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大骆国 大骆驼

发布时间:2024-04-22 03:29:59作者:相见陌路来源:用户分享

大骆国 大骆驼

本文目录一览:

嬴姓大骆国的由来

今天说说嬴姓大骆国。

相传,嬴姓先祖为伯益。帝虞舜时期,伯益因佐大禹治水,而被舜帝封在嬴邑,赐姓赢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据学界专家考证,嬴邑在即今山东莱芜西北。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伯益为部落长时,建都邑于今河南范县。范县古称秦,故伯益族又称秦族、秦人或东秦。伯益佐禹治水,又为舜主畜,均有功劳,被舜“妻之姚姓之玉女”,“赐姓嬴氏”。

学者一般认为,嬴姓诸氏族最初的活动地当在今天的山东地区,至夏、商时,形成了庞大的氏族集团,它与东方其他部族结合,几乎脱离夏、商两朝的控制,先秦时代统称之为“东夷”。

《史记·秦本纪》载:“大费(伯益)生大廉,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蜚廉一脉则早在夏、商时期便迁移至西方。

蜚廉生恶来,恶来四世孙曰大骆,大骆建立大骆国,居于犬丘。大骆国居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兴平县一带(一说在今甘肃礼县),爵位为伯爵。

大骆娶申侯女生长子嬴成,他还有个庶子非子(嬴非)。非子善养马和训马,被周孝王派到渭水担任养马之官。非子工作甚为出色,周孝王的马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休养生息,种群也得到了扩大。周孝王对非子十分满意,欲奖赏他。周孝王找来了申国的国君申侯,与他商量将非子立为大骆国的继承人。

然而申侯不同意周孝王的想法,他对周孝王言:“当年,我的祖先骊山的女子嫁给了西戎族的胥轩为妻,生下了儿子。因为亲缘之故归顺周朝,为大周保卫西部边疆,西部边疆因此和睦太平。如今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国君,生下继承人嬴成。与西戎有亲缘关系的申国与大骆国多次联姻,才使得西戎族都归顺大周,你才得以称王。你还是再考虑一下吧。”看来,申侯都维护自己外甥的地位,周平王姬宜臼的舅舅不也是申国国君申侯吗,周平王的舅舅甚至为了外甥,都把西周给灭掉了!

周孝王听了申侯的话,为了西部边疆的安定,便放弃了让非子继承大骆国的想法。故而,嬴成继承了大骆国的国君之位。

不过,周孝王也对申侯说;“当年伯益为舜主管畜牧,牲畜繁殖很多,因此得到了土地的封赏,并赐姓赢。现在他的后代也为朕蓄养马匹,那么朕也仿照先例分给他土地作为大周的附庸。”于是便将秦地封给了非子做封邑,命他延续赢氏的祭祀,称之为秦赢,从此建立了秦国七百年的基业。

大骆国在传世文献上记载甚少,在历史长河中也没有翻起丁点大的浪花。到了西周厉王时代,由于周厉王昏庸无道、朝政黑暗,导致诸侯起兵叛乱。大约公元前841年,西戎也趁机起兵造反,攻打周朝的边境,灭掉了犬丘的大骆国。

然而,大骆庶子非子建立的这个秦国,在中国的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最终一统华夏,建立大秦帝国!

(本文为资料收集编辑整理而成,侵权告知删)

你知道外国人是如何吃骆驼的吗?500斤重的大骆驼,都能这样吃了

探寻异国风味:品味骆驼美食

在人类漫长的食物历史中,各种各样的食材都曾被人们探索和利用。而在远离大海和丰富资源的沙漠之中,骆驼成为了沙漠民族的重要伙伴,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让我们一起探寻,在异域的沙漠之中,外国人是如何吃骆驼的。

一、骆驼肉:沙漠中的美味

沙漠中的骆驼肉早已被当地人视为美食,而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它也是一种独特的品尝体验。骆驼肉的风味与普通畜肉截然不同,它富含蛋白质,低脂肪,且肉质细嫩。在烹饪上,骆驼肉多样化,可以烤、炖、煮、炒,配以各种香料和调味料,味道令人难忘。

在沙漠中,我曾有幸与当地人分享了一顿正宗的骆驼肉大餐。当我看到厨师们巧手操作,将新鲜的骆驼肉处理成各种菜式时,我对于骆驼肉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酥软的烤肉到浓香的炖菜,每一道菜肴都展现了骆驼肉的独特魅力。

二、烹饪艺术:外国人探秘沙漠美食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品尝骆驼肉不仅是一次味觉之旅,更是对于沙漠文化的深度体验。在沙漠之中,烹饪是一门艺术,而骆驼肉则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曾在一次沙漠之旅中,跟随当地的厨师学习了如何烹饪骆驼肉。他们将骆驼肉切成薄片,用香料和调味料腌制,然后在火上烤至金黄酥脆。这种简单而又美味的烹饪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沙漠人民对于食物的珍惜和对于烹饪的技艺。

三、骆驼奇观:500斤重的大骆驼

在我探寻骆驼美食的过程中,有一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个沙漠部落的聚会上,他们准备了一头重达500斤的大骆驼作为晚宴食材。

这头大骆驼的到来引起了一阵轰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庞大体型,更是因为它将带来的丰盛美味。厨师们开始了紧张而又兴奋的烹饪过程,他们利用特制的烤架和火坑,将骆驼肉烤制成各种口味独特的菜肴。

晚宴开始后,我终于品尝到了这头大骆驼的美味。那浓郁的香气、酥脆的外皮、嫩滑的肉质,让我感受到了沙漠美食的魅力。在沙漠之中,人们对于食物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都融入到了每一道菜肴之中。

四、文化交流:沙漠美食的魅力

在品尝骆驼美食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食物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沙漠人民来说,骆驼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通过与当地人分享美食,我不仅仅是品尝到了骆驼肉的美味,更是了解到了沙漠文化的深度和丰富。在这片干旱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更是人们交流和交融的桥梁。

五、结语

探寻骆驼美食的旅程让我感受到了异国文化的魅力和食物的神奇。在沙漠之中,骆驼肉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传承和热爱的象征。通过品尝骆驼美食,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沙漠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也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味觉之旅。愿我们能够在未来的旅程中,继续探索各种各样的美食,感受到世界的无穷魅力。

澳大利亚120万头骆驼泛滥成灾,人类是其唯一天敌,为啥灭不完?

在纪录片《犹大项圈》中,一头骆驼被人类的射中,随后闭上了眼睛。但它并未死亡,过了一会儿它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身上除了多了一个项圈,其余什么也没改变。它开心极了,寻找着同伴的身影,和同伴们一起觅食、嬉戏。

然而好景不长,一艘直升机打破了骆驼们宁静的生活,在直升机上有一位猎人,他手持,肆意掠杀着这群可怜的骆驼。直到,只剩下最后一头带着项圈的骆驼,它成功地逃出了直升机的狙杀。

骆驼是群居动物,没了家族之后,这头骆驼开始流浪,直到它被另一群骆驼接纳,成为家族中新的成员。这头刚经历过灭门惨案的骆驼开心极了,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家。

然而,载着狙击手的直升机又出现了,和上次一样,这次所有的骆驼全都死亡了,只剩下头戴项圈的骆驼。

直到此时,这头骆驼才明白,这个项圈虽然是自己的“护身符”,但也会给同伴招来灾难。于是当它再一次遇到骆驼群时,它拒绝加入该家族,选择自己一个人独自流浪。

事实上,这头骆驼头戴的项圈,包含有定位系统,当地人们会随机选择几头骆驼,为它们带上定位追踪系统,由于骆驼有群居性,当它们融入到新的成员时,人们就会跟随着定位系统来到种群这里,定期猎杀骆驼。

这个纪录片一经上映之后,遭受了很多保护动物的个人和组织的谴责,然而事实上,澳大利亚之所以射杀骆驼,是因为骆驼实在是太多了,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骆驼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来自陆地的动物们很难游到这里,所以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有袋动物类。

然而在大航海时代,澳大利亚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在1788年时,英国为了解决国内监狱不足的问题,决定将罪犯转移到澳大利亚。

跟随着罪犯一起而来的还有军官,官员以及医生和家属们,一些罪犯刑满释放后也没有选择回英国,而是留在了澳大利亚。

就这样,澳大利亚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位于南纬30度附近,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通知,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想要在沙漠中生存,就必须要依靠骆驼,就这样,澳大利亚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骆驼,这些骆驼往返于沙漠之间,将沙漠中的资源运出,还为人们运来了大量的生活用品。

然而随着内燃机时代的到来,骆驼逐渐被淘汰,一些农场主不舍得骆驼被杀,于是将骆驼遗弃到野外,还有一些骆驼,逃逸到了野外,它们一起形成了当地的骆驼原始种群。

在最开始,这些骆驼并未表现出有害的一面,然而很快它们成为了当地令人头疼的动物。

在当时,人们为了在澳大利亚养羊,杀光了当地的袋狼,导致当地食肉动物匮乏,即便澳洲野犬也会主动狩猎野生动物,对体型高大的骆驼也起不到任何威胁。

骆驼对沙漠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强,它们一次性可以喝下上百斤的水,并将这些水储存到身体里慢慢利用,还能够从仙人掌、植被中获取水分。获取水的能力这么强,节水能力也不弱,它们的尿液高度浓缩,粪便也极度干燥,甚至能直接点燃。

没有天敌的制约,再加上适应当地的沙漠环境,以至于澳大利亚的骆驼种群数量开始越来越多,最高峰时达到了120万头。

120万头的骆驼对水的需求量非常大,它们每次都能喝光一整个小水坑的水,导致当地的野生动物难以获取水资源。

有时候,饥渴难耐的骆驼还会破坏农场设施,进入农场,抢光家畜的水。而在沙漠地区,水资源本就匮乏,导致了当地人与骆驼矛盾加重。

在干旱的年份,骆驼还会闯入小镇,喝下小镇中一切可能喝到的水,其中就包括空调冷凝水,给当地村民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只能定期猎杀骆驼,降低骆驼的种群数量,所以才有了在骆驼种群中安插“叛徒”。

只不过,骆驼属于入侵物种,只要不将它们彻底消失,它们的种群数量就还会失控,必须依靠人们定期猎杀骆驼,否则骆驼种群会越杀越多。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不人道,但对于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来说,骆驼本就是入侵物种,它们的存在抢占了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加剧了当地野生动物灭绝的可能。

#骆驼##澳大利亚#

全国车友都骑什么车?山地车篇

很多车友都拥有不止一辆爱车,它们陪你征战四方,给你带来快乐!那全国车友都骑什么车呢?征集令一发出,小编就收到了许多车友的热心投稿,上期分享了公路车篇,今天来一起来看看山地车篇吧~

车友@infinite lulu

深圳的骑友,十年前自己淘的90年代的零件自组的钢架山地车,这个梭鱼钢架是94年美国生产的丹下钢管,配的95年产的mazocchi老前叉,和90年代产的xtr950套件。路感没得说。骑了十年了,平均每年有4000公里。别人的山地车都单盘10速11速现在都12速了,我还在骑着3盘8速;看着别人从线碟换到油碟了,我还在用古老v刹。风雨无阻,通勤骑、休闲骑、进山骑,让我体验穿街过巷的休闲,和行走乡村小道的惬意。

车友@

深圳车友,骑龄两三年,车架选用的是WKY凯宇竞技版29车架,自改的涂装。

车友@邢政强

山西太原车友,骑龄6年,骑的是品牌火部落,学校学长创建的品牌。

车友@谁的猫掉了.

上海车友,骑龄11年,骑的是voice rock。

车友@刚仔

河南郑州新郑车友,骑龄3年,2017年底加入骑行队伍,3个月后爱车在单位丢失,忍了7天入手这辆UCC阿帕奇5,两年来共骑行约15000km,今年10月开始陆续升级前叉、轮组、车座、坐杆等配件,车子焕然一新,爱不释手,继续陪我通勤遛弯征战四方。

车友@做个听话的孩子.

辽宁大连车友,骑的是骓特勇士20款。

车友@虎門農民頭

2010款的熊猫TREK 8500。我是广东的车友,2011年入坑,已经有10年的骑行车龄,这车伴随我上山下海,骑着上南昆山,骑着环海南岛(东西线走完) 带着乘快艇,带着乘轮渡。

车友@世界杯王者

车型:DH软尾,品牌:Giosbr,产地:巴西,我是来自北京丰台的车友,今年31岁,这辆车是2014年买的giosbr的车架,然后去4s店重新喷了荧光黄的漆,前叉是今年新换的x-fusion 160的前叉,后胆是fox dhx 5.0 AIR黄金图层,刹车avid cr油碟相当的棒,轮胎是米其林2.1的山地胎,整辆车骑起来并不感觉了,没上过山,平时在市区压马路,喜欢山地车霸气的外观,现在练得一双好腿,再让我选可能依然是软尾压马路,喜欢就完了!

车友@R.

车友@燕子

靠着自己双脚踏出的喜悦,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的。我是江苏昆山车友,骑龄4年多,骑的是Liv cate elite,平时上下班通勤加周末附近骑游。

什么?嫌山地车太少看不过瘾!

那大家赶快来投稿~

另外,

小编再为大家穿插一些其他类型的车款

一起来看看哈~

车友@王晔炜

公路车、山地车、折叠车这些我都有,也没啥特别的,来辆不一样的吧。我从2012年开始骑车,这是我的大骆驼两轮前驱躺车。这车是在安徽合肥工作时,从一位上海车友手中买的二手,又自己进行了一些提高舒适度的改装。后来我的工作地点从合肥到了上海。于是我就花了3天时间,独自一人,骑着它来到了上海。这辆车平时骑得不多,专门在集体骑行活动中,多混一些官方摄影师拍的照片用。

车友@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