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在他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提到“天下四绝”:“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
雷州换鼓“雷州换鼓”源自于雷州先民的求雷、盼雷、敬雷、祭雷活动。雷州半岛古代是蛮荒瘴疫之地,赤地千里之乡。为了生存,雷州先民天天求雷、盼雷,因为有雷才有雨,响雷兆丰年。雷声是雷州半岛解难救困的福音。为使天鼓长鸣,为使雷雨有致,先民们便抱着一个良好的愿望,将人间最好的鼓送给天神,将新鼓换旧鼓,以人类的虔诚换来天神的垂注,换来人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他们每年便挑选最好的材料,选择最好的技师,使用最好的方法,铸造最好的鼓,通过某种仪式送给天神,慢慢地便形成了大型的祭雷活动或祭雷仪式。
广德埋藏“广德埋藏”又名太极洞,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太极洞深广无人知晓,每年春季的某一天,由于太阳光线从望天孔中直射进来而出现的一种“太极重光”现象。
登州海市登州海市是一种自然现象,专指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这是早晨的阳光在海雾中的折射现象。
钱塘江潮“钱塘江潮”是指浙江盐官镇钱塘江涨潮的壮观景象。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神的生日,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欢迎关注,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
文|周长风
位于泰山北麓、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灵岩寺,堪称自唐代至今山东省最为著名的佛教寺院。
古时灵岩寺与国内另外三座寺院合称“四绝”,今人常说“四绝”之誉始自唐代李吉甫的《元和十道图》。
李吉甫(758-814),唐朝政治家、地理学家,元和年间两度担任宰相。所著《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又比较完整的地理总志。
唐贞观元年(627),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图》是中央根据各州府造送的地图而编制的全国分区地图,并附有各地自然、行政区划、经济、人口、官员、疆域、政治纲领等方面的数据和文字说明。
尽管唐玄宗时改为15道,但唐代所编此种地图皆称《十道图》。现在可知的唐代《十道图》有4种,其中《元和十道图》是元和八年(813)李吉甫主持编制的。
《元和十道图》宋代以后就失传了,关于其中“四绝”的说法,后人是间接从北宋张公亮的《齐州景德灵岩寺记》中获知的。
北魏至宋代济南曾称“齐州”,“景德”是宋真宗年号(1004-1007)。张公亮于庆历三年(1043)任长清县尉,至和二年(1055)作《齐州景德灵岩寺记》,其中写道:“唐相李吉甫纂《十道图》,以润之栖霞、台之国清、荆之玉泉,合兹寺为‘四绝’。”“润”“台”“荆”分别为润州、台州、荆州,三寺即今之江苏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
宋代人多有提到“四绝”,如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991-1055):“齐州灵岩、荆州玉泉、润州栖霞、台州国清,世称四绝。”
成书于明天顺五年(1461)的《明一统志》卷四十七、清代乾隆年间王琦为《李太白全集》所作注解,都引用了这句话,并言出自晏殊所纂《类要》。
《类要》内容并不是晏殊原创,而是皆从其所读之书中采掇,分类编成。“四绝”之语大概率是晏殊摘自唐代著作,或许也是《元和十道图》。
《类要》久已散佚,今之残本已无“四绝”内容,但是曾有之并无疑问。
明代卢浚,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其《游石桥诸山记》亦言:“宋名臣晏公殊有云:‘齐州灵岩、荆州玉泉、润州栖霞、台州国清,世称四绝。’”
北宋嘉祐五年(1060),时任尚书工部郎中的王逵撰《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自白马来东土,建寺院者几乎百千万所,则示形出相以化人者,非不多矣。其间烜赫中夏,辉映诸蓝,得四绝之伟者,则有荆之玉泉、润之栖霞、台之国清,洎兹灵岩是也。”
南宋《新定九域志》卷五:“景德寺,旧名国清寺。隋炀帝在藩日,为智顗禅师所建。唐会昌五年废,大中五年再置,柳公权书额。时以齐州灵岩、荆州玉泉、润州栖霞、台州国清为四绝。”
今人特别是山东人在文章里常把灵岩寺称作“四绝之首”。根据《齐州景德灵岩寺记》并不能得出这一论断,即使另外三寺的前后顺序依《元和十道图》所列,灵岩寺在第一、在中间、在最后,还是难以判定。
然而如前所述,晏殊《类要》之言应摘自唐代文献,据此,则灵岩寺当为“四绝之首”。《新定九域志》排序与《类要》一致。《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另外三寺排序与《类要》也一致,只是出于修辞方面的考虑,而将“灵岩”单独提出了。亦有许多关于国清寺的文章说其位于“四绝之首”,似无唐宋时的文献依据。
“四绝”之“绝”可简要地理解为“最好的”。《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则认为“绝”有四种意义:高倚青山,俯临寒泉,是“地望之绝”;回廊大殿,层楼峻塔,是“庄严之绝”;千里辐辏,男女日至,是“供施之绝”;表动内寂,洞澈正觉,是“精进之绝”。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灵岩寺 (德)柏石曼摄
有人根据署名李白(701-762)的诗,认为“四绝”之说在李吉甫之前就有了。比如王恩田先生的《齐鲁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即写道:“李白诗中已有天下寺庙有‘四绝’的说法。”王恩田先生所讲的“李白诗”,不外乎以下两首:
普照寺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
柟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
门前一条溪,几回流岁月。
兴唐寺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兴唐游,奇踪更无别。
枿木划断云,高僧顶残雪。
槛外一条溪,几回碎明月。
这两首诗皆不见于自宋代流传至今的李白诗集。
前一首载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纂修的《咸淳临安志》卷八十四,吟咏的是富阳县(今杭州市富阳区)普照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净明寺。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书》中说:“余旧在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近,过彭泽唐兴院,又见太白诗,亦非是。良由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往有临时率然之句,故使妄庸辈敢尔。若杜子美,世岂复有伪撰者耶!”“绝凡近”意即极其平庸浅近。
古今学者普遍认为苏轼所言“国清院太白诗”即指《普照寺》,多赞同苏轼意见,此诗绝非李白之作。
后一首见于南宋初年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兴唐寺位于今安徽歙县,宋代改称太平兴国寺,因在练江以西,又名水西寺。
清康熙《徽州府志》卷十八所载文本与《曲洧旧闻》又有不同:“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于中更无别。枿木划断云,高峰顶积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成书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胡仔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言:“苕溪渔隐曰:新安(歙县古代属新安郡。引者注)水西寺,寺依山背,下瞰长溪,太白题诗断句云:‘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今集中无之。”诗的后一句则与《徽州府志》相同。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郁贤皓在《李太白全集校注》(凤凰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说:“李白一生行踪未尝到歙州歙县,故疑此诗为后人伪托所作。”
此诗异地异题,字句亦有不同,这也说明在宋时不是广为世人所知的李白诗,因此托名的可能性极大。如果真是李白诗,古代学者岂能不就所题究竟是普照寺还是兴唐寺以及字句孰是孰非争论不休?
综上所述,李白仅比李吉甫年长57岁,“四绝”之说李白时或已有之,但是以这貌似两首实则一首的“李白诗”作为依据,并不过硬。据目前所知文献,“四绝”还是首载于李吉甫的《元和十道图》中。
现代人还常说李吉甫或唐人称灵岩寺等为“天下四绝”“海内四绝”“域中四绝”“域内四绝”,把定语放在引号内,这使读者误以为皆是直接引用,而又分不清究竟哪个是唐人原话。
从上述文献可知,在《元和十道图》里“四绝”前并无定语,所加定语皆后世所为。据笔者阅览所得,“天下四绝”的说法,最早见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卞育《游灵岩记》和北宋托名李白的诗。
“海内四绝”的说法,最早见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张商英的《重建当阳武庙记》。
“域中四绝”的说法,最早见于时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张鹤云,在1959年第12期《文物》杂志发表的《长清灵岩寺古代塑像考》。
“域内四绝”应是“域中四绝”的变体,尚未查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记载。《齐州景德灵岩寺记》里也并没有“域中”“域内”之词。
最后借此向济南市和长清区有关方面建言:
论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景观之伟丽,综合而言,灵岩寺在山东佛教寺院中无出其右者。灵岩寺是齐鲁文化尤其是泰山文化和济南地域文化一颗至今依然光彩夺目的明珠。
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灵岩志》编定后,300多年间再未大规模搜集、整理、汇总、出版灵岩寺文献,这使得当今研究、利用、传承、拓展灵岩寺文化,缺少更全面、更厚实的史料支撑。
建议将编纂《灵岩寺史料集》早日列入文化建设项目,所收史料可截至20世纪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如果不是《岳阳楼记》,身兼“四大家”,谥号冠大宋的范仲淹,可能未必能登上我们的课本,从而人尽皆知,那么是谁“给”了范仲淹这机会呢?
如果不是湖南本地人,或者是对岳阳楼了解较深的人,可能不会知道,岳阳楼除了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外,还曾有过“天下四绝”,那么“创造”这四绝的人又是谁呢?
岳阳来了个贪污犯公元1044年(宋庆历四年)曾经称帝自立的西夏李元昊,因为没能刚过联手的辽国和大宋,不得不认输求和,大度的大宋爸爸于是决定每年给这个新任的干儿子一大笔改口费,于是双方皆大欢喜。正当大宋很多人沉浸在“征服者”的喜悦中时,也有一些人却开心不起来。
而其中这个最不开心的人么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滕子京,因为这一年已经过了知天命的他被贬到了岳阳,罪名是“贪污”。提起滕子京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范仲淹那篇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开篇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不过大家虽然对这个名字烂熟于胸(感谢中学课本),但是对他这个人可能真正了解的却不多。
滕子京原籍河南,父亲在他幼年时去世(和范仲淹很像),他由母亲拉扯长大,以他的出身,如果是在宋朝之前,他是不太有可能出人头地的,不过他赶上了好时候,公元1015年他高中进士,当时和他一起上岸的人里,有一个叫朱说的人,这个后来和他羁绊终生的人,还有一个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范仲淹。
有关范仲淹的故事,大家想了解的可以参看骆驼昨天的文章《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有多牛,硬怼太后刘娥,谥号力压整个大宋》。因为两人出身类似,又是“同窗”加“同事”,所以范仲淹对这个小自己三岁的老弟非常关注,而且范仲淹还发现,滕子京虽然很有能力,但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还“执拗”(罕听人言),所以对他非常照顾。
这一点,如果我们从滕子京的为官经历也能很容易看出来:公元1025年,范仲淹把正在江苏泰州任职的滕子京,举荐给了正在组织修筑海堤的泰州知州,也同时是范仲淹上司的张纶。等到范仲淹被调回中央后,他又把滕子京从地方调到了身边……
范仲淹硬刚“垂帘听政”上瘾的太后刘娥时,滕子京也是参与人之一,范仲淹作为“军事家”防御西夏时,滕子京也在他身边,并在范仲淹升迁后,接替了大哥原来的职位,在他因为“贪污”问题被人告状时,又是范仲淹极力为他申辩,才让他“直降一官”,在滕子京去世以后,他又为滕子京写了墓志铭,值得一提的是,滕子京夫人的墓志铭也是范仲淹写的。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范仲淹和滕子京那真是“铁磁”,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滕子京那么受“刚正不阿”的范仲淹看中,为何会和“贪污”扯上关系呢?其实这里面也和范仲淹有着很大关系。不过这个关系分明暗两层,咱们先说明的一层:
据《续资治通鉴》等书记载,公元1042年,滕子京接任了范仲淹因为升迁而空出的庆州知州的位子。当年9月,西夏大军入侵到了附近地区,当地的宋军防守实力损失惨重。不过滕子京并没有被吓住,而是很快就地募兵进行防御,而范仲淹一看滕子京有危险,就亲自带人前来支援,滕子京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加上招待大哥的援军,就动用公款买了一些酒肉犒劳大家。
因为当时是战时,所以物价比平时略高,所以总得花销也有个三千贯,这件事本身并不算什么。但是却有人向皇帝打报告,说滕子京贪污公款,而数量也从3000贯变成了16000贯。
最终滕子京因为这起名为“泾州挪用公款案”而被贬,不过因为范仲淹的极力辩解,他才得以“从轻发落”,如果不是后来此案又被重新调查,并发现纯属诬告,那么滕子京将可能因为岳阳楼的出名而遗臭万年。(近代也有一些人黑他)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别人为什么要诬告他呢?是因为客观原因弄错了,还是跟他有私仇,主观就想黑他一下呢?
故事背后有故事滕子京当初被黑的原因,就是咱们要说的暗的一层的意思。
看过骆驼昨天文章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范仲淹在中央任职时,曾和一部分希望大宋中兴的大臣(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欧阳修)提出个一个改革计划。这计划因为是宋仁宗号召大家提出的,所以在计划出来之后,立刻得到了他的首肯,并开始实施。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范仲淹只是副相,在他上面还有正相晏殊和章得象,当范仲淹等人和宋仁宗为了新政忙里忙外之际,晏殊和章得象却在《史书》中表现得非常低调。熟悉人情世故或政治的朋友都知道,有时候表现不积极,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反对。
可能没看过骆驼昨天文章的朋友会问,改革是为了让国家富强,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呢?因为改革的目的是让国家富强,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国家红利,但是,这些红利并不是通过改革额外增加的,而是把以前集中在部分人手中的给拿出来,然后再重新分配。也就是说改革要动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那么什么人才是“既得利益者”,在上层他们是权贵,在底层他们是地头蛇,他们在上垄断了部分官员的升迁途径,在下控制了大量生产渠道和物资。
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内容很多,我们挑其中一条重要的再来说下。这条改革的内容名为“抑侥幸”。字面上的意思是:要减少官员幸进的人数,让官员走正常渠道上岸。这条建议背后的意思是:大宋一直都存在官员幸进(据记载,明面上,一个学士以上官员,能让20名亲属进入体制),而改革,也不能把这个窟窿封死,只是要“抑”而不是“禁”。
不过这种想循序渐进的改革,还是触犯了很多权贵的利益,而且这些权贵也都不傻,他们虽然没有听过什么叫“温水煮青蛙”,但是他们绝对知道什么叫“循序渐进”,因此范仲淹等人主导推行的“庆历新政”仅推行一年多,就以失败告终。而范仲淹等人也成了这些权贵的靶子,开始被以各种理由攻讦,而“咬”滕子京最狠的王拱辰,就是新政的强烈反对者之一,所以你懂的。
不过“庆历新政”因为是皇帝亲自下场指导,而且推行的制度也相对比较温和,其实本来不应该那么快就倒台,但是范仲淹等人却犯了一个大忌,有关这个问题,咱们明天再细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滕子京被贬的岳阳之后,除了重修岳阳楼并让范仲淹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之外,还让大书法家苏舜钦(也是被王拱辰“咬”下马)进行了书法的二次在创作,让雕刻家邵竦进行了篆刻,再加上他本人重新修缮的岳阳楼(和原来的建筑有不同)合称成为“滕楼,范记、苏书、邵篆”也就是“天下四绝”。
最后骆驼以滕子京的《临江仙·巴陵》作为结尾。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是骆驼的第718篇原创文章。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