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黄帝外经解要》
梅自强梅忠恕解要
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众所周知,中华医学古称“岐黄之术”,取轩辕黄帝与岐伯天师之合称。其主要医经称为《黄帝内经》,即黄帝在“内廷”问医道于岐伯之作。这部作品位列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中,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成书于大约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众所不知,“岐黄”原本由“两翼”合成,一翼即《黄帝内经》十八卷,以按摩、针灸、方药等“治已病”;另一翼为《黄帝外经》(有三十七卷之说,也有九卷之言),其以预防为主的内修非药物疗法来“治未病”。这部记述黄帝、岐伯与二十五位大臣在“宫廷外”探讨养生修真和中医学的专著,成书晚于内经二三十年,纠正了内经的许多错误,在内容上大大发展了内经,却因无从知晓的原因,散佚无踪,形同失传。
20世纪80年代,梅自强先生得学生赠书《外经微言》,细读之下意识到此书可能就是失传多年的《黄帝外经》,遂耗毕生精力深入研究,将其中的暗示、隐语以及比象等秘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1994年印刷成《外经解要(内部版)》,获我国中医学奠基人、原中医管理局局长吕炳奎题写书名,并题词:“外经的出现是值得探讨的一项工作,梅自强老先生的精心注释很有参考价值。”梅自强先生身后,又由其子梅忠恕对内部版进行整理、校订并请人配合直译,终成《黄帝外经解要与直译》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短短八个月销售一空,旋即重印、再版。也许至今无法定论,《外经微言》就是传说中的《黄帝外经》,但正如记者黄河所说:“都在找《黄帝外经》,至今全国只找到一本《外经微言》。是真是假,不妨读读,先研究研究为好。研究问题,做学问,不怕‘伪’。只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去伪存真’。”
2011年,在分管领导办公室,我第一次见到梅自强先生的长子梅忠恕老师和这部手稿,当时梅老师没有寻求到任何出版经费支持,也没有任何销售渠道可以提供,但分管领导说:“这部书有意思,值得做一做。”2022年年底,梅老师在看完《黄帝外经解要》签清版后,对我说:“我年纪越来越大了,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给学生和读者讲外经了。我只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使外经被更多的人知道并研究,让中医为国人康健和祖国医学事业发展,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自2022年3月,《黄帝外经解要与直译》供货旋即断货,到全新版《黄帝外经解要》上市,我们用了十个月。
这十个月,梅忠恕老师和我一起,对大到直译部分的取舍、解要的修订增补,小到图书正文字号大小、行距宽窄,在微信上进行了反复讨论修正。在新版跋里,梅老师解释了为何在此书再版时删除直译部分,而站在我这个编辑的角度,这次删除是“开门”,将这扇研讨之门大大地打开,把 “黄帝外经”的解读、体悟,甚至去伪存真,彻底地交给了所有读者。
十一年,一位领导,一位老作者,一本长销书,我感慨万千。正如宋人晁元礼在《绿头鸭》里写道:“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作者:冯 琰
编辑:蒋楚婷
熊家译:
此篇为雷公询问脉搏的走向问题,岐伯回答了手和足的十二条经脉的行走方向,以及它们的逆顺关系。
岐伯说,手和足的经脉是分别从脏器和头部向四肢行走的,每个经脉的走向都不同。其中,手之三阴的太阴肺、少阴心和厥阴心包是从脏器走向手部,手之三阳的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和少阳三焦经脉是从手部走向头部,足之三阳的太阳膀胱、阳明胃和少阳胆经脉是从头部走向足部,足之三阴的太阴脾、少阴肾和厥阴肝经脉是从足部走向腹部。
然后,岐伯还解释了手之阴经、阳经和足之阴经、阳经的逆顺关系。雷公还问及足之三阴经脉为何不同于其他经脉,岐伯解释说,少阴肾经中藏水火,需要曲折行走,因此不像肝脾经脉可以直接行走于腹部,所以它的走向不同于其他三条阴经脉,但也是从足部走向腹部。最后,雷公问如何确定经脉的逆顺关系,岐伯回答说可以用言语引导,通过按压脉搏来检查脉搏的变化。雷公问:“什么是逆和顺?”岐伯回答:“手之阴经,从手走向身体中心为顺,从身体中心走向内脏为逆;手之阳经,从头部走向手为顺,从手走向身体中心为逆;足之阴经,从脚底走向身体中心为顺,从身体中心走向脚为逆;足之阳经,从脚走向身体中心为顺,从头部走向脚为逆。”
雷公问:“足之三阴经,都是从腹部走的,为什么只有少阴经是向下走的呢?是因为少阴经逆行难以顺通吗?”岐伯回答:“不是的。‘天冲’脉是五脏六腑的海洋,五脏六腑都从它那里汲取营养。它从头部出发,渗入到身体的阳部,灌溉精气,然后汇入少阴经的大络,出现在气海穴,穿过阴阳交界处,沿着骨骼内部往下走,最终分为两支,其中一支从少阴经渗出到三阴经里。这一支向前行进,穿过踝部,分布于足底,最终渗入到大拇指的间隙中,温暖肌肉。因此,如果这些经络受到阻塞,足底的脉搏就不会跳动,没有脉搏就会出现寒冷,这就是足少阴经与三阴经走腹的区别。”
雷公又问:“为什么少阴经与三阴经不一样?”岐伯回答:“少阴经内蕴藏着水和火,必须曲折行进,而不像肝和脾经可以直接穿过腹部。因此,它走腹部是必然的。”
雷公接着问:“逆行是不是会导致疾病?”岐伯回答:“如果逆行与顺行相结合,就不会引起疾病。如果只顺行,就会违反其自然属性,反而会导致疾病。”
最后,雷公要求进一步解释:“怎样才能明确逆顺的情况?”岐伯回答:“可以用手摸诊法来检验,只有在骨髁有明显移动时才行。”
陈远公按:但凡讲论经脉的学问,涉及逆顺之说,各家所说稍有不同,谁敢断言自己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呢?只有通过言语的指导和手法的验证,才能真正明确经脉的顺逆行走。雷公说:说得极是,我这位年老的医者听了你们的解释,也颇有所得。
原文
少师曰:金能生水,大肠属金,亦能生水乎?岐伯曰:大肠之金,阳金也。不能生水,且藉水以相生。少师曰:水何能生金哉?岐伯曰:水不生金而能养金,养即生也。少师曰:人身火多于水,安得水以养大肠乎?岐伯曰:大肠离水实无以养,而水苦无多。所异者,脾土生金,转输庶无干燥之虞。而后以肾水润之,便庆濡泽耳。是水土俱为大肠之父母也。少师曰:土生金,而大肠益燥何也?岐伯曰:土柔而大肠润,土刚而大肠燥矣。少师曰:土刚何以燥也?岐伯曰:土刚者,因火旺而刚也。土刚而生金更甚,然未免同火俱生,金喜土而畏火,虽生而实克矣。安得不燥哉。少师曰:水润金也,又善荡金者,何故欤?岐伯曰:大肠得真水而养,得邪水而荡也。邪正不两立,势必相遇而相争。邪旺而正不能敌,则冲激澎湃倾肠而泻矣。故大肠尤宜防水。防水者,防外来之水非防内存之水也。少师曰:人非水火不生,人日饮水何,以防之?岐伯曰:防水何若培土乎。土旺足以制水,土旺自能生金。制水,不害邪水之侵。生金,无愁真水之涸,自必火静而金安可传导而变化也。少师曰:大肠无火,往往有传导变化而不能者,又何故欤?岐伯曰:大肠恶火又最喜火也。恶火者,恶阳火也。喜火者,喜阴火也。阴火不同,而肾中之阴火尤其所喜。喜火者,喜其火中之有水也。少师曰:肾火虽水中之火,然而克金,何以喜之?岐伯曰:肺肾子母也。气无时不通,肺与大肠为表里,肾气生肺,即生大肠也。大肠得肾中水火之气,始得司其开阖也。倘水火不入于大肠,开阖无权,何以传导变化乎!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大肠无水火何以开阖。开阖既难以传导变化乎。可悟大肠必须于水火也。大肠无水火之真,即邪来犯之,故防邪仍宜润正耳。
另外,有一本最近蛮红的书叫做《黄帝外经》,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现在台湾真是红红火火。
它那个里面有一篇说人有「六脏七腑」才对。
它就说,人的第六个脏是什么?是「胞胎」,就是子宫。子宫能够孕育出下一代,难道不是很重要的脏吗?那它为什么不能算到五脏里面?
我们说过,人有五行相推的五的系统;六经稳定结构六的系统;上面还有奇经八脉「八」的系统,那是能量更升级的系统。那这个「胞胎」,你说它是什么气?说五行的话,是水火之气的交融,你说六经也是什么心经跟什么经,但是「胞胎」在我们中国人的归类跟计算里面,胞胎属于奇经八脉里面的「冲脉」跟「任脉」。
也就是「胞胎」这个看起来是「脏」的东西,它的能量来源是更高层的东西,因为子宫其实很伟大,能生出下一代,对不对?所以它的能量是从更高一层的灵魂体来的,所以所以它既不能算五脏也不能算六腑,也不能算到六经,因为它是从更高层次的「八脉」现象化的东西,所以就超脱于这个五脏六腑的结构之外。这是一点。
那另外,《黄帝外经》说,「七腑」应该是有「心包腑」才对,那七腑,心包腑因为跟心重叠了,因为心包腑要在肉身代替「心」脏,所以大家不好意思把它当腑,就不去讲它闲话,故意不去为它下定义。
所以心包和子宫都要扣掉。因此,即使人体有六脏七腑的形质,扣来扣去,还是只剩下五脏六腑──《黄帝外经》里面有一篇是在讲这个东西。
因为《黄帝外经》最近太红了,我就多讲一点闲话好了。
因为现在有非常有名望的中医师在推广这个书,说《黄帝外经》一定是真本喔,是当年汉朝失落的书……其实我觉得这话讲得太过。
因为《黄帝外经》这部书,现在是取了这个名字所以很耸动,但,这一本书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陈士铎,他出版的一本叫做《外经微言》的书。现在出版社说的《黄帝外经》就是那本《外经微言》。那陈士铎的医术,我们如果以他的著作内容来看,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傅青主」的流派。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人,可能傅青主当年是什么有一点政治上面的身份问题,有些数据不大方便出版还是怎么样,所以有人把傅青主的医学的内容去交给陈士铎出版,所以陈士铎的什么《石室秘录》啦,《辨证录》啦,那些书都跟傅青主的医学有相当高的重合性。
平常我在看《傅青主男女科》,如果觉得某个方子好像剂量怪怪的,我就会翻开陈士铎的《石室秘录》来对一下,因为里面的证跟方都是重叠的,像是同一本书的两个版本。
因为陈士铎的《石室秘录》等于是《傅青主男女科》用另外一个思想逻辑去编排的东西,而陈士铎的《外经微言》,就是《石室秘录》或者《辨证录》里面的脏腑观念的总纲,所以《外经微言》,讲白了就是傅青主的内外科的理论架构,如此而已,就是傅青主那一门的心法。那你说,傅青主的医术高不高?那当然很高!那他的《外经微言》有没有一读的价值?我觉得有啊。
我为什么会说《黄帝外经》这件事情呢?是因为,现在《黄帝外经》出版了,有一些不太明白状况的人,就只看着那本《黄帝外经》就说:「这是中医伟大的道理!」因为觉得这本是伟大的书,而话题传开了,而使得有些人就直接去单单读这本书,这样子很没有学习的效益。
你要把《黄帝外经》去跟陈士铎其它的什么《石室秘录》等等书合在一起参看,你才知道他讲的这些道理,在方剂上要如何运用,这样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的过程。不然那些虚玄的道理,单独而言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是第一点。在学习上面不好。我们说过要「体用合一」,如果你不知道那个理论要怎么用,你干什么要学它?
那另外一点,就是,《黄帝外经》的那个文笔,如果待过中文系的人,一定都晓得先秦两汉的文字,没有那些时髦的形容词,就是没有哪些个语气词,它的那个用字、那个句法、都不是先秦两汉时代会有的。所以你硬要把《黄帝外经》说成是什么失落千年再出土的真迹,我觉得太过分了。如果你把这本书丢给中文系的人,马上就破功。那出版商为了要把它卖得好,于是就炒作成这样,明晓得它不是真的,也要把它讲成真的。我就觉得很过分。──那个出版社推这本书而办的演讲我刚好有去听,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我们要学时方派,就要学《傅青主男女科》,因为《傅青主男女科》是时方派中非常伟大的一环。
那你拿《黄帝外经》来对照看,可以增加你学习的吸收理解,这是不错的。但是糊里糊涂地把这种清朝时代的好书说成是汉朝时代的好书……好像有点那个。所以稍微澄清一下。它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跟它是不是汉朝的书没有关系。
文源:JT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
另外,有一本最近蛮红的书叫做《黄帝外经》,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现在台湾真是红红火火。
它那个里面有一篇说人有「六脏七腑」才对。
它就说,人的第六个脏是什么?是「胞胎」,就是子宫。子宫能够孕育出下一代,难道不是很重要的脏吗?那它为什么不能算到五脏里面?
我们说过,人有五行相推的五的系统;六经稳定结构六的系统;上面还有奇经八脉「八」的系统,那是能量更升级的系统。那这个「胞胎」,你说它是什么气?说五行的话,是水火之气的交融,你说六经也是什么心经跟什么经,但是「胞胎」在我们中国人的归类跟计算里面,胞胎属于奇经八脉里面的「冲脉」跟「任脉」。
也就是「胞胎」这个看起来是「脏」的东西,它的能量来源是更高层的东西,因为子宫其实很伟大,能生出下一代,对不对?所以它的能量是从更高一层的灵魂体来的,所以所以它既不能算五脏也不能算六腑,也不能算到六经,因为它是从更高层次的「八脉」现象化的东西,所以就超脱于这个五脏六腑的结构之外。这是一点。
那另外,《黄帝外经》说,「七腑」应该是有「心包腑」才对,那七腑,心包腑因为跟心重叠了,因为心包腑要在肉身代替「心」脏,所以大家不好意思把它当腑,就不去讲它闲话,故意不去为它下定义。
所以心包和子宫都要扣掉。因此,即使人体有六脏七腑的形质,扣来扣去,还是只剩下五脏六腑──《黄帝外经》里面有一篇是在讲这个东西。
因为《黄帝外经》最近太红了,我就多讲一点闲话好了。
因为现在有非常有名望的中医师在推广这个书,说《黄帝外经》一定是真本喔,是当年汉朝失落的书……其实我觉得这话讲得太过。
因为《黄帝外经》这部书,现在是取了这个名字所以很耸动,但,这一本书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陈士铎,他出版的一本叫做《外经微言》的书。现在出版社说的《黄帝外经》就是那本《外经微言》。那陈士铎的医术,我们如果以他的著作内容来看,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傅青主」的流派。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人,可能傅青主当年是什么有一点政治上面的身份问题,有些数据不大方便出版还是怎么样,所以有人把傅青主的医学的内容去交给陈士铎出版,所以陈士铎的什么《石室秘录》啦,《辨证录》啦,那些书都跟傅青主的医学有相当高的重合性。
平常我在看《傅青主男女科》,如果觉得某个方子好像剂量怪怪的,我就会翻开陈士铎的《石室秘录》来对一下,因为里面的证跟方都是重叠的,像是同一本书的两个版本。
因为陈士铎的《石室秘录》等于是《傅青主男女科》用另外一个思想逻辑去编排的东西,而陈士铎的《外经微言》,就是《石室秘录》或者《辨证录》里面的脏腑观念的总纲,所以《外经微言》,讲白了就是傅青主的内外科的理论架构,如此而已,就是傅青主那一门的心法。那你说,傅青主的医术高不高?那当然很高!那他的《外经微言》有没有一读的价值?我觉得有啊。
我为什么会说《黄帝外经》这件事情呢?是因为,现在《黄帝外经》出版了,有一些不太明白状况的人,就只看着那本《黄帝外经》就说:「这是中医伟大的道理!」因为觉得这本是伟大的书,而话题传开了,而使得有些人就直接去单单读这本书,这样子很没有学习的效益。
你要把《黄帝外经》去跟陈士铎其它的什么《石室秘录》等等书合在一起参看,你才知道他讲的这些道理,在方剂上要如何运用,这样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的过程。不然那些虚玄的道理,单独而言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是第一点。在学习上面不好。我们说过要「体用合一」,如果你不知道那个理论要怎么用,你干什么要学它?
那另外一点,就是,《黄帝外经》的那个文笔,如果待过中文系的人,一定都晓得先秦两汉的文字,没有那些时髦的形容词,就是没有哪些个语气词,它的那个用字、那个句法、都不是先秦两汉时代会有的。所以你硬要把《黄帝外经》说成是什么失落千年再出土的真迹,我觉得太过分了。如果你把这本书丢给中文系的人,马上就破功。那出版商为了要把它卖得好,于是就炒作成这样,明晓得它不是真的,也要把它讲成真的。我就觉得很过分。──那个出版社推这本书而办的演讲我刚好有去听,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我们要学时方派,就要学《傅青主男女科》,因为《傅青主男女科》是时方派中非常伟大的一环。
那你拿《黄帝外经》来对照看,可以增加你学习的吸收理解,这是不错的。但是糊里糊涂地把这种清朝时代的好书说成是汉朝时代的好书……好像有点那个。所以稍微澄清一下。它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跟它是不是汉朝的书没有关系。
文源:JT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
道生万物图
碎片熊家按:阳化气起点在阴,阴是阳根;阴成型起点在阳,阳是阴根。阳化气、阴成型是同时进行的顺行循环。
常伯问于岐伯曰:阳在上、阴在下,阳气亦下行乎?岐伯曰:阴阳之气,上下相同。阳之气未尝不行于下也,常伯曰,寒厥到膝不到巅,头痛到巅不到膝,非阴气在下,阳气在上之明验乎?岐伯曰:阴气生于阳,阳气生于阴。盖上下相通,无彼此之离也。阳气从阴,出于经脉之外;阴气从阳,入于经脉之中,始得气血贯通而五脏七腑无不周遍也。寒厥到膝,阳不能达也,非阳气专在上而不在下也。头痛到巅,阴不能降也,非阴气专在下而不在上也。天地不外阴阳,天地之阴阳不交,则寒暑往来,收藏生长,咸无准实,人何独异哉。
陈士铎日:阳宜达,阴宜降也。二者相反,则达者不达,降者不降矣。论理阳之达有降之势,阴之降有达之机,总贵阴阳之不可反也。
另外,有一本最近蛮红的书叫做《黄帝外经》,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现在台湾真是红红火火。
它那个里面有一篇说人有「六脏七腑」才对。
它就说,人的第六个脏是什么?是「胞胎」,就是子宫。子宫能够孕育出下一代,难道不是很重要的脏吗?那它为什么不能算到五脏里面?
我们说过,人有五行相推的五的系统;六经稳定结构六的系统;上面还有奇经八脉「八」的系统,那是能量更升级的系统。那这个「胞胎」,你说它是什么气?说五行的话,是水火之气的交融,你说六经也是什么心经跟什么经,但是「胞胎」在我们中国人的归类跟计算里面,胞胎属于奇经八脉里面的「冲脉」跟「任脉」。
也就是「胞胎」这个看起来是「脏」的东西,它的能量来源是更高层的东西,因为子宫其实很伟大,能生出下一代,对不对?所以它的能量是从更高一层的灵魂体来的,所以所以它既不能算五脏也不能算六腑,也不能算到六经,因为它是从更高层次的「八脉」现象化的东西,所以就超脱于这个五脏六腑的结构之外。这是一点。
那另外,《黄帝外经》说,「七腑」应该是有「心包腑」才对,那七腑,心包腑因为跟心重叠了,因为心包腑要在肉身代替「心」脏,所以大家不好意思把它当腑,就不去讲它闲话,故意不去为它下定义。
所以心包和子宫都要扣掉。因此,即使人体有六脏七腑的形质,扣来扣去,还是只剩下五脏六腑──《黄帝外经》里面有一篇是在讲这个东西。
因为《黄帝外经》最近太红了,我就多讲一点闲话好了。
因为现在有非常有名望的中医师在推广这个书,说《黄帝外经》一定是真本喔,是当年汉朝失落的书……其实我觉得这话讲得太过。
因为《黄帝外经》这部书,现在是取了这个名字所以很耸动,但,这一本书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陈士铎,他出版的一本叫做《外经微言》的书。现在出版社说的《黄帝外经》就是那本《外经微言》。那陈士铎的医术,我们如果以他的著作内容来看,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傅青主」的流派。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人,可能傅青主当年是什么有一点政治上面的身份问题,有些数据不大方便出版还是怎么样,所以有人把傅青主的医学的内容去交给陈士铎出版,所以陈士铎的什么《石室秘录》啦,《辨证录》啦,那些书都跟傅青主的医学有相当高的重合性。
平常我在看《傅青主男女科》,如果觉得某个方子好像剂量怪怪的,我就会翻开陈士铎的《石室秘录》来对一下,因为里面的证跟方都是重叠的,像是同一本书的两个版本。
因为陈士铎的《石室秘录》等于是《傅青主男女科》用另外一个思想逻辑去编排的东西,而陈士铎的《外经微言》,就是《石室秘录》或者《辨证录》里面的脏腑观念的总纲,所以《外经微言》,讲白了就是傅青主的内外科的理论架构,如此而已,就是傅青主那一门的心法。那你说,傅青主的医术高不高?那当然很高!那他的《外经微言》有没有一读的价值?我觉得有啊。
我为什么会说《黄帝外经》这件事情呢?是因为,现在《黄帝外经》出版了,有一些不太明白状况的人,就只看着那本《黄帝外经》就说:「这是中医伟大的道理!」因为觉得这本是伟大的书,而话题传开了,而使得有些人就直接去单单读这本书,这样子很没有学习的效益。
你要把《黄帝外经》去跟陈士铎其它的什么《石室秘录》等等书合在一起参看,你才知道他讲的这些道理,在方剂上要如何运用,这样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的过程。不然那些虚玄的道理,单独而言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是第一点。在学习上面不好。我们说过要「体用合一」,如果你不知道那个理论要怎么用,你干什么要学它?
那另外一点,就是,《黄帝外经》的那个文笔,如果待过中文系的人,一定都晓得先秦两汉的文字,没有那些时髦的形容词,就是没有哪些个语气词,它的那个用字、那个句法、都不是先秦两汉时代会有的。所以你硬要把《黄帝外经》说成是什么失落千年再出土的真迹,我觉得太过分了。如果你把这本书丢给中文系的人,马上就破功。那出版商为了要把它卖得好,于是就炒作成这样,明晓得它不是真的,也要把它讲成真的。我就觉得很过分。──那个出版社推这本书而办的演讲我刚好有去听,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我们要学时方派,就要学《傅青主男女科》,因为《傅青主男女科》是时方派中非常伟大的一环。
那你拿《黄帝外经》来对照看,可以增加你学习的吸收理解,这是不错的。但是糊里糊涂地把这种清朝时代的好书说成是汉朝时代的好书……好像有点那个。所以稍微澄清一下。它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跟它是不是汉朝的书没有关系。
文源:JT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