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2016年11月黄道吉日一览表(2016年11月黄道吉日)

发布时间:2024-08-16 07:07:03作者:舍我其谁来源:用户分享

2016年11月黄道吉日一览表(2016年11月黄道吉日)

本文目录一览:

今日冬至:养生、开运早知道!

12月22日11时27分09秒,我们将共同迎来 2023年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一套科学体系。

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个周期,谓之一“岁”。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24等分,每15°为1等份,命名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古代也称“岁初”,一岁之初、岁首,也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之意,这是民间“过了冬至长一岁”说法的由来。

在古代,一旦王朝更替,新朝的天子一般通过修订历法昭告天下。所以,历法也称皇历。

据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古有三正:子为天正,周用之,以十一月为岁首;丑为地正,殷用之,以十二月为岁首;寅为人正,夏用之,以十三月(即一月)为岁首;秦……以十月为岁首”。

三千年前,周天子测得冬至的日影最长,夏至的日最短,并将日影最长的冬至日作为新年的开始。并且在冬至时要祭祀天神人鬼,那时的冬至祭祀典礼非常盛大隆重。

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订历法,使用太初历,也称夏历(夏代的历法),以寅月为正月。从此,延用至今。

寅月是立春之月,是现在中国黄历的正月。于是从那时起,正月和冬至分家,冬至成为“冬节”。民俗中“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由此而来。

二十四节气与周易八卦、阴阳、五行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华文化中,古人非常重视阴阳循环和养生有关的五行之理,特别是“二至”(冬至和夏至),是养生的重要时节。

从“冬至一阳生”后,阳气将越来越盛,直至夏至;“夏至一阴生”,阳气开始转弱,直到冬至,周而复始。在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中,冬至位于“一阳生”的起点。

因为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冬至节气每年在公历12月21日到23日交节,有个调整范围。从天体空间来看,当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节气的开始。

中国古人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变化的规律与大宇宙是同步的。地球吸收太阳和宇宙的能量是有法则的:阳气从夏至开始,一直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开始渐渐外放。从井水的情形就可验证这个道理,夏凉冬温,就是因为地下有阳气。

“冬至进补”,吃东西乃至养生,也该顺应照宇宙法则。冬天身体的阳气内敛,胃口好,可以大补,吃凉东西甚至冰淇淋也没有关系。夏天气候炎热,身体的阳气自然外放,体内阴气盛,是空的、是寒的,所以胃口不好,不想吃饭,当忌吃生冷的食物。

古人把“冬至”定为岁首,民间也流传一些新年开年运的习俗。整理一下,仅供参考。

吃红白汤圆开年运。冬至吃汤圆(称冬至圆)是典型的冬至民俗之一。常见冬至汤圆有红、白两色,这其中蕴含着阴阳交泰开新运的意义。

食馄饨开智慧运。馄饨是冬至的代表食物之一。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提及:“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馄饨和混沌同音。道家说,“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万物皆从道所生”。馄饨象征崭新的生命和能量的精华。

吃饺子开健康运。传说冬至吃饺子这种习俗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留下来的,和防疫祛病有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吃饺子安耳朵”,这些俗谚都关联健康。在中国北方、河南等地,吃饺子过冬至是一大习俗。

送新鞋袜广开人缘运。冬至之后,白日渐长,阳气渐升,人们踏日影沐浴阳光,可以吸收阳气去除体内的邪气。古人有在冬至向家中、家族长辈献鞋袜的温暖贴心礼俗。在宫中也有“献袜履”习俗。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中说,“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吃赤豆粥开平安运。有些地方在冬至吃赤豆粥,在南北朝时代就有流传。《荆楚岁俗记》记载,传说共工氏有个为非作歹的儿子,死在冬至,成为疫鬼,但他畏惧赤豆。所以,后人流传冬至煮赤豆粥吃,来禳除疾疫。

转动幸运门开大运。谢天谢地谢先祖,真心善心待众生。周代时,天子于圜丘(天子祭天之坛,亦即天坛)举行冬至大祭,祀昊天上帝、祭社稷、祭人鬼,后代各朝也隆重承袭着这种礼制。

古人认为,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还有一个祝福:愿你冬日所盼,终将如约而至!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