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头额头痛什么原因 头额头上起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4-04-12 05:36:05作者:一夜奈良山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头额胀痛、鼻塞不利?送你一剂妙方,慢性鼻炎、鼻窦炎,药到病除

今天给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有效方,这个神方叫作“取渊汤”,来源于陈士铎的《辨证录》。陈氏此方虽奇特,但其疗效确切,效果立竿见影,非常值得推广!

废话不多说,先分享取渊汤组方,它由辛夷、当归、山栀、柴胡、贝母、元参,六味常见的中药组成。

陈士铎描述该方主治: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如流泉水,甚则涕出腥臭,并伴有头额胀痛、鼻塞不利、香臭难辨等症。

他认为“胆属阳,头亦阳。胆热不能久藏,必移热上走于头。脑在头中,头无藏热之处,遇穴即入,寻窍而出,乃顺趋于鼻。”

因此,陈士铎就从“胆移热于脑”的论点出发,发明了清胆宣肺通鼻窍、专克鼻炎鼻窦炎的“取渊汤”。

方中辛夷入胆,引当归以补脑之气血,引元参以解脑之虚火,加柴胡疏胆之郁结,则胆不来助火,自受气之益也。

这个方子中并没有运用止鼻涕之药,反而通过清脑中之火、益脑中之气,来止涕流,从根源上解决流涕不止的问题。用陈士铎的原话就是“遏抑上游出涕之源,何必截下流之水乎?”

此病的辨证要点首当分清虚实

一般暴起、初病、体质壮实者多属实证;久病、体弱、病情缠绵、时有轻重者多虚中夹实,纯虚者少。

实证应分清风、湿、热的偏重;虚证要注意气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同时还须辨别与肺、胆、脾(胃)、肾(包括脑)的关系。

鼻炎、鼻窦炎以热证为多,病久可以伤气。多与肺相关。其治疗原则初起属实者,自以祛邪为要;久病正虚,应注意扶正达邪。祛邪之法,不外疏风、清热、除湿。三法亦多配合使用,但应分清主次。

疏风法主用于有表证者,一般以风热相兼者为多。除湿多取芳香化湿法。而清热一法,应用尤广,因邪热上犯清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同时还当注意解毒排脓。

了解这些后,我们再转回来细看这个方子。

方中辛夷其性走窜,最能入胆,引当归以补脑之气,引玄参以解脑之火,助清阳上行通于头脑以通鼻窍,为本方君药。

方中栀子清心泻肺,擅长清上焦之心肺邪热;贝母开宣肺气,泄降肺火;柴胡舒胆中郁热,振清阳之气,驱邪达表;元参清胸膈心肺之热邪,疗风热泄肝阳。四药共用,清肺泄热、开宣肺气,以避免鼻涕产生,为本方臣药。

方中当归用法最妙。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润肠通便。鼻渊可致脑液尽出,不大补则脑气不生,又因脑液直流,髓不化精,精少,不能分布大肠而干燥,故大用当归既有补脑添精之功,又有滋润肠燥之益,以助补脑通窍之功,是为本方佐药。

纵观全方,药味精简,区区六药,配伍得当,攻补兼施,以求“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来避免脑窍不通、鼻涕横流问题的产生。

临床上我常用此方治疗胆腑郁热类的鼻炎、鼻窦炎,症见鼻流浊涕、黄稠如脓样、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耳鸣、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每每应用,不得不感叹取渊汤之疗效确切、取效迅捷!

另外临床上我也常用此方治疗小儿鼻窦炎。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小儿“阳常有余,易郁而化热”,虚加热,正和取渊汤之义,所以用此方十分对症,效果很好。

当然鼻炎病机复杂,并非一方可解。想要完全治好,只有辨证准确,对症按疗程治疗,才能达到奇效,彻底治愈不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