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网最著名之一的业余人口学爱好者(哈哈,铁匠自封的哈,因为发表人口方面的文章数量我是最多的!)铁匠得到了广大粉丝朋友的支持甚至打赏。铁匠非常的开心!
前两天在写成都退耕还林和农村老人退休金的问题。没有更新人口方面的文章,有粉丝朋友留言让我继续分析人口方面,今天铁匠重新开始更新人口解读报告!
今天我们来聊聊回族的人口情况。大家知道,回族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民族之一,起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是我国人口第四大民族。仅次于汉、壮、维。回族的分布非常广泛,其中以西北的宁、青、甘、新和云、冀、豫为主!
回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民族,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杰出人物。铁匠也接触过很多回族朋友,他们对信仰的虔诚,对生活戒律的遵守,对自我的约束,对生活的乐观等方面都让铁匠钦佩不已!当然,还有铁匠最爱吃的回族清真食品,牛肉拉面,羊肉串。
铁匠根据详细的数据,整理了如下表格,该表格值得人口学爱好者收藏!我们根据该表格来解读回族的人口情况吧: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回族人口的相关情况
1、关于回族人口在全国人口占比,从高龄阶段的0.5%左右缓慢提升到现在的1%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现象,说明我国的回族同胞一直在发展壮大。其年龄段的平均人数增幅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1-15岁人口方面,增速比全国水平好4%左右。
2、在代表人口结构的关键指标上,尤其是1-15周岁青少年人口结构方面,回族占比远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回族青少年占比达到23.4%,属于人口学上的完美型!这样的人口结构属于可持续化存续的人口结构。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7.9%,属于中度少子化。考虑到2016-2018年修正后的1800万每年的人口数据拉高了全国的均值,按照2022年的956万计算,10年后,我国的青少年占比将低于9%,这在人口学上属于超级重度少子化,这意味着人群将进入重度萎缩期。
3、在性别比上,回族在低龄段非常靠近105:100的合理值,远远好于全国的115:100的极度失衡。说明回族的男女性别比非常均衡。
4、在代表人口出生率的核心指标总和生育率方面,回族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8-2.4左右波动,属于非常完美的均衡型,从不同年龄段的生育率水平来看,回族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左右。按照这个生育率,在2050年左右,回族人口可以从1137万增长到1350万。人口占比将从目前的0.8%上升到1.3%,到2100年,仍能保持在1270万左右,不过此时全国人口已经萎缩到3.5亿左右的水平,占比将超过3%。
5、在老龄化方面,回族目前的15.9%也明显好于全国的21%,而且由于其人口结构非常均衡,回族的人口比例将在长期内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属于非常健康的人口机构。
关于回族的人口结构解读,今天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支持!如果你对中国人口方面话题有兴趣,或者想让铁匠分析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数据,都欢迎给铁匠留言,铁匠将尽力满足各位粉丝朋友的好奇心!
作为全网最著名之一的业余人口学爱好者(哈哈,铁匠自封的哈,因为发表人口方面的文章数量我是最多的!)铁匠得到了广大粉丝朋友的支持甚至打赏。铁匠非常的开心!
前两天在写成都退耕还林和农村老人退休金的问题。没有更新人口方面的文章,有粉丝朋友留言让我继续分析人口方面,今天铁匠重新开始更新人口解读报告!
今天我们来聊聊回族的人口情况。大家知道,回族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民族之一,起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是我国人口第四大民族。仅次于汉、壮、维。回族的分布非常广泛,其中以西北的宁、青、甘、新和云、冀、豫为主!
回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民族,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杰出人物。铁匠也接触过很多回族朋友,他们对信仰的虔诚,对生活戒律的遵守,对自我的约束,对生活的乐观等方面都让铁匠钦佩不已!当然,还有铁匠最爱吃的回族清真食品,牛肉拉面,羊肉串。
铁匠根据详细的数据,整理了如下表格,该表格值得人口学爱好者收藏!我们根据该表格来解读回族的人口情况吧: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回族人口的相关情况
1、关于回族人口在全国人口占比,从高龄阶段的0.5%左右缓慢提升到现在的1%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现象,说明我国的回族同胞一直在发展壮大。其年龄段的平均人数增幅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1-15岁人口方面,增速比全国水平好4%左右。
2、在代表人口结构的关键指标上,尤其是1-15周岁青少年人口结构方面,回族占比远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回族青少年占比达到23.4%,属于人口学上的完美型!这样的人口结构属于可持续化存续的人口结构。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7.9%,属于中度少子化。考虑到2016-2018年修正后的1800万每年的人口数据拉高了全国的均值,按照2022年的956万计算,10年后,我国的青少年占比将低于9%,这在人口学上属于超级重度少子化,这意味着人群将进入重度萎缩期。
3、在性别比上,回族在低龄段非常靠近105:100的合理值,远远好于全国的115:100的极度失衡。说明回族的男女性别比非常均衡。
4、在代表人口出生率的核心指标总和生育率方面,回族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8-2.4左右波动,属于非常完美的均衡型,从不同年龄段的生育率水平来看,回族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左右。按照这个生育率,在2050年左右,回族人口可以从1137万增长到1350万。人口占比将从目前的0.8%上升到1.3%,到2100年,仍能保持在1270万左右,不过此时全国人口已经萎缩到3.5亿左右的水平,占比将超过3%。
5、在老龄化方面,回族目前的15.9%也明显好于全国的21%,而且由于其人口结构非常均衡,回族的人口比例将在长期内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属于非常健康的人口机构。
关于回族的人口结构解读,今天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支持!如果你对中国人口方面话题有兴趣,或者想让铁匠分析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数据,都欢迎给铁匠留言,铁匠将尽力满足各位粉丝朋友的好奇心!
我们都知道,河南有很多回族,老冯我认识的河南人里,就有好几个回族。
河南的郑州、开封、洛阳等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清真寺。
河南省有100万的回族人口,虽然只占全省人口的1%,但是,绝对数量可是挺可观的。
那么,河南省这么多的回族,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河南回族
答案是这样的:
当年我大唐帝国,威名远播,物产丰富,商贸发达,那个时候,有很多阿拉伯商人,来到开封、郑州、洛阳等地,经商,居住,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宋朝。
而且,宋代更甚,因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商人较为友好的朝代,当时我们宋朝的政府,对阿拉伯商人,采取的是欢迎、鼓励的政策,所以在宋朝的时候,来到开封、洛阳、郑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比唐朝还要多。
不过,以上这些唐、宋两代来到河南省经商的阿拉伯生意人,他们一般老了之后,都会回老家,所以,在河南当地留下来的后代,并不是最多的。
在河南留下基因最多的阿拉伯人,其实是在元朝。
是的,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朝代,元朝。
在元朝的时候,中原大地,突然出现了大量的阿拉伯人。
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
签军
签军,又称“探马赤军”,是当年蒙古人征服阿拉伯世界之后,把阿拉伯人组织起来、编为效忠蒙古人的部队,这些为蒙古人卖命的阿拉伯人,叫做“探马赤军”,也叫“签军”。
蒙古人为什么要裹挟这些被征服的阿拉伯人、为自己打仗卖命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单靠蒙古人自己,人手不够,根本无法征服天下,当时蒙古人就是靠“签军”这种“滚雪球战术”,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才越打越强,征服了半个地球。
那么,大量的阿拉伯签军,跟随蒙古人,来到中原,驻屯在中原各地,尤其是河南地区,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生老病死,再也没有回到他们的阿拉伯老家了,这些人成为我们今天河南省回族同胞的重要来源。
好,那么既然我们河南的回族同胞,他们的远祖,是阿拉伯人,为什么他们今天的长相,已经不太像阿拉伯人了呢?
其实你要仔细看,有的回族同胞,还是能看出来的,例如下面这个:
这人叫穆冬梅,河南孟县人,回族,是个公务员,她的五官,仍有阿拉伯人的样子
不过,确实也有很多河南回族,单凭长相,已经不像阿拉伯人了,例如下面这个:
那么,为什么呢?
其实,当年来到中原的阿拉伯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不断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某些蒙古人后代、西夏人后代、契丹人后代等民族通婚混血,所以,他们今天的模样,自然已经不太像阿拉伯人了。这就是我们河南省回族同胞的历史渊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青海省常住人口592395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297235人,增长5.28%,年平均增长率0.52%。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559363人,占60.08%,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36个百分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常住人口发展呈现全省常住人口持续低速增长、全省常住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构成持续优化、全省人口流动与集聚效应增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五大特征。
……
6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尚玉龙向社会发布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全省常住人口5923957人【详看数字】
全省常住人口共5923957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297235人,数据表明,2010-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省共有家庭户1965893户,家庭户人口为549394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9人;集体户113382户,集体户人口为430015人。比2010年,家庭户户数增加436853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0.67人。
【数字分析】全省常住人口持续低速增长,这十年全省常住人口年均增速(0.52%)低于上一个十年0.31个百分点。
各少数民族人口占49.47%【详看数字】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2993534人,占50.53%,与2010年相比,增加10018人,增长0.34%,占比下降2.4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2930423人,占49.47%,增加287217人,增长10.87%,占比上升2.49个百分点。
【数字分析】全省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由2010年的4个(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增加到2020年的5个(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体现了全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年我省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04.31万人【详看数字】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559363人,占60.0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64594人,占39.92%。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43105人,乡村人口减少745870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36个百分点。
【数字分析】“数字表明我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取得成效。”新闻发言人说,随着青海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深入,西宁、海东两市常住人口达到3826436人,占64.59%。随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推进,《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落实落细,全省常住人口向城镇集聚,全省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2.15%【详看数字】
全省常住人口中,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33846人,占51.21%;女性人口为2890111人,占48.79%,全省常住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0-14岁人口为1232956人,占20.81%;15-59岁人口为3971599人,占67.04%;60岁及以上人口为719402人,占12.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14093人,占8.68%)。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5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0个百分点。
【数字分析】各市、州常住人口中,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其余各州尚未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与全国平均老龄化程度相比,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18.70%)低6.5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低4.82个百分点)。
劳动力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5.80%【详看数字】
2020年我省16-59岁劳动力人口389.79万人,较2010年增加7.74万人,增长2.03%。
【数字分析】据新闻发言人分析,我省劳动力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人口红利依然存在。2020年16-59岁劳动力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5.80%,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在劳动力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84.87万人,占21.77%,比2010年提高9.50个百分点。人口文化素质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会对我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小言 国静
编辑:李雪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