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最佳生活方式做当下最美的自己(最佳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4-07-09 20:32:45作者:旧事重提来源:网友分享

最佳生活方式做当下最美的自己(最佳生活方式)

本文目录一览:

最好的生活方式,被这10句话说透了

1 保持微笑,积极面对

从今天开始,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记得保持微笑。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还你一副忧愁的面容;你对它微笑,它也笑着看你。

遇到难事,想开点,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解不开的结。人生一世,与其守着烦恼度日,不如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

2 坚持运动,早睡早起

不论处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再忙碌,都要留下时间做做运动,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成长变好。

夜幕降临时,早点入睡。等到太阳升起时,早早起床,拥抱太阳。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惜,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3 坚持读书,不忘成长

读书是行走于世足以抵御风险的一把佩剑,更是一场通往希望的“人生修行”。

哪怕书不能立即给你答案,亦能承载你的情绪、丰盈你的灵魂。当你深陷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明白: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4 把握眼前,珍惜当下

坚持自律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把握眼前。

任何一份微小的努力,只要坚持365天,都会带来质的飞跃。只有你开始自律,把握住当下的分分秒秒,才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

不要总说着以后,不要总拖到明天,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寸光阴都不应该被虚度。现在自律努力,未来才会闪闪发光。

5 管理形象,干净大方

管理形象不是肤浅,而是对自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敬仰。

一个人真正的衰老,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丧失了对自我的要求。

管理形象,就是在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一个在逆境中不忘昂首挺胸、在平淡中衣着干净大方的人,更能攻克生活中的难关。

6 控制情绪,放下烦恼

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控制好情绪。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懊恼,是为不值得的事浪费时间。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即使是最亲的人,也没有义务承受你的坏脾气。

负面情绪要记得打包扔掉,唯有放下,才能拥有。

7 求同存异,尊重体谅

世间没有完全契合的两个人,所有好的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

人越成熟,就越不会将自己的做事准则强加于别人。自己发光的时候,不会去熄灭别人的灯。

很多时候,在人生路上,你扶我一程,我陪你一段,到了最后彼此都不走丢,才是世上最珍贵的事。

8 与其勉强,不如放手

感情一定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如果彼此不再吸引,就算勉强同住一个屋檐下,心也靠近不了半分。

不合适的感情,与其勉强将就,不如潇洒放手。

过程可能会很难,但总会过去,毕竟只有挥别错的人,才能和对的相逢。

9 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谨记这两点,才能更好地行走于人世间。

一是学会感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感谢为你雪中送炭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方得做人之本。

二是学会珍惜。没有谁的离开是一时冲动,别亏待每一份热情。懂得珍惜,方得始终。

10 善待自己,勇往直前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看轻自己,用别人的想法和标准左右自己的人生。其实,人活着最要紧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善待自己。

一个人只有善待自己,才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未来有无限可能,愿你心中充满希望,无畏风雨,勇往直前,活成想要的模样。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哲学人生网、洞见、小来早晚安 | 主播:王一伊

来源: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在最好的现在,做“最好”的自己

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

昨天的得过且过,造成今天的碌碌无为;今天的事事将就,导致明天的一事无成。

现实中,有多少人囿于现状,害怕改变,既过不好当下,又看不见未来,结果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地过了一辈子。

其实,人这一生,不管什么年纪,身在何种环境,只要始终怀揣一颗“向上”的心,那么此时此刻,永远是他最美、最好的时光。

不管什么年龄,都是最好的年纪

曾记得在某个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现场观众,究竟多少岁才是最好的年龄?

有位少女说:“两个月大,被大人抱在怀里,会得到更多的爱和照顾。”

有位青年说:“18岁,刚刚高中毕业,年轻气盛,想干什么便干什么。”

有位中年男子说:“25岁吧,那个时期最有活力和冲劲。”

一位中年女士回答:“45岁,因为儿女已经长大,父母尽了抚养义务,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一位刚退休的大叔说:“当然是60岁,含饴弄孙,可以享受退休的生活。”

而最后发言的是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笑着说:“其实每个年纪都是最好的,请享受你现在所处年龄的时光。”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每个人当下的年龄。因为这是一个人可以真切感受,并能有所作为的时间。

此刻的我们,生活中或许有不少烦心的事情发生,但总有一天这些会过去。而正因为多了现在的这些经历,我们才能不断成长蜕变,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正如纪录片《生活万岁》中所说:“活着特别好,特别有趣。可以体味苦,然后特别甜。”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人生际遇,这其中有苦也有甜。由于体味了苦,所以当尝到甜时,我们才会觉得分外“甜”。

用心品味每个年龄段的酸甜苦辣,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段里程,在步入下个阶段时,我们才能有闲庭若步的自在和坦然。

不管你现在多少岁,只要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还在追寻那个更好的自己,那么你在每一个当下,都能活得闪闪发光。

只要你开始做,便是最好的时候

有句话说得好:“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很多时候,“为时已晚”只是不敢开始的借口。当一个人有了追求,并想为之努力,即便起步再晚,他也有实现的可能。

韩剧《第二次二十岁》的女主露拉,在上学时因为意外怀孕不得不放弃学业,照看家里。

在当家庭主妇的这二十年里,露拉一直尽心尽力照顾好丈夫和儿子。

她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于工作,一路高升,成了事业有成的大学教授,而她儿子也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露拉的生活看似美满、无忧无虑,但只有她知道,自己过得并不快乐。

因为只有高中学历,丈夫会时常嫌弃她没文化,儿子也不愿跟她聊天,她发觉自己在家越来越没存在感。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她决定去完成未了的大学梦,她坚信只要踏出第一步,一切都为时不晚。

于是在临近四十岁时,露拉铆足劲考上了大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随后她还加入了学校的舞蹈团,跳起了许久未跳的Hip-hop舞。

“既然前半生已无法重来,那么从现在起,下半生我要自己做主。”露拉的笃定和拼劲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渐渐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同。

记得《认同》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最佳时机就是你开始做的这一刻。”

想做的事,立刻去做。人生哪有什么为时已晚,只要马上开始就为时不晚;只要愿意行动,当下的每一刻便是最佳时刻。

将现在的每寸光阴,都烙下奋斗的痕迹,未来再回首时,我们也能无憾亦无悔。

活着的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一天

5月17日,上海16个区全部实现社会面清零,静默了两个月的上海,终于迎来了欢呼声。

有位生活在上海的朋友,她说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让她深切领悟到:珍惜拥有的一切,健康活着的每天,才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与其忧虑彷徨,不如化不安为动力,活好当下的每一刻。

记得前两个月,上海一则新闻中,一位小伙在方舱医院内,每天衣着得体地坐在电脑前开会、工作的视频,打动了不少网友。

据小伙邻床的朱女士反映,他来到方舱的第二天,就坚持每早七点起床,九点开始办公,期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外,他便坐在电脑前,一直工作到傍晚六点。

听过一句话:“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如果不是,就尽力把它过成最好的。”

小伙并没消极颓废,也没有像一些人一样整日躺在床上玩手机,反而每日整理好自己,投身于工作之中,用积极的状态和踏实的心态把每一天过好。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每一个今天,都只会在生命中出现一次。

努力让每一个今天,成为余生活得最好的一天,便是不负岁月、不负自己的最好活法。

有人说:“人生,看似一辈子,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别把昨天的遗憾,带进今天的生活;别让明天的焦虑,影响今天的心情。

尽力把今天的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模样,为当下的每一刻,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它自会在明天,给你一个惊喜不断的自己。

来源:书报文摘、阅读公社

作者:片片飞红

编辑:杨兴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新的一年,最好的生活方式,从做好这3件事开始

文/墨然

新的一年,就要有新的面貌。

新的一年,保持好的心态,少些抱怨,多些行动,美好定会与你撞个满怀。

新的一年,我们都能不负时光,昂首前行。

经营好我们的2024,保持好的生活方式,活出最好的自己,从做好这三件事开始。

爱惜自己

人这一生,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好好爱自己,无论是从身体还是身心,都应该保持健康。

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才会有好的人生。

人唯一不能忽略的就是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身体出现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律,作息规律,早睡早起,规律饮食,这样你的身体才会越来越好。

新的一年,就不要过分去透支自己,要学会克制,多爱惜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吃好吃的美食,多睡觉,多运动,你整个人都会变得不一样。

在新的一年里照顾好自己的衣食起居,尽量少熬夜,多喝热水,让生活变得健康有规律,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好。

情绪稳定

越是到了一定的年纪,越觉得情绪的重要性。好的情绪,可以让你有一个好的状态和人生。

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 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去调节情绪。

一个人若是被情绪掌控了,就不会有好的人生,反而会被禁锢。

新的一年,要迎接更好的自己,情绪和心态就很重要了。

情绪不好,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就会不断地消耗自己。

人要懂得去接纳自我,告别焦虑,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一种智慧,也会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我们没法去预测未来,改变现实,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尽量让自己变得平稳,才能更好地生活。

积极行动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让我们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刻,一起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加油打气。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成功,都是因为自身不愿意努力,总是拖延。

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比别人努力,有自己的规划,并且努力实施。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比别人先行一步,多努力一点,这样才有赢的机率。

你现在什么都不想做,自然也什么都做不成,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成功,其实都是有备而来。想做什么就行动起来,不要一拖再拖。

趁着还有热情,多努力一点,未来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总结: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发现自身的特点,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不求事事完美,但求超越自己,有正视不足的底气,才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生活不会因为你是谁而对你低头,只有你足够强大,生活才会对你敞开怀抱。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刻都充满了可能,新的一年,不负时光,所求皆所愿,龙行好运。

#精品长文创作季#

亚里士多德告诉你:如何幸福而高贵地生活

公元前4世纪

尼各马可伦理学

“[我们]通过建筑成为建筑者,通过演奏竖琴成为竖琴演奏家。那么同样,我们通过公正的行为而变得公正,通过节制的行为而变得节制,通过勇敢的举动而变得勇敢。”

“正如奥林匹克奖项并非要颁给那些最好与最强的,而是要颁给那些竞争者——因为只有这些人是赢家——这也同样适用于生活;在优秀与善良的人当中,只有那些行为得体的人会赢得奖项。”

一言以蔽之

幸福来源于将我们的理性所决定的对我们长期有益的事表现出来。幸福不是享乐,而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的副产品。

从物理学到心理学,再到生物学,亚里士多德在一系列学科上具有极高的权威,这使得他在整个中世纪时代干脆被当作是“唯一的哲学家”。但丁称他为“知者中的大师”。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以及如阿威罗伊这样的伊斯兰哲学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为一切事物分类上面的严谨态度与不懈追求极大地影响了过去2000年来的哲学与科学思考。他开启了一种非常理性的、右脑式的方式来观看西方文明的本质。

人们常说,哲学的历史可以在柏拉图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之间划分开来。柏拉图认为,我们在物质世界所能感知到的一切都有一种潜在的形而上的真实,“真理”存在于表象世界的背后或超越了表象世界。然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却很大程度上是一位从具体细节出发的哲人,他感兴趣的是世界如我们所见的样子。在跟随柏拉图学习了20年之后,亚里士多德得到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必定建立在我们的五种感官之上;他以缜密而善于分析的头脑将事物分解成其组成部分,包括那些表面上很含糊的元素,如幸福和美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献给他的儿子尼各马可)是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的最佳体现。他的科学著作如今主要吸引着学者们的兴趣,但《尼各马可伦理学》则持续地产生影响,因为它为好生活提供了一种诀窍,这诀窍现今仍被讨论和使用;例如,他的至善(eudaimonia)的概念(粗略而言,即“幸福”)就决定了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形成。虽然这本书是由演讲笔记编纂而成,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完整和缺乏润饰,但它读起来并不太费力。

我们的职能是什么?

与柏拉图暗示事物潜在真实的“形式”概念不同,亚里士多德对于“形式”的使用仅仅指向事物的秩序或结构。若要了解一件事物是什么(无论是一把椅子还是一个人),你必须知晓其职能。比方说,我们欣赏一条船,并不是将其作为绑在一起的几条木头来欣赏,而是将其作为某种能载我们过河的东西来欣赏的。

然而,我们能否说出人类的职能是什么?人类的职能不单单是生长,因为这会使我们等同于一棵植物。也不单单是看、听、闻,因为这一点上我们同牛马也没有什么不同。亚里士多德说道,我们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遵循理智采取行动的能力。一件事物的本质在于它如何被组织起来,而人类的本质,由于其组织自己大脑和行为的能力,在自然界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归根结底是他所养成的品德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因此,一个依据最崇高美德来组织自己生活的人会成为伟大的人。

我们并非通过将一个人看作无数细胞的集合来抓住这个人的特点,而是通过将其区别出来的东西。正是通过欣赏人们的品德、或是其毕生打磨的艺术或技艺,我们才得以抓住他们的本质或职能。亚里士多德说,一名长笛手或雕塑家,若是将长笛演奏得极为出色或是在雕塑中体现出极大的力量,那么他就会成功。成功取决于职能的实现。

获得幸福

亚里士多德伦理理论的出发点是幸福,因为他相信人是理性生物,会做出为其带来终极裨益的决定。虽然至善通常被翻译为“幸福”,但它也可以被解读为“过得好”“成功”或是“繁荣”。

作为理性生命,我们的最大幸福来自于那些我们出于理智所做的选择。我们找到长远看来对我们最好的东西,然后在追寻它的途中幸福就作为副产品降临。仅有享乐的人生不会令我们幸福,因为它使我们丧失了在有生之年为某个目标所做的理性而有目的的行为。最崇高的幸福之路是那条给予我们最真实的(而非短暂易逝的)快乐的道路。比方说,阅读言情小说或惊悚小说带给人的快乐就比不上阅读托尔斯泰时人们所能收获的深意与满足。

许多人仅仅寻求生活的满足,亚里士多德认为他们没比“食草动物”强多少。为了拥有一份“完整的生活”,我们必须将行为与美德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并改进自己的技能。真正的幸福会随着我们在时间中打磨自己、追寻目标而浮现出来。“因为一燕不成春,一日亦不成春。”亚里士多德说道,“同样,一天或是很短的时间不能使我们享福又快乐。”他将时间本身形容为“发现之路上的好搭档”,这既揭示了我们自身的本质,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说,友谊是美好而完整的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促进理性与思想的分享。通过合理的、有建设性的行为,我们帮助友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自身的理性品质,或者说我们的性格,也有所拓展。这自然会使我们幸福。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生活其中的社区或城邦。通过努力使其改进,我们自然会加强自身的品格,我们的幸福感也因此增强。

最后,亚里士多德将学习视为幸福的伟大来源之一——假使它不是最伟大的。因为学习使我们能够充分表现我们的理性本质。在欣赏哲学或科学真理,并将之纳入我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抵达了人之为人的顶峰。

亚里士多德得出令人愉快的结论,那就是,幸福并非由命运或神明预先决定,人们可以通过在工作、努力或学习中有意识地将一种品德高尚的生活表现出来而经常地获得幸福。“[我们]通过建筑,”他说,“成为建筑者,通过演奏竖琴成为竖琴演奏家。那么同样,我们通过公正的行为而变得公正,通过节制的行为而变得节制,通过勇敢的举动而变得勇敢。”换言之,我们是在习惯中获得成功的。

评价一个人的生活,不应以其起伏的状态为依据,而应通过其发展与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品德进行判断。这才是衡量成功的真正标准。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他在培养美德上是坚定的,他使命运的无常变得无关紧要。正是这种坚定、高贵与气度最为我们所敬仰。“与美德相一致的活动控制着幸福。”亚里士多德说。

行为与决定

柏拉图认为,仅仅欣赏美德就足以令一个人高尚。但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一份好生活务必是将美德体现于行为之中:“正如奥林匹克奖项并非要颁给那些最好与最强的,而是要颁给那些竞争者——因为只有这些人是赢家——这也同样适用于生活;在优秀与善良的人当中,只有那些行为得体的人会赢得奖项。”

他对自愿行为同非自愿行为进行了区分。小朋友和动物会做出自愿行为,但并不会做出真正的决定,因为这需要有意义的理由或思考。由于成年人具备审慎考虑和做出决定的能力,使用好这些能力(如追求一个要求我们限制本能欲望的目标)就将使我们感到我们正如所应当的那样活着——像理性生命一样专注于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渴望某事,但为了实现它我们必须决定采取特定的行动。而同样,我们可以相信某些事情,但形成我们性格的还是行为。“无法自制的”人,亚里士多德说道,其行为是出于欲望或悦人之物。相比之下,“自制的”人则“恰恰相反,其行为出于决定而非欲望”。

亚里士多德还在行为和生产之间做了有趣的区分。生产的目的是一件物品,一件我们以外的东西,并且它要求运用手艺或是有技巧的操作。然而行为得体就是其自身的目的,且不需要带来任何特别的结果。生产制造物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导致其质量更优或更劣,而行为,基于其品质,则能使一个人更好或更糟。因此,行为更加纯粹也更加高贵。

尽管亚里士多德区分行为和生产的观点是由他在社会上的较高地位所决定的,但这一观点亦有其当代含意。正如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所提及的,将我们自己想成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是当代独有的事。可我们的存在并非为了生产,而是为了对我们的社区或社会有所贡献。这也正是为什么《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表面上关于个人品德的书,却有这么多涉及友谊与公民责任感的部分。

结语

如今在政府间很流行关注“国民幸福指数”,而不再仅仅是经济产量。他们的顾问希望能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好生活以及至善的思想中获得指引,制定出可能为最多数人谋取最大幸福的政策。这是一种高尚的努力。不过,对于为个人幸福开出处方,我们应当有所警惕。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教导的,每一个人,依据其所要发挥的属于其自己的独特潜力,都将会有一条不同的通往好生活的路径。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在于将幸福本身当作一个寻求目标,而在于去追求对我们而言最富有意义的生活——而在此过程中,幸福将自然会随之而来。

亚里士多德常常因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些言论而遭到批评,因为他提到,间接因素如金钱、地位与家庭对幸福有着重要的贡献。不过,他对于有意义的生活的关注却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必拥有这些条件才能对生活感到满意或兴奋。假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在为实现自己的最高职能而行动,我们就很难不快乐。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今希腊北部)出生,其父是马其顿国王的一名医生。他17岁时开始在位于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并一直留校直至他的老师在公元前347年去世。之后他游历至土耳其与希腊的莱斯博斯岛,自行进行我们今天称之为海洋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以及地质学的研究。亚里士多德娶了他在柏拉图学院时的同学皮提娅为妻,但他的儿子尼各马可却是他的情人、奴隶赫尔匹里所生。

在亚里士多德的有生之年,腓力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马其顿王国是一股征服的力量,拿下了希腊城邦与波斯王国。亚里士多德享有亚历山大大帝的庇护,并作为他的贴身顾问,直到这位帝王当政的最后几年,其后他便因他的马其顿血统而失宠。他死于优卑亚岛,终年62岁。

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三分之二已经丢失,但他的文集覆盖了很大一批学科,而他则被认为是其所在的时代最为重要的博学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形而上学》《解释篇》《灵魂论》(或《论灵魂》)、《修辞学》,以及《大伦理学》。

作者:汤姆·巴特勒·鲍登

翻译:潘丽

选自:《哲学:向大师学习如何幸福而高贵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