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佛说: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静。这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行为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的稳定和确定。人们追求的物质财富、名利地位也会像春夏秋冬一样交替更迭。
·"诸行无常"意味着我们要坦然面对生命的起伏,珍惜眼前的美好,更要认识到事物的无常,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一切皆苦"提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痛苦与挫折,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他人。
·"诸法无我"教导我们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面,而应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皆为虚无就能减轻心中的执念与烦恼,让生命回归到寂静的境界。
答:“诸行无常”中的“行”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万法之意;还有一种是一切行为,以及相应行和不相应行,按照佛教《俱舍论》的观点,很多法都包括在相应行和不相应行当中。所以,“诸行无常”也可以理解成“诸法无常”。
大家都应该清楚,不论是地位、财产或是物质世界、内心世界,都是无常的。比如,此刻在这里交流的师生,不久会回到各自的地方,明天截然不同于今天等等。这就是“诸行无常”的意思。
“诸法无我”的意思是,真正的“我”并不存在。当然,佛教承认在名言显现上“我”的存在,否则不可能有“我”解脱、“我”烦恼、“我”堕地狱等概念。但如果用最究竟的智慧来观察,身体是不是“我”呢?并不是,因为当身体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我”依然可以出现在梦境中的其他地方。所以,通过对身体、对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我”虽然在显现当中存在,却是空性的。
这样简单的介绍还不足以让大家理解“无我”,如果系统学习《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就一定可以在理论上通达“我”的存在只是一个幻象。当然,证悟“无我”还需要一定的修行。
《瑜伽师地论》 弥勒菩萨说
卷第七十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复次如说六种现观。谓思现观乃至究竟现观。问思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思现观者。能决定了诸行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住异生位。已能证得如是决定。非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所能如法引夺。问信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信现观者。或是异生或非异生。或于现法或于现法及后法中。终不妄称余是大师。余法善说余僧正行。问戒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戒现观者。终不复能乃至故心断傍生命。不与而取。习欲邪行。知而妄语。饮米等酒。诸放逸处。问现观智谛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现观智谛现观者。终不复能依诸妄见而有所作。于自所证而有疑惑。于诸生处而有贪染。现行世相计为清净。诽谤声闻独觉大乘作恶趣业。何况能造害父母等诸无间业。乃至不能生第八有。问现观边智谛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现观边智谛现观者。终不于彼他所诘问而生怖畏。问究竟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究竟现观者。终不复能犯于五处。亦不复能乃至故断诸傍生命。不与而取。行非梵行习淫欲法知而妄语。蓄积财宝诸妙欲具。而受用之。亦不怖畏不可记事亦不妄计。所有苦乐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非他为因而生。如是等类当知是名诸现观相。
问思现观何自性。答上品思所成慧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信现观何自性。答缘三宝境上品世间出世间清净信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戒现观何自性。答圣所爱身语业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现观智谛现观何自性。答缘非安立谛境慧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现观边智谛现观何自性。答缘安立谛境慧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究竟现观何自性。答尽无生智等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
问此六现观几欲界系乃至几不系。答一唯欲界系。一种一分或欲界系或系。或无系。即此一分及余三此四是不系。一通系及不系。
问此六现观几依未至依可得。几乃至依无所有处依可得。答一依非依可得。余依一切依可得。又三依五依生一种一分亦尔。问若现观智谛现观离众相故名无分别。云何依有寻有伺依可得。答由彼思惟寻伺等全分静虑真如而入于定。是故虽依有寻有伺静虑可得。然是离相无有分别。
佛说第十期。
上一期讲了佛教的历史,以中国的视角来说一下佛教的发展。根据传播的路径,佛教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
·北传佛教是经由印度至现在的新疆,再传入中原蒙古以及日本。
·南传佛教是经由印度至缅甸、泰国,再到现在的云南、广西和广东一带。
·藏传佛教是由印度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直接传入西藏,是密宗佛教的传路线。
现在国内主要以北传佛教为主,修大乘。西藏地区以藏传佛教为主,修金刚乘。两者是属于大众部的革新派,但是因为是革新派,现在教义和思想可能与最初的大众部也有所不同。
南传佛教现在主要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地流行,以小乘佛法为教义,是属于上众部的守旧派。但是因为经文的丢失、语言不通以及佛陀的教诲好多都是口述、没有记录等等原因,守旧派的教义和思想与佛陀最初的原义也可能存在不同。
所以之前说不要把上座部、大众部与大乘和小乘混淆,这两个概念是存在区别的。佛陀也早已预见佛法在流传过程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留下了四法印来辨别真伪。
四法印的概念可以看下之前发的视频,不管是大乘、金刚乘还是小乘,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坐游轮或是游泳,能达到彼岸就是好的,这也是佛陀留下四法印的目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寂静涅槃。
《瑜伽师地论》 弥勒菩萨说
卷第七十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复次如说六种现观。谓思现观乃至究竟现观。问思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思现观者。能决定了诸行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住异生位。已能证得如是决定。非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所能如法引夺。问信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信现观者。或是异生或非异生。或于现法或于现法及后法中。终不妄称余是大师。余法善说余僧正行。问戒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戒现观者。终不复能乃至故心断傍生命。不与而取。习欲邪行。知而妄语。饮米等酒。诸放逸处。问现观智谛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现观智谛现观者。终不复能依诸妄见而有所作。于自所证而有疑惑。于诸生处而有贪染。现行世相计为清净。诽谤声闻独觉大乘作恶趣业。何况能造害父母等诸无间业。乃至不能生第八有。问现观边智谛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现观边智谛现观者。终不于彼他所诘问而生怖畏。问究竟现观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究竟现观者。终不复能犯于五处。亦不复能乃至故断诸傍生命。不与而取。行非梵行习淫欲法知而妄语。蓄积财宝诸妙欲具。而受用之。亦不怖畏不可记事亦不妄计。所有苦乐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非他为因而生。如是等类当知是名诸现观相。
问思现观何自性。答上品思所成慧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信现观何自性。答缘三宝境上品世间出世间清净信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戒现观何自性。答圣所爱身语业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现观智谛现观何自性。答缘非安立谛境慧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现观边智谛现观何自性。答缘安立谛境慧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问究竟现观何自性。答尽无生智等为自性。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
问此六现观几欲界系乃至几不系。答一唯欲界系。一种一分或欲界系或系。或无系。即此一分及余三此四是不系。一通系及不系。
问此六现观几依未至依可得。几乃至依无所有处依可得。答一依非依可得。余依一切依可得。又三依五依生一种一分亦尔。问若现观智谛现观离众相故名无分别。云何依有寻有伺依可得。答由彼思惟寻伺等全分静虑真如而入于定。是故虽依有寻有伺静虑可得。然是离相无有分别。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