步,家庭和睦。他说,世界形势并不太平,前狼后虎,但我国顶住国际压力,保持了多年的和平发展,希望大家牢记祖训,珍惜时间,抓紧前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他强调,经过了艰难的三年疫情,发展受限,现在都好了,湖北熊氏要有过紧日子意识,发扬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把自身做强,把板块做大。熊氏家族有悠久的历史,义士辈出,其中不乏屈原这样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当今熊氏族人要继续发扬先辈传统,爱国奋斗,紧密团结,推陈出新,把楚地建设好,把姓氏发扬光大,让每一个拥有熊姓的族人都以此而自豪。
光谷蓝焰是武汉光谷的重点科技企业,董事长熊建是黄冈人,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表示,今天能有幸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非常难得,借此机会祝大家新的一年一切都好。希望自己愿为家族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提供机会让大家多聚会交流心得。
团拜会的欢乐气氛非常热烈,与会同志争先恐后发言表态,共同主题都是团结、亲情、文化和发展。
特邀参加活动的嘉宾李雄表示,他参加过多次宗亲会活动,但都没有熊氏宗亲会这么热情洋溢,天然一家人。
当天参与活动的还有两个新人,熊晓阳和熊北斗,他们在央企和武汉市事业单位工作,虽然年轻,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做出了成绩,前途光明。他们表示,宗亲家族对我们只有支持和美好愿景,愿为家族事业贡献出力,共同缔造美好氛围。
最后,大家对湖北熊氏联谱续谱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尽快启动这项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xióng
注音:ㄒㄩㄥˊ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灬
简体部首: 灬
熊的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4
笔 顺: 折捺竖折横横撇折撇折捺捺捺捺
五笔86:CEXO
五笔98:CEXO
UniCode:U+718A
四角号码:22331
仓颉:IPF
GBK编码:D0DC
规范汉字编号: 3185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
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己却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源流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鬻熊(Yù Xióng):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护国侯。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火师(官)。
周成王姬诵时,追封功臣后裔,他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
五、人口分布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清初熊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六、家谱文献
浙江余姚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熊元龄主修,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常山新村熊宗谱三卷,(清)郑启新纂,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浙江常山熊氏宗谱五卷,()徐燮重修,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南昌豫章熊氏九修族谱,(清)熊)熊魁等纂,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西宜丰熊氏秀翁植下支谱,(清)熊炳星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罐山熊氏八修族谱,首二卷,著者待考,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缺卷首上册)。
河南光山熊氏族谱四卷,()熊绪端修,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四册。
湖北天门熊氏宗谱,()熊玉泉熊济南等续修,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房会刊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
湖北天门竞陵熊氏宗谱,熊矩曾撰,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二十二卷,首四卷,()熊开疆熊裕络等修,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冯民伟修,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六卷,()熊瑞玲熊敬三续修,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熊胡氏宗谱四十卷,首八卷,()胡洪耀胡嗣璈等修,二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四十三卷,()熊仕藻熊俊廷修,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长沙熊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沩宁熊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萧作斋序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兰溪堂木刻活字印本。(有二部,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熊明阳序,二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仅存卷首)。
湖南湘潭中湘熊氏宗谱十四卷,(清)熊广南熊象琨等辑,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儒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湖南湘潭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熊诗诚纂,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湖南湘乡熊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清)熊秀斐修,熊世骥纂,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
湘南湘乡北门熊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清)熊尧农熊著圃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湖南湘阴罗湘熊氏三修宗谱,(清)熊运泰熊景胡等纂,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
湖南湘阴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益阳熊氏续修族谱九卷,(清)熊章溥熊世珍主修,熊开楠等纂,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79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益阳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熊运莲修,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沅江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今仅第一~二存卷。
四川蒲江县大兴乡熊氏族谱,(清)熊世清撰,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稿本一册。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鱼江村。
泮陵熊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熊文炽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熊氏宗谱,著者待考,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卷。
熊氏宗谱十卷首二卷,()熊家梁等纂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
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熊元龄纂修,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天门熊氏宗谱,()熊玉泉熊济南等纂修,期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
天门熊氏宗谱,()熊矩曾纂修,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末。
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年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熊诗诚纂修,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熊军莲修,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沅江熊氏族谱三十五卷,首卷末卷均上中下册。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益阳源默熊氏五修族谱续编十八卷,()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分八部,共十八册。
长沙熊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熊辉楚等纂修,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七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第三十四卷卷首上册。
萍乡萍西湘东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
常德熊氏三修族谱,()熊正乡等纂修,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
宿松熊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熊玉纶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七卷卷首。
宿松熊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朝年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一~十二卷卷末。
湘阴熊氏族谱,(清)熊兆春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
湘阴熊氏族谱五卷,首二卷,(清)熊罗衢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慎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五卷卷首。
湘阴熊氏族谱,()熊性淦纂修,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六卷卷首。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三卷。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残本。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
蒲圻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宁乡靖州熊氏续修族谱九卷,首一卷,(清)熊润先等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熊润先等纂修,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九卷第十一卷。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八卷第十~十一卷。
衡山熊氏族谱六卷,(清)熊叨懋等纂修。清嘉庆十七年挹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六卷。
浏阳熊氏续修族谱五卷,首二卷,附录一卷,(清)熊京裕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叙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卷卷首。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太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四卷。
熊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年间注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熊氏续修家乘,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九卷。
湖南安化熊氏五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熊晓初主修,十八年(公元1929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熊氏续修族谱,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飞熊村熊氏修,待印。
湖北鄂州熊氏宗谱九卷,首一卷,第七卷已遗失,(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熊昌起(字翥云)主修
七、郡望堂号
郡望
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
堂号
熊姓主要堂号有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豫章堂)、射石堂。
八、字辈排行
湖北枝江熊氏字辈:“正大光明学维端方”
湖北洪湖熊氏字辈:“明德作善承先必良”
湖北武汉熊氏字辈:“大耀天忠光明尊守”
湖北汉川熊氏字辈:“大开文学崇德向前”
湖北恩施熊氏字辈:“明世代龙文”
湖北宜昌熊氏字辈:“大臣朝天子永远定家邦”
湖北应城熊氏字辈:“楚国光辉远荣华继祖开温良恭谨让存仁必世昌”
湖北咸宁熊氏字辈:“廷福寿立胜大光明恢先庆绪永远昌荣燕奕怡谋祖德瑜盛正启家申元亨利珍”
湖北秭归熊氏字辈:“开光营远宗组得达昌隆”
湖北武穴、广济熊氏字辈:“德胜万帮西”
湖北利川熊氏字辈:“克应朝臣正国上原开世永兴光前玉坤富贵百代荣华万年”
湖北荆州熊氏字辈:“道学登洲纪家传自楚印孝慈修祖德诗书必发昌”
湖北江陵熊氏字辈:“宣宗前绪经学永传礼义道德可以希贤晋孙履泰谦豫益乾声名克振荣华芳联”
湖北石首熊氏字辈:“文必宗梦天尚昌启怀予德世自芳敦本传家惟孝友修身华国在忠良”
湖北公安熊氏字辈:“嗣永光先绪家传志克昌善贻兴可远仁泽世承芳”
湖北十堰熊氏字辈:“文章听思应山大永房深林青月正丽从首学天道”
湖北竹山熊氏字辈:“茂先贤世明”
湖北熊氏合修字辈:“发源稽肇祖崇绪本高阳英秀钟圣贤功勋耀汉唐臣心孚武穆师道启周疆虎石雄威著螯峰正学张金钱雨孝子宝剑赐忠良各象传音乐嘉言庆寿康名儒标介节太守具慈祥献捷东夷畏荣旌甲第光前谋贻燕翼后起兢龙骧俊颜时蕃衍绵延德泽长”
湖南南县、益阳熊氏字辈:“大发再修旗传家维礼浪”
湖南安化熊氏字辈:“咸丰豫履泰师萃责观临益需谦节晋乾震鼎恒升”
湖南娄底熊氏字辈:“文韫,九泰,应华,贡元,超群,凤仪,元庆,嗣武,淮,纪梁,素常,泰林,忠富,良洋,远逊,胜雷,日高,升玉,丽书,荫远,德定,振芳,绍斗秀侃凌大本梦嘉养之楚才光安国经纶启仕荣咸丰豫履泰师卒贲观临益需谦节晋乾震鼎恒升圣智开新运化雨溥元群科学臻民富诗书展俊昆蕃衍江陵庆康乐兆和平英雄图壮景飞虎跃前程宏谟绵万世宗泽迈长春”
湖南衡阳熊氏字辈:“才子生湘国家声振豫章克谐崇道范典学式经常”
湖南湘乡、双峰熊氏字辈:“福寿思志泰彦添循守大仕一奇金兆秀世基绍霈德立名方达勋崇誉益宣人村昭树植礼义振班联”
湖南桃源熊氏字辈:“朝文照世德公觉自忠心武学成明启尚汉玉振强”
湖南桑植熊氏字辈:“启怀予德世自芳敦本传家唯孝友”
湖南张家界熊氏字辈:“再明文国尚英良相世正朝廷隆恩宠锡昌达遐尔远镇乾坤忠孝常嘉贤士金阶时传芳声荣耀光宗洪振盛开诗礼元勋学业丕启清泰词华宜绍前人山川钟其灵秀佐理先卜台星”
湖南浏阳熊氏字辈:“文德芳传远家兴正楚湘”
湖南熊氏一支字辈:“宗绍高阳绪家传翰籍章人才常毓秀昌大永留芳立本开南服延枝振楚邦俊英锦世泽忠孝起贤良”
湖南熊氏一支字辈:“一世有道开宏运忠孝传家四里先科地颜增尽祖德”
江西吉安熊氏字辈:“文运天开泰家国进财丰”
江西灌山熊氏字辈:“金性道慎和位友”
江西修水熊氏字辈:“师望起庆远轶金华”
江西九江熊氏字辈:“崇德开先安家定国锡爵佑年修心端志辉光远传”
江西庐山熊氏字辈:“胜汉庭文志邦彦克绍宗光明神佑启贻谋德业新……诗书延甲第百世庆长春”
江西南昌熊氏一支字辈:“锡衍科卫代”
江西南昌熊氏一支字辈:“雍昌逸岳景天昭观严秉皓学之道在明德义承先哲诗书启昆训忠垂世守”
江西丰城熊氏一支字辈:“景运开万年宗绪显英才金陵光宇宙世代立天台”
江西丰城熊氏一支字辈:“士师周孔孟仁品尚端庄德厚垂千古道高仰万邦鸿声既丕著骏业斯遐扬裕后承先烈荣宗耀祖堂”
四川富顺熊氏字辈:“恩文朝山在之光永膺廷端方维正士昌隆世代承”
四川广元熊氏一支字辈:“必宗安正景启维新联步永德克开少厅有志兴隆世发昌盛”
四川广元熊氏一支字辈:“应仕克在文宗正朝庭开科甲从天起福德永兴隆”
四川自贡熊氏字辈:“大家文章俊杰真”
重庆铜粱、潼南熊氏字辈:“国能师天大战玉应全兴有德明正锡陈先定永光”
重庆梁平熊氏字辈:“养应开先履道体乾世代克守昌大永传”
重庆万州熊氏字辈:“道德维崇祖宗传继衡良守家”
重庆合川熊氏一支字辈:“应大恩思国正益子万良世其天心顺金玉化文章”
重庆合川熊氏一支字辈:“应良成正开山永世朝刚祖季运连方万代德云昌”
重庆熊氏一支字辈:“国伦思天大占玉印全光有德明正习成先定远昌”
贵州龙里熊氏字辈:“朝廷官清明安”
贵州遵义熊氏字辈:“金廷朝胤桀达陵禄挺焕鼎立庆法章远熙圆绍芳载隆承镇君楷(仕)模照华光”
贵州熊氏一支字辈:“战国争世海文之光永年希江益胜德福地广兴田”
贵州熊氏一支字辈:“端方维正……”
广西桂林熊氏字辈:“孟在应弘上启士世泽昌居家传孝友佐国秉忠良聚顺一庭乐登朝万岁欢凤翔知道泰麟见庆时康”
广西富川熊氏字辈:“世子学祖先廷兆庆能有发春芳”
广西柳州熊氏字辈:“正永成子国”
江苏睢宁熊氏字辈:“大学之道在新民祥元建运恩兆龙章”
江苏赣榆熊氏字辈:“秉守方正传纪永昌”
河南信阳熊氏字辈:“应世克科选士大兆山忠厚传家久”
河南卧龙熊氏字辈:“国兆□百桂志昌士运传祖德仁辛延泽长金玉启元惠锡庆乐荣光”
安徽滁洲、定远熊氏字辈:“权国志阳承明传家世正道理福光华文昌宗万英”
广东英德熊氏字辈:“福祖英东富贵大昌兆德世锦毓发真祥龙中凰彩瑞献文章朝廷邦国裕仁万芳麒麟玉印光辉达良原名绣仕地久天长” 辽宁辽阳熊氏字辈:“福德吉万世玉景振殿荣”
熊氏一支字辈:“国廷正士尚天白有显邦绍宗启绪志士克立崇本辉先家道永传”
熊氏一支字辈:“志国仁恩远传家道学良祖宗开善本世徳用光昌”
熊氏一支字辈:“孝义行天永德昌善自龙”
熊氏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万载长廉模俭孝训世代筑朝堂”
熊氏一支字辈:“兴志在天成于其仁培德昌厚万世维新”
松江区熊氏字辈:圣文才广.兴隆永代昌.华显思承绍.安邦嗣彦良,富贵家声振,久远发书香,忠孝光前烈,精诚植纪纲,品望清时重,勋名奕世彰,蕃衍绵甲第,继续耀南湘
宝山区熊氏字辈:云南镇雄安氏绍建(光)家申正,维新世才方修得真富远,从善自强昌
金山区熊氏字辈:行基忠德大邦国永胜强富贵登朝尚子生文正长
嘉定区熊氏字辈:朝启兴开尔其自显宗杨愿坐忠良国永镇万民帮重德行言禹正在仕文学远照世康宁任隐崇光智太宝应升愍荣华登金榜历代甲第长发达天子圣贤家风
南汇区熊氏字辈:学正其加保仁义道德先
青浦区熊氏字辈:国之文必顕宅兆起立广万世覆荣传宗王开朋友维正大有守治生平定就长永宏
浦东新区熊氏字辈:兆.传.明.义.宪.丙.世
奉贤区熊氏字辈:天青学云思明俊勤俭治国
徐汇区熊氏字辈:文孟奇瑞添政荣汝春应国正世守诗书光祖德庭传孝友振家声忠良勋业文芳谨继述经伦佑发亨
静安区熊氏字辈:大国一誉永.水木承祖先.南邦家声振.祚锡肇宗传.思源延申绪.继世方晋安.泽长自光显.本正征万年.康乐高风远.笃志景时贤.明义弘刚直.才慕华惠连
九、姓氏名人
熊侣,谥号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熊安生,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省阜城东)人。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劓。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朋来,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时进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文灿,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书。
熊廷弼,明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来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王化贞不和。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福建省建阳人,明代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编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宋传续集》、《杨家将演义》等通俗小说,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赐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时大臣、政治家、一代学者。累官至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政治,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有《经义斋集》等。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省)人。历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学,通佛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曾编著《无何集》将王充《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迷信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灾异非天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为鬼神。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A ; 1祖 2继 3师 4 文 5业 6燕 7冀 8以 9次 10传
B; 2仕 3应 4邦 5飞 6起 7必 8大 9学 10 之
C; 2金 3榜 4有 5名 6太 7元 8天 9锡 10字
D; 2仕 3思 4惠 5友 6蘭 7登 8必 9世 10应
E; 10正
F; 3英 4应 5汲 6一 7启 8如 9新 10奇
G; 蔚 其 家 声 惟 善 为 宝
A; 11元 12运 13亨 14南 15纪 16长 17源 18衍 19万 20川
B; 11道 12明 13德 14维 15新 16止 17於 18至 19善 20诚
C; 11万 12世 13君 14国 15正 16一 17志 18士 19心 20道
D; 11培 12爾 13德 14自 15昌 16其 17嗣 18兴 19起 20高
E; 11德 12开 13先 14业 15良 16才 17振 18大 19邦 20传
F; 11明 12璋 13志 14儒 15正 16德 17利 18用 19嘉 20言
G; 庆 余 吉 祥 承 先 起 后
A; 21敬 22守 23思 24绳 25武 26矩 27尊 28自 29述 30先
B; 21意 22正 23心 24纲 25领 26既 27协 28条 29目 30悉
C; 21德 22光 23永 24昌 25继 26启 27必 28贤 29良 30崇
D; 21隆 22维 23祖 24贤 25明 26本 27远 28光 29昌 30笃
F; 21孔 22彰 23明 24玉 25志 26儒 27正 28德 29利 30用 29嘉
G; 世 泽 流 长 人 文 蔚 起 邦 家 之 光
A; 31忠 32正 33铭 34彝 35鼎 36诗 37书 38佑 39启 40贤
B; 31清 32宗 33功 34佑 35启 36世 37代 38昌 39荣
C; 31文 32端 33学 34习 35培 36本 37立 38纲 39常 40忠
D; 31良 32祥 33和 34志 35远 36宏 37大 38忠 39孝 40仁
E; 31行 32斯 33为 34学 35作 36善 37其 38致 39祥 40诗
F; 21嘉 32言 33孔 34彰 35忠 36信 37为 38宝
A; 41寿 42寓 43昭 44仁 45 惠 46宗 47枝 48介 49大 50 年
C; 41厚 42传 43家 44远 45诒 46谋 47衍 48庆 49长 50开
D; 41义 42诗 43礼 44传 45家
E; 41书 42延 43泽 44永 45忠 46孝 47启 48祚 49长
A; 51礼 52 从 53修 54齐 55立 56行 57为 57达 59 道 60全
C; 51科 52才 53应 54选 55及 56第 57祖 58声 59扬
A; 61滋 62荣 63孚 64 嘉 65吉 66毓 67秀 68 庆 69 远 70 延
A; 71桂 72林 73良 74材 75裕 76 昆 77山 78宝 79玉 80连
A; 81茂 82本 83培 84之 85厚 86名 87德 88树 89益 90坚
A; 91明 92章 93芳 94百 95世 96家 97声 98振 99楚 100天
A; 天门市子清公、子洪公一百字辈.
B; 仙桃市胡场子清公后裔字辈。
C; 仙桃市子清公字辈.
D; 天门市子溶公第三子仕简公字辈。
E; 汉川市子冲公长子肇祥公字辈。
F; 汉川子清公二房仕贯公字辈.
G; 天门市子氵册公长子仕鉴公字辈。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