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观者在国博欣赏刘家洼遗址出土的钮钟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金质权杖头 史静远摄
金牌饰 国博供图
展厅里复原的刘家洼M1国君大墓 史静远摄
在“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现场,一段陕西刘家洼出土钟磬演奏现代乐曲的视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遭盗掘而引起关注的刘家洼遗址,经陕西考古工作者的抢救性发掘,取得丰硕成果,最终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日,“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刘家洼考古成果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300余件文物展品、别出心裁的展厅布置,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古芮国,感受周代庄重典雅的礼乐文化。
鼎簋列陈恪守周礼
作为西周至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小国,芮国在《史记》等文献中有过零星记载,但并不为人所熟知。2004年,陕西韩城梁带村发现两周时期大型贵族墓葬群,让芮国曾经的辉煌重现于世。2016年底,陕西澄城刘家洼村发现有墓葬被盗,随后进行的勘探和考古发掘证实,刘家洼遗址为东周时期芮国的一处都邑遗存,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
“刘家洼地处关中东北角,在西周属于抵近王朝北部边界的王畿地区,东周时期则是争锋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家洼考古领队种建荣介绍,遗址是一处居址与墓地共同构成的聚落,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勘查发现长达数百米的夯土墙与壕沟设施,合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其内有高等级建筑、铸铜与制陶手工业遗存。墓葬共4处200余座,规模等级不同,其中有两座“中”字型高等级国君大墓。最高统治者与中小贵族一起葬于公共墓地,这是周代社会家国政治的直观表现。
“芮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国,多代国君担任过周。它的封国制度里带有明显的周王室特征,与当时盛行的礼仪规范同步。展览中陈列了刘家洼出土的鼎、簋、壶、盉等器物组合,从中可以看出芮国严格执行周王朝的礼仪制度。”国博考古院研究馆员、展览策展人王月前说。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是周代王公贵族的生活写照。鼎簋等青铜礼器也是体现等级制度和身份的标志。文献中记载,周代祭祀或宴飨等活动遵循鼎簋相配的礼仪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两簋、下士一鼎一簋。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青铜器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只能陪葬日用陶器。刘家洼墓地发现了随葬七鼎六簋的高等级大墓,与芮国国君的诸侯身份相称,此外还有五鼎墓、三鼎墓、一鼎墓等,分别对应着不同等级的贵族。
钟磬谐鸣余音绕梁
周代社会王公贵族的宴飨等活动往往在敲钟击磬的美妙音乐中进行,称为“钟鸣鼎食”。古人事死如生,陪葬品中通常会有与生前身份相配的乐器。
“刘家洼芮国墓葬在青铜礼器方面严守周礼,但乐器却是罕见的高规格。”王月前说,春秋时期,贵族诸侯一般陪葬一套乐器,而刘家洼“中”字型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钲、陶埙等,竖坑大墓还有四件镈钟九件钮钟的乐器配置,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的最高级别。这样“高配”的乐器表明芮国贵族对音乐有着特别的喜好,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时代显得极为另类。这些文物的发现也为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了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展厅中实景还原了M1国君大墓,乐器、铜礼器、玉器等文物均按出土时的原状摆放,再现了动人心魄的考古发掘现场。墓坑内陈列着成套的青铜编钟、石编磬、青铜钲和列簋,此外还有虎纹棺环、玉戈、玉圭、玛瑙串饰等。
刘家洼还出土了两组十件勾云形石编磬,在一个展柜里单独展示。磬身中部向上凸起,折角处有悬挂用的孔,磬两端呈勾状翻卷。王月前介绍,这种形状奇特的磬目前只在刘家洼发现。考古发掘时仅在盗洞中发现其中1件磬,其他9件是由文物考古部门和公安机关通过艰苦的追缴才失而复得。
“近3000年前的编磬、编钟经过测音还可以敲出完整的乐曲,音高准确,音色清脆悦耳。展厅现场播放的背景音乐《北京的金山上》就是由墓中出土的钟磬演奏的。”王月前说。
金玉交辉文化交融
《诗经》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戴玉器是周代贵族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远古以来形成的玉文化的体现。刘家洼遗址出土了不少玉器,包括玉礼器、玉饰品等,其中有一件玉琮形制独特,引人注目。
“一般的玉琮都是内圆外方,反映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这件玉琮只有一侧为方形,两折角雕饰立人,其他部分雕刻兽面纹和线条。”王月前告诉记者,这种形状的玉琮以往只在齐家文化遗存中看到,但它的纹饰却具有周代的特征,应是芮国人将齐家文化玉器改造而成。“芮国人似乎喜欢收藏老物件,梁带村墓地曾出土一件珍贵的玉猪龙,是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玉器。”
除了中原文化典型的玉器,刘家洼陪葬品中还有多件不同形式的金器。金玉交辉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
金首铜鐏权杖是此次展览中的重点展品。整器长约1.4米,球形权杖头由黄金制成,饰有精美的蟠螭纹,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金质权杖头。从展厅播放的考古现场视频可以看到,权杖出土于M2国君墓,墓的一角有一个铜方案,权杖就置于案上。出土时木质杖身已经炭化消失,但还能看见痕迹,尾部的铜鐏里保留了几厘米的木芯。如今展示的杖身为复原品。“权杖不是东方特征的器物,东方典型的权力标志物是钺。但它的纹饰借鉴了中原青铜器花纹的特点,可以说是一件东西合璧的作品,取其形,饰其纹。”王月前说。
刘家洼墓葬中还有虎形金片饰、牛首衔环饰、螺旋形金耳环等器物,在纹饰和题材方面带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它们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与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最后一部分展示了刘家洼出土的车马器具和兵器工具等。“陪葬的车马器、兵器数量众多,在大墓附近还有专门的车马坑,反映出当时征战频繁、重视军事的史实。”王月前介绍,芮国在春秋中期即为秦所灭,封国无存,领地纳入秦的政治体系内,经过战国晚期秦的大规模统一,最终归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洪流。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观者在国博欣赏刘家洼遗址出土的钮钟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金质权杖头 史静远摄
金牌饰 国博供图
展厅里复原的刘家洼M1国君大墓 史静远摄
在“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现场,一段陕西刘家洼出土钟磬演奏现代乐曲的视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遭盗掘而引起关注的刘家洼遗址,经陕西考古工作者的抢救性发掘,取得丰硕成果,最终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日,“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刘家洼考古成果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300余件文物展品、别出心裁的展厅布置,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古芮国,感受周代庄重典雅的礼乐文化。
鼎簋列陈恪守周礼
作为西周至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小国,芮国在《史记》等文献中有过零星记载,但并不为人所熟知。2004年,陕西韩城梁带村发现两周时期大型贵族墓葬群,让芮国曾经的辉煌重现于世。2016年底,陕西澄城刘家洼村发现有墓葬被盗,随后进行的勘探和考古发掘证实,刘家洼遗址为东周时期芮国的一处都邑遗存,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
“刘家洼地处关中东北角,在西周属于抵近王朝北部边界的王畿地区,东周时期则是争锋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家洼考古领队种建荣介绍,遗址是一处居址与墓地共同构成的聚落,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勘查发现长达数百米的夯土墙与壕沟设施,合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其内有高等级建筑、铸铜与制陶手工业遗存。墓葬共4处200余座,规模等级不同,其中有两座“中”字型高等级国君大墓。最高统治者与中小贵族一起葬于公共墓地,这是周代社会家国政治的直观表现。
“芮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国,多代国君担任过周。它的封国制度里带有明显的周王室特征,与当时盛行的礼仪规范同步。展览中陈列了刘家洼出土的鼎、簋、壶、盉等器物组合,从中可以看出芮国严格执行周王朝的礼仪制度。”国博考古院研究馆员、展览策展人王月前说。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是周代王公贵族的生活写照。鼎簋等青铜礼器也是体现等级制度和身份的标志。文献中记载,周代祭祀或宴飨等活动遵循鼎簋相配的礼仪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两簋、下士一鼎一簋。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青铜器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只能陪葬日用陶器。刘家洼墓地发现了随葬七鼎六簋的高等级大墓,与芮国国君的诸侯身份相称,此外还有五鼎墓、三鼎墓、一鼎墓等,分别对应着不同等级的贵族。
钟磬谐鸣余音绕梁
周代社会王公贵族的宴飨等活动往往在敲钟击磬的美妙音乐中进行,称为“钟鸣鼎食”。古人事死如生,陪葬品中通常会有与生前身份相配的乐器。
“刘家洼芮国墓葬在青铜礼器方面严守周礼,但乐器却是罕见的高规格。”王月前说,春秋时期,贵族诸侯一般陪葬一套乐器,而刘家洼“中”字型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钲、陶埙等,竖坑大墓还有四件镈钟九件钮钟的乐器配置,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的最高级别。这样“高配”的乐器表明芮国贵族对音乐有着特别的喜好,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时代显得极为另类。这些文物的发现也为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了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展厅中实景还原了M1国君大墓,乐器、铜礼器、玉器等文物均按出土时的原状摆放,再现了动人心魄的考古发掘现场。墓坑内陈列着成套的青铜编钟、石编磬、青铜钲和列簋,此外还有虎纹棺环、玉戈、玉圭、玛瑙串饰等。
刘家洼还出土了两组十件勾云形石编磬,在一个展柜里单独展示。磬身中部向上凸起,折角处有悬挂用的孔,磬两端呈勾状翻卷。王月前介绍,这种形状奇特的磬目前只在刘家洼发现。考古发掘时仅在盗洞中发现其中1件磬,其他9件是由文物考古部门和公安机关通过艰苦的追缴才失而复得。
“近3000年前的编磬、编钟经过测音还可以敲出完整的乐曲,音高准确,音色清脆悦耳。展厅现场播放的背景音乐《北京的金山上》就是由墓中出土的钟磬演奏的。”王月前说。
金玉交辉文化交融
《诗经》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戴玉器是周代贵族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远古以来形成的玉文化的体现。刘家洼遗址出土了不少玉器,包括玉礼器、玉饰品等,其中有一件玉琮形制独特,引人注目。
“一般的玉琮都是内圆外方,反映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这件玉琮只有一侧为方形,两折角雕饰立人,其他部分雕刻兽面纹和线条。”王月前告诉记者,这种形状的玉琮以往只在齐家文化遗存中看到,但它的纹饰却具有周代的特征,应是芮国人将齐家文化玉器改造而成。“芮国人似乎喜欢收藏老物件,梁带村墓地曾出土一件珍贵的玉猪龙,是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玉器。”
除了中原文化典型的玉器,刘家洼陪葬品中还有多件不同形式的金器。金玉交辉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
金首铜鐏权杖是此次展览中的重点展品。整器长约1.4米,球形权杖头由黄金制成,饰有精美的蟠螭纹,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金质权杖头。从展厅播放的考古现场视频可以看到,权杖出土于M2国君墓,墓的一角有一个铜方案,权杖就置于案上。出土时木质杖身已经炭化消失,但还能看见痕迹,尾部的铜鐏里保留了几厘米的木芯。如今展示的杖身为复原品。“权杖不是东方特征的器物,东方典型的权力标志物是钺。但它的纹饰借鉴了中原青铜器花纹的特点,可以说是一件东西合璧的作品,取其形,饰其纹。”王月前说。
刘家洼墓葬中还有虎形金片饰、牛首衔环饰、螺旋形金耳环等器物,在纹饰和题材方面带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它们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与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最后一部分展示了刘家洼出土的车马器具和兵器工具等。“陪葬的车马器、兵器数量众多,在大墓附近还有专门的车马坑,反映出当时征战频繁、重视军事的史实。”王月前介绍,芮国在春秋中期即为秦所灭,封国无存,领地纳入秦的政治体系内,经过战国晚期秦的大规模统一,最终归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洪流。
4月3日,“清明祭初祖 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图为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文物、5000年前红山文化代表——玉猪龙,系改写中国历史记载的“国家宝藏”。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梁带村芮国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为西周、东周时期古芮国遗址,发现于2004年10月。图为在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镂空方盒,博物馆主体建筑风格就是对该文物进行提炼而设计。
该遗址共出土金器、玉器、青铜器、象牙器等各类文物2万余件(组),仅珍贵文物就有3千余件(组),其中国内首次重大发现的文物70多件。图为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文物。
梁带村遗址发现于2004年10月,经考古发掘该遗址为两周之际古芮国遗址。占地976.78亩,共发现两周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
梁带村遗址以其等级高、规模大、保存完整、遗存丰富,为陕西继汉阳陵及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文物。
(赵昊 摄)
原创昆剧《范文正公》走进校园,用高雅文化涵育时代新人。
获批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项建设,成立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苏州城市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98年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005年获准成为独立学院,2020年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苏州城市学院现有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4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成立26年、转设3年多以来,苏州城市学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做大做强人文艺术类学科,成立苏州发展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院等17个科研平台;以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聚焦苏州产业转型发展需求,获批工信部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学校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上持续发力,2022年12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苏州城市学院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苏州大地,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办学理念,力争成为独立学院成功转设的典范样本,成为促进地方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优质智库和人才摇篮,成为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个别领域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努力为苏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转设转型平稳顺利 步入应用型高校新篇章
苏州城市学院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深厚。2020年12月,教育部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立足新发展阶段,苏州城市学院以实现“平稳转设、顺利转型、质量提升”为目标引领,全面实施创新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和资源优校“六大战略工程”,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和内涵式发展水平。
通过改革创新,苏州城市学院正在逐步完成体制机制由独立学院向市属公办大学的转变,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用人评价与教师评价改革等,统筹解决好转设的各类问题,保证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办学定位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加快推进。全面提升党建、管理、服务和事业发展水平,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升格为大学奠定坚实基础。2027年基本形成对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面向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024年2月18日,江苏省苏州市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会议召开。苏州城市学院高质量发展再获肯定,蝉联苏州市属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苏州城市学院将进一步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苏州发展同频共振,为苏州“建设高标准现代教育强市,建强新时代苏式教育品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作为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的新建本科高校,苏州城市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能力提升工作,坚持党管人才,锻造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和教师人才队伍。
苏州城市学院以党建融合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构建“大党建”格局,打造“党建创新联合体”凝聚发展合力。苏州城市学院积极加入苏州市吴中区校地合作理事会,与吴中区教育局共同牵头成立党建联盟。依托“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动”的“五联”共建体系和各级各类党建平台,在面向地方、服务师生方面寻求新突破,推动学校高质量办学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苏州城市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为匹配学校转设转型提升所需,学院探索构建“文正学堂”干部教育培训品牌。在2023年实施的“345”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行动中,共有128名干部参加了43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专题培训、技能提升和专题调研,做到分层分类、全面覆盖。
苏州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志宏表示,当前,苏州城市学院以“应用型”为导向,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更加注重和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育提升,力争至2027 年底,应用型学科“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人数超过 50%。
倾心“引才” 转设3年多来,苏州城市学院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36名,其中包括获 “333工程培养对象”等省部级人才称号14人次。柔性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共引进包括江苏省产业教授在内的兼职高层次人才140余名。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建立健全外籍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高质量完成国际化办学项目,彰显国际化水平。
悉心“育才” 学校通过新进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文正优青”计划等全方位推进教师培养。制定包括《苏州城市学院选拔教师赴校外挂职锻炼实施办法》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技能。3年来,经学校培育,荣获包括省“双创博士”、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在内的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23人次,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精心“用才” 一方面学校注重校企、校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地方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3年来,56名教师获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名教师赴省部级单位及厅市级单位挂职(脱产),82名教师赴企业服务,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高质量咨询报告50余篇。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本科生人才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苏州城市学院试点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行为学分制等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先导、人才培养过程更新、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内涵优化、满意课堂建设、平台建设协同、教师教育素养提升、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及校园育人文化提升九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苏州城市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打破专业壁垒,鼓励学生按兴趣按需求选课,学生课程菜单化。学生修满人才培养方案各模块学分和最低总学分要求后,在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内,可以提前或延迟毕业。推行“跨校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线上线下修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课程,进行学分认定。
参加“青年大学习”每次加3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1分……苏州城市学院学生毕业时,不仅有一张“课程学分成绩单”,还会拥有一张“行为学分成绩单”,为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能力素质特点提供更精准具体的依据,也为辅导员教育引领工作实现精准导航,进而在全校构建起“三全”精准育人模式。
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形势、新要求,苏州城市学院着力探索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于2022年特别成立文正书院。文正书院面向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类”、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一新生招生,分别组建工科基地班和文科基地班。文正书院以导师制为基础,每个基地班配置3名学术导师、1名生活导师。双选后确定的学术导师以学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两方面作为抓手,指导基地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文正书院在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设多领域的通识课程和各类科技活动供学生修读。2023年,陆续举行《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建》等30余场学术讲座、“文论研究的理论范式”主题论坛、“中国特色文论体系研究”高端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为学生献上了学术盛宴。
创建“融城思政”品牌 驱动思政一体化育人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苏州城市学院坚持校地融合发展,创建“融城思政”品牌,将苏州特色资源有机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融城思政”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2024年1月,苏州城市学院申报的《打造“融城思政”工作品牌 拓展大思政育人新格局》项目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项目。
学校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编写《青春里的苏州记忆》思政实践教学教材,在苏州市遴选10大类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基地,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其中;还将选拔百名学子在100个教学基地进行演讲,以短视频形式打造更益于传播的“百名学子讲百点思政”课。
苏州城市学院创建网络思政中心,统筹学校“大思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各相关平台,积极发挥资源集聚作用。创设“翠微君”IP形象,以“思政云课堂”“朋辈引领课堂”“文化沁润课堂”“数字思政课堂”等为载体,强化“小IP”带动“大思政”。由校团委打造的“翠微君”AI机器人作为学习新样态,设计了思政教育、校园生活、苏州文化等方面的近千个问题,能够实现人机交互,通过“精准滴灌”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2022年5月,苏州城市学院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自主试点高校,为江苏省内首批自主试点高校。自试点建设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紧扣“学校即社区,社区即学校”的建设理念,打造“三维一体”的生态育人共同体。
全体校领导以第一班主任身份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充分利用办公室、党团活动室、心理驿站、自习室、健身房等功能空间资源开展开学第一课、中秋茶话会、主题座谈会、主题团日活动、走访宿舍活动、社区议校会等活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已然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生活园地。
建设特色产业学院 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苏州城市学院扎根苏州大地,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旨在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苏州地区产业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023年3月,苏州城市学院与企业共建的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成功获得工信部的立项支持。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共选聘江苏省产业教授7名,开展专家线上线下讲学20多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学校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苏州市生物光子科技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苏州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开展光电信息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学校与苏州市吴江区发改委共同开展“专精特新”产教融合试点调研,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29家,开展31场人才培训会。
以光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为牵引,学校同步成立健康养老、数字经济、智能载运装备、人工智能4个产业学院,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链”深度融合。
康养产业学院与苏州市康养集团共建,培育高层次人才,助力苏州康养城市建设;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与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等合作,为苏州数字金融实验区新兴金融产业的发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实战型的金融专业人才;智能载运装备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共建,已有喂粕自动上料输送机、民用机场行李牵引车等成果;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立足“城市”和“应用”,培养主动适应产业需求的信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同时,学校分别面向光电信息、新能源技术、自动化、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开设6个微专业项目。通过为期一学年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对某一交叉学科或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有较为深入的认知。目前已经开设3个学期,培养学生117名,深受企业的好评。
实施特色名校工程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苏州城市学院坚持“立足苏州、扎根苏州、融入苏州、服务苏州”的校地合作办学道路。2023年9月,为进一步推动苏州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构建支撑太湖治理与保护的思想智库和技术平台,苏州城市学院太湖研究院正式成立。
太湖研究院以科学研究为本职,致力于太湖流域生态资源梳理、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重点围绕太湖历史与文化遗产、太湖文旅融合发展、太湖生态保护与恢复、太湖产业可持续发展四大方向开展研究。未来,学院将把太湖研究院打造为系统性全方位研究太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专业机构、太湖研究人才新高地和实体性高端智库,并为太湖博物馆的运行提供智力支撑。
苏州城市学院主动对接苏州各级政府和部门,落地合作关系,与剧团、馆院、企业等成立了苏州市评弹人才培养联合体和苏州市昆曲人才培养联合体。苏州评弹学校和苏州市艺术学校成功挂牌苏州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多方合力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苏州城市学院立足推动科研发展与城市需求相促进,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创新,在城市品牌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更新研究、光学工程重点方向上,打造出稳定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扎实的科研平台支撑、丰富的成果积累以及较强的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持续发挥促进地方改革发展的优质智库作用。
苏州城市学院文正智库自2021年12月获批苏州市第二批新型智库以来,截至2023年12月,共有40余篇决策咨询成果在市级及以上内参发表。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苏州城市学院文正智库院长芮国强完成的《挖掘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千年运河”品牌——关于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文旅产业强链的政策建议》等2项成果,获2022年度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2023年,文正智库以《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设现代化创新强市》研究成果再度获评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奖。
未来,学校将继续全面实施创新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和资源优校“六大战略工程”,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扎实推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努力为苏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赵景辉 陈大威)经过陕西省考古人员两年多的考古发掘,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两周墓地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刘家洼遗址位于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2016年底,因为遗址被盗掘而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两年的勘探发掘,共发现4处210多座墓葬。其中,包括两座高等级中字形大墓和一座竖穴土坑墓。虽然都遭到了严重盗扰,但仍然出土了大量的随葬文物。青铜器有编钟、青铜鼎、青铜簋、车马器等,此外还有不少兵器与少量玉器、金器。最关键的是在二号墓和三号墓中分别出土了带有“芮公”铭文的铜鼎等青铜器,考古人员判断,二号墓和三号墓的主人可能分别是芮国国君芮公与芮公夫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占伟:“所有的铭文都指向了芮国,包括芮公、芮行人、芮太子白等。应该是和芮国有关的贵族墓地,所以我们通过铭文最直接的证据可以证实刘家洼墓地的性质是芮国晚期的一个贵族墓地。”
春秋以前,周代的礼乐制度十分严格规范,一般墓葬陪葬的乐器组合,基本上都是青铜编钟和编磬一套,而刘家洼大墓出土的编钟和编磬的组合是两套,并且配有其他多件乐器,这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器制度中的最高等级,显示了芮国贵族对音乐的喜好与偏爱。
孙占伟:“因为刘家洼墓地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在这一块有存在,所以第一个我们觉得它补充了芮国历史。我们通过刘家洼,通过梁带村考古工作的推进,有助于促进关中东部周古的发展。”
经过考古人员确认,刘家洼遗址是继韩城梁带芮国墓地之后的又一处芮国后期都城遗址,这一考古发现对推动周代历史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韩城.梁带村,于2005年发现了一个横跨两周时期的古芮国国家墓葬群,其中有8座大型诸侯级墓葬,100多余座士大夫级别的中型墓葬,1100多座平民级别墓葬,出土文物不计其数。
如今,韩城市委市政府斥资,在梁带村修建了芮国遗址博物馆,以其中一件最能代表西周文化的文物为外形设计,馆内陈列了梁带村芮国墓群的大量出土文物。
其中十大镇馆之宝,堪称西周文化精髓,更有世界绝无仅有之文物极品,以及历史难解之谜……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梯形牌组佩
俯瞰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图/博物馆)
芮姜夫人,诸侯级墓葬主人之一,工作人员介绍:她的身上盖满了珠链玉坠玛瑙串儿,合计出土文物571件……尊贵之极,令人咂舌!
女人呀
一旦有了传奇色彩
就变得神秘莫测
于历史浩渺的烽烟中
关于芮姜的痕迹
浅浅淡淡、寥寥数笔
不如,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我是芮姜夫人,曾在韩城生活过,大概是在2600多年前吧!当时这里可不叫韩城,叫芮国,按照你们现在的说法,是个诸侯国!和我们同时代在韩城生活的,还有梁国。
我的儿子名字叫芮伯,他本来是芮国的王,可是他风流成性、疏于朝政,我很讨厌他不思进取的样子,就把他赶到魏国去了,让他出门历练历练,长点本事再回来。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不在的时候,芮国的家,我先当着。结果这事儿被周天子恒王知道了,非常反对:本来天下该共主的,凭什么你一个女人干涉朝政呢?秦国,你离得近,出兵去教训教训芮国,让那个女人也知道知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时的秦国,很强大。根本没有把我芮国放在眼里,何况我芮姜夫人一介女流当值呢?也许他们都以为我是没见过世面不懂的世事的弱女子,觉得我就应该在后宫恪守妇道!估计恒王忘记我出身名门望族,娘家人是姜子牙,从小识文习武、略知用兵。为大局着想我亲率军民进行了一场保卫家园的抗争,秦军败退了。
所以,说我是倾城倾国,并不是太准确,最重要的,我曾权倾十年:芮国的祭祀大权、兵权,都是我说了算的!掐指一算,我比秦时的芈月、唐代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太后,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时间太久远,史书关于我和我的芮国,记载微乎其微。并不是想让你们觉得我多么神秘,而是我的一生,除了胭脂香粉,大多数的时间,不过就是治国安邦。
馆内陈列的其他出土饰品
关山明月
纵然飞尘打马
仍是义无反顾
女人胸怀若谷时
倾城如歌
美艳而刚烈
芮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梯形牌组佩
拥有主人:芮姜夫人
所用材料:玉珠、玛瑙管、料珠、玉方管、圆形玉牌、玉龟、梯形玉牌、玉牛鼻穿。
制作形状:所用材料相间穿联为封闭状
制作时期:春秋早期。(梯形玉牌为春秋早期制作,其他材料组件为西周中晚期的玉饰)
佩戴部位:颈部。
韩城赛车季
必赏
之
梁带村芮国博物馆
来源: 兔子图文团队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