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来源:刘哥文化驿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2024年是闰年,不是闰月。闰年是公历上的一种置闰方法,而闰月是农历上的一种置闰方法。大家知道,我国采用的是两种历法,也就是公历与农历。
公历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历法,农历是由我国古代所使用的阴历演变而来的一种历法。两种历法的不同之处,一个是按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推算的,一个是按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推算的。
古人凭借聪明才智以月亮的盈亏来算日子,一年算下来大约也就354天左右,而公历的历法一年算下来大约365天左右,这样一来,两种历法一年下来就相差十多天,为了两种历法的协调,因此便运用适当的方法,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这就是说闰月。
闰年是公历的一种置闰方法,大家知道,公历上的一年365天也是个大约数字,据科学推算,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每一周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所以,每四年在2月份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在农历上有闰月一说,当然,在公历上也有闰年一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2024年恰好就是闰年,也就是有366天,比普通的平年多了一天。所以,2024年的2月份有29天。
“闰年逢青龙”闰年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青龙”又是咋回事呢?
“青龙”一说,源于我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它是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组成六十组不同的名称的一种纪年方法。
2024年按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为“甲辰年”,天干“甲”在五行属性中属木,对应的颜色为青色;地支“辰”对应的十二生肖是龙,因此,人们也把2024甲辰年称为“青龙年”。
在公历上,2024年是闰年,在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是“青龙年”,这也实属难逢。毕竟闰年四年一闰,“青龙年”要60年才一个轮回,因此,也就有了“闰年逢青龙”的说法。
在农历上民间有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由于公历闰年,多了一天加在公历二月变成了29天,这样也让公历的2月有了“龙抬头”的美好寓意。老人说“闰年逢青龙,5人要穿红”,为何要穿红呢?这指的是哪5人要穿红呢?怎样个穿法?
2024年是哪5人要穿红?怎样穿?穿红一说,其实每年都有,只是每年穿红的人不同而已。大家知道,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穿红就是采用以红色去化解厄运、趋吉避凶,当然,这也是我国的一种纳吉习俗。
穿红就是在身上穿红色的衣物,不少的农村都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内衣内裤为红色,或穿红袜子或系红腰带等等。老人们认为,这样就能够改变自己的运势,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一顺百顺,万事呈祥。
按照民间的说法,新年是一年的开始,在正月初一就要开始穿红,当然,这只是个寓意,也并不需要一年常常的穿红在身上。那么,具体指的是哪5人呢?
在老一辈眼中,每年都有一个“值年太岁”当值,它掌管着一年的吉凶祸福,凡与“太岁”克、冲、刑、害的生肖都犯“太岁”,不吉利。
古籍曰:“太岁坐本年地支”,意思就是说,“太岁”的方位和当年所在的地支方位相同。2024是甲辰年,地支辰在东南方,那么,“太岁”就在这个方位。犯“太岁”的生肖就是龙、牛、兔、狗、羊这五种生肖,因此,生肖为这5种生肖的人要穿红,以图吉利。
当然,这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毕竟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身弱之人穿红,为其增加点喜气,也许真的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不知您所在的地方有没有这种说法?欢迎留言评论区分享!
导语:2023闰二月,2024年闰年,2025闰六月,有啥说法?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转眼间已经进入寒露时节了,下一个节气是霜降。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早晚已经很凉了!
不知道是发没发现,2023癸卯年是闰二月,明年2024年是闰年,而到了2025乙巳年(蛇年)又是闰六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和其它的并无关联。
中国历史上有过1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汉武帝的《太初历》,元朝的《授时历》,清朝的《时宪历》等等。
这些历法从天文数据上会有些区别,但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和现在我们现行的农历差不多。
经过发展,到了的时候开始改用西方的历法——公历,就是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那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
那么,为什么要“置正”?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哪些说法呢?1、为什么要闰月
阳历是平年是12个月约365天,闰年是约366天。
阴历是一年12个月约354天。
也就是说,阳历年的长度要比阴历年的长度要长约11天,这样常此下去,必然会出现在与四季脱节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古代历法学家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方法来平衡。不过,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就废除了这种固定闰周的方法,而是采用无节令月置闰,每2至3年置1闰的方法。
而我们现行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约354天,有闰月的年份是约384天。有了阴阳历,农民种地再也不用只看太阳或月亮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
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2、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和十二个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例如:202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日,是中气“春分”,再隔一个月后,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谷雨”,而当中这一个月(2023年3月22日——2023年4月19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二月后面,所以叫闰二月。因此,2023癸卯年闰二月,农历年的长度是约384天。
在比如,2025年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中气“大暑”,再隔一个月后,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处暑”,而当中这一个月(2025年7月23日——2025年8月22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六月后面,所以叫闰六月。
简单点说,闰哪个月是由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中气”决定的。例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九月节令,霜降是九月“中气”,如果九月里没有“中气”霜降,就要闰一个九月,让霜降出现在农历九月里,这样才能适应寒暑的变化,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
3、民间有哪些说法?
由于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农历年里有立春节气,有的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节气,也就是民间说的“双春年”和“无春年”。
关于“双春年”和“无春年”在民间也有很多农谚,比如“一年两个春天,毛贵如”,“双春夹一闰,春寒逢秋旱”,“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寡年无春腊月寒,来年六月天不闲”,“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两春夹一冬,没被暖烘烘”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农谚只不过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而“双春年”和“无春年”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的结果,并不能用来判断年景,就当一种民间文化来了解就行,不能作为判断天气和年景的依据。
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如果当年是“闰六月”的话,那么,部分年份是火把节最早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最晚的年份,这点是一定的。
二、2024年是公历闰年公元202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
为什么要设计闰年?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而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了大约0.2422天。这样一来,4年下来就会累积出来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由于现行的公历,我们在日历上只能看到一个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没有农历内容那么丰富,不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
您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据说全国网友从1月1日起
就只干一件事
等!过!年!
打起精神来!
有个消息告诉大家
由于公历2020年为闰年
2月有29天
全年共有366天
而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
也是闰年
有个“闰四月”
全年共有384天!
那些传说中2月29日出生的朋友们,恭喜啊!时隔四年终于可以过生日了!
由于两个闰年的特殊性,有些网友一年里甚至可以过“两次生日”
但如果过一次生日就老一岁的话,我选择不过生日......
还有一些网友做梦憧憬着可以多发一个月工资,事实确实如此,但是也得多上一个月班啊:
还有“五十步笑百步”的:
还有做“白日梦”的:
公历闰年?农历闰年?
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 ,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尽,所以是闰年。公历每4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而中国的传统农历,是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确定年长,二十四节气从第1个冬至一直排到第24个大雪。
但有时候,12个月的天数不够年长,13个月又超过了,所以采用适时增加闰月的办法来调节。有闰月的年份也叫农历闰年,包含13个农历月。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就包含有一个“闰四月”。
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
虽然这个鼠年看似很长,但其实就假期来说,总体上还是和往年差不多。2020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分别可以休1天、7天、3天、5天、3天、8天。
网友连拼假攻略都已做好:春节请5天休假13天;清明请4天可休9天假;劳动节请4天拼10天假;端午请3天连休8天;国庆请2天可拼11天假。
另外,2020年有5个神奇的星期六,分别是2020/4/4,星期六;2020/6/6,星期六;2020/8/8,星期六;2020/10/10,星期六;2020/12/12,星期六。
天呐!
这是什么好运年份啊!
期待鼠年快点到来~
—END—
来源|综合中新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公历2020年为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也是闰年,有个“闰四月”,全年共384天。也就是说,2020是双闰年。此外,鼠年还有两个立春,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你发现了吗?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你知道吗?今年癸卯兔年不止一个农历二月,还多了一个“闰二月”。今天是闰二月第一天,你知道农历的闰月是怎么回事吗?一图看懂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导语:2023闰二月,2024年闰年,2025闰六月,有啥说法?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转眼间已经进入寒露时节了,下一个节气是霜降。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早晚已经很凉了!
不知道是发没发现,2023癸卯年是闰二月,明年2024年是闰年,而到了2025乙巳年(蛇年)又是闰六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和其它的并无关联。
中国历史上有过1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汉武帝的《太初历》,元朝的《授时历》,清朝的《时宪历》等等。
这些历法从天文数据上会有些区别,但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和现在我们现行的农历差不多。
经过发展,到了的时候开始改用西方的历法——公历,就是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那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
那么,为什么要“置正”?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哪些说法呢?1、为什么要闰月
阳历是平年是12个月约365天,闰年是约366天。
阴历是一年12个月约354天。
也就是说,阳历年的长度要比阴历年的长度要长约11天,这样常此下去,必然会出现在与四季脱节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古代历法学家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方法来平衡。不过,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就废除了这种固定闰周的方法,而是采用无节令月置闰,每2至3年置1闰的方法。
而我们现行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约354天,有闰月的年份是约384天。有了阴阳历,农民种地再也不用只看太阳或月亮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
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2、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和十二个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例如:202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日,是中气“春分”,再隔一个月后,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谷雨”,而当中这一个月(2023年3月22日——2023年4月19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二月后面,所以叫闰二月。因此,2023癸卯年闰二月,农历年的长度是约384天。
在比如,2025年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中气“大暑”,再隔一个月后,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处暑”,而当中这一个月(2025年7月23日——2025年8月22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六月后面,所以叫闰六月。
简单点说,闰哪个月是由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中气”决定的。例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九月节令,霜降是九月“中气”,如果九月里没有“中气”霜降,就要闰一个九月,让霜降出现在农历九月里,这样才能适应寒暑的变化,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
3、民间有哪些说法?
由于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农历年里有立春节气,有的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节气,也就是民间说的“双春年”和“无春年”。
关于“双春年”和“无春年”在民间也有很多农谚,比如“一年两个春天,毛贵如”,“双春夹一闰,春寒逢秋旱”,“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寡年无春腊月寒,来年六月天不闲”,“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两春夹一冬,没被暖烘烘”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农谚只不过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而“双春年”和“无春年”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的结果,并不能用来判断年景,就当一种民间文化来了解就行,不能作为判断天气和年景的依据。
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如果当年是“闰六月”的话,那么,部分年份是火把节最早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最晚的年份,这点是一定的。
二、2024年是公历闰年公元202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
为什么要设计闰年?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而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了大约0.2422天。这样一来,4年下来就会累积出来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由于现行的公历,我们在日历上只能看到一个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没有农历内容那么丰富,不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
您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今天一早,不少网友收到一条“悲伤”的消息,2020是双闰年。
啥是双闰年?简单说,两个闰年一旦重合,就是双闰年。
两个闰年一旦重合,就是双闰年。公历中有闰日,也就是2月有29天的年;农历中有闰月,即1年有13个月的年即成为闰年。通常情况下,每4年会出现一次公历闰年,每19年会有7次农历闰年。
公历2020年为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也是闰年,有个“闰四月”,2020年春节是公历1月25日,而2021年春节是公历2月12日。即将过去的农历猪年共354天,而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全年384天。此外,鼠年还有两个立春,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
这种情况在2012年出现过,2012年农历壬辰龙年被安排了一个闰四月,从2012年1月23日开始,至2013年2月9日结束,共有384天。为双闰年,既是阳历闰年,又是农历闰年。除夕是腊月二十九;还有两个立春,年初一个,年尾一个。
另外,在2017年,农历鸡年出现过“闰6月”,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共计384天。2017年还是个“双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
网友评论
有网友调侃:
“2月29号那天出生的终于可以过生日了,提前祝你们生日快乐”
“一年384天?太棒了,我多赚了19天”
还有网友发现, 2262年有两个春节。就是传说中的闰正月。
闰正月是罕见的闰月,从18世纪~22世纪没有出现过任何闰正月,之后的25世纪,28-41世纪也没有出现闰正月。上一个闰正月出现在17世纪的1640年(庚辰年),下一个闰正月将出现在23世纪的2262年(壬寅年)。
然而有人就说:2262年双春节怕是赶不上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