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坤元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名士,复姓公冶,名长,传说他通晓鸟语。
每年春天,成群的燕子都到公冶长居住的村子来落户,户户的屋梁上都筑上了燕窝,唯独村西头有户人家,南屋北屋空着,一个燕窝也没有。
这个户三口人,两个大人领着个小孩过日子。小孩旁的不喜欢,就喜欢燕子。望望这家有了燕子,瞅瞅那家也有了燕子,唯独他家没有,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这天,小孩哭丧着脸,见了少年公冶长就说:“哥哥,俺妈叫我问问你。燕子怎么不上俺家垒窝呀?”
公冶长笑眯眯地安慰着那小孩说:“小弟弟,你别急躁,等我给你问问燕子。”
他问问这只燕子,这只燕子回答:“不知不知!”他问问那只燕子,那只燕子回答:“不晓不晓!”燕子们好像不愿意回答公冶长提出的问题。公冶长想,我何不到那家去看看呢?他到了那家,进屋望了望,见这户人家很不讲卫生,屋笆梁棒间灰尘很厚。他料定这就是燕子不愿意在这里筑窝的原因,便对孩子的爹妈说:“燕子爱在干净处垒窝。您这屋笆上有灰,啣上泥不粘。燕子不喜欢这种脏地方。”孩子的爹妈一听忙说:“这好办,扫屋。”
一家三口赶忙动手,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干净净。等了几天,燕子还是没有来垒窝。孩子满脸愁容,又来找公冶长探听:“哥哥,俺妈叫我来问问你,燕子怎么还不去呀?”
公冶长问:“你们家喂了大狸猫吗?”小孩说:“没喂呀!”公冶长说:“我再去看看吧。”公冶长第二次走进这家院子,见院子里空荡荡的,一棵树也没有。他平时听燕子们说话、唱歌,知道燕子最喜欢院里有树。打来食喂小燕时,母燕常常先在院里的树上停一停,瞅瞅进屋方便不方便,然后再往屋内飞;喂罢小燕子飞出来,仍在树上停停脚,揩揩嘴,稍一思索打食的方向,然后,一撅尾巴飞走。公冶长想到这里,便对孩子的爹妈说:“燕雀爱往旺枝儿上飞。您家连棵树也没有,燕子嫌无处停脚,无处歇凉,它不爱来!”
这两口子一听在理。没两天功夫,院里院外植了树。院里还栽上了葡萄,架起了葡萄架。
这天,公冶长不等孩子来,就主动上门去了。他很关心这家人家的心愿实现了没有。谁知道刚进门,就听见孩子的爹妈在吵架。男的掀翻了吃饭桌子,吼声如雷。女的放声号啕,大哭大吵,吓得大鹅嘎嘎地叫,惊得喜鹊扑啦飞走了。
公冶长想劝,劝不成。他不喜欢看吵架的,紧皱着眉头走出门来。走不几步一抬头,望见那小孩正在树下痴痴地瞅燕子。他十分同情地对那小孩说道:“燕子胆小,就怕有大响声。燕妈妈见你家爱吵架,担心将来抱窝不得安宁,惊吓着燕娃娃。人家怎敢再去垒窝啊……”
小孩以为这话是公冶长从燕子那里听到的,忙回家告诉了爹妈。
爹妈听了很羞愧:“吵架吵得出了名,连燕子也瞧不起啦!往后再不能吵架啦。”
可是燕子还是不去垒窝。
公冶长困惑不解,去问燕子。匆忙飞来飞去的燕子,都叫着同一种声音:“懒!懒!”
谜底揭开了。
公冶长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早睡早起。
他每天黎明即起,开了屋门开大门,到园林里去散散步,听听鸟语。
这天早上,他刚刚打开屋门,就见有只燕子抢着往屋里飞。他根据平时的观察断定:燕子要筑巢,先验窝。验窝的时间,往往是清晨。谁家开门早,它就到谁家去。公冶长见燕子往屋里飞,蓦然想到:也许小弟弟家屋门开得迟,燕子难飞进,错过验窝时辰。
公冶长叫开门,就把燕子不来垒窝的原因说给孩子的爹妈听。劝孩子的爹妈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睡懒觉可不好。您若勤快,燕子就来垒窝啦!”听了公冶长的话,两口子恍然大悟。从此,全家再不睡懒觉,日子越过越好。不久,燕子就去垒上了窝。大人不再皱眉,小孩拍手欢笑,全家喜气洋洋。
(原载1981年第6期《山东文学》、1983年被评为省优秀故事后被选入《民间故事精选》)
作者简介:李坤元, 1930年6月生于山东诸城,党员,诸城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90年9月离休。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民俗学会会员,曾任省民协理事,潍坊市民协副主席,潍坊市曲协顾问等。在省级以上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二百多篇(首),并多次获奖,荣膺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表彰。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1)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评价公冶长:“可以将女儿嫁给他,虽然曾有牢狱之灾,但并不是他的过错。”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评析】
本章是对公冶长德行的评述。
(1)妻:音qì;作动词,指嫁与为妻。
(2)缧绁:音léi xiè;本意是捆绑犯人的绳索,代指牢狱。
公冶长何许人也?夫子为何舍得将掌上明珠嫁给他?并且还爆出猛料说,这个人曾经身陷囹圄,但这并非他的过错,乃是遭诬陷所致。
先来了解第一个问题,公冶长其人。复姓公冶,名芝,字子长。春秋末年鲁国诸邑人(今山东诸城市人)。比夫子小32岁,位列孔门72贤之一。自幼家贫,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夫子去世后,公冶长专心治学,鲁哀公多次邀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一概不应。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大致可知公冶长是个优秀青年,但仅凭这些,尚不足以说明夫子选中他做女婿的理由,这就要了解第二个问题,夫子择婿的动因。
相传公冶长有个特异功能,能解百禽之语。而这个特长竟然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并险些丢掉性命。据《论语义疏》记载,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当走到两国的边界时,听见几只小鸟很兴奋地在互相招呼。他仔细倾听,原来小鸟说一起相约到清溪去,因为那里有死人肉可以吃。不一会遇到一位老婆婆在路边哭,公冶长就问发生了什么?老婆婆说:“我的儿子前日出门,至今还未回来,以我对他的了解,恐怕已经死了,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公冶长说:“我刚才听到鸟儿相互邀请,去往清溪吃肉,也许是您的儿子吧。”老婆婆去看,果然发现了儿子的尸体,就把这件事报告了官府。官吏问她从哪里知道的,老婆婆说:“是一个叫公冶长的后生说的。”官吏认为公冶长有重大嫌疑,遂将其逮捕入狱。狱吏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人?”公冶长回答说:“我只是能懂鸟语,并没有杀人。”就把路上遇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狱吏说:“有机会的话可以试试,如果真懂鸟语,就放你回去,如果不懂,你就要偿命。”于是将公冶长囚在狱中达六十天之久。一天,几只麻雀停在监狱的栅栏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公冶长认真地听着,时而面露微笑,狱卒见此情景马上报告给狱吏:“公冶长听了麻雀的叫声而发笑,似乎真的能听懂鸟语啊。”狱吏就来问他:“听到麻雀讲了什么?”公冶长回答:“麻雀说白莲水边有辆装粮食的车翻了,拉车的公牛把牛角折断了,撒出来的粮食一时收拾不尽,招呼着赶快去吃。”狱吏不信,派人去查看,果真如此,于是将公冶长释放了。
这就是公冶长入狱的过程,而夫子嫁女儿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人只有在性命攸关的时刻才能彰显出内在的本性,公冶长入狱之后,明知有生命危险,却没有怨天尤人,以超乎常人的自信与隐忍,表现出睿智和冷静。这样的君子风度,正是打动夫子的力量,于是决定将女儿嫁给他。(第82期)
在淄博市临淄区乌河西岸的凤凰镇小张王村南约100米处,有一座高约5米,周长约60米的冢子,这就是公冶长墓。公冶长,复姓公冶,名长,是春秋时期齐国诸邑(今山东诸城县)人,曾任过齐国莒大夫。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中。公冶长也是孔门弟子中民间传说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关于他最为神奇的传说就是懂鸟语。那么他是如何懂得鸟语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路见不平得神技
公冶长年轻时常替母亲上山砍柴,在山上他常看到一条白蛇和黑蛇出双入对,有时候公冶长砍柴累了,就静静地坐在石头上看两条蛇在山上追逐,自得其乐。公冶长从不去打扰两条蛇嬉戏恩爱,两条蛇也从不找公冶长的麻烦,人与蛇就这么一直和谐相处着。一天,公冶长又上山砍柴时,突然发现那条白蛇和一条花皮蛇亲密的在一起交缠,公冶长看到白蛇背着丈夫和花皮蛇在一起,公冶长就拿起斧子去砍花皮蛇,白蛇因上前掩护,也受了伤。天黑后黑蛇回家发现妻子白蛇受了伤,忙问白蛇怎么了。白蛇委屈地说:“我在山上玩耍,谁知公冶长突然拿起大斧子就把我砍伤了!”黑蛇一听恼怒地说:“一直以来我们和公冶长井水不犯河水,谁知这个公冶长居然如此歹毒趁我不在竟敢欺负你,他实在是太过分了,我现在就去为你报仇!”说完连饭都不顾的吃就气呼呼的找公冶长算账去了。
不一会儿,黑蛇就来到公冶长家,蛰伏到窗下,伺机报复公冶长。这个时候,公冶长已经吃过晚饭,正在给母亲讲述今天在山上怒砍花皮蛇的事。公冶长说:“娘,你不知道,那条白蛇别看平时和黑蛇挺好的,没想到都是装出来的,她居然和花皮蛇不清不楚。我一怒之下就去打花皮蛇,岂料那白蛇居然还敢阻挡,结果我砍死花皮蛇的同时不小心也砍伤了白蛇……”黑蛇听到这里后恍然大悟,顿时羞愧的转身就往回走。
回到家里,黑蛇厉声质问白蛇事情缘由,白蛇知道事情败露吓得不敢说话,黑蛇气愤地说:“不知羞耻的东西!欺骗我不说,竟然还不思悔改又去冤枉好人,差点让我滥杀无辜错杀好人,枉我如此爱你,真是瞎了眼!”一怒之下一口就将白蛇咬死了,咬死白蛇后,余怒未消的黑蛇自言自语道:“公冶长帮我惩处了那可恨的花皮蛇,我一定得报答他的情意。”
当夜,黑蛇拿起白蛇的头,来到公冶长家,把白蛇的头挂在了公冶长的门上。然后在梦中告诉公冶长,他家的门上有一块肉,在五更天的时候把肉煮了吃掉就能听懂鸟说话了。公冶长一觉醒来,感觉梦中的事情似真似幻,于是起床一看,门上竟然真的挂着一块肉,于是五更天时,公冶长就把肉煮熟吃了。果真公冶长能听懂鸟语了。
得罪乌鸦陷囹圄
听懂鸟语为公冶长带来了很多方便,他可以通过听鸟语而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得到了不少意外的好处。但也正因为懂鸟语,公冶长竟获罪入狱了。
原来,有一天,公冶长正在山上砍柴,一只乌鸦飞过来对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一只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就去了南山顶,果然有一只被猛兽咬伤的大肥羊虽然逃脱了但终因流血过多体力不支死了。公冶长把羊拖到了家中,可他在收拾羊肉的时候,忘记了乌鸦的话,把羊肠子埋在了树下。乌鸦在山上左等右等等不来公冶长送羊肠,没办法就飞到公冶长家里找他,得知公冶长把羊肠埋到了树下后,不等公冶长解释,就生气的飞走了,乌鸦认为公冶长不遵守诺言,因此怀恨在心,就想报复一下公冶长。
过了一段时间,乌鸦对正在砍柴的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顶上一只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就去了北山,结果还没到山顶,公冶长就发现山顶围着一群人,公冶长唯恐别人把羊拖去,就边往山顶跑边高喊到:“你们都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可等他跑过去一看,却发现躺着的不是死羊,而是一个人!公冶长这才明白乌鸦这是报复陷害他。围观的人们和差役看到他身上有刀,又承认自己是凶手,不由分说就把公冶长抓了起来,可怜公冶长百口莫辩,稀里糊涂的就被抓到了县衙。
杀人是大罪,县官当即提审公冶长:“公冶长,你为何行凶杀人,快如实招来!”公冶长大呼冤枉,然后把自己因为听懂鸟语,因此得罪了乌鸦,从而被乌鸦陷害的前因后果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县官。可县官哪里肯信!
就在县官要对公冶长用大刑的时候,官衙屋檐下有只小燕子叫了起来,县官听见后,计上心来。于是让人把公冶长重新带回牢房,然后吩咐差役把小燕子从窝里掏出来,藏在了箱子里。老燕子眼睁睁的看到县官让人拿走了自己的孩子,就一个劲的在官衙房顶上叫个不停。这时县官让人将公冶长又带了过来,对他说:“公冶长,你说能听懂鸟语,你先听听这些燕子说的是啥?”公冶长听了听,就说:“燕子在说,老爷啊,老爷,我与您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您为何把我的孩子抓到箱子里里?”县官一愣,知道公冶长真的能听懂鸟语,就押着他到南山去找那只乌鸦,但那乌鸦早飞走了,由于找不到乌鸦,洗脱不了公冶长的嫌疑。县官还是暂时把公冶长收押到了大牢里。
发奋读书成圣贤
因为杀人真凶一直没落网,乌鸦又找不到,杀人命案也就结不了案,公冶长也就只能一直关在监狱里,公冶长在牢里虽然时刻挂念着老母亲,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一天,一群鸟儿在监狱的墙上“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公冶长侧耳一听,原来鸟儿在说:“敌国已经向我国进军,很快就大兵压境了,可我国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啊?”公冶长听到后,连忙让差役去告诉县官,说他有十万火急的事要禀报。见到县官后,公冶长连忙把听到鸟儿的话告诉了县官,这官员虽然不知边疆的具体情况,但因为他已经相信公冶长懂鸟语,命案是冤枉的,不放公冶长是因为无法结案。所以他连忙将这消息报告给了国君。国君对此事也是将信将疑,但为了以防万一,国君还是调兵遣将,增援边疆,部署好了一切迎敌的准备。一日后,敌军果然来犯,由于我军早有准备,以逸待劳,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战后,国君论功行赏,命令县官释放了公冶长,赏赐了公冶长很多值钱的东西,并且还要封他为大夫。可乌鸦一事对公冶长触动很大,他通过在狱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如果功名利禄不是凭自己的真本事取来的,而是通过投机取巧获得的,那么这个功名利禄不久以后还会给自己带来大祸患,就跟乌鸦之事一样。于是谢绝了国君所有的赏赐。国君见公冶长执意不肯做官不要赏赐,夸奖了他几句后也就听之任之了。
公冶长来到家里,再也不提自己懂鸟语之事,从此他闭门思过,发愤读书。不几年便博览群书,后来更是被孔子收为弟子。孔子对他十分赏识,经过孔夫子一番言传身教,公冶长终于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位。《论语》第五篇便是《公冶长》,本篇共二十八章,内容以评论人物为主。所评既有孔子门徒,也有其他历史人物。孔子对“仁”的要求那是相当的高,轻易不以“仁”夸奖人。可孔子在评价公冶长时却说:“公冶长虽然坐过牢,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肯将女儿许配给公冶长的原因。如果孔子对公冶长没有一个全面了解,是不会那么做的。
李玉国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淄作家协会秘书长。现工作于山东新风股份有限公司。成人组公冶长识鸟语
公冶长已在此处落脚好几天了,但是心并没有沉稳下来,哪还有什么思绪读书。
公冶长刚来的那一天,树上的蝉以声声“哪里”“哪里”表达自己对生客的问询;脚步刚一停歇,一群飞鸟赶巧落在了树枝上,以阵阵“凄凄”“凄凄”发出旁观者的疑问;即使到了晚上,溪水边的青蛙“咿呀”“咿呀”地不停地骚扰,灯下刚要读书的公冶长不得不合上书抬起头。人迹罕至的城顶山倏地冒出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被惊扰的鸟民谁不前来打声招呼一探虚实呢?
“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对于山林间突然出现的这个未曾见过的“人”,其它动物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疑虑。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只知道苦读诗经,对他们并没有恶意。蝉以“知了”、鸟以“歌唱”、蛙以“回家”亲切地表达对公冶长的欢迎,也算是对他的接纳,其它动物也表示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公冶长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有了它们的陪伴,就不会感到寂寞,有了朋友的问候,心里就会暖暖的。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论什么时候,不分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公冶长在读书还是休息,它们一直热情不减,总是不知疲倦地问长问短,没完没了,一个接着一个,拒绝谁都不合适,天天如此。公冶长云游此处的目的就是想静下心来,能够读书达礼。可是现在,书读了没有几页,觉也睡不好,整天精神恍惚,这可怎么办呢?公冶长为此很是纠结烦恼。
公冶长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又是孔子的佳婿,天资聪颖的他的苦思冥想万全之策。
有一天,公冶长专门邀约了蝉、喜鹊、蛙以及其他动物的代表,公冶长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专门抽出时间给它们讲故事。故事讲了很多,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动物们收缩了往日的闹腾,鸦雀无声,听得如痴如醉,忘记了吃饭,直到掌灯时分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晓得,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在这种场合,有这样的机会,对动物们来说生平当中还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不亚于一场洗礼。公冶长略表歉意,起身送走了听了整整一天故事的蝉、鸟、蛙以及其他动物朋友,动物们不得不佩服公冶长的过人之处,这就是含沙射影点到为止的艺术。当然了,对于动物们深深体谅他的良苦用心,公冶长在他的心底也记下了。
第二天,公冶长就可以安心地读书了,晚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整个山林显得静悄悄的,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原来昨天晚上,公冶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都明确无误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不打扰别人为最大原则,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动物们与公冶长朝夕相处,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呼应交流,心照不宣。公冶长四海云游,选择到这里读书,看中的就是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适宜环境。为了公冶长能够更好地修身养性,听完故事的动物们不得不做出让步,迁徙他处,四海为家。分手的那一天,气氛显得有些低沉,没有了欢声笑语,有的只是悲凉甚至是哀嚎。公冶长无奈只得长长作揖,祝愿鸟儿们飞得更高更远,这是鸟儿们的梦想,也是公冶长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城顶山听不到鸟雀鸣叫的民间传说,公冶长识鸟语的故事被广泛流传下来。
公冶长识能听懂鸟语,曾经给他带来实惠便利,也误入歧途险境。有一天,树上的乌鸦告诉他:“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按照乌鸦的话语,爬上南山,真的看到一只摔死的大肥羊。公冶长把绵羊背回家,吃了肉而把肠子埋了起来,没有送给乌鸦吃。过了一段时间,树上的那只乌鸦又叫了:“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又死了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了非常高兴,赶忙跑上南山顶,见一群人围在那里,他老远就喊了起来:“那是我打死的,那是我打死的。”等公冶长跑到人群跟前顿时傻眼了,脸吓得煞白煞白的。原来,这群人围着一具被人杀害的尸体,衙门差役正在验尸,准备缉拿凶手。差役见有人跑来主动投案,就把公冶长抓走投进了大牢。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申辩说:“这个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是谁打死的。”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官讲了一遍,县官听了,暗说:“人怎么能会鸟语?”他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公冶长放了。
曹雪芹所撰写《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记录了有关于公冶长的情节:“(宝玉)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
不难想象,公冶长与城顶山的各种鸟类朝夕相处,耳鬓摩擦,生活习性、口型语调,也相互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虽然只是传说,却体现出人与大自然同生共存、和谐融洽的氛围。姜戎的《狼图腾》将人与狼斗智斗勇而又相依相存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杨志军的《藏獒》三部曲将人与藏獒的情感纠葛刻画得爱恨缠绵,辗转悱恻;古今中外文学、影视、视频资料中也不乏人与狮、人与狗、人与马,人与各种动物相处交往的传奇故事。
壹点号三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