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一岁
楚郏敖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出生于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公子贞所建郢城)。原姓沈,名诸梁,字子高。父亲沈尹戌是楚大夫、庄王的曾孙、。(见《左传.昭公十九年》西晋杜预注:“戌,庄王曾孙,叶公诸梁父也。”另见《世本八种》记载:“庄王生沈尹,沈尹生沈尹戌,戌生叶公子高诸梁。”此说认定叶公子高是楚庄王后裔,但其中漏记一代庄王孙沈尹戚,所以汉初有“庄王之孙”说法,至东汉都认同“庄王曾孙” 说。)另有一说,认为叶公之父沈尹戌是楚国番(音鄱,今江西波阳县)人。番靠近吴国,有时被吴占领,沈尹戌早岁入吴国,为公子光家臣。后回楚任大夫和左司马。其子沈诸梁出生地可能在番县。上年周灵王、楚康王相继去世,楚由康王之子员继位,是为郏敖。夏四月,葬楚康王,郏敖即位。公子围为令尹。
叶公二岁
楚郏敖二年,鲁襄公三十年(前543)楚公子围(康王宠弟)杀了大司马蒍掩,夺取他的家产,是“祸国之开端”也。(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叶公三岁
楚郏敖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郏敖任命其叔公子围(康王宠弟)为令尹,主兵事。
叶公四岁
楚郏敖四年,鲁昭公元年(前541)十二月,公子围入宫勒死病中的楚王郏敖,并杀其二子(幕及平夏),自立为王,即灵王。叶公年幼,楚国就面临昏君灵王执政,为楚乱埋下祸根。
叶公五岁
楚灵王元年,鲁昭公二年(前540)灵王即位,薳罢为令尹。
叶公六岁
楚灵王二年,鲁昭公三年(前539)十月郑简公来楚,灵王设宴款待,并同他到江南的梦泽打猎。
叶公七岁
楚灵王三年,鲁昭公四年(前538)秋七月,灵王率领诸侯(蔡、陈、许、沈等七国)攻打吴国。八月拘捕了齐国庆封,灭其宗族,叉灭赖国。冬,吴国攻打楚国,攻入棘、栎、麻三地。
叶公八岁
楚灵王四年,鲁昭公五年(前537)冬十月.灵王率领诸侯和东夷攻打吴国,以报复棘、栎、麻之役。
叶公九岁
楚灵王五年,鲁昭公六年(前536)公予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去晋国,途经郑国受到郑伯等慰劳,如同拜会楚王,他們都知道公子弃疾将要做楚王。秋九月派薳攻打徐国,吴国救徐,令尹子荡率师攻打吴国,失败。
叶公十岁
楚灵王六年,鲁昭公七年(前535)灵王劳民伤财建成了章华台。
叶公十一岁
楚灵王七年,鲁昭公八年(前534)九月,公子弃疾率领军队拥戴孙吴(后来的陈惠公)包围了陈国。十一月灭了陈国。
叶公十二岁
楚灵王八年,鲁昭公九年(前533)二月,公子弃疾把许国迁徙到城父,把方城外居民迁入叶邑。
叶公十三岁
楚灵王九年,鲁昭公十年(前532)本年楚无大事。
叶公十四岁
楚灵王十年,鲁昭公十一年(前531)夏四月,楚在申地诱杀了蔡灵侯,公子弃疾率师围蔡。冬十一月'灭了蔡国。派公子弃疾做蔡县的长官。
叶公十五岁
楚灵王十一年,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冬十月,楚伐徐以恐吴
叶公十六岁
楚灵王十二年,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夏四月,楚公子比(灵王之弟)自晋避难十三年后为取王位归楚。公子弃疾诈弑两王(楚灵王和新王太子比)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平王。
叶公十七岁
楚平王元年,鲁昭公十四年(前528)平王即位,恐国人及诸侯背叛他,乃施惠百姓。并恢复陈国、蔡国之地而立其后代为国君,归还郑国被侵的土地。
叶公十八岁
楚平王二年,鲁昭公十五年(前527)蔡大夫朝吴有功于楚平王,费无极嫉妒设陷欲去之。
叶公十九岁
楚平王三年,鲁昭公十六年(前526)平王诱戎蛮子杀之。叶氏很多家谱记载子高公1 9岁娶张氏。
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戌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叶公到了叶地之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并制定出了修建东西二陂的工程计划,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陂主要用于蓄水。东西二陂的修建,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东西陂遗迹至今尚存。
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楚国一时战云密布。消息传到叶邑,叶公决心从叶地起兵平息叛乱。原来被白公召去参与叛乱的将领见叶公的军队人强马壮,军纪严明,纷纷阵前倒戈,一起杀入城中。叶公救出惠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公元前475年,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与战国分界的年份。此时的叶公,感到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如果把权力交给他们,会更有利于楚国兴旺。于是他毅然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叶公回到叶地,安度晚年。
叶公终老叶地后,其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文/刀墓手札·氏族
叶姓虽然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总体排名中后(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但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叶氏后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均能人辈出!
叶姓的支派较多,但叶姓的所有支派全部是改姓叶的,刀叔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离我们最近的改姓叶的,要追溯到唐朝唐宣宗时期的一对“愤青”兄弟。
在晚唐时期有一位著名诗人叫许浑,润州丹阳人,历任当涂、太平二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睦州刺史、郢州刺史。许浑的二儿子叫许成,官任殿中丞兼金紫光禄大夫。
这两个人跟叶姓有什么关系?重点来了!许成生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一个叫许延一,一个叫许延二。
兄弟二人在唐宣宗时同朝为官,许延一任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许延二任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都是朝廷负责财政的高官,而且兄弟二人同掌皇室库钞,位置显要。正在他们满怀信心效忠朝廷的时候,一双嫉妒的眼睛盯上了他们。御史刘姑司向当朝皇帝诬告谗害他们兄弟克扣宝钞,贪污国库,兄弟二人同时被贬。
哥俩儿全都被气炸了,命家人摔碎瓦片装上几十木箱,二人“倒骑白马”并带着家眷出了皇城。那位御史知道后更是乐坏了,认定兄弟二人贪污了。等见了唐宣宗,打开木箱后满朝文武全愣了。
经过几番考虑,兄弟二人决定归隐。他们于唐宣宗大中十年农历四月抵达建州政和,观其风水,就此定居在这里。为了避免朝廷的追究,兄弟二人跟了母亲的姓氏——叶。因此,不少祖籍福建的叶氏后人,他们的祖先其实是许氏兄弟。
当然了,唐宣宗许氏兄弟通过改姓后姓叶之外,不少少数民族如满族、蒙古族、彝族、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姓叶的也基本上都是通过少数民族姓氏改姓叶的。不过,也有的少数民族中有本姓叶的,却因为一些原因改成其他的姓氏。比如董卓部将华雄,其实人家本名姓叶。
说了这么多通过改姓后姓叶的故事,那么叶姓真正的源头在哪里呢?
这里先引入一个成语——叶公好龙。没错,叶公就是如今叶氏后人真正的始祖!
如果要去找最“纯正”的源头,得捋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最小的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后来,季连的后人被周成王封在荆州山,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子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期楚庄王有一位曾孙叫沈尹戌,楚昭王十八年他在率军与吴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便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史称“叶公”。
沈诸梁被称为“叶公”,他便是“叶公好龙”里的叶公。现在我们讲“叶公好龙”,不是说谁谁谁假大空,就是说谁谁谁肤浅,总之不是个好词。那真实历史上的叶公,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叶公算是楚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人物,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文治武功双绝!
叶公成名于楚惠王时期,楚惠王的父亲是楚昭王,母亲是越王勾践的小棉袄,活跃于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这个战乱年代。
公元前498年,叶公在叶邑为尹(就是这个地方的老大)时满朝敬重。
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叶公得知后决心在叶地起兵参与平叛。后来叛军见叶公的军队兵强马壮,纷纷临阵倒戈,跟着叶公将被围堵的楚惠王解救了出来。也是因为此事,叶公被楚惠王封为令尹兼司马,楚政大权集于一身!纵观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仅此一人!
这是叶公的“武功”,那么“文治”又体现在何处呢?
叶公到了封地——叶地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采取这样的政策,叶公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战乱问题,一方面是当地的水患问题。他参与制定了东西二坡的工程设计:西陂拦洪,东陂蓄水。这项工程的修建,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东西陂遗迹至今尚存。
也就是在东西二坡水利工程设计中,直接引出了所谓的“叶公好龙”。
众所周知,叶公那个年代在绘制工程设计时条件十分艰苦,能用做绘制的载体只是竹木简,不要提现在的CAD,就连纸都用不上。但是如此浩大的工程,用竹木简实在不方便。因此,叶公便用家中的墙壁当做“纸”来绘制东西二坡水利工程设计图。
同时,叶公多少有些迷信,确切地说,那个时代的人都迷信。只不过,叶公的这次迷信是为了叶地百姓。东西二坡的水利工程设计图还在设计之中,但叶公考虑到头顶上主观水利的是龙王。因此只要是出水口,叶公都画个龙,被称为“水龙头”。
已经成了叶地老大的叶公名声在外,不少宾朋都来他家做客。有的客人看不懂叶公家的“后现代壁画”,同时又对叶公的身份地位嫉妒,看到那些“水龙头”更是蒙圈了。于是,他们出去后逢人便说:“人人皆知龙能腾云驾雾,而叶公却画龙不画云,可见他并不真的喜欢龙。”
汉哀帝时,汉皇室成员、大文豪刘向在其所编的《新序·杂事》中,写下了“叶公见龙而走”的段子,便是“叶公好龙”的出处。刘向除了写过《新序》之外,还写过《说苑》、《列女传》、《战国策》(部分)、《列仙传》等书,最最有名的是他和他儿子共同编校的《山海经》。
尴尬的是刘向祖父的祖父(楚元王)就被封在叶公曾活动的楚地,只不过刘向曾在楚地因为斗宦官而被贬为庶人。“叶公好龙”是否是在对当朝骂街,刘向的想法咱就不知道了。
回到叶公这里。公元前475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它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叶公步入了老年,他看着楚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们,深感欣慰!同时,他认为如果把楚国政坛交给年轻人,这个国家会更有希望。
这一次,他不“迷信”了。当叶公提出辞职后,楚惠王曾通过占卜让子良当令尹。叶公直接将楚惠王给否了,把令尹(最高文官)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最高武官)一职让给公孙宽,淡然的说了一句:未来是你的(这句是刀叔胡说八道)。这便是历史上的“叶公让贤”。让贤之后的叶公回到最初的封地,安度晚年。
时间到了现代,每年清明前后,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旧县村西北部北澧河南岸的叶公陵园,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中原文旅的一大景观。
只是,世人仅知“叶公好龙”,却不晓“叶公让贤”。可悲,可叹!
《刀墓手札·氏族·叶》完
在《弟子规》里有两句:冬则温,夏则凊。这个“凊”字,很多人混同于“清”,其实是不对的。凊,读音仍然是qing,但是四声,意思是清凉、寒冷,同“凉”字意义相同。这个字现代汉语基本不用了,其表达的意思也被“凉”代替。清,其实也有凉爽的意思,所以一般会将“清凉”二字组成一个词,意思就是“凊”。
有人读“射”公好龙,不要忙着纠正,人家是真有文化…叶公好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在百度搜索,叶,也注音为“ye”,但在古语里,却念“she”。好龙的那个叶公名叫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叶公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芈人的始祖,也是叶地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叶,如果您读了这篇小文,不妨以后就读作“she”,但您如果喜欢读作“ye”也不错。
您知道“表里山河”是什么意思吗?表里山河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表里山河,意思是山西平原(古晋国)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做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来就用“表里山河”这个成语形容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其实是发生在猴子身上的故事——我们常用成语“肝肠寸断”来形容人悲痛欲绝时的心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的源头却是发生在一对猿猴母子身上的故事。相传,东晋大将桓温入蜀时,船只经过三峡。部队中有一个调皮的战士抓到了一只年幼的猿猴玩耍,母猴竟一路跟随船队而行,长达百公里之遥。母猴一路追、一路悲啼,等船队停下后,它直接跳上船,暴毙而死。桓温令人剖开母猴的肚子,发现其肠子断为一寸长短的小段,不禁让所有围观者动容唏嘘。桓温于是下令革除了抓小猴子的那个士兵。这个成语也成为文化典故。
“川”流不息、“穿”流不息,有时还真能弄混了“川流不息”是指行人、车马等如水流一样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但是,因为这个成语描述的是行人穿梭,往往就被误写为“'穿'流不息”,就成了错误的了。“川”字是个象形字,表示的是水流奔腾不息的样子,本义是指水道、河道。甲骨文的形体中,“川”字是三条实线中间夹两条虚线并行的形态。左右两条实线表示河岸,中间的实线为河道,两条虚线是流水,“川”字表示的是两岸与河道夹水之状,是水在河道内流动的样子。后来的金文、小篆再到取义水直达的简体形式,“川”字的字形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以河流的形象延绵至今。《说文》说:“川,贯川通流水也。”河流是“川”,如川口是河口,川谷是河谷,百川灌河也是取义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目不识“丁”为什么不是目不识“乙”?目不识“丁”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意思是:连“丁”字都不认识就等于大字不识一个,这从另一个角度又说明“丁”字是不能再简单的字了。其实,汉字中还真有比它更简单的,“一”字不算,“乙”字当算一个,但为什么不说“目不识乙”呢?可能古人造这个成语时还没有这个字吧。“丁”字是个象形字,表示的是钉子的形状,本义是指钉子。甲骨文的形体中,“丁”字是个方框,金文则是一个大黑点,说文解字解释为这是人们自上而下看到的钉子的头部样子。我感觉有些牵强,接近三千年前有现在这种铁钉子吗?但我也实在想不出这两个形象表示什么。说文解字又说:小篆“丁”字的形体才真正是钉子形状。上部是钉子突出的头,下部是尖锐的钉尖,中部的平面是钉帽,结合一起“丁”字表示的是完整的钉子形状。但我仍感觉不对,这分明是一个人柱着兵器或者农具的形象,这才是“人丁兴旺”之“丁”的本意。汉代以后,“丁”同“乙”一样被借用作天干地支,为了区别,在表达“铁钉”的意思时,就在边上加了金字旁。
你是不是也曾经将声名“鹊”起”写成声名“雀”起……声名鹊起,意思同风生水起有点相似,意思是某个人的名声迅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里的鹊,是指喜鹊,是一种吉祥鸟,多住在高树枝头。用喜鹊飞起时的形象必须快速提升的声誉,生动形象,寓意吉祥。而“雀”,却多指麻雀这一类的体型较小的鸟,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喜鹊的意境了。当然,如果一定要较真,声名“雀”起似乎也问题不大。
“贸”然行事和“冒”然行事,其实都对…形容一个人做事不假深思熟虑,冒冒失失,我们一般用“冒然行事”这个成语,但有时不小心就写成“冒”然行事。其实,这两种写法本意上是相同的。冒,本意是戴帽子,引申意义就是冒失、鲁莽;贸,本意是贸易,引申意义也是冒失,鲁莽。所以,以上两种写法是一样的,但因为成语字典里只收录了“冒然行事”,我们一般不写成后一种。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