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龙是一种十分神秘、吸引人眼球的奇异生物。我们喜欢谈论龙,并且十分自豪的将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对龙的崇敬,它是祥瑞、美好、权威的象征。在世界其他地方,对于龙也有大量的文化遗留,特别是西方龙,与我们的华夏龙形成鲜明对比。西方龙,或者说是西方Dragon,是邪恶、凶残的生物。一定要做区分的话,中国龙就是光明、强大、正直的象征,西方龙则是阴暗、恶毒的象征。造成这二者有着同样强大的能量却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的原因,与其成形和宗教影响等有着密切关系。
一.龙的起源
无论是中国龙还是西方龙,它们的起源都很神秘,人们无法确认。
从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来看,中国关于龙的描写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诗经》、《周易》、《楚辞》、《山海经》等书中,都是早早的就有了与龙相关的叙事。《说文解字》中也出现了对“龙”字的解释。由此可见,龙的出现时间十分久远,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就是东周时代,而出土文物相关更是可以追溯到夏王朝。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玉龙,以及一条巨型的石块堆塑龙,刚开始时,专家对于这二者是否是我们理解中的那个龙,始终持怀疑的谨慎态度。而当它们真正面世的时候,线条、形状、随时都可腾空而起的姿态,都让人不得不称服。也因此,关于中国龙的出现时间,可以直接追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关于西方龙的起源问题,能够找到的答案也很不明确。目前所能找到的记载主要有两点,一是《圣经》中二十多次提到的“Dragon”,而《圣经》的成书时间是公元前10世纪,所以,西方龙的出现时间应该在这之前。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成型于公元前九世纪和八世纪之间,其中叙述的古希腊文学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有西方龙的身影出现,所以,西方龙的成型时间也在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最早的推论可以推到公元前4300年——3500年,埃利都遗址发掘出的泥塑像头部呈蜥蜴形或蛇形,根据后来西方龙的部分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或许是早期龙形象的一种变体。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成型时期基本处于原始社会的同一时期。
二.龙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种生物或者事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会表示出该生物或事物的内核。
现在流传的普遍的中国龙的形象是自元朝后才真正定形的,在此之前,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多变,角、足、鳞纹等都是随着时间变化一点一点出现、复杂起来的。之所以说中国龙地位崇高、受到中国人的崇敬与尊重,是因为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各异,十个部落或许有九个部落都有龙相关的图案,九个都不相同。为什么呢?根据参考古籍而出的猜测,古人们或许将未知的生物都称作是龙,比如早期的猪首龙图腾。在早期,中国龙的形象都是源自于自然界,到了元明时期,中国龙的形象彻底脱离自然界,获得了真正的神格,真正成为现代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神龙的形象:尊贵、高傲、强大,这也是我们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西方传说中的Dragon多种多样,其共通的特征是强大、独居、种类繁多,并且毫无例外都是邪恶的代表。关于这一点,笔者相信平常观看欧美影视剧的同学们都会有印象,Dragon绝大部分都是邪恶的代表,少部分是亦正亦邪或者中立立场,并且这一点我们从西方龙的外形上就可以看出来。
西方Dragon体形较短,一般都有硕大的翅膀,外形似恐龙、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中国龙大多体型细长,尾巴与身体没有明显的界限作区分,没有翅膀;中国龙大多数都与水有关,并且是起到正面意义的、对人类施恩、造福人类的行为,西方龙一般与风、雨、雷、电等都有所关联,但大多数都是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等负面形象相关联的;中国龙是皇权与神权的象征,西方龙却一般代表着恶魔与敌人,这些都是从东方龙与西方龙的艺术形象中可以提炼出来的。
三.文化渊源
中西方龙如此巨大的差异,文化渊源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关于龙的记载有很多,如《说文解字》中对“龙”作出的解释: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祥瑞、具有神性的生物,人们尊敬龙并且坚信自己一直被龙这种生物所保护着。我们常提到的星宿信仰中,“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四方神灵镇守四方,青龙隶属于龙的一种,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强大、也最受人们崇敬的。由此可见,中国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的极重要的地位。也是因为这种独一无二的神性与号召力,吸引来了统治者们的注意力,自称是真龙化身,将龙划入天子的行列,以示自己统治者的正统地位。二者相辅相成,皇权得到加强,龙的地位也跃至食物链的最高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鲜少对龙有微词,西方龙则不然,几乎是西方文化中一切负面、邪恶、阴狠等消极意义的代名词。《圣经》将龙视作魔鬼的化身,这也直接影响了西方文化中的龙的地位与形象。文学作品中,西方龙总被刻画成邪恶、贪婪的负面形象,英雄史诗中屠龙神话也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或者说是“英雄的标配”。
四.结语
无论东方龙还是西方龙,都是来自于人们臆想而诞生的产物,是古老的人们对这个世界初步探索而获得的印象。或许不真实,或许不美好,或许不够强大,但它们的存在始终使我们心生向往。
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亦正亦邪,亦善亦恶,它是强大的代名词,是高贵的人间象征。对龙文化的崇尚,也是对艺术、对未知、对神秘的探索与向往。
参考书目:
[1]何新:《龙:神话与真相》,时事出版社,2007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龙是一种十分神秘、吸引人眼球的奇异生物。我们喜欢谈论龙,并且十分自豪的将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对龙的崇敬,它是祥瑞、美好、权威的象征。在世界其他地方,对于龙也有大量的文化遗留,特别是西方龙,与我们的华夏龙形成鲜明对比。西方龙,或者说是西方Dragon,是邪恶、凶残的生物。一定要做区分的话,中国龙就是光明、强大、正直的象征,西方龙则是阴暗、恶毒的象征。造成这二者有着同样强大的能量却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的原因,与其成形和宗教影响等有着密切关系。
一.龙的起源
无论是中国龙还是西方龙,它们的起源都很神秘,人们无法确认。
从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来看,中国关于龙的描写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诗经》、《周易》、《楚辞》、《山海经》等书中,都是早早的就有了与龙相关的叙事。《说文解字》中也出现了对“龙”字的解释。由此可见,龙的出现时间十分久远,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就是东周时代,而出土文物相关更是可以追溯到夏王朝。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玉龙,以及一条巨型的石块堆塑龙,刚开始时,专家对于这二者是否是我们理解中的那个龙,始终持怀疑的谨慎态度。而当它们真正面世的时候,线条、形状、随时都可腾空而起的姿态,都让人不得不称服。也因此,关于中国龙的出现时间,可以直接追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关于西方龙的起源问题,能够找到的答案也很不明确。目前所能找到的记载主要有两点,一是《圣经》中二十多次提到的“Dragon”,而《圣经》的成书时间是公元前10世纪,所以,西方龙的出现时间应该在这之前。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成型于公元前九世纪和八世纪之间,其中叙述的古希腊文学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有西方龙的身影出现,所以,西方龙的成型时间也在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最早的推论可以推到公元前4300年——3500年,埃利都遗址发掘出的泥塑像头部呈蜥蜴形或蛇形,根据后来西方龙的部分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或许是早期龙形象的一种变体。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成型时期基本处于原始社会的同一时期。
二.龙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种生物或者事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会表示出该生物或事物的内核。
现在流传的普遍的中国龙的形象是自元朝后才真正定形的,在此之前,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多变,角、足、鳞纹等都是随着时间变化一点一点出现、复杂起来的。之所以说中国龙地位崇高、受到中国人的崇敬与尊重,是因为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各异,十个部落或许有九个部落都有龙相关的图案,九个都不相同。为什么呢?根据参考古籍而出的猜测,古人们或许将未知的生物都称作是龙,比如早期的猪首龙图腾。在早期,中国龙的形象都是源自于自然界,到了元明时期,中国龙的形象彻底脱离自然界,获得了真正的神格,真正成为现代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神龙的形象:尊贵、高傲、强大,这也是我们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西方传说中的Dragon多种多样,其共通的特征是强大、独居、种类繁多,并且毫无例外都是邪恶的代表。关于这一点,笔者相信平常观看欧美影视剧的同学们都会有印象,Dragon绝大部分都是邪恶的代表,少部分是亦正亦邪或者中立立场,并且这一点我们从西方龙的外形上就可以看出来。
西方Dragon体形较短,一般都有硕大的翅膀,外形似恐龙、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中国龙大多体型细长,尾巴与身体没有明显的界限作区分,没有翅膀;中国龙大多数都与水有关,并且是起到正面意义的、对人类施恩、造福人类的行为,西方龙一般与风、雨、雷、电等都有所关联,但大多数都是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等负面形象相关联的;中国龙是皇权与神权的象征,西方龙却一般代表着恶魔与敌人,这些都是从东方龙与西方龙的艺术形象中可以提炼出来的。
三.文化渊源
中西方龙如此巨大的差异,文化渊源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关于龙的记载有很多,如《说文解字》中对“龙”作出的解释: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祥瑞、具有神性的生物,人们尊敬龙并且坚信自己一直被龙这种生物所保护着。我们常提到的星宿信仰中,“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四方神灵镇守四方,青龙隶属于龙的一种,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强大、也最受人们崇敬的。由此可见,中国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的极重要的地位。也是因为这种独一无二的神性与号召力,吸引来了统治者们的注意力,自称是真龙化身,将龙划入天子的行列,以示自己统治者的正统地位。二者相辅相成,皇权得到加强,龙的地位也跃至食物链的最高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鲜少对龙有微词,西方龙则不然,几乎是西方文化中一切负面、邪恶、阴狠等消极意义的代名词。《圣经》将龙视作魔鬼的化身,这也直接影响了西方文化中的龙的地位与形象。文学作品中,西方龙总被刻画成邪恶、贪婪的负面形象,英雄史诗中屠龙神话也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或者说是“英雄的标配”。
四.结语
无论东方龙还是西方龙,都是来自于人们臆想而诞生的产物,是古老的人们对这个世界初步探索而获得的印象。或许不真实,或许不美好,或许不够强大,但它们的存在始终使我们心生向往。
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亦正亦邪,亦善亦恶,它是强大的代名词,是高贵的人间象征。对龙文化的崇尚,也是对艺术、对未知、对神秘的探索与向往。
参考书目:
[1]何新:《龙:神话与真相》,时事出版社,2007
四序迁流,时乘六龙,又到了十二年一度的龙年,又免不了在龙年开始的时候,谈一谈龙这个东西。
众所周知,龙是虚构的动物。既然如此,“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什么”就成了大家都热衷讨论的问题。
讨论者众多,自然难于达成一致,关于龙的动物形象来源,学界主要有鳄鱼说(唐兰、杨锺健等)、大蛇说(徐乃湘等),以及猪、马、河马等各家说法。除动物之外,自然界的风(龙卷风)、云、虹、电等,都被曾认为是龙的基础原型。
最初的龙
当然,也有人坚持认为龙是自然界存在的实物,且指有恐龙、营口坠龙等一系列证据。不过,恐龙虽然名字里有个“龙”字却跟中国龙没有丝毫关系。其对应的名称 dinosaur,本意是“恐怖的蜥蜴”。19 世纪后期,日本科学家引入此概念时,为了彰显这种动物的巨大与霸气,弃“恐蜥”的直译,而称之为“恐竜”。传入中国的时候,又对应作“恐龙”——显然,它本来面目的蜥蜴是对应不到东方神龙身上的。
营口坠龙指的是 1934 年 8 月 8 日被发现在今辽宁盘锦某处的一具巨型动物骸骨。据称,发现时该骸骨长 10 余米,两角各长约 1 米。不过,学者们一般认为,这是一具被错误排列过的须鲸骸骨。此外,也有报道称,古生物学家将部分“遗骨”鉴定为野马化石。很显然,营口坠龙并不能作为“龙是真实存在的动物”的有效证据。
1934 年 8 月 14 日,《盛京时报》刊发营口坠龙报道,并配发当地人围观“龙骨”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龙的形态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值得重视,那就是“星象说”。中国古代天学所分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合成苍龙。传统上,大家倾向于是现有“龙”的概念,再比照出“东方苍龙”。不过,现在我们知道,龙的形象起源比很多人预想的更早。
1987 年,距今约 6500 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 M45 墓出土了“中华第一龙虎”。墓主人两侧用蚌壳摆出了龙虎造型,脚下又有蚌壳和人腿骨组成的不知名图形(常被释读为北斗)。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对龙虎实际上是对星象的描述。从这个角度来考量,先出现与星象对应的龙的概念,再逐渐将龙的形象丰富、具象化,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河南濮阳西水坡 M45 墓出土了“中华第一龙虎”。
甲骨文里的龙
就龙的形象而言,虽然大家现在非常熟悉这样的描述:角似鹿、耳似牛、鳞似鱼、爪似鹰……也就是所谓“龙有九似”,但这些说法起源并不算太古老。早期的龙,形象非常模糊,无论是大家熟悉的红山文化 C 型大玉龙,还是青铜器上的各种龙纹,虽然也都各具龙形,但最多也就是“三似”“四似”,断然称不上“九似”,和明清时代的标准龙形,差别就更大了。
红山文化大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徐来 摄
由此可见,龙的形象也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清晰、逐渐集中,最后才“定于一尊”的。
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徐来 摄
早期的龙,地位恐怕也并不是太高。在甲骨文卜辞中,可以见到不少商代方国的名字,其中之一就叫“龙方”,其首领更是号称“龙伯”。研究者通常会将其解读为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方国。堂堂中央朝廷,不拿龙作自己的象征,反倒让撮尔藩属大言不惭地以龙为名。
合集6950己酉卜,㱿〔鼎(贞)〕:令般取龙白(伯)。二。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合集6585(贞乎帚妌伐龙方),红框处字样为“龙方”。
龙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顺便一提,商代还有一个方国叫做虎方)更重要的是,这个龙方还不太老实,动不动就跟商王发生战争。商王武丁时期,龙方成为商王朝用兵的重要对象。
武丁当年曾经派出了许多名将,讨伐龙方。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大将是女性,名字叫做妇妌。
千万别对“妇妌”这个名字感到疑惑。与那位大名鼎鼎的女中豪杰妇好一样,妇妌也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的地位实际上高于妇好,名气也远比妇好来得大——著名的国之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所司的那个“母戊”其实就是妇妌。
司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徐来 摄
餐桌上的龙
早期的龙不但要挨打,可能还会被端上餐桌。
《左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夏代第十四任君主孔甲当政的时代,据说天降两龙,一雌一雄。孔甲于是就派一个叫刘累的人,负责饲养这两条龙,号称“御龙氏”。结果,刘累这个临时饲养员技能生疏,竟然弄死了雌龙。可能是想着“来都来了,不要浪费”,他把这条龙剁巴剁巴炖成一锅肉羹,给孔甲端上去了。孔甲吧嗒吧嗒吃得还挺开心。可刘累觉得不行,回头找我要雌龙,给不出来,大概也能给我个肉羹的待遇。于是他偷摸留了。(后来汉高祖刘邦以平民的身份,专食秦鹿,为了拔高自己,硬说刘累是自己的祖宗。这就是后话了)
这种“吃龙肉”的习俗据说流传了很久。《述异记》中记载刘邦的后人、东汉孝章皇帝刘炟在位期间,有一次天降大雨,一条青龙坠落在宫中。大概是直接摔死了吧,所以刘炟下令取龙肉做羹汤,遍赐群臣。
吃龙肉甚至都吃出花样来了。晋司空张华在《博物志》中提到,如果用咸肉羹来腌渍龙肉,那么龙肉上就会出现漂亮的花纹——大概也就更好吃了吧。
神话中的龙
早先,我曾经在自己的神话课里提到过一个现象:重要的神祇往往是龙身。比如作为开辟大神的盘古——如果硬要给中国神话捋一条时间线的话,他就是时间线的开端。(但盘古神话本身,起源并不是十分古早)在绝大部分现代造型中,他都是个手持巨斧的赤身壮汉。不过,考索文献,“用斧头劈开”这个细节是很晚近的演义作品《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中才出现的。而最早记录这段神话的书中,有一个版本(《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引《三五历纪》)明明白白地说着,盘古是“龙首蛇身”。
除了盘古之外,北极钟山的大神烛龙、水神共工、作为太阳神的泰一(太乙)也都是呈现龙蛇之身的。龙蛇身大神中最有名的是伏羲和女娲。二位大神手持规矩,两尾相交的形象,如今大概已经深入人心了。
唐代伏羲女娲图。1967 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这似乎并不能说明龙的地位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非常重要了。因为早期的描述中,常见蛇身的描述。毕竟对季风气候区的农夫来说,田间潜藏的蛇是非常危险的动物。而且,有些人被蛇咬后几乎毫发无伤,有些人则会立即死亡,死状恐怖——这样神秘莫测的结果,想必也极容易与超自然意志联系起来。再往后,龙的形象趋于稳定,地位提升。再由蛇转龙,也并非不合理。
早期的龙在神话中地位并不突出的另一个证据,是谶纬文献中的龙。谶纬是秦汉间儒生方士造作出来的预言书。其中常常会提到“圣王”们的“感生”情况,其中大部分都与天空中的异常现象(彩虹、流星、亮星、云等)有关,此外,还有吃了特殊的东西(玄鸟卵、珠、薏苡等)、触碰到特殊的东西(大人迹)、看见特定的动物(白虎、马、大人),以及与龙接触(《含神雾》《论语譔考》)。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作为一个连父母的名字都失于记录的平民,一朝手握秦鹿,在当时的情况下,其本人、后代、臣僚也必须不断神话刘氏家世。前述刘累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为了把自己的家世与当时盛行的谶纬预言结合起来。汉家朝廷又说自己是“火德王天下”,有“赤帝子斩白帝子”的征兆。更有甚者,《含神雾》说刘邦实质上是赤龙之后。这个说法倒并不是因为龙在当时已经成为帝王的象征了,而只是沿用谶纬中诸多圣王征兆中“火德”一种而已。
作为水神的龙王
龙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还有一种特别的功用,那就是水神龙王。这个身份还蛮奇怪的。因为唐宋以后,龙的地位渐高,到元明之际,渐渐定于一尊,旁人不可僭越。可唯有龙王,虽然拥有“王号”,但实际上只不过是镇守一方水域,依照上级指令行云布雨的“职能部门”。万一有略微误时错点的,还有性命之忧。
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很简单,龙王这个形象,并非来自本土文化。
中国本土文化中一直都存在水神和雨神,分别是河伯与雨师。河伯的称谓可以上溯到商代。《周易·大壮》中说商代先公王亥,驱赶着牛马来到大概位于现在河北省南部的“有易”,与当地的部族作交易。结果遭到有易氏突袭。王亥被杀,牛马被劫掠。据《今本竹书》,王亥之子上甲微联合了河伯,消灭有易氏,为父亲报仇。上甲微也因此成为商国的开国之祖。后来,商人一直都很崇奉河伯,在甲骨文中甚至称之为“高祖河”,当成自己的祖先来置祭。
雨师虽然并没有河伯那么有名,但作为蚩尤的重要将领,曾经与黄帝军大战于涿鹿。虽然最后被旱魃制服了。但也算是神话中的名将了。
而龙王却是源出印度。佛教中有一组八类护法神,以天和龙为首,合称“天龙八部”。其中的龙,音译那伽,原型是南亚地区常见的蟒蛇。蟒蛇的生境常常靠近水源,所以在南亚地区,那伽龙王也就被赋予了水神的属性——至今去东南亚地区旅行,依然可以看到许多以那伽为表现主题的雕像。
印度的那伽雕像,制作于曷萨拉王朝时期。图片来源:Wikipedia。
那伽龙王的形象传入中原地区,大抵在六朝之后——直到六朝时代,水神依然是东海君、青洪君、淋涔君之类的人格神。唐以后,“自然水域中有龙王”的思想才随着佛教的影响扩大而逐渐传播开。也许是“外来的神仙好下雨”吧,龙王逐渐取代了传统中国神话中的河伯雨师,成了唯一水神。不过,即使在唐人李朝威的《柳毅传》中,龙王已经与行云布雨联系在了一起,它们也依然不是下雨这个行动的主角——“雨工”一角,还是要由形如白云的羊群来扮演。
旧事翻篇,还看今朝。如今,龙的形象已经完全定型,意义上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祝科普中国的各位读者朋友,在甲辰龙年里,鱼跃龙门,飞龙在天。恭喜发财。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徐来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院副教授
策划丨徐来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国度。我们真的认识龙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国人都熟悉的龙。
一、龙的起源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龙至少在八千年前就已经被创造出来。那时候的人已经学会了用火,搭建简单的房子,可以制作石器,制作陶器,他们开始知道了自然界的巨大力量,比如翻江倒海、下雨打雷。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力量如何出现,而他们思考过后可能存在着一个神秘的物体在掌控着这一切,而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神秘之物。
关于龙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其一认为是古人们根据大自然拟声化的表现。
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充满了神秘感,他们不能区分雷、雨、云、彩虹、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他们只知道自然灾害吞噬了人畜。同样的远古人们没有将牛羊猪,鱼、鳄、蛇的生活习性研究清楚。
彩虹
他们以为雷、雨、云、彩虹、泥石流是同一类的,而牛羊猪,鱼、鳄、蛇也是同一类的。但是这些神秘的事物让远古人们感觉到害怕,他们认为世界上肯定存在着掌握这一切的神秘物体。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考虑到这神秘之物能上天入地,所以就将诸多动物的部位融合在了这个神秘物身上。
那又该如何称呼这神秘之物呢?考虑泥石流、雷等现象都会出现隆隆声,所以在语音上就将它称为“隆”。古时候造字是以象形为之,而有的人觉得龙像鳄鱼,就造了像鳄的“龙”字。有人说龙像蛇就有了蛇形的“龙”字。所以就出现了众多样式的“龙”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了简化的“龙”字。
而第二种观点是龙是由部落氏族的图腾融合而来。
图腾是原始的氏族或部落所崇拜的对象,它可以是一种植物也可以是一种动物。远古时期的部落氏族时代,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在部落的不断征战中,胜利部落为了更好的统治失败的部落,会将失败部落的图腾的一部分融合到自己部落的图腾中,形成新的图腾,让两个部落同时膜拜。久而久之,龙图腾便产生了。
而对于龙的原型之说没有统一的说法,而且说法众多。最出名的有蛇原型说、鳄鱼原型说、蜥蜴原型说等
蛇原型是所有原型中最早提出来的,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了蛇原型说。西汉后期史学家、经学家褚少孙就提倡“蛇化为龙,不变其文”的观点。而闻一多也在《伏羲考》中提出:
“龙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两脚、马的毛、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因此,龙便是原始的蛇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式的虚拟的生物”
蜥蜴原型说也是很早被提出的,民间叫蜥蜴也叫做“龙子”“石龙子”、“山龙子”、“蛇龙子”等。
《古今注》中提到“蝮蜓,一- 名龙子,一曰守宫。”《本草纲目》说“生山石间者曰石龙,即蜥蜴”。《淮南子精神训》则提到;“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无色无主。禹乃......视龙犹蝈蜓,颜色不变”。因此龙的蜥蜴原型论,在民间也很有市场。
而当代研究者中的刘城维认为龙的原型是蛇,但是同时也说龙的原型也很可能是蜥蜴。
而鳄鱼原型说可以说是起源于一次考古发现,1987年的时候在河南濮阳发掘的蚌塑龙。这蚌塑龙是由白色的蚌壳雕塑而成,整龙长1.78米,高0.67米。但是经过专家的测量发现这条龙的身体部位的比例和鳄鱼的身体比例基本一致。而且这蚌塑龙的眼眶和鼻端向上突起,这些特征都与鳄鱼特征相符。所以鳄鱼原型说就被很多专家提出。
当然还有鱼原型说,比如鲤鱼跃龙门等传说故事,还有以牛马等动物为原型。
但是不管如何,我们可以发现,龙其实是多种动物各个部位的组合,而龙的语音便是模仿大自然雷声、山洪等自然现象。
二、龙的形象中华民族的龙已经走过了八千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龙的形象也不同。
我们刚看到远古时期的龙时肯定会惊讶,远古时期的龙与现代的龙有很大的差异,远古时期是新石器时代的龙。它的形象朴拙、简约,到了夏商周时青铜器中出现了“夔龙纹”,它的特征便是神秘以及抽象。这段时期的龙基本保留着爬行动物的特点,有着蛇身。
夔龙纹
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有双翼的龙,粗狂健壮,称为“飞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龙就变成昂首挺胸大步前行的龙,显得雍容大气,称为“行龙”。从春秋战国到唐这段时间,龙的形象基本褪去了爬行动物的特点,开始腾飞。
从宋朝到近代龙褪去了刚猛变的蜿蜒多姿,通体3华美,宫廷黄龙开始盛行。到了当代龙基本变成了祥龙。多是以吉祥物出现,显得美观,时尚。
这么多的龙的形象,要说最为现代人们所接受的要属于前的华表柱上的蟠龙,这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后的结果,也是经过后人的审美不管改进的结果。
三、龙的象征1、帝王龙说起龙我们想起的象征便是皇帝。龙象征帝王要从秦汉时期开始,秦汉时期龙就被看作自己的比附象征物,真龙天子的说法便出现了。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便是利用黄龙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到了元朝忽必烈垄断了龙的使用权,严禁民间贩卖制造日月龙凤纹的缎匹,对于五爪二角的龙纹只能是皇帝使用,曾两次下诏严禁民间使用,违者严刑处罚,其他的龙纹则可以网开一面。
明朝朱元璋就完全垄断龙纹的使用权,清朝更是将龙作为皇权的象征走向了极端。清朝皇帝的太和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銮殿,面积有2300平米,殿内外有黄龙13844条吗,所以也叫做“万龙殿”。而1868年到1870年,清朝廷派使臣前往欧美时就将龙旗当做大清国的国旗。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龙就是皇权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
2、民间龙在民间,龙是瑞兽的象征,在人们心中龙王是水神的象征,它可以兴云布雨。在古代,以农业为生的古人们不管是旱灾还是涝灾都会对人们的收成产生影响,所以龙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龙有关的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比如赛龙舟、舞龙等。
龙舟
当然除此之外,龙的文化还有很多,比如与龙有关的文学,也有很多与龙有关的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现如今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表征。
参考文献:
1、 王艳亮,李超《龙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创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2017年04期
2、林芳,曹春慧,周丽丽《龙腾华夏——传承龙文化+铸就民族魂——中国的“龙文化”》文物鉴定与鉴赏 [J] 2012年1期
3、李绍连,《“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2013年3期
4、 张玉阳《从考古资料中探讨中华龙的起源问题》 青年时代 [J] 2018年21期
5、【日】伊藤清司著,张小元译 《龙的起源论》思想战线 [J] 2003年第2期
6、袁丽丽、徐伟司、秋霜《中国龙的起源与象征浅探 》 神州(下旬刊) [J] 2013年11期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