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
9月19日,是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造血干细胞捐献更大规模的走进公众的视线,还是20年内的事。2001年,一名身患白血病的苏州姑娘,移植了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当年年底,我们成立了中华骨髓库,到2020年8月,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量突破了10000例!经过这些年的累积,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已经来到了281万人份。2007年就首次向台湾同胞提供造血干细胞,目前已向28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并不容易的捐献者和受助者的配型成功,而一旦配型成功,绝望的家庭会瞬间看到希望。当然库存量越大,配型成功的几率就越高,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让更多绝望中的人们看到希望?《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给生命以希望。
▍“我这一辈子过了两世”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当时就坐在医院的楼梯间,就想这么大的病也许都救不活了。怎么这个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在做梦吗?
2014年,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武汉女孩儿胡磊,患上了T母淋巴细胞淋巴瘤,查出时已是晚期。医生说,摆在胡磊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我爸妈就只有我一个女儿,我轻言放弃可能也不是很负责任。医生当时就说,如果可以,一定要去骨髓库去找一个,这样存活下来的几率会很大。
透过中华骨髓库,找到茫茫人海中与自己成功配型的人,是医生眼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是这个血液病患者家庭最大的奢望。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当时找骨髓库也没有抱很大希望,因为我觉得几率实在是太小了,但是我觉得上天对我真的是太好。我不到半周的时间,大概三四天就找到了骨髓,而且跟我是全相合,我当时真的觉得生命太神奇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2014年5月末,当时我是接到商丘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说你和一个患者配型成功,你是不是愿意继续完成捐献?
黄伟接到通知的前一年,在国企工作、常年参与河南水上救援志愿工作的黄伟,带着14名水上救援队队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黄伟还清晰地记得,在一同加入的14名队友中,他第一个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在我即将捐献的时候,有一次我女儿告诉我,她说爸爸我姥姥让我劝劝你,说别捐了,我觉得孩子说这话也很正常。医生给我谈的第一句话,他说我们不会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体为代价,去挽救一个患者。我觉得医生的这句话,也是在打消我的顾虑。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老实说有担心,我旁边一个病友阿姨遇到悔捐,而且不是陌生人,而是她自己家里的亲妹妹。那件事情其实对我打击很大,我就看着我身边的阿姨一步一步地衰竭死亡。我们其实作为患者,并不想说会有一个人一定有义务来救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去体会,那种在万丈深渊的感觉。但这时候有一个人从顶上牵了一个绳子,能够给你一丝希望。
配型成功,胡磊看到了一丝生的希望,但她又害怕这丝希望转瞬即逝。最终,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黄伟,还是给了胡磊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时,胡磊的父亲透过中华骨髓库向黄伟递交了一封感谢信。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我是大概12点多完成捐献的,患者所在医院的志愿者就过来,拿我的造血干细胞,同时就带来一封感谢信。夜深人静了,我才打开这封信,他说无数次在梦中梦见自己代替女儿得了这种病,然而梦醒之后才知道残酷的现实不是因父爱母爱所能改变的。我也是一名父亲,我也有一个女儿。我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看着是挽救了一条生命,其实挽救的是一个家庭。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当时我的主管医生就去了移植仓说,胡磊你放心,你的骨髓来了。然后正好晚上10点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一袋血,我就看见那袋骨髓了。我说我这辈子特别幸运,人家一辈子就一世,我这一辈子过了两世,我说我今天重生了,因为这一刻也就是供者的骨髓流进了我的身体,我就从那一刻感受到了力量。
移植了造血干细胞的胡磊,踏上了跌跌撞撞的康复之路,虽然病情在两年后疑似复发,但是重生的她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她去背包旅行,去做义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同时,也在尽力给社会带来价值。在河南,黄伟还活跃在水上救援的公益一线,得知两年后胡磊疑似复发需要二次捐献时,他又再度挺身而出。然而,出于医学伦理学要求,作为非亲缘造血干细胞供患双方,黄伟和胡磊在移植未满两年内不能见面。
2014年,黄伟是中华骨髓库第4184例捐献者。今年,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国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一万例。活动现场,胡磊和黄伟终于见面,而他们仅仅是万例中的一例,这背后,既有281万登记入库志愿者提供的基数保障,也有配型成功后,一万次的志愿捐献。
白岩松:
2005年,我在台湾,还拍到了一次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紧急运送到北京的惊险过程。由于当时两岸还没有直航,飞机从台湾起飞到香港,再转机到北京,然后救护车在飞机那儿等候,医生在医院守候多时。虽然最后手术成功,但过程万分惊险。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一边感动,一边也在期待什么时候我们的中华骨髓库能拥有大规模的库存量。配型成功能变得再近一些、再方便一些、概率大一些。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需要人们在观念上的改变,以及更多人了解捐献的安全性。其实不仅仅是造血干细胞捐赠,很多对生命的救助,也需要更多的常识普及,甚至是从娃娃抓起。
▍救在身边 爱心相髓
除了自己的例行献血,志愿者许艾菲还要在人群中找寻愿意留血样的人。很多人不了解造血干细胞,她就一遍遍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对方听。几年前,许艾菲同样是在献血点知晓造血干细胞,决定捐献的那一刻,她选择在社交平台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记录整个过程,这让不少人觉得造血干细胞捐献或许也没那么恐怖,她也因此爆红网络。
许艾菲:因为恐惧和不理解它都是必然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去明白这个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在捐献之前我们也会有一些担忧,我就想把我自己今天摆在面前给你看。你看我长得也挺好,挺健康的也没什么疾病。我们宣传的口号里面就有一句“造血干细胞,你行我也行。”其实就是我以我们一些捐献者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话,比一些直接去跟你说,你要捐献这个事情,更有一些说服力。
造血干细胞捐献,更惯常的说法是骨髓捐献,因为以往要动手术、抽取骨髓血以采集造血干细胞,而如今则可以像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一样,通过外周血进行采集,不过这需要打动员针把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进行采集。
许艾菲: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人体会有一些不适应,我觉得不需要去隐藏。扎针的确是会痛的,打动员针可能的确是会让你腰酸的。不要去把这件事情描述成一件特别高大上的一件事情,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点要求,就是不能牺牲自己的健康去为了救另一个人。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象的,离你那么远的,那种高大。她实际上也是人,她也有疼痛,但是她是在做一些斗争,在做一些纠结,在做一些平衡。那些过程,我真的觉得他们真的是个凡人,但是做了一个不平凡的事情,因为他们在自我说服自己。
更多人因她知晓造血干细胞,而挽救生命,与患者血脉相连,她却从没觉得自己的善举多么伟大。想到如今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有281万人,尚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她便在捐后毅然加入捐献志愿宣讲队。除了年轻人是她宣讲的潜在捐献对象,自己的兄弟姐妹、早已过了45岁捐献年纪的长辈,同样是她的宣讲受众。
许艾菲:有很多捐献者甚至都是瞒着他的全家去捐献,工作时偷偷请了假,偷偷一个人跑去打动员针。可能要等到当地的一些报纸媒体开始报道这个事情,他家人才知道这件事情。对于一些可能年纪大的人来说,我们不要求他说能够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这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能够去理解我们曾经这些捐献过的人。或者在我们捐献的时候,他们能够给一份支持和理解。
以亲身经历者身份引发共情和换位思考,能让对方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予以了解认同并自主行动,同样是有效宣讲和传播,这是许艾菲践行公益的基本逻辑,也决定了她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自己的行为和身份。
许艾菲:我觉得对于一些好事,我们当然要给予肯定。我们不要遮遮掩掩,或者说我们做了好事不留名。我觉得现在大家更普遍地接纳于一种观点,就是做了好事就是应该奖励,就是应该表扬他,就是应该把好事公开出来。
当下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疫情,也在影响许艾菲的生命观。面对离开我们的医护和努力走到现在的人们,她觉得生命如此脆弱而坚强。
许艾菲:我为什么要去救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我跟他又不认识,他是死是活,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经常也是换位思考这个角度来跟他们说,那今天如果生病的是你的家人或者是你,你希不希望有一个人来救你。也有一些人听到我这些话之后,他也沉默了,他也觉得说好像是有一点道理。
同在本周五,刚开学不久的浙江海洋大学上了首堂急救培训课。与此呼应的是在不久前,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由于临近海洋,溺水等事故多发,该校早在几年前就把自救和互救的急救培训列入教学计划,每班培训2名救护员,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宿管员、保安等也被纳入培训范畴。而此刻,疫情中逆行医护等正唤醒公众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与渴求,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和节点。
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 陈晓燕: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所以我们要学习急救知识,而且我们要除了自己学,要让周围的人一起来学。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大家都掌握知识了,那么才可以开启一个生命互助的通道。
“人道、博爱、奉献”在被重新审视,而更多人接受生命教育既是为他人得救创造机会,更为自己的自救和他救赢得时间。
学生 熊婉婷:受益最贴近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本身,还有一个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家人同学都是一个很大保障。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社会的大众能够理解认同,加入进来。然后同时还能够在社会上传递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关爱生命还互相支撑生命这样的一种氛围。
白岩松:
很多事情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曾经给很多人的生命带来悲剧,并充满着隐患的有偿献血,经过向无偿献血的转变,再加上公众无偿献血意识的提高,血液的供给安全基本得到解决。而造血干细胞捐赠由过去偶尔配型成功,会让整个中国感动,现在越来越变成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救助。当然,中华骨髓库的登记人数还应该有更大范围的增长,一万例完成捐献也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我们应该相信时间会很快的,使这个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至于器官捐献甚至是遗体的捐献,我们完成了政策上的重大转变,但依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让人们在观念和行为方面真正地向前迈进。但请相信时间,它会让我们所期待的,更快地变成现实。
监制丨徐新
制作丨李昂
视频制作丨张大鹏 郭佳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喜欢孩子,却从来不敢看亲子节目
为当妈妈,顶着压力网上发帖求助
看完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有网友感叹
“这就是‘母爱是女人的天性’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说起自己对孩子的渴望时,王丽潸然泪下。
昨日,一条题为“想要个孩子,需要献血治疗,请求大家帮帮忙”的帖子,在网上引发关注。
“怀不了孕,怎么与献血治疗扯上边?”“有什么目的?”………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带着同样的疑惑,我联系到了住在威海的发帖人王丽(化名)。原来,在这个帖子背后,有一个想当母亲的女人的辛酸故事……
威海晚报记者 高杰 文 韩盼盼 图
三次怀孕,未能如愿当上母亲
5日上午10时许,在网上看到帖子后,我拨通了上面留下的电话。
“对不起,让我平复一下心情。”得知我的身份和意图后,王丽哽咽着说,她正准备将自己的诊断书上传到网上,想以此证明她没有说谎,也没有其他目的。
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在征得王丽同意后,我赶到了她家。
虽然天气挺热,但王丽却穿着长裤。“我有甲减,每天都在吃药。”王丽为我打开风扇,转身拿来一堆病例放在了茶几上,这只是她所有病例中的一部分。
茶几玻璃下压着几张王丽以前的照片,与照片上的相比,现在的她胖了一些,精气神也少了一些。
王丽今年34岁,老家文登。丈夫是她的大学同学,老家天津。
2008年,王丽在威海结了婚。在婚后大多时间里,她都在天津照顾生病的婆婆和帮小姑子看孩子。2010年初,婆婆去世,王丽回到威海定居,丈夫仍在天津工作。
结婚后,王丽曾怀孕过3次,但都以流产告终。“营养不良,孕酮太低,还有其他原因。”王丽说,因为种种原因,她每次怀上孩子的时间只有十几天,至今未能感受做母亲的滋味。
很喜欢孩子,却从来不敢看亲子节目
“我就是想有一个完整的家。”王丽好几次都忍不住落泪,一边责备自己最近为什么变得这么爱哭。她非常喜欢小孩,路上看到别人的孩子,就想过去逗一逗,抱一抱。
《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王俊美不敢看电视上很火的那些亲子节目,每次一看都忍不住哭。去超市时,每次见到小孩的衣服和玩具都特别想买,但是理性又压抑住冲动。她每次远远绕开游乐场走,因为她害怕看到亲子欢笑的表情。
她也无数次憧憬有孩子后,生活也会是幸福模样。每天睡觉前,她都潜意识告诉自己不要做梦,怕梦到孩子,醒来时更痛苦。
无论再痛,王俊美却坚持不吃止痛药,怕对身体不好,更难怀孕。
担心止痛药影响身体,爬楼梯减轻疼痛感
王丽的家里放着不少布料,她以前曾开了一个网店,卖手工布艺品。“因为看病,这一切都耽误了。”王丽说,她现在每两三天就要跑一趟医院,做各项检查。
2013年4月,王丽第三次流产后落下了病根:每次来月经时都痛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起初,她坚持不吃止痛药,“担心对身体不好,今后更难怀孕。”于是,她每次痛得受不了时就跪在垫子上,这样会让自己好受一点;有时会通过爬楼梯的方式来减轻疼痛感。
今年7月,因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疼痛,王丽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她患有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另外封闭抗体也呈阴性。医生说,最坏的结果是要切除子宫。
“切除子宫后,女人还算是女人吗?我这么年轻,我还没有孩子!”看着检查结果,王丽哭了,她想在子宫切除前要个孩子,当上妈妈。
了解到王丽的意愿后,医生建议她做试管婴儿。“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都可以通过治疗暂时抑制,但治疗阴性封闭抗体却需要献血治疗。”医生说。
治疗中遭遇无奈,丈夫的血液不合标准
据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门诊一名医生介绍,封闭抗体是保护胎儿的一种抗体,如果孕妇封闭抗体呈阴性很有可能会流产。
“治疗时一般需要抽取丈夫体内一定量的外周血,进行离心沉淀机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再输到妻子的前臂皮内。妻子怀孕后还要再接受一个疗程的巩固治疗。一般一个疗程要接受4次治疗,每次需要血量20毫升,每次治疗间隔2周。”这名医生说。
然而,让王丽没有想到的是,丈夫的血液指标并不合适,她只能寻找其他血源。“亲戚的血是不能用的。”医生说,献血者必须与王丽没有血缘关系,最好是健康的男性。献血人的血液要经过多项检查达标后,才能为王丽进行献血。
“还有几个朋友也检查过,但血液也不合标准。”王丽说。
网上发帖求助,她想有个完整的家
随后,我从医院了解到,献血人的血液检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和血常规检验等。按照医护人员的说法,只有这些指标全部达标,才能为王丽进行献血。
王丽说,她在威海的朋友并不多,无奈之下只好在网上发了帖子,希望可以找到可以帮她的人。“我就是想有一个完整的家。”她曾无数次憧憬有了孩子后的幸福生活。
当然,即便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血源、封闭抗体顺利转阳,但也不能保证王丽就能成功受孕。
“我就是想要个孩子,不管怎么样,我都想试一试。”王丽说。
昨晚我梦见血了,好像是我打了一个孩子,孩子嘴角流出鲜血,这意味着什么呢?
梦境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投射,常常承载着无法言说的情感和欲望。而梦见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梦境象征,可能代表了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经历或者现实生活的压力。
在你的梦境中,你梦见自己打了一个孩子,孩子的嘴角流出鲜血。这个梦境不仅让你感到恐惧和困惑,更加让你渴望知道它隐藏的意义。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梦中的各个元素来解释这个梦境的可能涵义。
首先,孩子在梦境中通常代表我们内心深处的纯真、无邪以及成长的过程。他们是我们最原始的状态,代表了希望和未来。然而,在你的梦中,你打了一个孩子,这可能表明你对自己内心某个方面的压抑或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
其次,血象征着生命和情感的流动。血液的流失常常与生命的消失相关联,同时也与情感的爆发和压抑有关。当血液出现在梦境中时,它可能代表着内心积压的情绪或者丧失的能量。
孩子嘴角流出鲜血这一具体细节也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嘴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言语和表情传递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鲜血则象征着痛苦和伤害。因此,孩子的嘴角流出鲜血可能意味着你在某种情境下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你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了某种伤害,无法通过言语或表情来释放内心的痛苦。
解读完这些梦境元素后,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可能的解释。你梦见打了一个孩子并造成其嘴角流出鲜血,可能代表了你在现实生活中压抑了某种情感或体验了某种伤害,但无法通过直接的沟通或表达来释放这些负面情绪。这个梦境提醒你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面对这些积压的情绪,才能真正解脱内心的压力。
然而,解梦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特的。因此,最准确和完整的解释应来自于你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你对这个梦境仍然感到困惑,并希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建议你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从更深层次上去探寻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以及它们在梦境中的表达方式。
无论如何,梦见血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反思和探索自己内心的契机。通过理解梦境背后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
血是生命的源泉,流动的血是人最大的财富和健康,所以梦见血是财富的象征!而梦见出血,特别是那现场流血,一定注意近两三天金钱的损失。而我,黎明做梦当天就出现过这种金钱损失情况:
梦中,开车经过邻居门口,看到邻居最小的女娃芬芬,也就6、7岁,在他们家门口的路上玩耍。突然一条大黑狗冲向女娃,我家门口到她家门口 也就二三百米距离,我从开车到那里从车上冲下来,也就一两分钟光景,看到狗冲过来撕咬到那个小女孩大腿部,一条深沟不断出血,那血冒得,我胆战心惊!后面惊醒,梦中情形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创业初期,每天不得不到处跑客户,没有时间停下来,更不可能因为一个梦境就休息吧!因为当时对梦境的事我也不像现在这么相信。开车和那位外出办事了,重点来了:
中午饭点时间,找了一家牛肉面馆,把车停在门口侧面,车不可能停在正门口对吧。一碗面,也就一二十分钟。出门赫然发现车驾驶窗玻璃被砸碎,我放在副驾驶座位上新买的包不见了。包中现金不多,但有刚买的两张好不容易抢到的火车票!
加上车窗玻璃, 损失至少小几千。亲们,那是十年前啊!时至今日,包括梦境和发生的事件,我依然记忆犹新!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