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重阳节的时间是农历几月几日(重阳节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13 09:44:57作者:浮生如梦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2023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重阳节各地有哪些传统习俗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那么今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2023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的重阳节是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

重阳节各地有哪些饮食习俗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代《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又《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时节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祀海神

重阳节是秋季大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饮菊花酒

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来源:闽南网综合百度百科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习俗知多少

10月25日,即将迎来今年的重阳节。今天我就和各位朋友们聊一聊重阳节的相关习俗。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还被称为菊花节、茱萸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有的专家考证,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起源

有专家认为重阳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

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包括: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我们查阅字典,可以发现“秋”字的一种解释就是指:“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到了秋季,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秋天,令人兴奋与欣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所以有专家提出重阳节实际上是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重阳节与三月初三日的“踏春”相似,都是全家外出,在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登高。

重阳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天到了,冷空气南下,雨水减少,天气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气温既不寒冷,也是炎热,正好适合出游。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比如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南京地区也有一句俗话叫“春牛首,秋栖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去栖霞山登高。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女儿节

有些地方重阳节还被称为女儿节,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吃花糕,娘家还要给女儿、外孙送糕,有步步高升之意。重阳节除了吃重阳糕,有些地区还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节的典故。羊肉性暖,益气补虚、秋天食用,也有防寒进补的效果。

赏菊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才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也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菊花酒

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花酒,共赏菊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妇女还有头上戴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游艺体育活动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着重阳节围猎、射箭、赛马的活动。由于秋季多风,放风筝也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放风筝的寓意也在于辟邪驱疫。

如今,我国也将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物介绍

青花万寿纹尊 康熙

高77厘米 口径37.5厘米 足径28厘米

尊的胎体厚重。外壁布满青花篆体寿字,字体清晰,号称有“万寿”。我们来数数,真的有一万个“寿”字?

口部上沿两周,每周77字,计144字;口部侧沿和圈足外沿每周48字,计96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计9750字,共计整整一万字,但是有重复字。尊上所书一万个寿字中,有篆、行、草、隶等书体,每种书体又有变化,例如,篆书就有大篆、小篆、鸟虫篆等字体,还有的直接以螺旋形线条表现寿字。内壁亦施白釉,沙底。尊虽无款,但是,传承有序,当时专为庆贺康熙大寿而作。

文/非遗所 杜臻

在这里小南祝各位观众重阳节快乐!

健康长寿!福寿绵长!

长乐安康!家庭幸福美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南京博物院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习俗知多少

10月25日,即将迎来今年的重阳节。今天我就和各位朋友们聊一聊重阳节的相关习俗。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还被称为菊花节、茱萸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有的专家考证,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起源

有专家认为重阳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

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包括: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我们查阅字典,可以发现“秋”字的一种解释就是指:“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到了秋季,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秋天,令人兴奋与欣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所以有专家提出重阳节实际上是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重阳节与三月初三日的“踏春”相似,都是全家外出,在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登高。

重阳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天到了,冷空气南下,雨水减少,天气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气温既不寒冷,也是炎热,正好适合出游。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比如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南京地区也有一句俗话叫“春牛首,秋栖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去栖霞山登高。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女儿节

有些地方重阳节还被称为女儿节,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吃花糕,娘家还要给女儿、外孙送糕,有步步高升之意。重阳节除了吃重阳糕,有些地区还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节的典故。羊肉性暖,益气补虚、秋天食用,也有防寒进补的效果。

赏菊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才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也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菊花酒

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花酒,共赏菊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妇女还有头上戴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游艺体育活动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着重阳节围猎、射箭、赛马的活动。由于秋季多风,放风筝也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放风筝的寓意也在于辟邪驱疫。

如今,我国也将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物介绍

青花万寿纹尊 康熙

高77厘米 口径37.5厘米 足径28厘米

尊的胎体厚重。外壁布满青花篆体寿字,字体清晰,号称有“万寿”。我们来数数,真的有一万个“寿”字?

口部上沿两周,每周77字,计144字;口部侧沿和圈足外沿每周48字,计96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计9750字,共计整整一万字,但是有重复字。尊上所书一万个寿字中,有篆、行、草、隶等书体,每种书体又有变化,例如,篆书就有大篆、小篆、鸟虫篆等字体,还有的直接以螺旋形线条表现寿字。内壁亦施白釉,沙底。尊虽无款,但是,传承有序,当时专为庆贺康熙大寿而作。

文/非遗所 杜臻

在这里小南祝各位观众重阳节快乐!

健康长寿!福寿绵长!

长乐安康!家庭幸福美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