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滕姓怎么读 滕姓全国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2024-04-12 00:00:25作者:伸手挽明月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29)——滕姓

滕姓发源地:山东滕州滕姓总体概述:

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一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六。

寻根溯源:

滕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广韵》所载,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武王封之于滕(故城在今山东滕州西南四十里,滕州原属济宁),为滕侯,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2、亦出姬姓。据《万姓统谱》、《史记·索隐》所载,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而其中十四个儿子分别得十二姓,其中含有滕姓。

3、出自他族。明洪武中一蒙古人被赐姓滕,名瓒住。今土家、苗、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错叔绣。周文王第十四子,武王弟,西周初诸侯。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天下,除分封有功之臣外,为加强王权,还分封了不少同姓诸侯,其中将错叔绣封于滕,为侯爵,史称滕叔绣。子孙以国为氏,称滕姓,并尊错叔绣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滕立国近千年,其中见诸史册之国君有滕昭公、滕定公及其子滕文公。后滕为齐所灭,子孙有离开得姓地——今山东滕州,散居今山东、河南各地者。东汉时,滕姓在北海郡繁衍昌盛,其族大人众,名人辈出,此际滕姓见于史册者三人:滕延、滕咨、滕抚,均为北海郡人,可见最迟在东汉时滕姓北海郡望已经形成。汉末时,北海郡之滕胄、滕耽等避乱渡江,归属孙叔,尤可一提的是腾胄与孙权结为儿女亲家,极大的壮大了北海郡滕姓之盛名。吴末时,北海人滕牧女适孙皓,贵为皇后,后因失宠,滕牧被遣居苍梧(今广西梧州),吴灭后,孙皓与滕皇后迁于洛阳。两晋时期,繁衍于南阳郡、开封县之滕姓昌盛浩大,名家辈出,为该地之名门望族。两晋南北朝至隋,北方持续动荡不宁,更加剧滕姓南行的步伐,加上汉末的滕姓南迁,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湖南等地均有了滕姓人家,当然,滕姓散居北方各省亦是不争之史实。唐代及其以后,浙江金华(古称东阳或婺州)的滕家一支独秀,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有白居易作诗为证:“身着锦衣儿戏绣,东阳门外数滕家。”另据安远《滕氏族谱》、《石城县志》所载,唐有滕文纪,家居江西抚州临川县滕家州,生子有三,其三子学珠自临川徙居福建汀州宁化招得里南桥岭,至宋时,传八世,榜二居邵武,榜遂迁延平,榜仪移广东。宋靖康之耻后,北方滕姓有迁居浙江临安的,其中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滕康因仕宦居湖南永州,其孙滕 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宋末元初的,再加元末的,使滕姓分布于广大南方省份,今四川、云南均有滕姓人落籍。明初,山西滕姓作为洪洞大槐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中叶时,滕学珠之裔有迁居江西石城丰山、高田者。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滕姓填四川。清康乾年间以后,有冀鲁豫地之滕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并有沿海之滕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如今,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黑龙江、辽宁、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约占全国汉族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郡望堂号:

滕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北海郡,汉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东汉移治剧(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南),隋改称高阳郡;

2、开封县,汉代置县,即今河南开封;

3、南阳郡,秦代置郡,治所在宛县(即今河南南阳)。

堂号:“南阳”、“北海”、“方正”、“廉靖”等。

宗族特征:

1、滕姓济济多才,多文人雅士和书画家,少攻城掠地之猛将。

2、滕姓得姓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3、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滕姓位列第七十三位。

4、 滕姓后又派分出腾姓。

滕氏名人:

滕文公 :战国时滕国国君。为太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孟子为之说教。定公死,他派人问丧礼于孟子,请教井田制以及小国如何才能生存。

滕抚 :北海剧人,东汉官吏。为涿令,有文武才,太守委任郡职,兼领六县。历九江太守,入为左冯翊。性方直,后因得罪太尉而被罢职。

滕延 :北海人,东汉官吏。桓帝时为济北相,因捕杀扰民之显宦仆从而被免官,后起为京兆尹,有治理名。

滕胄 :北海剧人,三国吴学者。善属文,孙权之军国书疏,常令其损益润色之。其子滕胤娶公主为妻,居官有政声,孙权死后,与诸葛恪共同辅政,封高密侯。及孙 执政而被杀。

滕耽 :北海剧人,三国吴大臣。孙权时,官任右司马。性宽厚,早卒。

滕修 :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西晋大臣。初仕吴为将帅,封西鄂侯。吴亡后归晋,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边夷归附。

滕含 :滕修孙,东晋大臣。初为轻车长史,苏峻之战中,因力战护卫晋成帝,功封夏阳县开国侯。历任平南将军、广州刺史,有政声。

滕珦 :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官吏。登进士第,历太学博士、茂王傅,以右庶子致仕,归婺州,白居易、刘禹锡以诗送之。其孙腾迈工诗,历官台州、吉州、睦州刺史。

滕昌佑 :吴(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画家。从僖宗入蜀,以文学从事。工画花鸟蝉蝶竹枝生菜,下笔轻利,用色鲜妍,尤长于画鹅,亦善书大字。

滕中正 :青州北海人,宋初大臣。初仕后周,归宋后官终判留司御史台。性峻刻,连鞫大狱,任御史中丞时,振举纲宪,人谓称职。

滕元发 :婺州东阳人,宋代官吏。仁宗进士,仕途有起伏,任真定、太原知府时,治边有方,人称名帅。工于书,尺牍流便,尤擅毫翰。有《孙威敏征南录》。

滕中 :滕元发子,宋代官吏。以荫补官,官终奉义郎,所至有政声。善草书,尤长于诗。

滕代远 :湖南麻阳人,高级领导。一九二五年入党,领导了平江起义,与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解放后,曾任铁道部部长、党委书记、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百家姓》之——滕姓来历

滕姓非常古老,源流非常复杂,也是个多民族的姓。

滕姓正宗源于姬姓,黄帝之后。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赐了十二个姓,其中第六个便是滕姓。“滕”最早写作“塍”,念 cheng,田埂的意思。在

古代汉语发音当中,滕、塍是不分的。后来有人又把它改成了底下有水,大概因为有了水,田才会好。底下有“土”字的“塍”,今天还有人姓,还

念 cheng,但是成了非常罕见的姓氏,与滕姓是同宗同门。滕姓的老祖宗最早封在山东滕州一带,也就是滕国故地。

源流二,也是出于姬姓,但就不是黄帝那一脉了,而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的第十四子叫错叔绣,封国也在滕(今山东滕州一带)。这个滕国灭

亡以后,王室后裔纷纷外逃,离开了故国。为了表示不忘国耻,永怀乡土,就以国为姓。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逃亡中,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姓滕,想到

他们的始祖叫错叔绣,于是还用过一个复姓,叫滕叔氏。滕叔氏今天几乎没有了,基本上都又改回了滕姓。还有的人改成了“塍”。

其他的就是源于各个兄弟民族了,比如鲜卑族、蒙古族、满族,都有以滕氏作为汉姓的。在这些改姓里,有一些是相当早的,比如鲜卑族里的

叱罗滕这一支,很早就融合到了汉族当中。

得姓始祖

错叔绣。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滕氏。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国人,追源溯本,统统都是3000年前被封于滕国的周文王之子错叔绣的后代,古代的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省的滕州市,这里是滕姓的最早发源地。故滕氏后人奉错叔绣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滕文公。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后裔、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之后。滕文公执政时,“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誉为“善国”。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滕姓发源于山东滕州,滕国被灭以后,滕氏子孙散居在山东、河南等地。东汉的时候,滕姓在北海郡(今山东昌乐、寿光一带)发展起来。两晋的

时候,滕姓在南阳郡(今河南、湖北的部分地区)繁衍,开封的滕姓也特别昌盛。南北朝到隋朝,滕姓大量南迁到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

江西、广西等地。唐以后,浙江金华滕氏一枝独秀,出了不少人オ。江西临川一带的滕姓,也在唐以后进入到福建,宋朝以后又进入广东。北宋末年,

靖康之耻以后,滕姓开始集中搬迁到浙江临安、湖南永州、江苏苏州等地。元朝初年,四川、云南开始出现滕姓。明朝初年,大槐树移民里的滕姓又

迁移到山东、河南、江苏。清朝开始,滕姓闯关东进入到东北,沿海的滕姓也开始移居海外。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滕姓名人很多。很多人都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大多记住了范仲淹,却忘了一个问题:岳阳楼是谁修的?实际上在《岳阳楼记》里

范仲淹已经提到他了——滕子京。现在岳阳楼有双公祠,里面就供着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个人的像。

滕子京(990-1047),原名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河南洛阳人,跟范钟淹同为1015年的进士。在古代,同科进士是彼此视作兄弟的,对各自

的孩子则视同子侄辈,因此两人关系特别好。滕子京在很多地方都当过官,而且在名地的官声都不错。据记载,滕子京“自任好施予,喜建学,为人

尚气倜傥,清濂无余财”——乐善好施,为官清廉,重视教育,到处建学校,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据说滕子京在甘肃当官的时候,还擂过战鼓,可见

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但也是在甘肃,他出了一件事,什么事呢?有人举报他滥用钱财。大概是因为打仗,他的性格又不拘谨,所以花钱有些大手大

脚,结果一下子超出了预算,多用了十六万贯公款。这可是个很大的数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官职,先是贬到陕西宝鸡,后又贬到 虢州(今河南灵

宝)。即便这样,还是有人不肯放过他,说用了那么多公款,惩罚太轻了,陕西、河南还算富庶,太便宜他了,还得降。于是,庆历四年(1044年),

又把他贬到了岳州巴陵都,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阳。当年的岳阳是偏远之地,可不像今天是鱼米之乡。滕子京在岳阳一待就是三年,就是在此期间,重

修了岳阳楼。滕子京修岳阳楼的钱来得有些巧妙——他先是放出了想重修岳阳楼但苦于没钱的风,然后在大街上贴了个榜,大意是说:有谁欠人钱财,

多年不还的,赶紧老老实实还回去,还给债主,否则本官就要强制执行了!

很多人一看,大人还管要债啊?就赶紧把欠了多年的钱给还上了。后来怎么样呢?古人比现代人风雅,那些债主们一看,这是个好官啊,帮我们

把钱要回来了,人家要修楼,修楼这事可以名垂青史啊,咱就把这钱捐出来吧。所以滕子京就用这些钱,一共一万贯,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早就

摸透了这些人的心理,所以耍了个小手腕,解决了经费问题。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里称:“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就是说巴陵一下子被他治理得特别好。知道这个背景以后,再

去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从小在太湖边长大:小时候母亲改嫁,范仲淹又随继父去洞庭湖畔的澧县

和安乡县读过几年书,就在洞庭湖附近。所以,范仲淹对这种湖光山色的景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一看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当然

很愿意写点东西。同滕子京一样,当时范仲淹也是被贬下来的一一因为庆

历新政失败,他被贬到河南南阳当官。《岳阳楼记》的开头写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是替滕子京辩白呢,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后才修楼的

不是民生还没搞好、老百姓楼都还很破、学校都还是危房,自己就先造个办公楼或,把政府衙门造得美轮美奂,不是这样的。还有那句有名的“不

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是说给滕子京听的,虽然被贬那么远,也得记着皇上,记着天下大事,“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么说来,《岳阳楼记》实际上是一篇非常谨小慎微、有点纠结的文章,实际上是为滕子京帮忙的,要堵住攻击滕子

京的人的嘴巴,不然又会有人上奏章,攻击滕子京“花一万贯修了一座楼,”他要再被贬,就没地方贬了。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

去理解这篇文章。

滕姓在今天中国姓氏排行榜上位列第167位,人口90多万,100万不到,约占全国人口的0.06%。

《百家姓》之——滕姓来历

滕姓非常古老,源流非常复杂,也是个多民族的姓。

滕姓正宗源于姬姓,黄帝之后。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赐了十二个姓,其中第六个便是滕姓。“滕”最早写作“塍”,念 cheng,田埂的意思。在

古代汉语发音当中,滕、塍是不分的。后来有人又把它改成了底下有水,大概因为有了水,田才会好。底下有“土”字的“塍”,今天还有人姓,还

念 cheng,但是成了非常罕见的姓氏,与滕姓是同宗同门。滕姓的老祖宗最早封在山东滕州一带,也就是滕国故地。

源流二,也是出于姬姓,但就不是黄帝那一脉了,而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的第十四子叫错叔绣,封国也在滕(今山东滕州一带)。这个滕国灭

亡以后,王室后裔纷纷外逃,离开了故国。为了表示不忘国耻,永怀乡土,就以国为姓。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逃亡中,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姓滕,想到

他们的始祖叫错叔绣,于是还用过一个复姓,叫滕叔氏。滕叔氏今天几乎没有了,基本上都又改回了滕姓。还有的人改成了“塍”。

其他的就是源于各个兄弟民族了,比如鲜卑族、蒙古族、满族,都有以滕氏作为汉姓的。在这些改姓里,有一些是相当早的,比如鲜卑族里的

叱罗滕这一支,很早就融合到了汉族当中。

得姓始祖

错叔绣。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滕氏。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国人,追源溯本,统统都是3000年前被封于滕国的周文王之子错叔绣的后代,古代的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省的滕州市,这里是滕姓的最早发源地。故滕氏后人奉错叔绣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滕文公。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后裔、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之后。滕文公执政时,“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誉为“善国”。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滕姓发源于山东滕州,滕国被灭以后,滕氏子孙散居在山东、河南等地。东汉的时候,滕姓在北海郡(今山东昌乐、寿光一带)发展起来。两晋的

时候,滕姓在南阳郡(今河南、湖北的部分地区)繁衍,开封的滕姓也特别昌盛。南北朝到隋朝,滕姓大量南迁到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

江西、广西等地。唐以后,浙江金华滕氏一枝独秀,出了不少人オ。江西临川一带的滕姓,也在唐以后进入到福建,宋朝以后又进入广东。北宋末年,

靖康之耻以后,滕姓开始集中搬迁到浙江临安、湖南永州、江苏苏州等地。元朝初年,四川、云南开始出现滕姓。明朝初年,大槐树移民里的滕姓又

迁移到山东、河南、江苏。清朝开始,滕姓闯关东进入到东北,沿海的滕姓也开始移居海外。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滕姓名人很多。很多人都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大多记住了范仲淹,却忘了一个问题:岳阳楼是谁修的?实际上在《岳阳楼记》里

范仲淹已经提到他了——滕子京。现在岳阳楼有双公祠,里面就供着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个人的像。

滕子京(990-1047),原名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河南洛阳人,跟范钟淹同为1015年的进士。在古代,同科进士是彼此视作兄弟的,对各自

的孩子则视同子侄辈,因此两人关系特别好。滕子京在很多地方都当过官,而且在名地的官声都不错。据记载,滕子京“自任好施予,喜建学,为人

尚气倜傥,清濂无余财”——乐善好施,为官清廉,重视教育,到处建学校,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据说滕子京在甘肃当官的时候,还擂过战鼓,可见

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但也是在甘肃,他出了一件事,什么事呢?有人举报他滥用钱财。大概是因为打仗,他的性格又不拘谨,所以花钱有些大手大

脚,结果一下子超出了预算,多用了十六万贯公款。这可是个很大的数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官职,先是贬到陕西宝鸡,后又贬到 虢州(今河南灵

宝)。即便这样,还是有人不肯放过他,说用了那么多公款,惩罚太轻了,陕西、河南还算富庶,太便宜他了,还得降。于是,庆历四年(1044年),

又把他贬到了岳州巴陵都,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阳。当年的岳阳是偏远之地,可不像今天是鱼米之乡。滕子京在岳阳一待就是三年,就是在此期间,重

修了岳阳楼。滕子京修岳阳楼的钱来得有些巧妙——他先是放出了想重修岳阳楼但苦于没钱的风,然后在大街上贴了个榜,大意是说:有谁欠人钱财,

多年不还的,赶紧老老实实还回去,还给债主,否则本官就要强制执行了!

很多人一看,大人还管要债啊?就赶紧把欠了多年的钱给还上了。后来怎么样呢?古人比现代人风雅,那些债主们一看,这是个好官啊,帮我们

把钱要回来了,人家要修楼,修楼这事可以名垂青史啊,咱就把这钱捐出来吧。所以滕子京就用这些钱,一共一万贯,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早就

摸透了这些人的心理,所以耍了个小手腕,解决了经费问题。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里称:“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就是说巴陵一下子被他治理得特别好。知道这个背景以后,再

去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从小在太湖边长大:小时候母亲改嫁,范仲淹又随继父去洞庭湖畔的澧县

和安乡县读过几年书,就在洞庭湖附近。所以,范仲淹对这种湖光山色的景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一看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当然

很愿意写点东西。同滕子京一样,当时范仲淹也是被贬下来的一一因为庆

历新政失败,他被贬到河南南阳当官。《岳阳楼记》的开头写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是替滕子京辩白呢,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后才修楼的

不是民生还没搞好、老百姓楼都还很破、学校都还是危房,自己就先造个办公楼或,把政府衙门造得美轮美奂,不是这样的。还有那句有名的“不

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是说给滕子京听的,虽然被贬那么远,也得记着皇上,记着天下大事,“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么说来,《岳阳楼记》实际上是一篇非常谨小慎微、有点纠结的文章,实际上是为滕子京帮忙的,要堵住攻击滕子

京的人的嘴巴,不然又会有人上奏章,攻击滕子京“花一万贯修了一座楼,”他要再被贬,就没地方贬了。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

去理解这篇文章。

滕姓在今天中国姓氏排行榜上位列第167位,人口90多万,100万不到,约占全国人口的0.06%。

百家姓——腾姓

滕姓与腾姓同宗,源出有三:

1、出自黄帝第二十五子之滕氏,根据《万姓统谱》上的记载,相传黄帝的二十五子中,分别得到十二个姓,其中就有滕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jī、酉yǒu、祁qí、巳sì、滕téng、箴zhēn、任rèn、荀xún、僖xī、姞jí、儇xuān、依yī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已,故十二姓)。这是起源最早的一支滕姓。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2、出自姬姓,为西周时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秀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广韵》等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亦即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地,建立了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战国初期,滕国被越国所灭,但后来又恢复起来,不久又灭于宋国,原滕国王族遂以国名命姓,成为滕姓。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该支滕氏、滕氏二姓同宗同源,不分彼此。

3、源于改姓。如鲜卑族汉化改姓,此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大司空陆腾,其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分称腾氏、滕氏两支,世代相传至今。

滕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人口约九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左右。滕姓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字辈排行,在不同的地区,同一姓氏的字辈排行是不一样的,下面列举几个。

如江苏盐城,滕氏字辈是\"唯有春长在,其华兆万方,兴隆昌茂盛,福寿永世康,仁义礼智信,忠孝振家邦。\"湖南永顺,滕氏字辈是\"成家传代久树建召明德\"。湖南麻阳的滕氏字辈又是\"成家国代久树建昭明德敦伦沛泽长克开荣继序作育裕经邦\"。

而在浙江东阳,滕氏字辈分的更为详细,滕氏大房支派的字辈排序是\"仲秉庆必谷添志子茂永祖滕朝启世善运自成家传代久树建昭明德登伦沛泽长克开荣继序作育裕经帮谱房能燕翼蕃昌阴楚湘俊英宏起秀彬蔚焕东阳忠孝仁义广礼端祜寿康厚裔寂光辉入伍保朝岗\";

而二房支派的排序是\"仲秉庆必谷添志东丙守再用时名世长占国兴治成家传代久树建召明德丁伦配泽长克开荣继绪藩昌荫楚湘佐裕育金邦\"。

此外,重庆巫山滕氏字辈是\"仕家传代玖 创守孝先仁 居章光耀祖 明德镇乾坤 信必务属后 报本在精神\"。

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滕姓,是一部充满传奇的家族史

滕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年代。滕姓的历史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是一部充满传奇的家族史。本文将简要介绍滕姓的起源和发展,并强调其分支和为人民所做的贡献。据说滕姓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其始祖为一位贤者,以其才智和公正决策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将其姓氏定为“滕”,以纪念其英勇事迹和伟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滕姓逐渐分支到全国各地,为人民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滕姓的人们以其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在各个领域产生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故事。

滕氏家族中涌现出许多英勇善战的先辈,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滕元明是一位古代将领,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付出了巨大努力。滕文公则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以其智慧和理念为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滕氏家族中也有许多在文学、艺术和社会领域有着出色表现的人物。滕姓的诗人、画家以及慈善家们,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慈善精神为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滕姓的人口已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间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例如,滕恩义是一位杰出的医生,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滕艺则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为人类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滕姓的人们以家国情怀为己任,秉承传统美德和家族荣耀,努力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他们以正直、勇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总的来说,滕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有许多英雄人物涌现,他们为人民做出了众多贡献。滕姓的人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他们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是国家的骄傲。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滕姓人物?

回记少年场,洞观山川,名字旧题壁。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名门大族之间不乏联姻之举,有些还凭此获得了天子宠信,尤其是外戚家族。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的滕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滕téng姓人物们,列个名单:滕耽dān、滕胄zhòu、滕胤yìn、滕牧、滕氏(吴纂zuǎn妻)、滕氏(诸葛竦sǒng妻)、滕氏(孙皓滕皇后)、滕修、滕并、滕延、滕育。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滕胤、滕修还较为知名。

“伯父耽,父胄,与刘繇州里通家,以世扰乱,渡江依繇”——《三国志·滕胤传》

【滕耽、滕胄,分别是滕胤的伯父与父亲,滕氏与刘繇家族关系极佳,汉末乱世中他们就选择渡江依附担任扬州刺史的刘繇,只是没想到刘繇也那么落魄】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也”——《三国志·滕胤传》

【滕胤,吴国重臣,他迎娶了孙权之女,还和诸葛恪是儿女亲家,但也因为诸葛恪受到了孙峻的针对,最终被孙綝击杀】

“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诛,并遇害”——《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滕氏,滕胤之女,也是吴纂之妻,随着滕胤被诛一起覆灭】

“孙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滕氏,孙皓滕皇后,她是滕胤的同族后辈,孙皓降晋后随其一起迁居洛阳】

“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辞位”——《三国志·滕胤传》

【滕氏,也是滕胤之女,嫁给了诸葛恪之子诸葛竦,在诸葛恪被诛后,滕胤还因此意图逊位避嫌】

“胤夷灭,夫人父牧,以疏远徙边郡”——《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滕牧,滕皇后之父,本来名为“滕密”,因为与丁密同名而改名,不过丁密也改名为“丁固”,十分神奇】

“济北相滕延一切收捕,杀数十人,陈尸路衢”——《后汉书·宦者列传》

【滕延,这位出场的时间点比较早,因为整治了侯览、段珪的门人被举报免官】

“南破零、桂诸郡,东掠武昌,安城太守郭察、劭陵太守郑融、衡阳内史滕育并遇害”——《晋书·怀帝纪》

【滕育,在永嘉五年(311年)担任衡阳内史,应该也是生于三国时期】

“滕修,字显先,南阳西鄂人也”——《晋书·滕修传》

【滕修,在《三国志·孙皓传》中被记载为“滕循”,彼时“循”、“脩”互通,还都担任了执金吾、司空。他在吴国后期颇受重用,降晋也官至广州牧,逝世后司马炎定下的谥号本来是“声”,“不生其国曰声”也是感叹滕修曾经的经历,不过在滕修之子滕并的申诉下改为“忠”】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