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眼明经原文 眼明经全文与洗眼咒

发布时间:2024-07-19 13:53:17作者:煮酒送别来源:网络

眼明经原文 眼明经全文与洗眼咒

本文目录一览:

千手千眼观音相关文献简介

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的佛教密宗经典很多,其中在佛教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是唐代天竺高僧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音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和伽梵达摩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不同的经典对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仪轨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异。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最特殊的是首、眼、手三大部分。

目录

1 观世音经咒集 2 观音简介 3 轮廓4 咒语5 音像 6 生肖鼠守护佛

1观世音经咒集

96句大悲咒教学图集

42手眼咒教学图集

真正的大悲咒心咒

圣观自在菩萨千臂千眼心陀罗尼

(真正的大悲咒「心咒」)

2观音简介

读法注音:①唵(an) ②缚日罗(fu ri luo) ③达磨(da mo) ④纥哩(qi li)

真言释义:①归命 ②金刚 ③法 ④纥哩(种子字)

观音菩萨的变化身,又叫大悲观音、千眼千臂观音、千手圣观自在、千臂观音、千光观自在,等。

千手千眼观音又简称千手观音、大悲观音。能破除地狱道众生的三种障碍。据密宗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亿劫中,也就是无法描述记载的遥远过去,跟随千光王静住如来修行菩萨道,闻听如来宣讲“大悲心陀罗尼”,当下从初地证到超八地。心生欢喜,就此发下誓言,愿我当来可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就让我身上即时生出圆满的千手千眼。发是愿已,应时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此时,十方大地一起震动,十方诸佛一齐放射出超出日月的大光明。

3轮廓

身洁白,有十一面。下三面,中白左红右绿;中三面,中绿左白右红;上三面,中红左绿右白,这九面为静面;再上面是一忿怒面,有三眼,发棕色上指;顶面为佛面(阿弥陀佛),十一面代表所有诸佛,千手代表一千轮王,千眼代表贤劫时千佛。用野兽皮盖住左胸,身穿绸裙衣,腰系宝带,身著八种服饰。中央二手合掌胸前,代表领会一切法性。右二手持水晶念珠,表接续慈悲;右三手以施胜印,表解救饿鬼;右四手持,表利益众生事业。左二手持金莲,表无轮回过患;左三手持净瓶,表洗除烦恼,左四手持弓箭,表方便及智慧双运。其馀九百九十二手以施胜印,施众生各种成就。

因观世音菩萨其功德为大悲,曾起四十八誓,欲除众生之无明、迷妄,救度世人使免坠三涂之苦。然众生造业之速,救不胜救,绝望之馀毁其誓句头逐裂为十块,身手也碎成千片。

幸其种姓上师阿弥陀佛以法力加持,将碎片合为千手千眼。令勿退道心,大悲度众。十一面观音之面表断十一无明,足十地十波罗蜜而证得第得十一地妙觉。亦为法、报、化、三身所组合,下三层九面为九位化身佛。第四层为报身佛金刚手。顶上为法身佛阿弥陀如来。

或谓‘二十七面’表示济度二十五有的二十五面,加上本面与本师阿弥陀佛。或说十波罗蜜中,前六度各开三种,后四度各开二种,合为二十六面,再加本面而成二十七面。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4咒语

就是有名的「大悲心陀罗尼」亦名大悲咒。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述,过去无量亿劫有千光王静住如来出世,以怜念一切众生,故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观世音菩萨一闻此咒,从初地超第八地,心得欢喜,遂发身生千手千眼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大誓愿,应时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述,诵持此尊之陀罗尼者,可免受饥饿死、恶兽残害死等十五种恶死,而得眷属和顺、财食丰足等十五种善生,或治各种疾病、虫毒、难产、死产等。《千眼千臂神咒经》说有延命、灭罪、除邪淫、转女身等利益;《千手观音治病合药经》亦说可治诸种疾病、虫毒等,并说夫妇和合之法。

《大悲心陀罗尼经》谓此尊有密迹金刚力士等二十八部的护法眷属。此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列其一一形像及真言等。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刍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罗达,四、金毗罗陀迦毗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兰单托半只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毗多萨和罗,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天,十三、释王三十三,十四、大辩功德天,十五、提头赖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毗楼勒叉王,十八、毗楼博叉王,十九、毗沙门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众,二十二、摩尼跋陀罗,二十三、散支大将,二十四、难陀跋难陀,二十五、修罗、干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睺罗伽,二十六、水火雷电神,二十七、鸠盘荼王,二十八、毗舍阇。

于莲华部(或称观音部,为密教金刚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三部之一)诸尊之中,此尊为最胜之尊,莲华部皆以大悲为本誓,但以此尊为莲华王,故特以大悲金刚为密号。其种子为逳(hri^h!),系嵔高喐奥(harai^ah!)四字所合成之字,表示贪(ra)嗔(i^)痴(ha)三毒转入涅盘(ah!)之义。

根据《千手仪轨》所载,此尊的根本印是以二手作金刚合掌,手背稍曲相离,二中指相合,二拇指、二小指分开竖直。此印称为莲华五古印,或称九山八海印、补陀落九峰印。《姥陀罗尼身经》另说总摄身印等二十四印;《千眼神咒经》再加心王印,而说二十五印。

《千手仪轨》又言,结根本印时,诵根本陀罗尼,即能作四种成就︰一者息灾,二者增益,三者降伏,四者敬爱钩召。世间、出世间果报皆得圆满。然此陀罗尼甚长,因而常诵‘唵(om%,归命)■日罗(vajra,金刚)达摩(dharma,法)纥哩(hri^h!,种子)’的小咒。又,此尊四十手随众生根机,相应于五部五种法,能满足一切愿望。即以四十手表示此尊的本誓。兹依《千打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载,略述如次︰

(1)息灾法佛部︰化佛(表不离佛边)、罥索(安稳)、施无畏(除怖)、白拂(除恶障)、旁牌(辟除恶兽)、钺斧(离官难)、戟矛肖(除贼难)、杨柳(除病)。

(2)调伏法金刚部︰跋折罗(降伏天魔)、金刚杵(摧怨敌)、宝剑(降伏魍魉鬼神)、宫殿(不处胎宫)、金(菩提心不退)、宝钵(除腹中病)、日摩尼(得眼明)、月摩尼(除热毒病)。

(3)增益法宝部︰如意珠(丰饶资具)、弓(得仕官)、宝经(得聪明多闻)、白莲(得功德)、青莲(生净土)、宝铎(得妙音声)、紫莲(见诸佛)、蒲桃(稼谷成熟)。

(4)敬爱法莲花部︰合掌(人非人爱念)、宝镜(得智慧)、宝印(得辩才)、玉环(得男女仆使)、胡瓶(善和眷属)、军持(生梵天)、红莲(生诸天宫)、锡杖(得慈悲心)。(5)钩召法羯磨部︰铁钩(善神拥护)、顶上化佛(得佛授记)、数珠(佛来授手)、宝螺(呼召善神)、宝箭(遇善友)、宝箧(得伏藏)、髑髅(使令鬼神)、五色云(成就仙法)。

又有以此尊为本尊,为修敬爱、息灾等法而行的修法,称为千手观音法,或称千手法。此外,有以此尊为主尊而建立的曼荼罗,称为千手观音曼荼罗。此有数种,如《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说十肘曼荼罗,《姥陀罗尼身经》所出为五重曼荼罗,《千打经》出三重曼荼罗,《补陀落海会轨》出六重曼荼罗。

诸经所载千手千眼观音形像不一,有身作檀金色,一面千臂者;有身作黄金色,半跏坐于赤莲花上,十一面四十手,前三面呈菩萨相,本面有三眼,右三面白牙向上,左三面为忿怒相,后一面暴笑,顶上一面现如来相者;有身作金色,千臂千眼五百面者。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为二十七面千臂,跏坐于宝莲花上,千手中有四十(或四十二)臂持器杖。又依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千手系表以四十手各济度二十五有,故千臂非必具足,但有四十手即可,乃表观音菩萨广大慈悲之化用,故多以千臂称之;且各面各手所代表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亦随各尊本誓之不同而异。

其千眼系于千手之掌中各有一眼。然若为四十手者,则仅有四十眼。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为: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弓、宝箭、军持(瓶)、杨柳枝、白拂、宝瓶、傍牌、钺斧、髑髅宝杖、数珠、宝剑、金刚杵、俱尸铁钩、锡杖、白莲花、青莲花、紫莲花、红莲花、宝镜、宝印、顶上化佛、合掌、宝箧、五色云、宝戟、宝螺、如意宝珠、罥索、宝钵、玉环、宝铎、跋折罗、化佛、化宫殿、宝经、不退转金轮、蒲桃,另外,也有将四十手加甘露手而成四十一手;或加上中央的莲华合掌及入定印,而作四十二臂。

讲述经文中说,观音菩萨以修证圆满能变现诸多妙容:由一首变三首、十一首、二十七首、五十一首、一百零八首、五百首、一千首、一万首,乃至无数首;其目能由二目变现为三目、一百零八目、千目,乃至无数目;手臂也可由二臂变现为四臂、八臂、十二臂、四十二臂、一百零八臂、五百臂、一千臂、一万臂,乃至无数臂。所以讲千手千眼并不是指实数而是指数量多。那是为了表现观音具有无所不至的巨大神力。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观世,千苦万难都能看得见;千手搭救,千人万人都能救得出。用今天的话说,千眼是认识,没有看不透的事;千手是实践,没有做不成的事。认识和实践集于一体,就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威力。

5音像

据敦煌研究院的调查统计,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37个,共绘40幅。最早的为盛唐,最晚的为元代。其中盛唐和中唐绘制的不多,不很流行;晚唐至宋代绘制最多,非常流行。西夏兴盛,千手千眼观音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

莫高窟第148窟东壁甬道上方

千手千眼观音 盛唐

莫高窟盛唐第148窟东壁甬道口上方所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图像之一,此图格局与众不同,别具风格。其中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头戴化佛冠,身着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背光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圆轮。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伸出的42只手,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各种法器、法物。观音两侧对称地站着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婆菽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

莫高窟第161窟窟顶藻井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晚唐

高窟晚唐161窟窟顶藻井画有一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中,观音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其1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上千只小手分四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千手背光的四角有4身飞天围绕千手观音飞翔。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静止的窟顶有了旋转的动感,是敦煌石窟中的精品。

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敦煌石窟中规模最宏伟、内容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绘在安西榆林窟西夏第3窟东壁南侧。画面纵高3.7米,横宽 2.2 米,面积8.14平方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画面布局是:中央安置巨大的51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正面立像。观音脚踩从水池中长出的大莲花,头顶有宝盖,天雨宝花,宝盖下面有一位化佛,两侧各有一身圆月中的化菩萨。下方水池两侧是观音的部众吉祥天女、婆菽仙人、火神金刚、毗那夜伽神等,但被清代所塑的六臂观音遮蔽。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当属莫高窟第3窟南北二壁的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莫高窟第3窟北壁

千手千眼观音元代

第3窟是元代晚期的洞窟,是莫高窟现存的惟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画于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纵高200cm,横长240cm,面积为480cm2。其构图、布局、人物一样,相比之下,北壁比南壁艺术水平略高。图中观音为11面,正面有三眼,面相丰圆,头戴宝冠,斜披天衣,腰系长裙,璎珞环钏饰身,神态端庄,立于莲花上。身内两侧伸出40只大手,各持法器、法物。其中一双大手高举化佛于头顶,其他千手各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形法光,配做观音的背光,看上去像莲瓣编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红日,观音好似立于花环和红日之中。观音背光两侧是面相相对的吉祥天女和婆菽仙人,上方两侧是两身飞天,下方两侧角是火头金刚和毗那夜伽神。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并不复杂,也不出新。它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传神的人物造型和高超的绘画技艺方面。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775号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775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高123.5cm,宽84.2cm,五代天福八年(943年)铭。此图上部中心有一圆,圆内观音头戴三角形化佛宝冠,结跏趺坐于大莲花上,4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有无数只小手组成观音的背光。四周画吉祥天女、婆菽仙人、日藏菩萨、月藏菩萨、火神金刚等侍从像。下部中间为供养发愿文,右为水月观音像,左为供养人画像。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659号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659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高189.4cm,宽124cm,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铭。此图观音跣足直立于置在供坛上的莲座上,头顶化佛宝冠和华盖。身侧4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千只小手分三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四周画观音的部众天王、天神、菩萨等,各有榜题名称。观音的下部中间为发愿文,左侧画施主樊维寿供养像,右侧画地藏菩萨像。此画内容丰富,线条细腻,彩绘精工,堪称上品。

6生肖鼠守护佛

在十二生肖中,每一个生肖都有自己的守护佛(又称本命佛)。而千手千眼观音是生肖鼠的守护佛。

鼠的守护佛《千手观音,又名千手千眼观音》:千手表示着大悲利他的无量广大;千眼表示着敏锐的观察力与机智,可预示命运的兴衰、高潮、低谷、衰气与鸿运;只要有守护佛相伴左右,虚心奉敬其法像,可有助于仕途的高升,从商广聚财禄。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上),建议收藏,细细品读,受益终身

孙武

一、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二、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处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将军,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激励之。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抢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三、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四、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隙,就乘机击破它。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必须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战胜敌人,就要进攻。采取防守,是因为条件不充分;进攻敌人,是因为时机成熟。所以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军队如同深藏在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攻敌措手不及。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打败敌人而普天下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卓越过人的智慧,也没有勇武显赫的名声。他们进行战争的胜利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出现差错,是因为他们作战的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了在气势上已失败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进攻敌人的机会。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就能够主宰战争胜负的命运。

兵法上有五项原则: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度产生于土地的广狭,土地幅员广阔与否决定物资的多少,军赋的多寡决定兵员的数量,兵员的数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部队的战斗力决定胜负的优劣。所以胜利之师如同以镒对铢,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击弱小的敌人;而败军之师如同以铢对镒,是以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高明的指挥员领兵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中的“形”。

五、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碎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以各种方法阻碍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前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所以,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未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

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

能预料同敌“交战的地点,能预料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敌人交战,如果既不能预料交战的地点,又下能预料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具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

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行动的规律;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

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

根据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困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六、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碎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以各种方法阻碍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前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所以,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未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

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

能预料同敌“交战的地点,能预料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敌人交战,如果既不能预料交战的地点,又下能预料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具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

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行动的规律;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

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

根据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困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七、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至纯至洁,纤尘不留,相传用此泉水洗眼可治眼疾

原标题:至纯至洁,纤尘不留,相传用此泉水洗眼可治眼疾

来源:闪电新闻

流泉至洁,明净清冽,

似少年的明眸,纤尘不留。

章丘常以“明水”为称,孰知其故?

在西麻湾西北侧,眼明王庙内,

一股清泉徐徐涌出,谓之“净明泉”。

《净明泉》

(吕芃)

去翳褪昏净眼眸,

临池直堪做许由。

耳清目洁心自远,

一洗更销万古愁。

据元代《齐乘》记载:“明水,

一名‘净明泉’,土人以洗目退昏翳 (yì)。”

历史上又称“明净泉”、“明水泉”。

古人因泉而聚,便有了“明水”之地。

相传,唐太宗东征高句(gōu)丽( lí),

征兵得眼疾而不治,

遂取泉水冲洗,

病去眼明,故又称“眼明泉”。

千年古泉,沧海桑田。

曾为百脉泉泉群主泉之一的“净明泉”,

如今低沉伏流,墨染芳华。

2004年,修建眼明泉公园时,

“荷花泉”易名“净明泉”,

又将“眼明泉”赋予其南侧邻泉。

新净明泉如莲绽放,水花四散,

波澜起卧间,清泚澄澈,

传承着古泉至洁之聆响。

来源:闪电新闻

本文编辑:刘抒音

审校:李娜

探访守庙人

庙在县城汨水南边,天岳广场的北面。汨水悠悠,流经千古,天岳广场,人来人往,来于江湖,往于市井。唯独这庙,安静地厮守在广场旁边,不言不语,看汨江水涨水落,看广场人聚人散。

庙叫伍娘祠,俗称城隍社主。伍娘是汩江流域的水神,汩江两岸的城隍社主大都是五娘,是平江四大水神之一,还有杨泗将军、柳公水府、何公总管统称四大水神,民间传说何公总管和伍娘是夫妻。

伍娘祠的守庙人叫李楩南,童市镇月㘭村人,1940年出生,今年81岁了,已是耄耋之年,却没有老态,耳聪目明,牙齿也好。穿着也很整洁得体。他说一生没有进过医院,很少打针吃药,小病小痛吃个土单方也就好了,最多到诊所看看医生。我和他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老人家一脸微笑,眼睛明亮,聊天思维敏捷,走路步伐便捷。他哇他有两个崽一个女,都已结婚成家,有了五个孙两个外甥,崽女孝顺。老婆不在了,死了十一年。如今一个人不给儿子添麻烦,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照顾自己,幸福快乐度晚年。言语间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我问他你在这里守庙,有工资吗?他说有啊,有2000 元,我想每月有2000 元也还可以,他说一年2000 元。我愕然,那平均每月工资166元,每日5.5元。怎么生活呢?他说不止这些,还有养老金,去年领了1300元,每月也有一百零几元。我说你一年3300元工资很难维持生计呀,他说我还可以赚点钱呢?

我可以为人家代笔,我文化不高,读了三年半小学,又读了两年老书,老书只读了四本书,一本《人之初》一本《增广》两本《幼学》在生产队当过十年会计,毛笔字也经常写,你看这对联都是我写的。“神光永照,众信长度”这对联的字也拿得出手。在农村“楩老子”也称得上是个文化人。

作者和守庙人合影

做道疏好多钱呢?一般的60元钱,求子的疏要月月红一一120元。做疏效不效呢?有的效有的不效。九岭一个干娘子求孙子,起疏后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西街有位妇女四十多岁了未生孩子,求子起疏,后来自己未生,有人送了一个女孩给她。

我还会念经,帮人诵经超度,200 元一天。我会念“救苦经”、“血盆经”、“往生经”、“雷神经”、“眼明经”等,念经还有一个红包20 一一30元。

还可以帮信众“哇斋饭”、“收吓”等活动。这些活动对病人有效吗?难说,信就有,不信就无。有的有效,有的无效。起码对病人有个心理安慰和暗示作用。

除此之外我在庙里还贩神纸、香烛,神纸一斤赚一元钱,香一㧜赚一元。言语间,有两位妇女到庙里上香,买了神纸香烛,九元钱,香客掏了10元钱,说不要找了那一块钱就走了,楩老子赶忙跑出去,硬是把那一块钱找给了她。他说该给的一分不能少,不该得的一分也不能得,只得本份,这叫取之有道。

下午有时我也捡一下破烂,一个月也有三至四十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自己能赚大概是一千多一点。

我不用好多钱,水电费是不要我出钱的。每天三餐都是自己做,不抽烟,不喝酒。一餐一个菜,有时是荤菜,有时是素菜。按规矩是不能吃肉之类的晕菜的,就是咯一条自己没有做到,吃惯了。一天用不了多少钱,只是我喜欢吃点零食,果子之类的,只怕吃零食的钱与吃饭的钱差不多。我的生活两个字:“简单”。老人家的脸上一直都铺满了笑容,对生活的满足感溢于言表,心里充满着阳光,脸上一脸的灿烂。

我不缺钱,一个月一千元我还用不完。衣服鞋袜崽女有时也帮我买,住在庙里干净,又静慢(安静)不用操心,不愁吃不愁穿,也没有什么烦心事,也不求人,只有人家求神请我帮忙,我无忧无虑的。超了政府的光,(超光俗语沾光)超了菩萨的光,使我没有后顾之忧,崽女也听话,时头月节都给我钱,我也用不完,用不完的钱我也不存银行,存在崽那里。现在的政府不找我们要钱了,还有钱给我们养老,要感谢政府。过去的政府不但要秋征统购,还逼着你卖三超粮,一平二调严重,不但大队干部、民办教师的工资,还有军烈属优待、计划生育经费、大型农田基本建设,都找老百姓要钱,如今政府不找我们要钱了,还倒补贴我们,所以要感谢政府;还要感谢菩萨,是菩萨为我提供了工作岗位,让我这个80多岁的人还可以发挥余热为大众做点事。

楩老子絮絮叨叨,一片感恩之心,一片感激之情。感恩政府也感恩菩萨,他悠然的笑容,愉悦的心情,如汩水悠悠流淌,在守庙这种简朴归真的生活中使自己的精神丰盈,时刻拥有一种平淡的幸福,一种令人心仪的生活状态与境界。

需求越小,自由越多;奢华越少,舒适越多。心境简单了,才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才有时间享受生活。

老人家早晨起来洗完手面,就向菩萨上香、点烛,上油灯,扫地。晚上依然,朝如复始,在伍娘庙五年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我问老人家你是属于神职人员吗?他说我是个普通人,一个守庙的人。既不是僧也不是道。我相信神灵,神在心中,信就有,不信便无。不过行善积德是有福报的,我是按照老传统做人,他顺口念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与原则:

逢人喜笑开颜,逢妖满面春风。

孝悌忠信体现,礼义廉耻须遵。

运道流年不顺,不顺莫恨他人……

有人骂我我笑,忍气需要让人。

祖宗父母命下,总要莫亏孝心……

仰天要无愧心,银钱出入分明。

心猿需要紧锁,臆马莫松缰绳。

知德信德行德,天地降福降祥……

探访守庙人,与老人家超天,我眼浅(羡慕)的是他的身体好,81岁的人一生没有进过医院,一生没有什么大病,其神态,其气色甚佳。七八十岁的老人身体健康的标准有三条,思维敏捷,行动便捷,拉撒快捷。楩老子条条达标。讲话声如洪钟,中气很足;走路没有一点老态,腰杆挺得很直;八十一岁了,牙齿没掉一颗,吃得豌豆子(蚕豆)烂;写字看书也不要戴眼镜,耳聪目明。从来没有吃过什么保健食品,也不检查身体。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过,信也不晓得就有了81岁了,这日子真容易过啊。楩老子这样感叹着。我说你身体好,还可以找个老伴吗,老头子边笑边哇,莫给儿孙添麻烦了,莫给自己找烦恼了……

守庙人

我问楩老子幸福么?老人家拍拍自己的胸膛,我幸福,我快乐,我无忧无虑的,怎么不幸福呢?我说你八十多岁了还要自食其力,能叫晚年幸福吗?我这个自食其力,虽然有点轻微的劳作,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发挥自己余热的过程中是一种快乐的生活,一种快乐的享受。坐在家里,崽儿也养得我起,但人如果无所事事,心无处安放,反而不好。

其实幸福不在于你吃好穿好,而在于你没病没痛;幸福也不在于你房子有多大,而在于你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楩老子住在庙里飘出来的笑声是甜的,他的微笑是会心的。他的老有所为是快乐的。

楩老孑的幸福在于他拥有自己的东西,而不在于别人所拥有的东西,身居闹市,漠视他人所拥有的,不和任何人攀比,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其乐融融,他有自己的一种境界,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

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满足。知足常乐。知足者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无求于外,修其内,精神丯盈而富足,而满足。月薪166元他不嫌少,养老金108元一月他不嫌少,一餐一个菜,有时晕,有时素,他吃得有滋有味,生活得很滋润。他从来没有和那些人比薪,比阔,因为他内心丰盈而充实。

特将自己“吃眼浅”的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2021 年11月3日于平江六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