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临水夫人陈靖姑 临水夫人简介

发布时间:2024-04-12 06:52:03作者:旧人陌兮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遇见世遗|临水夫人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福州古厝的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闽都古建筑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天推出第三篇,敬请持续关注。

《临水夫人》

作者:章武

风波浩荡的台湾海峡,自古以来,就是神仙的家园,神话的故乡。

在众多神灵之中,临水夫人陈靖姑是最受两岸人民崇仰的女神之一。

临水夫人姓陈名靖姑,在古书中有迹可寻实有其人。据专家考证,唐大历二年(767),陈靖姑出生于福州市仓山区下渡十锦祠的一家农户, 幼年时曾在闽江古渡龙潭角的闾山大法院学习道家法术。18 岁时,她嫁到古田县临水村(今大桥镇)刘姓人家为妻。婚后,她在闽江上下游各地除妖镇邪、扶危解厄、保胎救产、送子护童,闻名遐迩。唐贞元六年(790),闽省沿海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黄,饿殍遍野,26 岁的她,不顾身怀六甲,奋力祈雨抗旱。不久,果然天降甘霖,万众欢腾。然而,过度劳累的她,却因此受了风寒,动了胎气,难产而殁。据元末明初古田籍学者张以宁《临水顺懿庙记》一文所载陈靖姑弥留之际, 曾高呼道:“吾死后, 不救世产难, 不神也。”此后,其“英灵著于八闽,施及于朔南”。人们感其恩德,在古田,在福州,在闽东、浙南及台湾宝岛,乃至南洋诸国,陆续建起数以千计的临水宫加以祭拜。与此同时, 历代帝王也不断对她加封,其封号由“夫人”“太后”,一直上升到了“天仙圣母”“顺天圣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陈靖姑的民间文化信仰越来越得到重视和保护。2008 年,“陈靖姑信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 年,她的祖庙——古田县大桥镇临水村的“敕赐临水宫”,也实至名归,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陈靖姑的神话传说,是福建民间文学的一大瑰宝, 也是闽剧、评话、歌舞、壁画、雕刻及影视艺术创作的一大资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故事,被清代乾隆年间一个名叫“里人何求”的文人,编入《闽都别记》一书。我早年曾翻阅过,对此略有所知,但对其祖庙的参拜,却是近几年的事了。2007 年春,我前往古田采风,这才有幸亲到大桥镇临水村瞻仰。这是一大片始建于唐、历代不断加以重修的古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充满神圣、神奇与神秘的氛围。

当时,有三点印象最为深刻。一是站在溪边,往山上远远望去,但见天际轮廓线上,重重叠叠的飞檐翘角,映着天光云影, 有如许多矫健的蛟龙,正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冲浪而起,又如争鸣的百鸟, 正从巨树的树冠上展翅齐飞。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充满生生不息的活力。二是进了大殿,仰观头顶上雕刻精美的木质藻井,其颜色之黑,之浓重,仿佛随时会滴下墨汁来。显然,这是千百年袅袅升腾的香火,把它燻烤、蒸煮、涂染出来的,由此可见信众之多,香火之旺盛。其三,神龛前置案桌,里外三层, 数量众多, 其中有一张大型的石雕香案,居然长达四米以上,且厚重无比,即此一端,足见其礼器与供品之多,之重,之丰盛……据说,她在海内外的信众已达八千多万,每年来此进香者都在十万人以上。

时隔六年之后的2013 年夏,当我再次前来此地时,祖庙业已晋升为“国宝”级文物单位,来此的香客和游客就更多了。为安全起见,焚烧香烛已迁往殿外,于是,这里空气清新,光线充足,原先在烟雾弥漫中半隐半现的各种楹联题匾也一一清晰地展现于眼前。其中,钟鼓楼上的两副楹联最为引人注目。其一,“辅弼除邪功不朽,保婴救产佑黎民”;其二,“身赴云端佑产妇,莅临凡间保婴儿”。由此可见,慧眼独具的古人,早已把“保婴救产”视为陈靖姑丰功伟绩的重中之重。而今,人们进一步把陈靖姑明确定位为大力倡导“优生优育”的“妇幼保护神”,堪称古为今用,古今一脉相承。

我还特别注意到,祖庙右殿有36 宫婆像。这36 位宫婆,传说原是闽王宫中为白蛇精所害的36 名宫女,经临水夫人拯救死而复生,后拜夫人为师,一一成为她的得力助手,并修炼成神,在此陪祭。有趣的是,她们各司其职,各有封号,如安胎婆、催生婆、救产婆、抱仔婆、报喜婆、养生婆、度男婆、引女婆等等,几乎涵盖当今妇幼保健院中妇产科及儿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这还不止,听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36 姑婆发展到后来,又扩充成72 姑婆。我想,36 也好,72 也好,她们,其实都是临水夫人的化身和分身。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社会,人们太需要临水夫人这样的医生和助产士了,但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太辛苦了,于是,便在想象中为她配备出这么多助手来。实际上,这是古代人民对建立健全城乡妇幼保健医疗卫生体系的一种美好愿景。这种由民间丰沛的想象力所创造的独特文化景观,不能不让我浮想联翩。

普天下的丈夫,谁不望心爱的妻子平平安安!普天下的父母,谁不求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普天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谁不想早日抱上孙辈!妇女是世界的一半,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对妇女儿童的珍爱与保护,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天经地义,顺应民心的大好事。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从古到今,妇女与儿童又往往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在古代,就连贵为皇帝的康熙,其所生的32 个儿子和20 个女儿中,也有12 个儿子和9 个女儿夭折,更何况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时至今日,尽管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医疗科学高度发达,妇幼保健事业也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医院妇产科的床位仍然供不应求,剖腹产的比例居高不下, 拐卖妇女儿童、残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含毒的婴幼儿奶粉也接连在媒体披露并激起公愤……因此,对妇女儿童的保护,仍然是深化改革中保障民生的一大重要课题,对陈靖姑精神的弘扬,也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当然,其意义还不仅仅如此。作为海峡两岸共有的“神缘”之一,它还是紧密联系两岸同胞情感的桥梁与纽带。据2010 年在香港出版的《古田临水宫志》统计,光在台湾宝岛,就有专祭临水夫人的宫庙400 多座,另有陪祀的宫庙三千多座。我看过一套录相带,是2009 年秋古田临水宫祖庙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的现场实录。从10 月23 日起,前后历时12 天,夫人金身乘坐八抬銮轿,在声势浩大的仪杖队护驾下,环游岛上15 个县市和15 座宫庙,有129 座宫庙前来焚香敬香,有不下一百万的信众前来瞻仰朝拜。

观赏录相带, 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一天,台湾宝岛天降大雨,数千信众从四面八方冒雨前来为临水夫人金身接驾。其中,既有身穿盛唐服装的宫廷贵妇,也有西装革履的当代绅士;既有演奏十音八乐的民间老艺人,也有吹洋号敲洋鼓的摩登少女;既有羽扇纶巾的道士,也有打着观音堂旗号的尼姑;既有喷火跳神的传统舞蹈,也有舞龙戏狮的杂技表演。礼花在空中怒放,鞭炮在地上炸响,一盏盏红灯映照着一张张笑脸,一条条雨丝冲刷着一行行热泪……大开眼界的我,终于恍然大悟:台湾民众对临水夫人的崇拜与信仰,是祖祖辈辈对唐山大陆的文化记忆,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最自发、最民间、最普及、最广泛因而也是最持久的民俗文化活动。

(摘自《闽都文化》2015年第六期)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