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又一企业上市梦碎!
随着这一纸终止重组公告,想要上市的“三门峡铝业”,借壳上市的梦再次彻底碎了。11月30晚,福达合金发布公告,此前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彻底终止。而这一终止的结果就是,推动三门峡铝业上市的钭正刚上市之梦彻底破碎。
作为杭州锦江集团的实控人,钭正刚也是推动三门峡铝业借壳上市的重要推手,而时间可以追溯到2年前,2021年的9月27日,福达合金宣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重组方案涉及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及募集配套资金30亿元等。如果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成功,那么福达合金的未来也将不一样了,但是,持续2年多,被否决后仍然执意推进的借壳重组,仍然以失败告终。
01
作为国内第一家成功利用国产铝矾土生产氧化铝的民营企业三门峡铝业,拥有氧化铝权益产能788万吨,在整个行业上处于龙头地位。
而作为此次宣布重组失败的卖壳方福达合金,公司近10年的业绩虽然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是盈利能力却很弱,尤其是归属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每年都徘徊在0.50亿元左右,是基本上找不到新的增长趋势的。
根据最新的公告显示,在11月30日,福达合金的董事会会议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也让持续2年想要借壳上市的钭正刚彻底梦碎。
2年前,当时福达合金和杭州锦江集团以及王达武签署了《关于资产重组的意向性协议》,而这份协议上,约定了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三门峡铝业不低于75.7233%的股份;公司将根据其意愿和谈判情况,发行股份购买榆林新材料等 13 名股东持有的三门峡铝业 24.2767%的股权。
而一而再的反馈和修订后,在2022年11月23日,福达合金披露最终修订稿,此次上面显示了新的修订结果,以2021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本次交易中,置出资产的作价为10.3亿元,置入资产三门峡铝业100%股权的交易作价为155.60亿元。而置出资产方是福达合金的全部传统资产负债,置出资产最终承接主体为王达武或其指定的最终承接置出资产载体的第三方。
然后,是发行股份买资产,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11.99元/股。其次,股份转让易主,福达合金的实控人王达武及其儿子王中男拟将其合计持有公司的765.63万股股份转让给杭州科创(锦江集团指定主体),作价1.90亿元。交易完成后,福达合金将持有三门峡铝业100%股权,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锦江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钭正刚。
最后就是上市的配套募资了,此次配套募资不超过30亿元,福达合金拟采取询价方式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资金将用来锦鑫化工年产120万吨氧化铝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
但是,针对这样的重组,并购重组委在去年11月30日就否决了上述重组。但是想要上市和卖壳的双方并没有放弃,没想到1年后的结果依然是失败。
02
持续了2年卖壳的结果还是失败了,那么福达合金何去何从呢?
在上市之前,2014年到2017年,福达合金的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41亿元、0.46亿元、0.55亿元。而2018年上市后,公司的净利润却依然保持上市前的样子,从2018年到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0.73亿元、0.44亿元、0.57亿元、0.30亿元。
基本上连续9年,公司的净利润都在0.50亿元左右波动。并且这几年公司的营收也从9.69亿元上涨到29.31亿元,到了2022年再次降至21.93亿元。而基本上这些年福达合金是增收不增利的现状。
尤其是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再次上涨达到19.46亿元,同比增长17.84%,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230.22%。但是,依然没有达到2017年的同期水平。
而此次重组失败,那么福达合金的未来怎么办呢?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在上市之初的公司二三股东如今已经全面清仓退出。
对于福达合金来说,如果三门峡铝业能入主,那是一个天降福利。毕竟,从2019年到2022年1—7月,三门峡铝业净利润分别为7.92亿元、11.81亿元、38.85亿元、23.40亿元。这个数字比起福达合金来说是高了几十倍不止。
并且,对方还有业绩承诺,2023年到2025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3亿元、18.44亿元、19.11亿元。一旦重组成功,那么福达合金的未来发展就不一样了。
但是,如今借壳失败了,那么三门峡铝业还会继续寻找新的上市之路吗?
又一企业上市梦碎!
随着这一纸终止重组公告,想要上市的“三门峡铝业”,借壳上市的梦再次彻底碎了。11月30晚,福达合金发布公告,此前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彻底终止。而这一终止的结果就是,推动三门峡铝业上市的钭正刚上市之梦彻底破碎。
作为杭州锦江集团的实控人,钭正刚也是推动三门峡铝业借壳上市的重要推手,而时间可以追溯到2年前,2021年的9月27日,福达合金宣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重组方案涉及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及募集配套资金30亿元等。如果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成功,那么福达合金的未来也将不一样了,但是,持续2年多,被否决后仍然执意推进的借壳重组,仍然以失败告终。
01
作为国内第一家成功利用国产铝矾土生产氧化铝的民营企业三门峡铝业,拥有氧化铝权益产能788万吨,在整个行业上处于龙头地位。
而作为此次宣布重组失败的卖壳方福达合金,公司近10年的业绩虽然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是盈利能力却很弱,尤其是归属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每年都徘徊在0.50亿元左右,是基本上找不到新的增长趋势的。
根据最新的公告显示,在11月30日,福达合金的董事会会议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也让持续2年想要借壳上市的钭正刚彻底梦碎。
2年前,当时福达合金和杭州锦江集团以及王达武签署了《关于资产重组的意向性协议》,而这份协议上,约定了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三门峡铝业不低于75.7233%的股份;公司将根据其意愿和谈判情况,发行股份购买榆林新材料等 13 名股东持有的三门峡铝业 24.2767%的股权。
而一而再的反馈和修订后,在2022年11月23日,福达合金披露最终修订稿,此次上面显示了新的修订结果,以2021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本次交易中,置出资产的作价为10.3亿元,置入资产三门峡铝业100%股权的交易作价为155.60亿元。而置出资产方是福达合金的全部传统资产负债,置出资产最终承接主体为王达武或其指定的最终承接置出资产载体的第三方。
然后,是发行股份买资产,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11.99元/股。其次,股份转让易主,福达合金的实控人王达武及其儿子王中男拟将其合计持有公司的765.63万股股份转让给杭州科创(锦江集团指定主体),作价1.90亿元。交易完成后,福达合金将持有三门峡铝业100%股权,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锦江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钭正刚。
最后就是上市的配套募资了,此次配套募资不超过30亿元,福达合金拟采取询价方式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资金将用来锦鑫化工年产120万吨氧化铝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
但是,针对这样的重组,并购重组委在去年11月30日就否决了上述重组。但是想要上市和卖壳的双方并没有放弃,没想到1年后的结果依然是失败。
02
持续了2年卖壳的结果还是失败了,那么福达合金何去何从呢?
在上市之前,2014年到2017年,福达合金的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41亿元、0.46亿元、0.55亿元。而2018年上市后,公司的净利润却依然保持上市前的样子,从2018年到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0.73亿元、0.44亿元、0.57亿元、0.30亿元。
基本上连续9年,公司的净利润都在0.50亿元左右波动。并且这几年公司的营收也从9.69亿元上涨到29.31亿元,到了2022年再次降至21.93亿元。而基本上这些年福达合金是增收不增利的现状。
尤其是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再次上涨达到19.46亿元,同比增长17.84%,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230.22%。但是,依然没有达到2017年的同期水平。
而此次重组失败,那么福达合金的未来怎么办呢?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在上市之初的公司二三股东如今已经全面清仓退出。
对于福达合金来说,如果三门峡铝业能入主,那是一个天降福利。毕竟,从2019年到2022年1—7月,三门峡铝业净利润分别为7.92亿元、11.81亿元、38.85亿元、23.40亿元。这个数字比起福达合金来说是高了几十倍不止。
并且,对方还有业绩承诺,2023年到2025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3亿元、18.44亿元、19.11亿元。一旦重组成功,那么福达合金的未来发展就不一样了。
但是,如今借壳失败了,那么三门峡铝业还会继续寻找新的上市之路吗?
三门峡,河南省辖地级市。三门峡市区坐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之称。1957年,国家在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同时成立三门峡市,一座新兴的城市崛起在黄河之滨,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三门峡市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豫西边陲,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铝工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从氧化铝到电解铝、铝加工,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其中,三门峡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铝工业一直是三门峡的支柱产业,早在2012年就建成了开曼铝业、恒康铝业、戴卡轮毂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此外,氧化铝生产企业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等。
另据最新的《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显示,小编无意中搜索发现,祖籍或出生地及在三门峡有重点投资项目的亿万富翁,至少有2人榜上有名,即来自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永行、刘相宇父子(1100亿元),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创始人钭正刚、尉雪凤夫妇(235亿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据2020年10月26日发布的《2020河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河南漯河2家企业入围综合百强榜单: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排名第44位),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排名第51位)。大家怎么看?
黄松浪(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黄松浪
公开资料显示,黄松浪, 1968年出生,河南三门峡灵宝人,1968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现任A股上市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资料显示,黄松浪于1985年灵宝一高毕业,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商学院EMBA学位;曾任吉通通信有限公司技术总体部经理、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软件业务部总经理、上海联盈数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07年7月起任神州泰岳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2014 年 11 月至今担任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5月黄松浪先生因换届选举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钭正刚(杭州锦江集团创始人)钭正刚
公开资料显示,钭正刚,1953年出生,浙江临安人,现任杭州锦江集团创始人,新锦源董事,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曾任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10月20日,钭正刚、尉雪凤夫妇以23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221位。
资料显示,钭正刚于1983年创建了临安化纤织物厂;1992年通过建设临安热电厂,进入发电行业;1998年,投资建设焚烧垃圾的热电厂并陆续投建了12座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2003年通过其在开曼注册的公司“开曼铝业”向河南三门峡投资,正式涉足氧化铝行业;2005年12月开曼铝业公司投入生产;2006年10月,开曼铝业联姻河南豫港龙泉铝业公司,计划采用交叉持股的方式捆绑发展;2013年 杭州锦江集团首次进入中国500强;2014年 创立了开曼新能源有限公司;2016年 开曼铝业公司在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2016年度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中位列第34位;2018年1月,不再担任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
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属冶金企业,主业以生产及销售氧化铝为主,涉及发电、煤气制造、矿山采掘、汽车运输、城市供暖等多个领域。为英属外商独资企业,2008年9月,通过股份转让,成为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曾获“河南省工业百强企业”“河南省国税纳税百强企业”“河南省原材料加工60强企业”“河南省民营科技50强企业”“河南省节能减排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李重阳(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李重阳,1973年出生。现任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有色事业部总经理、杭州正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中宁县锦宁铝镁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孝义市兴安化工有限公司董事、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永行(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行
公开资料显示,刘永行,1948年6月出生于四川成都新津,现任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2020年10月20日,刘永行、刘相宇父子以11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30位。
资料显示,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峡铝业)是由东方希望集团在河南省渑池县投资建设的大型氧化铝企业,成立于2003年11月。东方希望集团1982年创立,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东方希望集团已发展成为集重化工业(矿山、发电、铝业、硅业、水泥、化工等10多个行业)、农业(饲料、养殖等)、商业地产为一体的特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在“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42位,位列“202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24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福布斯、胡润等各类机构发布的年度富豪榜,这些机构通过现代精确统计手段,让更多的富豪浮出水面。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富人的呢?有网友表示,穷人要想“变”富人,就要努力向富人学习,尤其向富人学习“富人思维”,以求共同致富,而不是仇恨富人。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同时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多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不少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富商也不在少数。最新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上榜的杭州企业家就有87位,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下降,但放眼全国仍名列前茅,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不过,这次榜单里杭州十大富豪的排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马云直接跌到了第三。下边就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排名情况。
第十:黄伟
黄伟生于1959年,浙江温州人,本科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毕业以后他顺利成了一位中学老师,拿到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过几年后,黄伟告别了安稳,选择了辞职创业。1991年,他来到了杭州,在杭州国际大厦租了几个柜台,开始做起了眼镜生意,并从中赚到了第一桶创业金。1994年,黄伟又转向了地产市场,并成立了浙江新湖集团。后来,新湖在温州瑞安外滩的项目中获得了成功,一举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在此之后十年的时间里,新湖集团一直专注于地产行业,并开设了二十多家地产公司。黄伟喜欢投资,在地产界早已不是秘密。
在新湖发展成为地产巨头之后,他开始转向其他产业,比如医药、农产品等等。前几年,黄伟又喜欢上了高科技,并开始大幅投资在该领域布局。此外,他还通过旗下的新湖中宝、新湖创业等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了新湖期货、青海碱业、盛京银行等等。现如今,“新湖系”遍及全国各地,旗下产业包括地产、旅游、酒店、金融、矿产等,它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型多元化企业。今年,黄伟的身价达到了200亿,在杭州市的排名上升了5个位次。
第九:钭正刚
钭正刚出生于1953年,浙江杭州人。大专毕业之后他任职于临安县临天农机厂,后来又去了临安县第三茶厂。1983年,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钭正刚辞职创业,并于这一年成立了临安化纤织物厂,这就是锦江集团的前身。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钭正刚先后拓展了轻纺、造纸、印染等产业。1992年,钭正刚又成立了临安热电厂,开始进军发电行业。当时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垃圾发电,于是他开始大举投资焚烧垃圾的热电厂。短短数年间,钭正刚就在国内多地建了12座垃圾发电及能源综合利用电厂。彼时的锦江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
2003年,他又将目光瞄向了水泥、煤炭等产业,并投资参与了禹州中锦水泥项目。此外,钭正刚的锦江集团还入主了华联,通过持有20.89%的股权成为了实际控制人。今年,钭正刚以230亿财富荣登胡润百富榜,同时也成了杭州十大富豪之一。
第八:鲁伟鼎
跟王思聪、李泽楷这样的富二代相比,鲁伟鼎的知名度几乎接近于零。那这个鲁伟鼎究竟是谁呢?他出生于1971年,浙江杭州人,拥有着中央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他的父亲就是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1994年,万向集团已经成立了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间,鲁冠球让其成为了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国内汽车零部件方面,万向集团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23岁那年,鲁伟鼎进入了万向集团工作。他先后担任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位。2017年,鲁冠球离世后,鲁伟鼎才正式接管万向。虽然那个时候的他只是商界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在其带领下,万向集团还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尝试涉足其他领域,比如旅游、房产、化工等等。在开辟新领域的时候,万向集团的汽车产业也没拉下,其规模越来越大,光是在美国就开了20家分公司,每年能从中赚到上百亿。另外鲁伟鼎还表示要投资2000亿,用十年的时间在浙江打造一个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他的身价也有所下降。今年,鲁伟鼎的身价减少了40亿,不过最后他还是凭借着450亿的财富成了杭州第八。
第七:林建华
林建华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他出生于196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后来被分配到了临安化肥厂,与前几位不同的是,林建华的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4年,他才辞职创业,并成立了永丰塑料,主要做热融网膜产品。两年之后,永丰塑料取得了重大突破,次年便实现了量产。虽然公司不大,但也帮助林建华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让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2003年,林建华换了个目标,开始转向光伏产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成立了杭州福斯特,并推出了光伏背板产品。发展到今天,福斯特已经成为了一家国际一流的太阳能电池胶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板供应商。今年,林建华财富高达510亿,在胡润百富榜中排名83,在杭州富豪排名中位居第七。
第六:李水荣
出生于1956年的李水荣,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就跟父亲一起做木工了,后来有了经济实力之后他自己又考取了大专学历。80年代,他在老家萧山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靠着多年的木匠经验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后来,李水荣竟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木材生意,选择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化纤行业。为此,他不惜卖掉了木材厂和全部家当,最后拿着凑来的20万在镇里租了6间闲置平房,雇了20多个工人,创办了益农网络化纤厂,也就是荣盛控股的前身。亲戚朋友觉得他的决定有点冲动,大多数人对其发展都持怀疑态度。
为了做出点成绩来,李水荣丝毫不敢懈怠,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确定了接下来的经营策略,那就是以市场定产品。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这让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到1995年,李水荣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扩大规模,厂里的织布机由原来的8台增加到了100台。到1998年,荣盛的产值已经破亿。2001年,其产值更是增长到了10亿,2006年直接突破了百亿大关。短短八年的时间里,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证明荣盛的实力。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荣盛控股已经成长为了一家总资产4000多亿的世界500强企业。李水荣作为创始人,身价也一路上涨,今年他的财富为710亿。
第五:宗庆后
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是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但兄弟姐妹比较多,所以他初中就辍学了。1963年,他正式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在舟山农场、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绍兴农场等单位供职。1988年,宗庆后有了创业的想法,于是就借了14万块钱,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并拿到了经营权,开始做起了冷饮生意。他当时卖的主要是冰棍之类的产品,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学生。只不过当时卖冰棍利润空间很低,所以他后来又开始代销作业本、稿纸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但要说真正让他走向人生巅峰的,那必然还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娃哈哈。
1989年,宗庆后从朋友手里拿到了一份儿童营养液的配方,他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于同年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这款营养液推出之后广受欢迎,销量不断上涨,宗庆后也因此迅速走红。1991年,他又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娃哈哈由此变成了娃哈哈食品集团,成立当年的产值就高达2.17亿。1996年,娃哈哈开始进军瓶装饮用水市场,其产品最为出名的就是娃哈哈纯净水。
宗庆后一手打造了娃哈哈,而娃哈哈也成就了宗庆后,今年他的身价高达1000亿,跻身于杭州五大富豪之列。
第四:李书福
他出生于1963年,先后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之后,李书福没有选择学校为其分配的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靠着借来的钱开了一家冰箱配件加工厂。1983年,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家电抢购风,于是他又研究起了冰箱生产。短短两年的时间,李书福就创造出了4000万的产值。但好景不长,后来整个市场都陷入了萎靡不振的状态,李书福干脆退出,然后又去学校继续深造了。在燕山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学习了摩托生产技术,毕业后他创办了吉利集团,因为自己学的就是摩托技术,所以一开始的吉利做的也是摩托业务。到1992年,吉利的摩托车产量已经达到了35万,产值一度突破了20亿,产品出口到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
虽然摩托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但李书福还是有了向汽车转型的想法,1997年,他正式迈出了这一步。此后13年的时间里,李书福通过不断兼并扩张,在汽车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2009年,吉利汽车的销量高达33万辆,营业收入高达140亿。今天的吉利已然成为了国内龙头汽车制造商。李书福也因此获益,今年他的财富虽然下降了400亿,但仍稳居杭州前五。
第三:马云
曾经登顶中国首富的马云,如今在杭州富豪排行中竟然掉到了第三,这既让人感觉意外,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马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创立了阿里巴巴,开辟了中国电商新时代,推广了移动支付。如今他的身价大幅缩水,财富排名也在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跟互联网行业受挫有关,跟他的退休也有一定联系。不过现在,马云的财富还有1800亿,这个数字也不算低了。
第二:丁磊
他出身于1971年,本科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在宁波电信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选择辞职创业。1997年,丁磊在杭州跟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网易。那个时候全公司上上下下只有八个人,为了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只能没日没夜地写软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今天的网易已经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之一。上市之后,网易的市值一度达到了6000亿港元,丁磊身价也随之上涨。今年他凭借着1950亿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6。
第一:钟睒睒
说到钟睒睒,很多人会想到农夫山泉。以前娃哈哈跟农夫山泉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现在的瓶装饮用水市场,能与之匹敌的品牌并不多。农夫山泉的成功的确为钟睒睒带来了不少财富,但这几年把他推上首富位置的一大助力其实是生物医药。早在2001年的时候,他就进军了该行业,并以171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万泰生物,自此开启了疫苗研发之路。2019年,万泰生物成功研发出了二价HPV疫苗,一举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万泰生物在2020年上市之后,钟睒睒就成功坐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今年他的身价高达4550亿,不仅是杭州首富,也是中国首富。只不过对于低调的钟睒睒来说,这样的称号只是个虚名罢了。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同时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多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不少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富商也不在少数。最新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上榜的杭州企业家就有87位,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下降,但放眼全国仍名列前茅,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不过,这次榜单里杭州十大富豪的排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马云直接跌到了第三。下边就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排名情况。
第十:黄伟
黄伟生于1959年,浙江温州人,本科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毕业以后他顺利成了一位中学老师,拿到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过几年后,黄伟告别了安稳,选择了辞职创业。1991年,他来到了杭州,在杭州国际大厦租了几个柜台,开始做起了眼镜生意,并从中赚到了第一桶创业金。1994年,黄伟又转向了地产市场,并成立了浙江新湖集团。后来,新湖在温州瑞安外滩的项目中获得了成功,一举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在此之后十年的时间里,新湖集团一直专注于地产行业,并开设了二十多家地产公司。黄伟喜欢投资,在地产界早已不是秘密。
在新湖发展成为地产巨头之后,他开始转向其他产业,比如医药、农产品等等。前几年,黄伟又喜欢上了高科技,并开始大幅投资在该领域布局。此外,他还通过旗下的新湖中宝、新湖创业等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了新湖期货、青海碱业、盛京银行等等。现如今,“新湖系”遍及全国各地,旗下产业包括地产、旅游、酒店、金融、矿产等,它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型多元化企业。今年,黄伟的身价达到了200亿,在杭州市的排名上升了5个位次。
第九:钭正刚
钭正刚出生于1953年,浙江杭州人。大专毕业之后他任职于临安县临天农机厂,后来又去了临安县第三茶厂。1983年,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钭正刚辞职创业,并于这一年成立了临安化纤织物厂,这就是锦江集团的前身。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钭正刚先后拓展了轻纺、造纸、印染等产业。1992年,钭正刚又成立了临安热电厂,开始进军发电行业。当时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垃圾发电,于是他开始大举投资焚烧垃圾的热电厂。短短数年间,钭正刚就在国内多地建了12座垃圾发电及能源综合利用电厂。彼时的锦江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
2003年,他又将目光瞄向了水泥、煤炭等产业,并投资参与了禹州中锦水泥项目。此外,钭正刚的锦江集团还入主了华联,通过持有20.89%的股权成为了实际控制人。今年,钭正刚以230亿财富荣登胡润百富榜,同时也成了杭州十大富豪之一。
第八:鲁伟鼎
跟王思聪、李泽楷这样的富二代相比,鲁伟鼎的知名度几乎接近于零。那这个鲁伟鼎究竟是谁呢?他出生于1971年,浙江杭州人,拥有着中央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他的父亲就是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1994年,万向集团已经成立了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间,鲁冠球让其成为了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国内汽车零部件方面,万向集团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23岁那年,鲁伟鼎进入了万向集团工作。他先后担任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位。2017年,鲁冠球离世后,鲁伟鼎才正式接管万向。虽然那个时候的他只是商界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在其带领下,万向集团还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尝试涉足其他领域,比如旅游、房产、化工等等。在开辟新领域的时候,万向集团的汽车产业也没拉下,其规模越来越大,光是在美国就开了20家分公司,每年能从中赚到上百亿。另外鲁伟鼎还表示要投资2000亿,用十年的时间在浙江打造一个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他的身价也有所下降。今年,鲁伟鼎的身价减少了40亿,不过最后他还是凭借着450亿的财富成了杭州第八。
第七:林建华
林建华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他出生于196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后来被分配到了临安化肥厂,与前几位不同的是,林建华的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4年,他才辞职创业,并成立了永丰塑料,主要做热融网膜产品。两年之后,永丰塑料取得了重大突破,次年便实现了量产。虽然公司不大,但也帮助林建华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让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2003年,林建华换了个目标,开始转向光伏产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成立了杭州福斯特,并推出了光伏背板产品。发展到今天,福斯特已经成为了一家国际一流的太阳能电池胶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板供应商。今年,林建华财富高达510亿,在胡润百富榜中排名83,在杭州富豪排名中位居第七。
第六:李水荣
出生于1956年的李水荣,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就跟父亲一起做木工了,后来有了经济实力之后他自己又考取了大专学历。80年代,他在老家萧山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靠着多年的木匠经验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后来,李水荣竟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木材生意,选择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化纤行业。为此,他不惜卖掉了木材厂和全部家当,最后拿着凑来的20万在镇里租了6间闲置平房,雇了20多个工人,创办了益农网络化纤厂,也就是荣盛控股的前身。亲戚朋友觉得他的决定有点冲动,大多数人对其发展都持怀疑态度。
为了做出点成绩来,李水荣丝毫不敢懈怠,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确定了接下来的经营策略,那就是以市场定产品。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这让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到1995年,李水荣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扩大规模,厂里的织布机由原来的8台增加到了100台。到1998年,荣盛的产值已经破亿。2001年,其产值更是增长到了10亿,2006年直接突破了百亿大关。短短八年的时间里,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证明荣盛的实力。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荣盛控股已经成长为了一家总资产4000多亿的世界500强企业。李水荣作为创始人,身价也一路上涨,今年他的财富为710亿。
第五:宗庆后
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是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但兄弟姐妹比较多,所以他初中就辍学了。1963年,他正式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在舟山农场、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绍兴农场等单位供职。1988年,宗庆后有了创业的想法,于是就借了14万块钱,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并拿到了经营权,开始做起了冷饮生意。他当时卖的主要是冰棍之类的产品,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学生。只不过当时卖冰棍利润空间很低,所以他后来又开始代销作业本、稿纸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但要说真正让他走向人生巅峰的,那必然还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娃哈哈。
1989年,宗庆后从朋友手里拿到了一份儿童营养液的配方,他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于同年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这款营养液推出之后广受欢迎,销量不断上涨,宗庆后也因此迅速走红。1991年,他又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娃哈哈由此变成了娃哈哈食品集团,成立当年的产值就高达2.17亿。1996年,娃哈哈开始进军瓶装饮用水市场,其产品最为出名的就是娃哈哈纯净水。
宗庆后一手打造了娃哈哈,而娃哈哈也成就了宗庆后,今年他的身价高达1000亿,跻身于杭州五大富豪之列。
第四:李书福
他出生于1963年,先后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之后,李书福没有选择学校为其分配的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靠着借来的钱开了一家冰箱配件加工厂。1983年,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家电抢购风,于是他又研究起了冰箱生产。短短两年的时间,李书福就创造出了4000万的产值。但好景不长,后来整个市场都陷入了萎靡不振的状态,李书福干脆退出,然后又去学校继续深造了。在燕山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学习了摩托生产技术,毕业后他创办了吉利集团,因为自己学的就是摩托技术,所以一开始的吉利做的也是摩托业务。到1992年,吉利的摩托车产量已经达到了35万,产值一度突破了20亿,产品出口到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
虽然摩托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但李书福还是有了向汽车转型的想法,1997年,他正式迈出了这一步。此后13年的时间里,李书福通过不断兼并扩张,在汽车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2009年,吉利汽车的销量高达33万辆,营业收入高达140亿。今天的吉利已然成为了国内龙头汽车制造商。李书福也因此获益,今年他的财富虽然下降了400亿,但仍稳居杭州前五。
第三:马云
曾经登顶中国首富的马云,如今在杭州富豪排行中竟然掉到了第三,这既让人感觉意外,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马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创立了阿里巴巴,开辟了中国电商新时代,推广了移动支付。如今他的身价大幅缩水,财富排名也在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跟互联网行业受挫有关,跟他的退休也有一定联系。不过现在,马云的财富还有1800亿,这个数字也不算低了。
第二:丁磊
他出身于1971年,本科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在宁波电信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选择辞职创业。1997年,丁磊在杭州跟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网易。那个时候全公司上上下下只有八个人,为了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只能没日没夜地写软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今天的网易已经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之一。上市之后,网易的市值一度达到了6000亿港元,丁磊身价也随之上涨。今年他凭借着1950亿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6。
第一:钟睒睒
说到钟睒睒,很多人会想到农夫山泉。以前娃哈哈跟农夫山泉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现在的瓶装饮用水市场,能与之匹敌的品牌并不多。农夫山泉的成功的确为钟睒睒带来了不少财富,但这几年把他推上首富位置的一大助力其实是生物医药。早在2001年的时候,他就进军了该行业,并以171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万泰生物,自此开启了疫苗研发之路。2019年,万泰生物成功研发出了二价HPV疫苗,一举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万泰生物在2020年上市之后,钟睒睒就成功坐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今年他的身价高达4550亿,不仅是杭州首富,也是中国首富。只不过对于低调的钟睒睒来说,这样的称号只是个虚名罢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深谙此道的浙商钭正刚迅疾出手——趁着有色板块市场热度未退,杭州锦江集团旗下氧化铝龙头三门峡铝业酝酿借壳上市。
现年68岁的浙江草根商人钭正刚,有着浙商群体中少见的资本眼光和运作技巧,他很早就浸润于资本市场,也曾遭遇起伏波澜。这位富豪榜的常客,习惯了躲在聚光灯后运筹帷幄,却在近年雷霆出击,成为鲁北化工、焦作万方、德力股份的重要股东,渐次构建了“锦”。
与其他资本系不同的是,掌舵人钭正刚并不追求、甚至刻意回避标的公司控制权,甘居二股东角色实施资本运作。
长袖善舞20余年
9月27日晚,福达合金宣布,拟收购杭州锦江集团旗下三门峡铝业75.7233%的股权,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组上市(即借壳),将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易主的对象,指向低调的浙江富豪钭正刚。据公开信息,本次交易对手方杭州锦江集团、正才控股、恒嘉控股、锦江投资、延德实业均为“锦”成员。“很明显,钭正刚不想错过有色板块大涨的风口,急于将旗下资产证券化。”有市场人士说。
官网显示,杭州锦江集团创始于1983年,是一家主营环保能源、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集贸易、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由钭正刚、尉雪凤夫妇控制。2020年,集团总资产超过700亿元,营收超过780亿元。
在习惯埋头干事的浙商大军中,钭正刚是较为特殊的一个,他很早就接触到资本市场。1998年,钭正刚担任A股公司凯地丝绸(现名英特集团)总经理。2004年底,杭州锦江集团还曾酝酿入主安源股份(安源煤业的前身)。2005年前后,杭州锦江集团持有华联集团股权达20.89%,成为上市公司华联控股的间接第一大股东。
据统计,1998年至2005年期间,钭正刚家族“染指”过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中国凤凰(后更名为长航凤凰)、江西纸业(后更名为九鼎投资)等,但都成“匆匆过客”。
10年后,钭正刚再度出击。2016年至今,杭州锦江集团重现资本江湖,逐鹿标的涉及焦作万方、鲁北化工、哈空调、德力股份等。
2016年5月,焦作万方原第一大股东吉奥高投资,将持有的全部2.11亿股(占总股本的17.56%)转让给钭正刚旗下的金投锦众,总对价18.7亿元。转让完成后,金投锦众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6年7月,鲁北集团混改落地,杭州锦江集团向鲁北集团增资6.04亿元,占股44.5%,成其第二股东,后持股比例稀释为35.60%。同年11月,杭州锦江集团向鲁北集团旗下金海钛业增资3.51亿元。
2018年5月,德力股份实控人施卫东向杭州锦江集团协议转让4138.64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56%,总价3.875亿元。
另外,2016年9月,杭州锦江集团旗下的锦航投资作为战略投资方,投资13.5亿元入股了深纺织子公司盛波光电,获得其40%的股权。
光是这4项投资,总支出超过45亿元。
特立独行的是,与“中植系”“宝能系”等资本系控制多家上市公司不同,“锦”似乎不想成为实控人。上述案例中,杭州锦江集团都只是“二股东角色”。德力股份曾公告,杭州锦江集团拟通过受让股份及表决权委托入主,但后来并未实施易主,目前其仍只是二股东。
另有信息显示,杭州锦江集团还曾间接持有海欣股份等上市公司股份,并曾委派董事任职。“杭州锦江集团也参与了不少二级市场投资,只是市场并不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
资本扩张有输有赢
杭州锦江集团官网提及的企业文化饶有意味:有限的是脚,无限的是路;有限的是金钱,无限的是事业。如何用有限的金钱做好无限的事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用有限的钱做扩张,少不了杠杆。收购焦作万方股权时,接盘的主体金投锦众实缴金额20.41亿元,钭正刚实际仅出资3.41亿元,杠杆比例接近1:5。
戏剧性的是,杭州锦江集团成第一大股东后,围绕焦作万方的控制权,多路资本上演了旷日持久的暗战。直到2020年8月,杭州锦江集团开始减持,目前通过宁波中曼仍持有焦作万方11.87%的股权。从股价方面看,杭州锦江集团入局5年仍是浮亏状态。
另一项投资也横生枝节。因盛波光电未能完成业绩对赌,杭州锦江集团2018年度业绩补偿近2亿元,2019年需补偿2.45亿元,后因争议事项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今年7月,深纺织收到杭州锦江集团函告,优势福德拟受让锦航投资100%合伙份额。这意味着,在投资5年后,杭州锦江集团正式从盛波光电撤出。
在介入德力股份前,杭州锦江集团曾觊觎哈空调的控制权,并成功跻身最后的中标方,但在最后时刻放弃。
“钭正刚有着很强的产业扩张冲动。”浙江商圈人士评价说,其借助杠杆大举收购,初衷是希望在主营的几大业务板块内做产业整合,“比如入股盛波光电是希望整合偏光片业务,但最终效果并不好”。
最受关注的是围绕华联控股大股东华联集团的资本漩涡。2005年,杭州锦江集团成为华联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但后者一直被认定为无实际控制人。2019年7月,杭州金研海蓝、金研海盛,与杭州锦江集团、河南富鑫、浙江康瑞共同签署了一揽子整体交易文件,拟以55亿元整体受让后三方持有的华联集团共计53.6866%股权。这笔交易后来引发诉讼。直到去年底,各方达成和解,最终深圳地产商恒裕集团上位成为华联集团的实控人,杭州锦江集团退出。
相对而言,鲁北集团混改项目,是钭正刚较为成功的一项投资。2018年12月,鲁北化工出资2.66亿元收购了杭州锦江集团旗下锦亿科技51%的股份。2020年,上市公司作价13.8亿元收购金海钛业,杭州锦江集团持有标的资产34%股份,鲁北集团持有另66%。股权增值及资产腾挪,杭州锦江集团收益不菲。
杭州锦江集团为何独爱“二股东”角色,与实控人自我“绝缘”?一个重要因素或是,钭正刚在过往资本运作中经历过起伏——1998年3月至1998年10月,钭正刚任凯地丝绸总经理期间,未经董事会同意,擅自将巨额资金交给华诚财务“委托投资”,导致1900万元本金未能收回,此外还发生虚增利润800万元等诸多问题。2004年染指安源股份,更让钭正刚卷入“贿赂门”。
低调潜行的钭正刚,若能将三门峡铝业送上资本市场,有望获得第一个真正掌舵的资本平台。
来源:上海证券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