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胡羊鼻图片 胡羊鼻标准照片

发布时间:2024-07-20 21:19:33作者:伸手挽明月来源:网友整理

胡羊鼻图片 胡羊鼻标准照片

本文目录一览:

元顺帝是宋恭帝的私生子吗?那个“胡羊鼻”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个说法还不是最“惊诧”的,后续还有个2.0版本,说明成祖朱棣其实是元顺帝的儿子,元大都城破之后,朱元璋强占了前朝的嫔妃,日后稀里糊涂就生了朱棣。要这么算,那老朱家白忙一场,大明江山兜了一圈,还是人家老赵家的。

当然了,朱棣的这个传说,从逻辑上就不靠谱,朱棣是1360年生人,徐达北伐军1368年进的元大都,一个8岁的孩子,怎么再收回母妃肚子里去?

不过元顺帝这个悬案,在时间上倒是不矛盾。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南宋亡国之君赵㬎(音显)死于1323年,终年52岁,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生于1320年,老人家“一树梨花压海棠”,在48岁左右,给人怀上个崽,也不是不可能。

那在历史上,究竟可能不可能呢?

01 家庭狗血伦理剧

最早对元顺帝的身世发出质疑者,是他的叔叔:元文宗,这事在《元史》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其己子

这里的明宗,是元文宗的前任皇帝,同时也是文宗他大哥。这意思也就是说,大家听好喽,明宗皇帝当年在大西北的时候经常说,这孩子(元顺帝)可不是我亲生的啊!

元文宗图帖睦尔

不过同样是在《元史》中,元顺帝上台不几年,又给自己平反了:

文宗稔恶不悛……谓朕非明宗之子……祖宗大业,几于不继。

稔(音忍)恶不悛(音圈),也就是长期作恶、不知悔改的意思——这种人说我不是老爹(元明宗)亲生的,不就是想阻挡我继承祖宗大业吗,他这话能信吗?

只可惜,整个事件最重要的当事人:元顺帝之母、元明宗的皇后八不沙,早在文宗继位当年,就被这位小叔子给逼死了,没留下什么辩解或者证据。

其实,这一段家庭狗血伦理剧当不得真,这就是多年以来,元廷内部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罢了。

02 骨肉相残生死斗

当年元文宗的父亲海山和叔叔爱育黎拔力八达,通过宫廷夺取了,兄弟俩约定,皇位兄终弟及,不过弟弟死后,要把皇位交还给大哥的儿子。

但到嘴里的肥肉,谁愿吐出来呢?

元代帝王谱系图1

哥哥元武宗死后,弟弟元仁宗上台,强力打压迫害大哥的儿子,日后也不出所料违了约,将皇位传给了亲生儿子元英宗。而元明宗和元文宗这兄弟俩,正是上一代的大哥:元武宗之子。上文中所谓“明宗在朔漠之时”,其实就是元明宗被逼逃亡西域,投奔察合台汗国的那段艰苦岁月。

多年以后,元武宗的旧部又起来搞事情,经过一番惨烈的内战,夺取了,此时武宗长子远在西域,便就近拥立了幼子为帝,是为元文宗。但是大哥总是要回来的呀,很快元文宗便宣布退位,叫人带上玉玺去接大哥。

这又是新一轮到嘴的肥肉的故事。

元顺帝之父:元明宗

半路上,权臣燕帖木儿在元文宗的默许之下,毒死了元明宗,弟弟文宗哭了一场后,当天就赶回上都复位去了。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皇帝退位当太子,又杀皇帝“二进宫”,如此猛人能否救得了元朝

对于元文宗来说,哥哥是死了,可他还有俩儿子,自己得位不正,必须像当年叔叔元仁宗打压自己哥俩那样,把这俩侄子再打下去。

元代帝王谱系图2

元顺帝不是亲生的这个说法,最早就是这么来的,这只是打压政敌的口号罢了。

日后又是一番激烈的算计和斗争,先是弟弟元宁宗即位,但几个月后就夭折了,元顺帝终于上了台,他当然要下诏澄清此事,而且为了报复,还下令将元文宗的神主移出太庙,将其遗孀和儿子全部逼死。

不过,这又和宋恭帝有啥关系呢?

03 老来得子的高僧

1276年临安城破,宋恭帝赵㬎(音显)当时还不到6周岁,妥妥的“学龄前儿童”,出降后被送到元大都,封了个“瀛国公”,衣食无忧做起了“寓公”。

当时南宋遗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曾经的小皇帝留在手上,风险总是不小,于是养到1288年,赵㬎虚岁也有18了,忽必烈就赏了他一大笔钱——你看你也成年了,就别在汉地做“龙种”了,出家去吐蕃,修习佛法吧……

少年时期的宋恭帝

于是赵㬎改法号“合尊”,去了藏地的萨迦寺为僧,据说日后精研佛法,成一代宗师,还出任过萨迦寺的主持。不过,他晚年因卷入教派之争,受人排挤,从藏地出走,又去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市)驻扎。1323年,就是在此地,被元英宗赐死。

敲黑板,划重点——“私生子”的梗,就出在这儿!

元末明初的士衡,编写过一部野史《庚申外史》,其中说道:

当年这位“合尊”老湿,在甘州山寺弘扬佛法,受到当地一位“赵王”的敬重。赵王爷可怜他孤苦伶仃,就赐给他一个回回美女。藏传佛教萨迦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这一来二去,回回女子就有了身孕,某月某日产下一子。刚好后来的元明宗,正受叔叔迫害,流亡至此,见帷帐现五色龙纹,知道这男孩儿非比寻常,就从合尊大师这里求了来,收为自己的儿子。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一看那个什么“五色龙纹”(原文中为“龙文五采气”),就知道这又是汉高祖斩白蛇、贾宝玉握宝玉之类的“神迹”,根本就是键盘侠脑补出来的。

不过,具体到求子这个情节,到底真实不真实呢?明朝人又有了新的发现……

04 皇宋第十六条飞龙

明太祖洪武年间,福建政和县的余应,又将《庚申外史》进行了二次创作,写了一首长诗:

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

……

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

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

……

这“皇宋第十六飞龙”,说的正是赵㬎,他是自960年大宋开国以来的第16位皇帝。

诗中不但保留了明宗求子的主线,还有板有眼地描述了宋恭帝如何被忽必烈赐婚元公主,又在朝堂上喝了醉酒,身上现出“龙爪”,因此被忽必烈猜忌,然后就是“公主夜泣沾酥胸”,来给他求情……等等一众细节。

——这就连野史都算不上,简直就是文艺创作了。

宋恭帝降元

然而高潮还没有来。

明成祖永乐年间,江湖术士袁忠彻,曾官拜朝廷尚宝司少卿,大致就是皇帝身边管玉玺和印章的机要秘书,晚年写回忆录,描述了自己和皇帝的一段对话——

话说永乐十年,朱棣观看宋朝历代皇帝像,对袁忠彻说,这宋代皇帝自宋太祖以下,都是胡羊鼻,看着长得跟咱们太医似的;第二天又看元朝历代皇帝像,皇帝又说,都是吃绵羊肉的,怎么唯独这元顺帝,看着长得跟咱们太医似的?

宋恭帝与元顺帝比对

袁忠彻当时没反应过来,后来查到洪武年间余应的那首“皇宋第十六飞龙”长诗,才发出了感叹,并记下了笔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震惊!惊天隐秘终大白天下,黄金家族人伦惨剧情何以堪:元顺帝竟是宋恭帝亲生骨肉。

以上,就是元顺帝所谓身世之谜的由来。

总结一下就是:

除了在《元史》中,元文宗和元顺帝你来我往的打嘴仗,其余所有记载,均不见于正史之中,而是历经元顺帝——明太祖——明成祖三朝,一路被不断热炒,细节也越来越充实。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05 结论

至少有两个破绽。

第一就是那位“赵王”。

看《元史·诸王表》,和宋恭帝赵㬎同时代的,确实有一位赵王:阿鲁秃驸马爷。只是他的封地在今天的内蒙中部一带,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去甘肃拜佛?而且至少要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与合尊大师培养出“深情厚谊”,然后,再赠送他美女一枚。

元史

而这些情节在正史史料中,居然一个字也没写,不得不令人起疑。

再者说,元朝中期朝局混乱、频仍,你一个宗王越界远游,迟迟不归,又与前朝逊帝有如此深交,这赵王爷还真敢玩儿啊!

这不合常理。

第二就是时间。

按照《元史》中的记载,元明宗是延祐三年(1316年)途经河西走廊,流亡西域的。等到他万里迢迢回中原来夺位,已经是1329年,此时宋恭帝早就入土多年了。

因此,元明宗和宋恭帝在甘州地区唯一的交集,只能发生在1316这一年。

影视作品中的元顺帝形象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据《庚申外史》讲,孩子是生出来才被抱走的,而元顺帝1320年才出生,这四年间,他不会又逃回妈妈肚子里冬眠了吧?

退一步说,假定那位回回美女是刚怀了宋恭帝的孩子,然后被元明宗要走的,那么最晚也得在1317年把孩子生出来,不能一直怀到1320年吧?

至于所谓家传的“胡羊鼻”,古时没有照片,全凭画师一支笔,像与不像,主要看观众的脑洞朝哪儿开。袁忠彻本就是术士出身,在他的笔记里写这一笔,更像是烘托永乐大帝“慧眼如炬”和自家的“聪明睿智”。

其实按现代的婚姻法,出了三代就不算近亲,都可以结婚了;从遗传学上讲,出了五代,血缘关系几乎可忽略不计。这赵匡胤和他的十六代孙,差不多就是隔壁老王的关系,哪里还能这么像呢?

湖羊种羊的品种特征,生长快产仔率不如小尾寒羊可以和杜波羊杂交

湖羊,是国内独有的绵羊品种,具体产自江苏省太湖地域,它们的背毛雪白,耳垂大,四肢细高有劲,是高品质的皮和肉兼用型羊种。近几年来经过繁育,湖羊的养殖量持续的增多,现阶段在国内在中国,江苏省山东省等多地均有饲养。湖羊尽管是肉毛兼用型,但是具体以肉用居多,它的外形猛然看了仿佛很通常,但细心仔细地端详,实际上很有特色。

1.耳垂大。湖羊的耳垂挺大,成年湖羊耳长能够到达15厘米上下。2.鼻子挺。3.沒有角

湖羊除去相貌特殊,品种上更有好多优点。通常的羊出肉率在55-36%之间,而湖羊它的出肉率能够超出45%。并且湖羊成长的速度非常快,生产繁育性能特殊强,每年能够产2-3胎,每胎能够产2-3只羊。

除去独具特色的品种优点,本地独具特色的地理气候也给湖羊成长带来了较好的自然环境。魏哥是本地的养殖大户,他饲养的湖羊在本地用户评价非常好,对比通常的养殖场,他对自家的湖羊非常的细心。每日见到羊能吃好喝好,顺顺利利的,内心是非常高兴的。

湖羊天生喜欢洁净的自然环境,因此 圈舍的洁净肯定是最重要的,尽管是圈养,但是这儿的湖羊背毛雪白,就连羊蹄子都非常洁净,养殖场告知咱们它们的住的房屋,但是有很大的特色。

竹木结构建筑➕挑高的阁楼设计,能够有效的的确保羊棚里的洁净,让湖羊有一个舒服的生活自然环境。

除去住的好,它们的吃的也是有很大的说道。湖羊具体的精饲料,也是运用董浜生态农场的一部分废弃物,像玉米秸杆,菜皮子菜叶子,这一起占70%,再加一部分豆腐厂的,更有玉米粒,精饲料品种最好多一些,让它每天摄取的营养成分全面性一些。

一头湖羊七个月就可以上市售卖了,商品湖羊重量应当在55公斤上下,身长超出一米,体宽25厘米上下。到达这样的要求才可以上市售卖。

鲜羊肉价格上涨,养殖场陆续买羔加快补栏,都想遇上挣钱的好时候,促进这轮鲜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好多是中长期原因,等几个月后羊出栏,销售市场方向朝哪儿不好说,随大流提产扩张了供给量,不仅这一点就有可能造成 鲜羊肉跌价,盲目从众通常都难以挣钱,热走势必须冷应对。养殖场难以掌握错综复杂的市场前景,唯有综合性养殖行业和肉类食品需求量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做专门的数据分析才有可能大体上判定行情走势。咱们也期待政府组织资源,搞出真实有效的大数据产品,正确引导养殖场理智应对销售市场热点。

湖羊种羊的品种特征,生长快产仔率不如小尾寒羊可以和杜波羊杂交

湖羊,是国内独有的绵羊品种,具体产自江苏省太湖地域,它们的背毛雪白,耳垂大,四肢细高有劲,是高品质的皮和肉兼用型羊种。近几年来经过繁育,湖羊的养殖量持续的增多,现阶段在国内在中国,江苏省山东省等多地均有饲养。湖羊尽管是肉毛兼用型,但是具体以肉用居多,它的外形猛然看了仿佛很通常,但细心仔细地端详,实际上很有特色。

1.耳垂大。湖羊的耳垂挺大,成年湖羊耳长能够到达15厘米上下。2.鼻子挺。3.沒有角

湖羊除去相貌特殊,品种上更有好多优点。通常的羊出肉率在55-36%之间,而湖羊它的出肉率能够超出45%。并且湖羊成长的速度非常快,生产繁育性能特殊强,每年能够产2-3胎,每胎能够产2-3只羊。

除去独具特色的品种优点,本地独具特色的地理气候也给湖羊成长带来了较好的自然环境。魏哥是本地的养殖大户,他饲养的湖羊在本地用户评价非常好,对比通常的养殖场,他对自家的湖羊非常的细心。每日见到羊能吃好喝好,顺顺利利的,内心是非常高兴的。

湖羊天生喜欢洁净的自然环境,因此 圈舍的洁净肯定是最重要的,尽管是圈养,但是这儿的湖羊背毛雪白,就连羊蹄子都非常洁净,养殖场告知咱们它们的住的房屋,但是有很大的特色。

竹木结构建筑➕挑高的阁楼设计,能够有效的的确保羊棚里的洁净,让湖羊有一个舒服的生活自然环境。

除去住的好,它们的吃的也是有很大的说道。湖羊具体的精饲料,也是运用董浜生态农场的一部分废弃物,像玉米秸杆,菜皮子菜叶子,这一起占70%,再加一部分豆腐厂的,更有玉米粒,精饲料品种最好多一些,让它每天摄取的营养成分全面性一些。

一头湖羊七个月就可以上市售卖了,商品湖羊重量应当在55公斤上下,身长超出一米,体宽25厘米上下。到达这样的要求才可以上市售卖。

鲜羊肉价格上涨,养殖场陆续买羔加快补栏,都想遇上挣钱的好时候,促进这轮鲜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好多是中长期原因,等几个月后羊出栏,销售市场方向朝哪儿不好说,随大流提产扩张了供给量,不仅这一点就有可能造成 鲜羊肉跌价,盲目从众通常都难以挣钱,热走势必须冷应对。养殖场难以掌握错综复杂的市场前景,唯有综合性养殖行业和肉类食品需求量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做专门的数据分析才有可能大体上判定行情走势。咱们也期待政府组织资源,搞出真实有效的大数据产品,正确引导养殖场理智应对销售市场热点。

元顺帝是宋恭帝的私生子吗?那个“胡羊鼻”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个说法还不是最“惊诧”的,后续还有个2.0版本,说明成祖朱棣其实是元顺帝的儿子,元大都城破之后,朱元璋强占了前朝的嫔妃,日后稀里糊涂就生了朱棣。要这么算,那老朱家白忙一场,大明江山兜了一圈,还是人家老赵家的。

当然了,朱棣的这个传说,从逻辑上就不靠谱,朱棣是1360年生人,徐达北伐军1368年进的元大都,一个8岁的孩子,怎么再收回母妃肚子里去?

不过元顺帝这个悬案,在时间上倒是不矛盾。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南宋亡国之君赵㬎(音显)死于1323年,终年52岁,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生于1320年,老人家“一树梨花压海棠”,在48岁左右,给人怀上个崽,也不是不可能。

那在历史上,究竟可能不可能呢?

01 家庭狗血伦理剧

最早对元顺帝的身世发出质疑者,是他的叔叔:元文宗,这事在《元史》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其己子

这里的明宗,是元文宗的前任皇帝,同时也是文宗他大哥。这意思也就是说,大家听好喽,明宗皇帝当年在大西北的时候经常说,这孩子(元顺帝)可不是我亲生的啊!

元文宗图帖睦尔

不过同样是在《元史》中,元顺帝上台不几年,又给自己平反了:

文宗稔恶不悛……谓朕非明宗之子……祖宗大业,几于不继。

稔(音忍)恶不悛(音圈),也就是长期作恶、不知悔改的意思——这种人说我不是老爹(元明宗)亲生的,不就是想阻挡我继承祖宗大业吗,他这话能信吗?

只可惜,整个事件最重要的当事人:元顺帝之母、元明宗的皇后八不沙,早在文宗继位当年,就被这位小叔子给逼死了,没留下什么辩解或者证据。

其实,这一段家庭狗血伦理剧当不得真,这就是多年以来,元廷内部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罢了。

02 骨肉相残生死斗

当年元文宗的父亲海山和叔叔爱育黎拔力八达,通过宫廷夺取了,兄弟俩约定,皇位兄终弟及,不过弟弟死后,要把皇位交还给大哥的儿子。

但到嘴里的肥肉,谁愿吐出来呢?

元代帝王谱系图1

哥哥元武宗死后,弟弟元仁宗上台,强力打压迫害大哥的儿子,日后也不出所料违了约,将皇位传给了亲生儿子元英宗。而元明宗和元文宗这兄弟俩,正是上一代的大哥:元武宗之子。上文中所谓“明宗在朔漠之时”,其实就是元明宗被逼逃亡西域,投奔察合台汗国的那段艰苦岁月。

多年以后,元武宗的旧部又起来搞事情,经过一番惨烈的内战,夺取了,此时武宗长子远在西域,便就近拥立了幼子为帝,是为元文宗。但是大哥总是要回来的呀,很快元文宗便宣布退位,叫人带上玉玺去接大哥。

这又是新一轮到嘴的肥肉的故事。

元顺帝之父:元明宗

半路上,权臣燕帖木儿在元文宗的默许之下,毒死了元明宗,弟弟文宗哭了一场后,当天就赶回上都复位去了。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皇帝退位当太子,又杀皇帝“二进宫”,如此猛人能否救得了元朝

对于元文宗来说,哥哥是死了,可他还有俩儿子,自己得位不正,必须像当年叔叔元仁宗打压自己哥俩那样,把这俩侄子再打下去。

元代帝王谱系图2

元顺帝不是亲生的这个说法,最早就是这么来的,这只是打压政敌的口号罢了。

日后又是一番激烈的算计和斗争,先是弟弟元宁宗即位,但几个月后就夭折了,元顺帝终于上了台,他当然要下诏澄清此事,而且为了报复,还下令将元文宗的神主移出太庙,将其遗孀和儿子全部逼死。

不过,这又和宋恭帝有啥关系呢?

03 老来得子的高僧

1276年临安城破,宋恭帝赵㬎(音显)当时还不到6周岁,妥妥的“学龄前儿童”,出降后被送到元大都,封了个“瀛国公”,衣食无忧做起了“寓公”。

当时南宋遗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曾经的小皇帝留在手上,风险总是不小,于是养到1288年,赵㬎虚岁也有18了,忽必烈就赏了他一大笔钱——你看你也成年了,就别在汉地做“龙种”了,出家去吐蕃,修习佛法吧……

少年时期的宋恭帝

于是赵㬎改法号“合尊”,去了藏地的萨迦寺为僧,据说日后精研佛法,成一代宗师,还出任过萨迦寺的主持。不过,他晚年因卷入教派之争,受人排挤,从藏地出走,又去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市)驻扎。1323年,就是在此地,被元英宗赐死。

敲黑板,划重点——“私生子”的梗,就出在这儿!

元末明初的士衡,编写过一部野史《庚申外史》,其中说道:

当年这位“合尊”老湿,在甘州山寺弘扬佛法,受到当地一位“赵王”的敬重。赵王爷可怜他孤苦伶仃,就赐给他一个回回美女。藏传佛教萨迦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这一来二去,回回女子就有了身孕,某月某日产下一子。刚好后来的元明宗,正受叔叔迫害,流亡至此,见帷帐现五色龙纹,知道这男孩儿非比寻常,就从合尊大师这里求了来,收为自己的儿子。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一看那个什么“五色龙纹”(原文中为“龙文五采气”),就知道这又是汉高祖斩白蛇、贾宝玉握宝玉之类的“神迹”,根本就是键盘侠脑补出来的。

不过,具体到求子这个情节,到底真实不真实呢?明朝人又有了新的发现……

04 皇宋第十六条飞龙

明太祖洪武年间,福建政和县的余应,又将《庚申外史》进行了二次创作,写了一首长诗:

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

……

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

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

……

这“皇宋第十六飞龙”,说的正是赵㬎,他是自960年大宋开国以来的第16位皇帝。

诗中不但保留了明宗求子的主线,还有板有眼地描述了宋恭帝如何被忽必烈赐婚元公主,又在朝堂上喝了醉酒,身上现出“龙爪”,因此被忽必烈猜忌,然后就是“公主夜泣沾酥胸”,来给他求情……等等一众细节。

——这就连野史都算不上,简直就是文艺创作了。

宋恭帝降元

然而高潮还没有来。

明成祖永乐年间,江湖术士袁忠彻,曾官拜朝廷尚宝司少卿,大致就是皇帝身边管玉玺和印章的机要秘书,晚年写回忆录,描述了自己和皇帝的一段对话——

话说永乐十年,朱棣观看宋朝历代皇帝像,对袁忠彻说,这宋代皇帝自宋太祖以下,都是胡羊鼻,看着长得跟咱们太医似的;第二天又看元朝历代皇帝像,皇帝又说,都是吃绵羊肉的,怎么唯独这元顺帝,看着长得跟咱们太医似的?

宋恭帝与元顺帝比对

袁忠彻当时没反应过来,后来查到洪武年间余应的那首“皇宋第十六飞龙”长诗,才发出了感叹,并记下了笔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震惊!惊天隐秘终大白天下,黄金家族人伦惨剧情何以堪:元顺帝竟是宋恭帝亲生骨肉。

以上,就是元顺帝所谓身世之谜的由来。

总结一下就是:

除了在《元史》中,元文宗和元顺帝你来我往的打嘴仗,其余所有记载,均不见于正史之中,而是历经元顺帝——明太祖——明成祖三朝,一路被不断热炒,细节也越来越充实。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05 结论

至少有两个破绽。

第一就是那位“赵王”。

看《元史·诸王表》,和宋恭帝赵㬎同时代的,确实有一位赵王:阿鲁秃驸马爷。只是他的封地在今天的内蒙中部一带,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去甘肃拜佛?而且至少要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与合尊大师培养出“深情厚谊”,然后,再赠送他美女一枚。

元史

而这些情节在正史史料中,居然一个字也没写,不得不令人起疑。

再者说,元朝中期朝局混乱、频仍,你一个宗王越界远游,迟迟不归,又与前朝逊帝有如此深交,这赵王爷还真敢玩儿啊!

这不合常理。

第二就是时间。

按照《元史》中的记载,元明宗是延祐三年(1316年)途经河西走廊,流亡西域的。等到他万里迢迢回中原来夺位,已经是1329年,此时宋恭帝早就入土多年了。

因此,元明宗和宋恭帝在甘州地区唯一的交集,只能发生在1316这一年。

影视作品中的元顺帝形象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据《庚申外史》讲,孩子是生出来才被抱走的,而元顺帝1320年才出生,这四年间,他不会又逃回妈妈肚子里冬眠了吧?

退一步说,假定那位回回美女是刚怀了宋恭帝的孩子,然后被元明宗要走的,那么最晚也得在1317年把孩子生出来,不能一直怀到1320年吧?

至于所谓家传的“胡羊鼻”,古时没有照片,全凭画师一支笔,像与不像,主要看观众的脑洞朝哪儿开。袁忠彻本就是术士出身,在他的笔记里写这一笔,更像是烘托永乐大帝“慧眼如炬”和自家的“聪明睿智”。

其实按现代的婚姻法,出了三代就不算近亲,都可以结婚了;从遗传学上讲,出了五代,血缘关系几乎可忽略不计。这赵匡胤和他的十六代孙,差不多就是隔壁老王的关系,哪里还能这么像呢?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