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希望有锡伯族同胞发现错误,为我指正。
新疆的锡伯族一般以小麦、大米为主食。由于饲养牛、羊等牲畜,因此也食用奶茶、酥油、奶 油、奶疙瘩等乳制品。忌食狗肉。相传为了纪念西迁胜利到达,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新疆 锡伯族 的纪念日,家家户户于此日煮面酱或豆酱作成“米顺”,盛于瓦缸,以备烹饪时作调味之用。除常吃“发面饼”、喝奶茶外,也喜欢吃韭菜合子、南瓜蒸饺和 维吾尔族 的“抓饭”及 哈萨克族 的“那仁”(肉拌面片)。
锡伯族还习惯制作各种腌菜。每年秋末,家家都用韭菜、青椒、芹菜、包心菜、胡萝卜等切成细丝腌制咸菜,当地称之为“哈特混素吉”,贮存起来,可供全年食用。冬天爱喝“五他茶”(油茶)。家家户户都养家畜家禽,种植各种蔬菜,充做副食。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都煮制面酱,盛于瓦缸,常年用以菜肴调味。
锡伯族食谱中较出名的菜肴是“鱼汤高粱米饭”、“血拌猪肉”、“全蒸猪仔”、“火锅菜”、“ 南瓜蒸饺”等。其中用羊杂碎特制的“全羊席”,极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可能和早期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关,至今锡伯族仍喜在农闲时打围、出猎和捕鱼。在捕鱼的季节里,鱼肉是佐餐的佳肴,还腌制“ 腊鱼肉”,供冬季食用。
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动手包 饺子,正月初一五更饺子下锅;初二要吃长寿面。做长寿面时先做好肉汤,然后将面另锅煮熟,捞出过水,食用时加肉汤,象征着送旧迎新。
锡伯族过去在饮食上有许多必须遵守的规矩,比如经常食用的发面饼,上桌时分天、地面,天面必须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摆在桌沿一边。吃饭时不得坐门坎或站立行走,禁止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或把筷子横在碗上。全家进餐按长幼就座,以西为上,过去父子、翁媳不得同桌。
锡伯族美食
1、尼姆哈鱼炖子
“尼姆哈鱼炖子”堪成 锡伯族 美食之最。凡品尝过 锡伯族 鱼炖子的客人,均赞美不绝,认为其味无穷。提起锡伯族“尼姆哈鱼炖子”,有其悠久的历史。
据传,锡伯族先民在东北白山黑水过着渔猎生活时期,以鱼肉为主食,其吃法也多种多样,有清炖,有烤吃,有腌吃,也有晒吃等。后来,在清炖的锅里加一些香蒿、韭菜做成汤喝;再后来,其汤内又加入一些生面糊熬成糊状汤吃,久而久之,演变成如今的“尼姆哈鱼炖子”。每当吃这种汤时,又以高粱米熬成的稀饭配着吃,成为锡伯族人特殊的一种吃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锡伯族人做“尼姆哈鱼炖子”的技术也不断提高。
制作时,先将鲤鱼去鳞开膛,洗净,切成小块。一勺清油倒入锅里烧开,放入鱼块烧炒。鱼块炒至呈黄色,再加少许葱末、辣面子、盐和酱油、醋,翻炒几次,然后倒入小半锅水,放入香蒿煨炖。最后加入切好的韭菜、调好的生面糊和少量味精,搅拌几次,起锅装碗即可食用。
2、萨斯恒
“萨斯恒”是锡伯族人在冬季普遍食用的一种烩菜。过去,是锡伯族人在过年过节或红白喜事上的主要菜肴,因其味美鲜香,嫩软可口,为代代锡伯族人所喜爱。萨斯恒(sashen)是集炒,炖合为一体的锡伯族独特的做法。
过去,“萨斯恒”是锡伯人在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上的主要菜肴,因其味美鲜香、嫩软可口,即有肉又有菜,更有鲜美的汤,为代代锡伯人所喜爱。“萨斯恒”的主要原料是牛、羊、猪肉,豇豆和白菜,因此,在收获的夏、秋季,家家户便摘取菜地的豇豆,划开后,在阴凉处凉干,并收起存储。“萨斯恒”随着锡伯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口味的不同,其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大同小异。
3、花花菜
锡伯族有一道绝活小菜,那就是哈吐浑索吉,也称花花菜。它是用韭菜红、青辣椒与芹菜、胡萝卜、包包菜做成。由于及时拌以盐并盛入瓦缸内,各种蔬菜原由的红、绿、白、黄等颜色截然分明。这么一碟色调具全的花花菜,会激起人们强烈的食欲。
一般来说,一餐锡伯大饼要配以6---7道小菜,想一想,比起山东大葱卷大饼,这是不是更有味啊!
4、米顺
米顺,是锡伯族调味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面酱。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前,家家户户都将小麦捂出芽,刚发芽后倒入开水锅里煮熟,盛进瓦缸里,放在火炕最热处捂起来,等过几十天发酵成酒曲状并有甜味(这时不可食用,有时发酵过程中被厌氧的肉毒杆菌污染。过去,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而误食,结果许多人患病,甚至丧失生命。当时称这种病为“察布查尔病”。中央曾多次派出医疗队进行,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此根除了此病。),要等到四月十八日( 锡伯族 的西迁节)那天,各家各户都拿到磨坊去磨成粉,称之为“米顺糊糊”,就在同一天,每家每户都调制米顺,将米顺糊糊倒入瓦缸里,放进咸盐,边倒水边用擀面仗搅拌,一直搅匀呈糊状为止,调成后放在房顶上晒太阳,数十天后才成为米顺(面酱)。
5、馃子额芬
“馃子额芬”即油煎馃子饼,是 锡伯族人每年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之一,其色泽鲜艳,脆嫩香甜。因为这种油煎馃子饼既好吃又好存放,所以, 锡伯族 人把它作为春节期间家人食用或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
这种“馃子额芬”在制作时颇有些讲究,首先,将南瓜(一种葫芦状南瓜,俗称石头南瓜)去皮洗净,切成片或丝。锅里倒油,烧成八成熟,加入南瓜丝,用温火炒至糊浆状,即起锅降温。然后,盆里倒入面粉、面引子和硷水,再加入南瓜浆、鸡蛋和少许花椒粉(面粉和南瓜浆各一半,一盆面团用鸡蛋十个左右)和好置于暖处,约半小时后即可开始油煎。先将面团擀成圆饼状,厚一公分左右,用刀切成手指般长条形,放入油锅里炸黄至熟即可捞出。
据说,做这种油煎馃子饼的南瓜种还是二百多年前从东北西迁伊犁时特意带过来的。
6、全羊席
锡伯族全羊席是该民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是锡伯族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肴”。2009年,全羊席作为传统技艺类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主要用料为羊的心、肝、肺、大肠、舌、血等,共12道菜,做法考究,风味独特。
锡伯族全羊席这个菜肴是用羊身上的杂碎做的,需要新鲜的羊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朵,羊肚,羊蹄,羊血,血清等材料。每种材料做两种带汤的菜,分被盛在16个瓷碗里。锡伯族全羊席不能盛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食物温度诱人。每碗菜上要撒少许香菜和葱花,用来装饰和提味。品位时还配有各种蔬菜腌制“花花菜”和美酒,看起来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喷喷的,沁人脾肺。
这些菜肴中,花样最多的要数羊肠子做的菜了,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洋葱、肉沫、调料、大米等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很考究,风味不一。席间,主人还要端上用各种蔬菜泡制的的花花菜,这种菜有点酸、辣、成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合全羊席一起吃,那真是锦上添花。在吃这些小菜时,主人还要拿出酒来,边吃小菜边饮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酒罢,主人还要端羊肉汤和羊肉,并有烙得很薄的发面饼子。发面饼也是锡伯族人的“特产”,味香、松软,令人上口,与全羊席相配,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由于锡伯族全羊席做起来费工,所以吃起来时间也长,一顿全羊席大约要吃上两个多小时。一顿“锡伯族全羊席”,把羊的每个部位几乎都吃到了,甚至连羊血和血清也没有放过。这种餐,才是名副其实的“全羊席”
姓名是姓氏加名字,名字里的建国、援朝、开放等,已经被刚、强、伟等取代,而梓涵、一诺、浩宇等又带着时代特色被人们叫起。
虽然人们的名字在变,姓氏却一直在不变地传承。
01 新“百家姓”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姓氏最多的前100位成了2018年“百家姓”。
△ 你的姓氏,在这前100里吗?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这跟之前的《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同,一些姓氏的排名靠前了。
△ 原《百家姓》
据介绍,这2018年“百家姓”占了人口总量的85%,而全国在用的姓氏共有6150个。剩下的6000多个姓氏分担了人口总量的15%。其他6000多个姓氏,有些我们见到过,有些我们读不出来,还有一些,想都想不到。
02 稀少姓氏
在《芈月传》开播之前,我们跟芈字可能很难有实际的接触。除了芈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难见难读的姓。
禤姓,读作Xuān,也可读作Qiān。禚姓,读作Zhuó。芈姓,读作 Mǐ。《芈月传》的热播,普及了这个姓氏。
稀少姓氏更容易被人误读,更容易发生故事。
我从《百家姓》里找姓氏,得倒着看,从最后一行往前看……
——罕见姓氏代表哈(Hǎ)政力
每年一开学,新同学叫我的名字,都不带姓,感觉很亲切……
——罕见姓氏代表蒯(Kuǎi)子欣
你们的姓名还不算差,我爸给我起了一个有难度的名字,新同学总是叫我什么阳……
——罕见姓氏代表笪(Dá)睢(suī)阳
黑、难、老……这些常见的字也是姓氏。
其中,黑姓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难在用作姓氏时,读作Nìng。老姓则与田、布、鸡并列为广东佛山土著四大姓氏。
03 简单少见的姓
卜Bǔ
卜在词牌名里,比在姓氏里更容易被人认识到,“卜算子”。局长想起第一次认识卜姓同学时,当时叫的是布。
据百度百科介绍,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
丌Qí
不是希腊字母π,不读开。关于这个姓,有网友贴图了。
乜Niè
看起来很像也。
据百度百科介绍,乜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作为封地赐予吕衡。
吕衡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区别血统,他的后代改以“乜”为姓。
佘Shé
不是余。在戏曲里,有名的要数佘太君了,不过,也有人指出,佘太君不姓这个佘,而是折。
危Wēi
不太好起名字。
危姓,较罕见姓氏。福建、广东、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也有此姓。
麻Má
麻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土家族、僳僳族、锡伯族有此姓。比较起来,人们还是更熟悉马这个姓。
笪Dá
据百度百科介绍,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6位。目前全国笪姓人口在10万左右。
养Yǎng
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养牛、养羊、养孩子……这个姓该怎么起名字?
04 复杂难读的姓
隗Wěi
据介绍,北京房山的大山里,有一个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
钭Tǒu Dǒu
有一种说法是,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
另一种说法则是,战国时,田氏代齐之后,原来齐国的国君康公被放逐,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
昝Zǎn
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多读音的姓氏。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如今,昝氏族村、庄、巷、坊、寨、家、镇、乡几乎遍布华北、西北、中南、西北、西南各个省区。
谯Qiáo
陕西汉中,四川成都、宣汉、南充、广安、巴中、阆中,甘肃庆阳,湖北麻阳,贵州、重庆、山东、湖南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缑Gōu
这个姓氏很罕见。据百度百科介绍,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
遇到生字读半边,缑很容易被读成侯。
麴Qū
麴姓出自姬姓,由鞠姓演变而来。
由于从唐朝中期以后逐渐把麴姓简写成曲姓,当代麴姓十分稀少,但仍然存在,大部分麴氏家族的成员分布于河南与安徽。
05 一些复姓
诸葛、欧阳、东方、令狐……这些都是复姓。《百家姓》里也收录了许多复姓。
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濮阳……
令狐、宇文、慕容、闾丘、司徒、拓跋、东郭、南门、呼延、东门、西门、南宫……
濮阳,既是姓氏又是地名。
南门、东门、西门……没有北门。
此外,仝(Tóng)姓,不念全,不见于《百家姓》。
第五,真的有这个姓,见于《百家姓》。
新疆的锡伯族,世代传承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既有新疆菜肴的独特风味,也有新疆各民族的美食风格,形成了魅丽的锡伯族美食。锡伯族的饮食习惯独具一格,与其他民族有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锡伯族以米、面为主食。其中,锡伯族大饼(falheefen)最具特色的食品之一,几乎家家户户每天早餐(或其它时间段)都不可或缺。发面饼的制作工艺独特,用小麦粉,加酵母粉、小苏打适量(或者前一天留的酵头),用温水经过揉捏,变得筋道有力,和面时一定要软。静止三小时或者时间更长一些。烙制出的发面饼又软又好吃。发面饼的吃法也相当讲究,必须遵循“天”朝上、“地”朝下的传统,掰成四块享用,不能整张拿着吃。发面饼加上花花菜,辣酱(炝油的辣面子、韭菜和面酱),再加奶茶,那味道和任何菜肴无法比较。这种饮食习惯不仅满足了锡伯族人的日常需求,更体现了锡伯族的民族传统饮食习俗。
其次,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羿,是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的黑龙江人。锡伯族的肉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养的牛、羊、猪和家禽(除狗肉)以外,吃野味和鱼肉(现在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打猎)。此外,锡伯族特色菜“花花菜”,它不仅承载着锡伯族丰富的传统习俗。秋季腌制花花菜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个季节选择新鲜的韭菜、青椒、芹菜、黄萝卜、莲花白等洗净切成细丝后腌制而成的“hathunsuogi”。这些腌菜口感独特,既可作为开胃小菜,也可作为佐餐佳品,为锡伯族的餐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口味。
干豇豆菜(萨次根),是锡伯族的一道家常菜。它以干豇豆和肉类为主要原料,经过炖煮,豆腥味与肉香完美融合。再加入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使得菜肴口感更加丰富。萨次很营养丰富,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可滋养身体,是锡伯族人民餐桌上的常客。
在新疆地区,锡伯族还受到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拉条子、抓饭、葫芦包子、烤肉、娜仁、大盘鸡等。还有锡伯族的红烧肉,在锡伯族饮食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精选猪肉,经过炖煮、翻炒等工序,肉质鲜嫩,色泽红亮。红烧肉的味道醇厚,肥而不腻,是锡伯
族人民款待贵宾的上佳之选。
杂碎汤,是锡伯族的一道传统汤品。以牛羊杂碎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蔬菜和香料,烹制出的汤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寒冷的冬日,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碎汤,让人身心俱暖,倍感舒爽。饺子,在锡伯族饮食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喜欢用羊肉或牛肉作为馅料,有时也会使用猪肉。饺子皮薄馅大,还有葫芦包子,口感鲜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亲手包制的饺子,其乐融融,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些饮食习惯的交融与借鉴,不仅丰富了锡伯族的饮食文化,也展现了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与融合。
锡伯族的饮食习惯独特而丰富,既体现了他们对传统和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也展示了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些饮食习惯不仅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更成为锡伯族饮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的重要象征。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