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但那些让人觉得知识渊博的人总是在寻找各种渠道来扩展他们的知识。他们认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来看看孔子老师的故事。
孔子年轻时就是一位著名的老师。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深刻。30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当老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数千英里。孔子日夜露宿。几个月后,他终于来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到一辆马车。一位70多岁的老人站在车旁。他穿着长袍,头发和胡子都是白色的。他看起来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可能是我想拜访的老师!于是他走上前去参加仪式,问道:老人,你是老丹先生吗?你是-老人看到一个尘土飞扬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他有点困惑。孔子很快说:孔丘,一个学生,来见老师。请接受我的学生。老子说:你是仲尼。当我听说你要来的时候,我在这里迎接你。你的研究知识并不比我差。你为什么要拜我为老师?孔子听了再次的仪式,说:谢谢老师的等待。学习没有尽头。你的知识渊博。如果你和你一起学习,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开老师,随时咨询。老子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了他。
也许你也喜欢:
藏传佛教10基本礼仪
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白素贞与许仙的结局
霸王别姬的爱情悲剧,项羽和虞姬的故事
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成就卓著。他活了73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纵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修身修心之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孔子提出“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益于健康长寿。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纤巧势利,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
实际上,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印证了孔子“仁则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现代心理学也印证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因为心情愉快能增强人的免疫力,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做事问心无愧,而且乐于助人,没有心理负担,时常能体会到内心的快乐,这样的人生病的机会相对较少,寿命自然就能长一些。
第二,孔子提倡的是“自强有为”。《易经》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运行不息,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孔子最见不得懒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懒散使人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难尽天年。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静止便意味着停滞,停滞便意味着销蚀。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成。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期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在人生的征途上,孔子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取精神。
另外,孔子倡导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快乐,在与人相处、人际交往中体会快乐的心情。“孔子 很重视快乐对健康的有益作用,而他认为快乐必须通过实践,通过交往来获取。”因此,当他的弟子问他如何自我评价时,他说道:“发奋忘时,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正体现出孔子那种忘我投入,陶醉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甚至把时间和所有烦恼都抛诸脑后的豁达心态。
孔子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切结合在一起,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保证和积极苦干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正因为孔子具备了这种“真积力久”(荀子语)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而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第三,孔子提倡:修心也修身。孔子认为,人一生中有三件大事要时时警觉。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第十六》)意思就是说,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要惜精保命,爱护身体,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精力旺盛,要警觉争强好胜,不要为一些小事就吵吵闹闹,甚至拳脚相向,于己于人都不好。年老了血气衰退,应警觉贪得无厌,要常怀平常心,不计得失,经常保持心理平衡,心情畅快,精神愉悦,这样才能健康长寿。古代得道之人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当中的奥妙就是他们能及早树立节欲长生的观点,懂得爱护身体,爱惜精力,所以精力不会枯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生于鲁国陬邑(山东曲阜)。儒家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周游陈、曹、宋等国14年。被后人尊称为“文圣”“万世师表”“孔圣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有著作《诗》《乐》《书》《礼》《春秋》《周易》。孔子51岁时,当上了一个小官,此后孔子便连连升迁,一年内当上了大司寇。在此期间,鲁国实力愈加强大,社会秩序非常好,史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