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商丘睢县城北,有一个村庄名叫皇台村,村里近八千口人,可以说在方圆周边地区,和皇台村庄一样大的很少见。
来到这个村里,发现不光村子是叫皇台村,村里的村民都是复姓皇甫氏,由于村子太大,人口太多,所以现在分成了台南村和台北村,有时候会出现一家兄弟俩一个台南村、一个台北村的现象。
皇台村东头有一个坟墓群,还有一座碑楼,相传这是皇甫氏先祖的坟莹,关于皇甫氏的先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大概在清朝道光年间,皇甫氏先祖因为刚迁到今天的睢县地区,因为跟人学了点算卦、看相的皮毛手艺,便也能凑合着维持生计,后来不知怎么着传的越来越邪乎,后来竟传到了慈禧太后耳朵里,把皇甫氏先祖的算卦技术给吹神了。
没想到,慈禧竟然让他招入了宫中,慈禧将一颗大青枣放入了柜子中,让他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而他昨天晚上进的宫,大早上的就被慈禧给叫起来了,心里本来想发一发牢骚呢,本来想说,大清早的就叫我起来干吗呀?结果刚说出“大清早”三个字,慈禧直呼神人,原来,柜子里真的放了个大青枣,真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于是慈禧心情大悦,便赏赐了他许多金银珠宝。
后来,皇甫氏祖先死后就葬在了今天的皇台村,当时造了好几处疑冢,主要是当时赏赐的金银珠宝都做了陪葬,所以造了几处疑冢就是为了防止别人盗墓。
现如今皇甫氏不仅是一个稀有的复姓,而且是一个人口极少的姓氏,目前,皇甫氏大陆加上台湾地区总人口也就5.3万,而该村就占了近五千人,可以说皇台村算是皇甫氏的一个集聚地。该宗族也在睢县北地区繁衍了几百年。
目前商丘地区的皇甫氏都集中在商丘市区,民权花园乡、睢县皇台村、柘城县等地区,是商丘市皇甫氏人口聚集分布的地区。
关于皇甫氏的由来,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1、出自西周。西周太师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
2、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字皇父,宋武公时任司徒。当时有长狄鄋瞒部落进攻宋国,皇父领军反击,打退了长狄任,但皇父和两个儿子也不幸战死沙场。后来皇父的孙子南雍陲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其六世孙皇父孟子,生子皇父遇。秦国灭宋时,皇父遇逃至鲁国。西汉中期,皇父遇嫡系子孙皇父鸾,自鲁迁居陕西茂盛陵,把姓氏中的\"父\"字改为\"甫\"字,遂成皇甫氏。
3、出自姬姓。郑国有皇武子,皇戌,皇晨,皇耳,皇颉等。
说了这么多关于皇甫氏的历史,你是否对皇甫氏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呢?你的身边有哪些复姓呢?
谈到唐代的诗人们,
我们往往会说他们谁的文学成就更大,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
看看谁最能挣钱。
唐朝还没有出现出版社和报社,
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写稿赚钱,
因为有润笔费啊。
润笔的意思就是稿酬,也就是古时稿费的统称。古代文人耻于直白地谈钱,经常曲折地撰文弄字。
第五名:韩愈 20万元
排名末第一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愈写了一篇墓志铭,真可谓“一字千金”。
唐宪宗时,有位大将姓韩名弘,不但会打仗,还很有钱,一掷千金,韩愈写过一篇《平淮西碑》,文中对韩弘极尽夸赞之能事。据记载,《平淮西碑》奉敕文成,韩愈“伏缘圣恩,以碑本赐韩弘诸将”,主将韩弘赠绢五百匹(折钱四百贯,韩愈月薪二十五贯),为韩愈“润笔”。
按谭文熙《中国物价史》所载物价换算,韩弘赠予韩愈的500匹绢,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又根据左光明《中国度量衡考》的记载,当时一斗米约有13斤。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概要用28元,买7690斗则需要218275元。也就是说,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20万多块钱的稿费!
《平淮西碑》全篇只有1505个字,换言之,每个字至少132元,比现代网络写手可强太多了。
然而,20万元也只能在前五榜垫底。
第四名:白居易 152万
白居易的作品远销朝鲜,朝鲜大商人曾用高丽参换白居易的诗作。
根据白居易本人在《修香山寺记》中的记载,他曾为好友元稹撰写墓志铭,获利达六七十万。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为元稹撰写了一篇墓志铭,这篇铭情真意切,颇为动人。后来,白居易收到了其家人馈赠的价值六七十万钱的“臧获、舆马、绫帛,泊银鞍、玉带之物”,虽然白居易念及与元稹之间的情谊本不愿接受,但推辞不得,于是便将这些财物捐给了香山寺,以作修缮寺庙之用。
六七十万钱,相当于六七百两银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发生了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165元人民币,如果按七十万钱算,兑换到现在约为152万。
第三名:王勃 206万+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kong)字吗?“王勃说:对呀!就是“空【kō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吗!”
众人恍然大悟,除了点头称赞也实在无话可说了。一千两银子有多少?一千两银子就是一百万钱,这个可比白居易的钱好挣多了。
根据《唐才子传》的记载,王勃文章华美,求文之人络绎不绝,他就靠写文章养活自己,可称得上是一位”自由撰稿人“。
第二名:李邕 巨万财富
李邕,他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也一流,朝廷中的达官贵人和各地寺庙,纷纷拿着金钱请他写文章。李邕一生,这类文章写过数百篇,“受纳馈遗,亦至巨万”。
杜甫有诗描写李邕家的豪华奢侈:“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毯子一类东西)。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找李邕写文章的人络绎不绝,家里摆满了珊瑚,地毯都是用麒麟织就的,其豪奢可见一斑。
《新唐书》本传上说,当时大家公认,自古以来,因为写文章获得钱财之多,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李邕。可见李邕的稿费秒杀掉多少唐时文人。
第一名:皇甫湜 360万元
皇甫湜是韩愈的学生,可他脾气比韩愈大不说,稿费拿得也比他多。《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裴度因平定了淮西,皇帝赏赐了他诸多财宝,裴度因为信佛,就拿这些钱来重修福安寺。皇甫湜自告奋勇来撰写碑文。皇甫湜在喝了半斗酒后,在微醉的情况下挥毫泼墨,一蹴而就,共3254个字。
裴度看了非常满意,马上命人送去稿酬——一千缗。一缗相当于一千钱,算起来是一百万钱,稿酬不低。
但是皇甫湜却很不满意,说:“碑文三千字,每个字三匹缣,给得也太少了!”裴度于是笑着送给他九千匹绢。
九千匹绢,相当于360万元,1200元一个字的稿费,要在今天,一定会让媒体挥汗炒作。
小编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古人挣稿费和现代人有得一拼!
怎么样?大唐作家富豪榜,
你的偶像上榜了吗?
谈到唐代的诗人们,
我们往往会说他们谁的文学成就更大,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
看看谁最能挣钱。
唐朝还没有出现出版社和报社,
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写稿赚钱,
因为有润笔费啊。
润笔的意思就是稿酬,也就是古时稿费的统称。古代文人耻于直白地谈钱,经常曲折地撰文弄字。
第五名:韩愈 20万元
排名末第一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愈写了一篇墓志铭,真可谓“一字千金”。
唐宪宗时,有位大将姓韩名弘,不但会打仗,还很有钱,一掷千金,韩愈写过一篇《平淮西碑》,文中对韩弘极尽夸赞之能事。据记载,《平淮西碑》奉敕文成,韩愈“伏缘圣恩,以碑本赐韩弘诸将”,主将韩弘赠绢五百匹(折钱四百贯,韩愈月薪二十五贯),为韩愈“润笔”。
按谭文熙《中国物价史》所载物价换算,韩弘赠予韩愈的500匹绢,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又根据左光明《中国度量衡考》的记载,当时一斗米约有13斤。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概要用28元,买7690斗则需要218275元。也就是说,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20万多块钱的稿费!
《平淮西碑》全篇只有1505个字,换言之,每个字至少132元,比现代网络写手可强太多了。
然而,20万元也只能在前五榜垫底。
第四名:白居易 152万
白居易的作品远销朝鲜,朝鲜大商人曾用高丽参换白居易的诗作。
根据白居易本人在《修香山寺记》中的记载,他曾为好友元稹撰写墓志铭,获利达六七十万。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为元稹撰写了一篇墓志铭,这篇铭情真意切,颇为动人。后来,白居易收到了其家人馈赠的价值六七十万钱的“臧获、舆马、绫帛,泊银鞍、玉带之物”,虽然白居易念及与元稹之间的情谊本不愿接受,但推辞不得,于是便将这些财物捐给了香山寺,以作修缮寺庙之用。
六七十万钱,相当于六七百两银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发生了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165元人民币,如果按七十万钱算,兑换到现在约为152万。
第三名:王勃 206万+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kong)字吗?“王勃说:对呀!就是“空【kō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吗!”
众人恍然大悟,除了点头称赞也实在无话可说了。一千两银子有多少?一千两银子就是一百万钱,这个可比白居易的钱好挣多了。
根据《唐才子传》的记载,王勃文章华美,求文之人络绎不绝,他就靠写文章养活自己,可称得上是一位”自由撰稿人“。
第二名:李邕 巨万财富
李邕,他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也一流,朝廷中的达官贵人和各地寺庙,纷纷拿着金钱请他写文章。李邕一生,这类文章写过数百篇,“受纳馈遗,亦至巨万”。
杜甫有诗描写李邕家的豪华奢侈:“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毯子一类东西)。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找李邕写文章的人络绎不绝,家里摆满了珊瑚,地毯都是用麒麟织就的,其豪奢可见一斑。
《新唐书》本传上说,当时大家公认,自古以来,因为写文章获得钱财之多,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李邕。可见李邕的稿费秒杀掉多少唐时文人。
第一名:皇甫湜 360万元
皇甫湜是韩愈的学生,可他脾气比韩愈大不说,稿费拿得也比他多。《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裴度因平定了淮西,皇帝赏赐了他诸多财宝,裴度因为信佛,就拿这些钱来重修福安寺。皇甫湜自告奋勇来撰写碑文。皇甫湜在喝了半斗酒后,在微醉的情况下挥毫泼墨,一蹴而就,共3254个字。
裴度看了非常满意,马上命人送去稿酬——一千缗。一缗相当于一千钱,算起来是一百万钱,稿酬不低。
但是皇甫湜却很不满意,说:“碑文三千字,每个字三匹缣,给得也太少了!”裴度于是笑着送给他九千匹绢。
九千匹绢,相当于360万元,1200元一个字的稿费,要在今天,一定会让媒体挥汗炒作。
小编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古人挣稿费和现代人有得一拼!
怎么样?大唐作家富豪榜,
你的偶像上榜了吗?
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复姓(四)
皇甫的故事:中华元婴在商朝?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讲“皇甫姓”,这一期本想讲三国名将皇甫嵩的故事。
后来因为上一期,总裁讲开了商朝,这一期我们就借着皇甫姓,这个纯正的殷商子姓贵族的姓氏,讲讲总裁心目中的商朝,讲讲总裁心目中的中华元婴。
这一期,不讲故事,讲心得。
皇甫,以先祖名号为姓
这是姓氏的第四种主要起源方式。比如,张姓,以先祖名为姓,晋国大夫解(xiè)张之后;庄姓,以先祖谥号为姓,楚庄王之后;严姓,以先祖称号为姓,秦国大将樗里疾号严君,后代以严为姓,等等。
皇甫来源于哪里?总裁前面为什么说他是纯正的殷商子姓贵族?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周朝的一个制度,和一个诸侯国。
二王三恪
一个制度是,周礼:二王三恪(关于这个字的读音,总裁知道是一个引战问题,不解释,总裁这里就读kè了),是一种贵族之间的战争规则,比如,周朝人战胜了商朝人,那么,按照周礼,我是不能对你进行灭国、灭族或者的,怎么办呢?这就要用到“二王三恪”这套宾礼制度了。王,很好理解,做动词,封为王。恪,表尊敬。二王三恪,就是说,如果天命所归,让你的天下,被我所取代,那么要表明我的正统性,合法性,我就应该按照周礼,封前两代的王族继续做诸侯国的王不绝香火,让前三代的贵族继续做贵族,封为大夫或诸侯国王。而这五国人,对现在的天子,也不用施以臣礼,而只用施以宾礼。就像《射雕英雄传》里成吉思汗对待汉家的耶律楚才,丘处机一样,他们都是大汗的客人以宾礼对待,而非大汗臣民以臣礼对待。
其实,这个制度,到春秋就不太好用了,起码在周天子眼皮子低下,就有一个随意灭国,断人庙堂香火楚国,中原各国强烈谴责楚国,楚国反而一句:老子是蛮夷,老子乐意。怼得周天子和诸侯们差点背过气去。所以,你看春秋五霸,如何称霸?把楚国打服,中原各国诸侯就尊你为霸主。到了后来,各国诸侯实在军事上搞不定楚国南蛮子,就从文化上搞,把春秋五霸最后一个位置让给无比强势的楚庄王,还浓重记载个故事,让楚庄王到周天子那里去问一下,九鼎有多重,自己几十万楚国甲士身上的甲加起来有没有鼎重。还无比巧妙的让王孙满回答:鼎之重,在德不在鼎。怼得楚庄王无地自容,撤兵回家。这就是“问鼎中原”典故的来源,楚庄王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总裁以后一定单独讲。
东周尚且如此,后世就更不用说了,周礼式微,是贵族制度的瓦解,到了宋代,北宋与契丹还能互称兄弟,这不是双方对“周礼”的最后矜持,而宋背叛辽以后,草原崛起的强悍民族,哪一个懂得周礼?哪一个还正在汉化?从此之后,文化的融合方式改变了。汉文化似乎再也不是强势的一方了。
中华文化,总裁认为有这样几个阶段:商朝的元婴,周朝的少年老成,汉朝的复兴,唐朝的新生,明清的老朽。
话说,讲到这里,总裁也有一个疑问,不知道哪位能解?我们学的历史,周朝前面只有一个夏朝,那周的“二王三恪”如此成熟的宾礼制度最起码得经历十几次改朝换代才能总结出来吧?周礼从何而来?真的有三皇五帝?那三皇五帝的遗迹遗址又在哪儿?三皇五帝的文明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对比宏伟的金字塔,二里头的草房篱笆真的是能治理漫天洪水的大禹的宫殿?商朝是有证可考的最早王朝,但商朝连夏朝的存在都不知道何况三皇五帝?而周人灭商之后,一口气写出了黄帝到周人3-4千年的历史,甚至上万年的神话。周人到底是谁?真的是西来的文明?黄帝真的是苏美尔部落?夏朝真的在埃及?周人真的是西方文明的衣钵?总裁不敢轻信,而结果却是,周人忽然就让中华文化从元婴,变成了一个老者,少年老成,必有家学啊。如果哪位网友能严密的推测出周人祖先的故事,请一定讲给总裁听。讲给大家听。很多故事,总裁不敢信,更不敢讲。
好,言归正传,我们讲完一个制度,讲一个国家:春秋时代的宋国。
子姓宋国
虽然我们印象里宋国的地位不高,属于小国。但春秋五霸里,只有宋襄公是公爵,齐桓公、晋文公都是侯爵,秦穆公是伯爵,楚庄王是子爵。
为什么宋国的的爵位这么高?这就是因为“二王三恪”这个制度,宋国是商纣王儿子的封地,他是周天子的客人,而非臣子,所以是一等公爵。而齐国始祖姜子牙是臣,晋国始祖唐叔虞是弟,秦国始祖是护驾有功,楚国就呵呵了,刚刚配给周天子当儿子,所以是子爵。而商朝另一支重要的贵族“箕子”被周天子封到了朝鲜,是侯国,地位也不低。这个箕子朝鲜可以证明两件事儿:
1,总裁上一集推测的商朝是发源于辽河的东夷,看来有道理,周灭商后,周天子让商朝主要贵族继续在他们的都城宋地,建国生活,非主要的贵族跟着箕子回你们朝鲜老家吧;
2,朝鲜自以来……
讲了这么多,终于要讲到皇甫姓了,皇甫姓的始祖皇父充石(父和甫是通假字,美男子的意思),子姓,名充石,字皇甫,是宋戴公的儿子,宋国司徒,根正苗红的子姓贵族,按照二王三恪制度,周天子平起平坐的贵族哦。《左传》上记载,鄋瞒(也叫长狄,北狄的一支)一直是华北平原上很凶悍的游牧民族。他们一直和诸夏诸侯为敌,诸夏,华夏、中原的意思。是周朝的心腹大患。直到宋国的皇甫充石终于为周天子站了出来,站到一线,一战击溃鄋瞒,俘虏鄋瞒首领缘斯,可谓是西周版的霍去病封狼居胥啊,而皇甫充石战斗得相当英勇,他的两个儿子为他驾驶战车,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冲入敌阵,左右冲突,正是因为这辆战车搅乱敌阵,才使得战争最终获胜,而不幸的是,皇甫充石和两个儿子在战车上,战斗到最后一口气,英勇战死。周朝史官,给予皇甫充石这位子姓贵族相当高的评价。真是英勇耿直的宋国人啊!
中华元婴
从皇甫充石的故事,我们可以佐证两个问题:
1,正如总裁上期所说,中原是有原住民的,子姓商族人是,在这里被击败的北狄也是,周礼同化中原原住民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起码在西周时代,华北平原上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
2,耿直的宋国人,依旧是商朝做派,看淡生死,不像周礼一样重生死,比如,商朝普遍认同的活殉,人殉,就是为祭祀先祖、祭祀神明,杀活人,用人血、人心,商朝人觉得这很正常,没有问题;而周礼第一天条:禁止殉葬,用陶俑代替都不行!其实,后世宋国没落,也正是因为宋襄公称霸后,飘了,玩儿了一把老祖先的活祭,把鄫国国君杀了祭祀,而使得天下离心,从此宋国在历史上都是用来被贬低的。
言归正传,看回皇甫充石英勇作战的故事,试想,后世还有哪场战争,采用这样靠主帅冲入敌阵带节奏的打法?而这种打法,在甲骨文,在妇好墓中屡屡可见,而且,妇好还是个擅于此战法的女将军,什么概念?这种战法和女将军绝对是和周礼背道而驰的啊!
我们中华文化中,以战死为荣,英雄崇拜,可能正来源于商朝这种看淡生死,崇拜强者的文化。
这么总结吧,总裁认为,中华的元婴是“道”,这个“道”是商朝,以及商朝之前,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中原本土的“自然崇拜”一步步演化而来。
而周礼就像是天外飞仙,促使中华元婴迅速老成,突然给了我们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宗法、生活、艺术、文化体系,让这个“道”又披上了“儒”的外衣,再后来,我们又拥抱了西域的“佛”,草原的“天”等等,这是后话。而到今天,我们骨子里的浪漫、不羁来自元婴中的“道”,而我们骨子里的仁义、道德来自于老成的“周礼”。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总裁的心得很多,商朝的故事也还有很多,以后还会慢慢讲,这一集比较费脑子,请大家慢些读。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