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的12月2日
主要事件:
1: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2:1869年12月2日——美国西雅图市(City of Seattle)建立
3:1929年12月2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化石被称为“北京猿人”
4:1942年12月2日——在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主持下,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5:198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成功
一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23岁时的拿破仑
担任意大利军司令的拿破
拿破仑加冕大典
二
1869年12月2日——美国西雅图市(City of Seattle)建立
西雅图(Seattle),始建于1869年12月2日,得名于西雅图酋长。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西临奥林匹克山脉,东临华盛顿湖,该市距离加拿大与美国边境约174千米。总面积为369.2平方公里,共下辖塔科马、奥林匹亚、斯波坎、贝尔维尤、奥本五个区域。该市河流、森林和湖泊广布,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市人口约为478万(2016年),华裔约占全市人口的3.45%。
西雅图在航天、计算机软件、生物信息科学、基因科学、电子设备、医疗设备、环境工程等方面处于领导地位。西雅图是一个表演艺术的中心。西雅图交响乐团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出版唱片最多的交响乐团之一;西雅图被认为是垃圾音乐的诞生之地,也是油渍摇滚的诞生地。本区知名人物众多,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2016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008亿美元。202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16个举办城市之一。
考古学挖掘表明美洲原住民至少在四千年前来到西雅图地区聚居,在欧洲殖民者首次来到时,当地的原住民(之后被称作度瓦米许)在西雅图已在普吉特海湾的依利雅特湾附近建立了至少十七个村落。
1792年5月,乔治·温哥华在探险旅途中来到了西雅图地区,这也是来欧洲人的首次来到西雅图地区。
1851年,由路德·M·柯林斯(Luther M. Collins)领导的一个大型队伍到达西雅图的度瓦米许河河口,并在同年9月14日正式宣布归属他们;同年9月27日,柯林斯队的一些成员在前往他们宣布占领的土地与丹尼队的三名侦探员碰过面;9月28日,另一探险队丹尼队宣布占领阿尔基点;在丹尼队的部分成员占领阿尔基点后,剩下的成员在从同年11月13日的一个暴风雨天,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划船到了此地。
1852年4月,白人移民将居民点转移到依利雅特湾(Elliott Bay)。
1853年5月23日,绘制成城市的第一幅地图。
1865年至1867年,西雅图是一个镇。
1869年12月2日,开始正式成为一个市。
1889年11月11日,华盛顿州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2个州。自此,西雅图隶属于华盛顿州,并成为该州的最大城市。
19世纪末,淘金热为西雅图带来了一个短暂的小小的发展。
20世纪初,造船业为西雅图带来了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雅图的经济受益于波音航空工业商业所带来的发展兴旺。
三
1929年12月2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化石被称为“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上的山洞里发掘出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北京人在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的双手相似,捕食野兽。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北京人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这处遗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1936年,贾兰坡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并于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它们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万件以上。文化堆积层内有成堆的灰烬、烧骨和烧焦的朴树籽,以及动物化石100多种。这个被称为“北京人之家”的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发现的资料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也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复原像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分布点——龙骨山
四
1942年12月2日——在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主持下,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核反应堆,又称为原子能反应堆或反应堆,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核反应堆通过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无需补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严格来说,反应堆这一术语应覆盖裂变堆、聚变堆、裂变聚变混合堆,但一般情况下仅指裂变堆。
曼哈顿计划期间,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由著名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领导的小组于1942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该反应堆是采用铀裂变链式反应,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芝加哥大学也因此成为人类“原子能诞生地”。
早在1929年,科克罗夫特就利用质子成功地实现了原子核的变换。但是,用质子引起核反应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使质子与目标的原子核碰撞命中的机会也非常之少。
1938年,德国人奥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铀原子发生了碰撞。这项实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使铀原子简单地发生了,而且裂变后总的质量减少,同时放出能量。尤其重要的是铀原子裂变时,除裂变碎片之外还射出2至3个中子,这个中子又可以引起下一个铀原子的裂变,从而发生连锁反应。
1939年1月,用中子引起铀原子核裂变的消息传到费米的耳朵里,当时他已逃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费米不愧是个天才科学家,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直观地设想了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开始为它的实现而努力。费米组织了一支研究队伍,对建立原子反应堆问题进行彻底的研究。费米与助手们一起,经常通宵不眠地进行理论计算,思考反应堆的形状设计,
1942年12月2日曼哈顿计划期间,恩利克·费米的研究组人员全体集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Stagg Field Stadium下方的一个巨大石墨型反应堆前面。 这时由费米发出信号,紧接着从那座埋没在石墨之间的7吨铀燃料构成的巨大反应堆里,控制棒缓慢地被拔了出来,随着计数器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响声,到控制棒上升到一定程度,计数器的声音响成了一片,这说明链式反应开始了。 这是人类第一次释放并控制了原子能的时刻,这个反应堆被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
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者:费米
核反应堆内部
核反应堆透视图
费米手持一原子模型
五
198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成功
世界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由威廉-迪弗律兹医生主持
1982年12月2日,61岁的巴尼-克拉克博士成为第一位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的心脏病患者。克拉克是西雅图地区退休的牙医师。该年12月,由盐湖城犹他大学医学中心威廉-迪弗律兹博士领衔的外科小组,为他完成了7.5小时的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在进行手术前,克拉克因心脏衰竭而久卧病床,并且面临死亡的威胁。现在克拉克靠一颗贾维克7号橡胶金属制成的人工心脏维持生命。贾维克7号的名字是取自发明者罗伯特-贾维克博士。贾维克7号取代心脏的两个心室,使血液流到肺部及全身,它会使动物维持生命长达数个月,但从未用于人体内。
不久后,人工心脏左边部分开始失效,在医生们换掉人工心脏左边后,医生说克拉克正在开始逐渐恢复。
人工心脏的使用始于1953年,至1965年美国外科医生迈凯尔-贝克才首次成功地在动物体内移入人工心脏,来辅助心室的运作。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