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测算

三尺白绫有多长 三尺白绫若赐我 可愿葬我于君侧

发布时间:2024-04-21 20:56:08作者:牛奶煮萝莉来源:网友分享

三尺白绫有多长 三尺白绫若赐我 可愿葬我于君侧

本文目录一览:

三尺白绫若赐我,可愿葬我于君侧

领读人 | 路遥 · 主播 | 李斌

各位书友好,今天继续带领大家共读由洪升著作的素来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首的《长生殿》第三部分——“玄宗回马杨妃死,安贼破城入长安。”

在昨天的共读内容中,我们看到野心勃勃的安禄山不安于驻守一方,终于揭竿而起攻向长安,一路势如破竹,李唐天下岌岌可危,玄宗杨妃仓皇逃离长安城,一路向四川方向去了。这逃亡之路当真会平安无事吗?等待杨玉环的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呢?一起开启今天的共读。

在得知了安禄山已攻破潼关的噩耗之后,唐玄宗和杨玉环同属下亲信在御林军的护送下仓皇踏上逃亡之路,一路上跋山涉水,颠簸劳累,军中将士苦不堪言。

行至马嵬坡,玄宗命令全军暂停稍作修整,谁知再次下令出发时,非但得不到回应,军中将士反而呐喊起来,他们认为唐王朝如今落得如此下场,皆因奸相杨国忠惑乱朝纲,要求即刻处死杨国忠。玄宗无奈,心下也深知杨国忠不可再留,便派人将杨国忠拿下,乱刀砍死,抛尸荒野。

本以为料理了杨国忠便可稳定住军心,谁知众将士却依旧不肯行军。他们一致认为,杨国忠虽已死,倘若其妹杨玉环尚在世,待他日平定叛乱,定不会放过今日众人,便要求将杨玉环也一并处死。

唐玄宗自是心下不舍,但又别无他法;杨玉环也自知,此番绝无活命可能,与其死于叛军之手,不如牺牲自己换玄宗周全。回忆起往日里恩爱缱绻,如今却即将面对阴阳两隔的可悲境地,实在教人唏嘘不已。两人依依惜别之后,杨玉环终于狠下心,自腰间解下白练一条,抛于野外一株梨树之上,自缢而亡。

得知贵妃已经自缢而亡,御林军统领陈元礼断绝了后顾之忧,再次集结起将士,向唐玄宗表明忠心,愿誓死护送圣驾前去四川。悲痛欲绝的唐玄宗眼泪双垂,继续踏上了逃亡之路。

自从听闻玄宗已经仓皇出逃,守关的将士为求自保,纷纷向叛军投降,安禄山不费吹灰之力便直通长安。叛军打开了城门,在城中肆意烧杀抢劫,满朝文武,凡刚正不阿的一律诛杀,凡招降投诚的皆加官进爵,朝堂之上众谗臣的阿谀奉承之语不绝于耳,安禄山倒是听得舒坦自在。

安顿好兵马之后,安禄山在凝碧池宴会众伪官。身穿龙袍,头戴金冠,衬得浑圆的体态极为滑稽,模样好不可笑。酒到酣处,安禄山下令带梨园弟子前来奏曲助兴。众乐师回忆起昔日里天下太平,无忧无虑的日子,又想到如今国破家亡,成为逆贼的玩物,不由得愁绪万分,竟落下泪来。

乐师雷海青乃是忠义之臣,曾受恩于玄宗,今日得见叛贼安禄山,便在唱曲中暗讽安禄山乃是叛上作乱的奸佞小人,比不会有好下场。安禄山虽愚钝,却也听得出雷海青唱曲中的弦外之音,当庭大怒,下令将其斩首处死。雷海青的鲜血四处喷溅,满腔赤诚也染红了凝碧池的一潭碧水,忠肝义胆,日月可鉴。

唐玄宗一行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抵达了四川,车马住处尚未安顿好,却先收到了太子李亨的奏本,得知李亨在宁夏已经集结了十万兵马,拜郭子仪为大将军,收复大唐江山指日可待。原本愁绪郁结的唐玄宗,心下稍稍宽慰了些,也早已无心再理朝政,当即决定退位,立太子李亨为新君,史称唐肃宗。

话说郭子仪虽胸怀一片赤诚之心,有勇有谋,年轻时却苦于无门可投,此次被太子李亨赏识,决心誓死为大唐收复失地,第一步便是收回潼关。

兵强马壮的十万大军开赴潼关的消息传入安禄山耳中,心下大惊,即刻派麾下大将史思明和何千年前去应战,二人临危受命,又不及郭子仪智勇双全,很快便败下阵来,重镇潼关重新回到了大唐手中。在赢得了平乱第一战的胜利之后,唐军对叛贼安禄山的反击,正式开始了。

在今天的共读内容里,马嵬坡下杨玉环的香消玉殒,让深爱彼此的两人从此阴阳两隔,令人无限唏嘘;我们也同样见证了忠义之臣雷海青以及郭子仪,为了表明对国家的忠诚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与贡献。

那么在明天的共读中,曾经飞扬跋扈的安禄山将面对怎样的结局?相爱甚笃的唐玄宗和杨玉环,二人的缘分将又以怎样的方式再续?敬请期待共读《长生殿》第四部分“是非善恶终有报,自古天道好轮回”。

【诗中节令】诗词里的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明月几时有』(192)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133期】

又到周六,今天我们“明月几时有”陪大家过元宵啦!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是春节这个漫长节庆的终点,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如果说除夕的主题是“团圆”,那么元宵的主题则是“闹”,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少相约上街游玩,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热热闹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大多也充满欢快喜庆的气氛。今天我们就跟着诗人们,看一看古时候的元宵节!

1、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都洛阳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这首诗描绘的就是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这一晚,彻夜灯火辉煌,京城弛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其中,颔联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也很难被人看到。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这般传神的描写,除了身临其境,定然是无法想象的。在这样的一场狂欢中,人们只希望时间慢点流逝,既然宵禁都在今天放开了,那更漏也不要催促这欢乐的时光吧!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看完了神都洛阳的元宵节,我们再把目光移向西南。卢照邻在巴蜀任职时,用这首诗记录下了一场元宵灯会。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街灯恍若点点繁星坠地,近处的灯光则似明月高悬。美丽的姑娘发出阵阵欢声笑语,更是为这节日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3、长安正月十五日

【唐】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长安的元宵节,自然是不输洛阳与成都。都城的元宵夜,万人喧闹、车水马龙,狂欢的热浪直冲云霄。明月高悬,春风拂面,这样好的夜晚,万人同乐,只有白居易一人,抱病在身、形单影只、独自哀愁。的确,对于独在异乡的人来说,热闹仿佛永远都与自己无关,离乡的游子,感受到的只有喧闹中的孤寂。

4、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移向宋代的密州。密州,就是那个苏轼写下过“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地方,但刚到密州的苏轼,心中却远没有那样豪迈。熙宁八年,苏轼刚到密州上任不久,迎来了他在这里的第一个元宵节,可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多少有些落寞。回想起杭州的元宵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女子盛装而出,在皎洁的月光下,人似画中游。江南不同于洛阳,气候清润,洁净无尘,空气中弥漫着熏香的味道,马过之处,竟然也没有一点尘土。这样的上元节,此刻却只能怀念。相比之下,密州的节日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十分暗淡,只有云垂旷野,一派清冷萧索。看来,古代的元宵节,热闹的还是都市,乡村则要逊色很多了。

5、上元

【宋】曾巩

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

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

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撚霜毛。

这是老人眼中的元宵节。曾巩任职福州期间,年事渐高,已近花甲。欢闹的节日里,福州的市井街处处巷涌动着年轻的气息,让这位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也不禁被感染。少年策马,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街道上月光如水,人潮涌动,华灯万盏,高耸入云,与圆月、繁星融为一片。春风吹动滴漏,光景不待人,少年们急切切地在花间穿梭,靠近朱阑的女子眼波流转,顾盼生姿。元宵节为古代青年男女的相遇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欧阳修脍炙人口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也是这个时候。而曾巩作为老人,少男少女们迫切的心情在他看来也格外有趣,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韶华不复,此刻追忆那些前尘往事,让他自己也不由得流露出了无奈的微笑。且让年轻人们热闹吧,这样好的春天,本就该属于他们。

6、京城元夕

【宋】王同祖

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灯火夜通晨。

玉皇不赐传柑宴,散与千门万户春。

读完老人笔下的节日,再来看看孩子眼中的元宵节。王同祖写这首诗时尚未成年,他眼中的上元夜,带着一些孩童的喜悦与好奇。高亢的乐声、高空的满月、通宵的灯火亮如白昼,处处欢歌笑语、盎然生机。后一句中的“传柑宴”,是宋代关于元宵节的一个典故。北宋时,上元之夜,皇帝按例会登上汴京宣德楼,与群臣观灯宴饮,宴间,以黄柑赠送近臣贵戚,称为传柑。年幼的诗人,想象着此时天上也在开一场宴席,只不过,玉皇赐给人间的,不是黄柑,而是将祝愿化作春风、春雨,撒播千家万户。

7、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金朝虽在北方,元宵节的热闹却一点不输南方。元好问描写的,是金哀宗正大二年汴京的元宵夜,人们盛装出游,满街锦绣华服,儿童欢笑着在灯火中嬉戏。而诗人也放下了平时的拘谨,沉浸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这一句,实际上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之意:金朝此时偏安在北方,文人们却逐渐迷失在繁华的假象中,这背后的危机,怎能不令人担忧。

8、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最后我们来看看明代的元宵节。元宵夜,就应该是灯月交辉的,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而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则无以为春。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明代的元宵节,平时没有机会出门的女子们,都流行穿着蓝缎裙、白绫袄,成群结队地上街游玩,曰“走百病”。这样热闹的场面,在一年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是人们对健康平安的期待。

今天的元宵节,

你们打算怎么过呢?

其实,无论是与家人团聚,

还是走出去游玩,

只要你过得快乐,

就是最好的元宵节。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诗中节令】诗词里的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明月几时有』(192)》

阅读原文

本该凌迟的和珅为啥只是三尺白绫上吊自缢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受贿无数,罪不可恕,理应领凌迟处死,可是皇上却只赐他三尺白绫,上吊而死。这他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和珅的儿媳妇顾伦和孝公主。

顾伦和孝是乾隆的老闺女十公主,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下的小公主,一般老人都特别喜欢这个最小的孩子。乾隆也不例外,你说他都六十五岁了又生下这么个小棉袄,他得有多喜爱这个小公主啊。而且这个小公主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特别像乾隆,这就更增加了乾隆对她的喜爱。乾隆曾经说“你呀,就是个女儿家,如果你是个男孩,我大清一定给你”。另外这顾伦合孝本来就是破格的,因为顾伦合孝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合孝,其他妃子生的只能叫和硕公主。并且当时和亲的公主每年的俸禄一千两,留在紫禁城的就是留在京城的公主,她的俸禄仅有四百两,但是当时的乾隆皇帝给自己这老闺女一年还一千两。可见这乾隆对这十公主是多么的偏爱,那么自然乾隆也要给这老闺女找一个好的归宿。

当时和申是一等忠襄公领班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而且和申还是个美男子,柳叶弯眉杏合眼,樱桃小口一点点,肤白貌美,大长腿,身高一米八三面如冠玉,双耳垂肩,熟读四书五经,甚至倒背如流,精通满、蒙汉、藏四足语言,这样的才貌兼备的一个人他的儿子当然也不会差,所以乾隆就把爱女嫁给了和珅的儿子,跟和珅做起了亲家。

后来等到嘉庆皇帝抄和申家的时候,本可以诛和申九族。可是考虑到自己妹妹是和申的儿媳妇,这诛九族连我自己也给搭进去了,还是算了吧,赐他个白绫自己吊死算了。就这样和珅吊死狱中落了个全尸,所以说和珅没有被凌迟是他儿媳妇的功劳,他要感谢他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