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阿袁的《小诗经》,才知道“青椒”是什么意思。
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通常指初入职场、年龄小于35岁、中初级职称的一类人群。
在大多数人眼中,青椒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美好前程,而其实,他们也同样饱受着评定职称、续约、升职的困扰,《小诗经》主人公季尧正是其中一员。
古典文学博士季尧是某高校中文系教师。某日,日本留学生香奈喜走错教室,正巧听到季尧在讲《红楼梦》。
《红楼梦》?这可是香奈喜最爱的中国小说,于是,香奈喜毫不犹豫地翘课留在了这个教室,并身不由己爱上了季尧。
这是个很有些阳春白雪的故事,年近三十和年逾三十的两位主人公都没有恋爱经历,他们几乎同时对对方产生好感,而且两人志趣非常相投,可以说这两人在一起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都完美到了极致。
《小诗经》原题《纵我不往》,首发于《当代》杂志2022年第3期,抛开季尧和香奈喜这只主旋律,这部作品的内容更多围绕高校“青椒”们展开。
季尧和大多数应聘到高校当教师的毕业生一样,最初和学校签定的都是“非升即走”合约。也就是说,如果合约到期时,没能从讲师升级为副教授,校方就会请你另谋高就。
说是另谋高就,其实就是人家不续约了,你得重新找工作。原本季尧在一起争取副高的三个博士中是最有优势的,可惜季尧多少有点理想主义,最后只能“另谋高就”。
看到这里很有些戚戚然,本来还期待孩子能继续读书留校,现在看来,这没准是最艰难的就业选择。天真的想法被打击得支离破碎,凭本事吃饭?似乎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季尧之所以落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途放弃读书会。季尧主理的露台读书会一开始不过是师生几个闲聊天,后来慢慢发展成读书会,在校中文系小有名气。
露台读书会的成员比较固定,季尧和同学们都很享受互相交流的快乐。于是,系主任老尚有意把季尧的读书会活动搞得大一点,不仅单僻出一个房间支持读书会,还期待着借季尧的读书会践行校长的“情怀教育”。
只可惜,季尧认为老尚严重扭曲了露台读书会的宗旨,把一个轻松闲聊的读书会折腾得“面目全非”,成了一种负担。
就在老尚安排好校长来参加读书会之际,季尧决定暂停读书会。这下可好,系主任骑虎难下,不得不找人顶上,与此同时,季尧的“很性情很性情”在老尚这里算是彻底坐实了。
这其实也算是间接得罪了系主任,不然季尧在职称评定上至少还能多得一票。
读《小诗经》,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阿袁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不过阿袁的“画梅花”叙事风格让我一时难以融入。
画梅花,旁逸斜出,这还是我在作品中学到的。作者在故事讲述中会习惯性的由一个话题聊到另一个话题,比如老尚在礼力劝季尧坚持做读书会时,季尧盯着老尚的脸走神了,这一走神就走了两页纸,回过神来的时候,“春风化雨”教学奖已经失之交臂。
这种讲述方式其实之前也接触过,不过这么大规模的“画梅花”还是第一次,个人感觉有些容易跳戏。
故事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陶渊明式的结尾,让人生出无限向往。季尧的选择无疑是很多人的理想,但是真能做到季尧那般超脱世外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会留在校园里拼情商、拼人脉。
《小诗经》呈现出了大学校园的世俗姿态,有丑闻、有内讧、有朋友间的嫉妒算计、也有同事间的明争暗斗,当然也有如季尧般的清风明月。
#暑期创作大赛#
来源:科技日报
“我身边有不少刚毕业的博士到高校工作,入职前,高校就与他们签订协议,要求在未来3年内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申请到一定级别的基金。3年后,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就可能会被解约。”3月8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年科技人才到高校就职前,签订“非升即走”聘用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实施的“非升即走”制度,源于发达国家的“终身教职轨道制”(Tenure-Track)。这一制度保障了研究人员能够沉心从事学术研究,堪称学术自由的“压舱石”。
“对高校或科研机构而言,实行‘非升即走’制度从人才引进、遴选、培养来说都有必要性,但对整个科技界的人才发展来说,这一制度是否能把真正适合做科研的人才留在科技界并且进行适度分层?”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黄小茹表示,人才入口数量和质量的把控应该同等重要。入口数量的失控和分流人才流动困难,会造成青年科技人才的浪费。
业界评论称,“非升即走”制度遭遇“水土不服”,某种程度上,与当前高校破除“唯帽子”“唯论文”等剑指同一个问题。当考核、评价大多采用刚性的量化指标,加上缺少平等获得学术资源的机会,“青椒”就变成了“青焦”。
“非升即走” 催生急功近利行为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很多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非常重视,但对培养和用好人才重视不够,特别是刚入职的青年科技人才受到的重视不够,面临着续聘、升职等多重压力。”袁亚湘直言,“非升即走”的考核方式会导致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追求数量,将严重影响我国广大“青椒”在学术上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科技事业的积蓄发展。
事实上,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困惑还不止于此。科研启动经费从哪里来?如何应对算“工分”似的考核方式?袁亚湘连用了三个“不利于”直陈危害:不利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默默奉献,不利于青年科技人员健康成长,不利于他们系好科研生涯中的第一粒“扣子”。
“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有一种明显的倾向是通过资源分配、荣誉分配等方式,实现对拔尖、杰出、优秀人才的遴选和培养。”黄小茹直言,这种倾向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加剧了青年科技人才的竞争或内卷,极端的情况还会影响学术氛围,导致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持续完善,分类评价、“代表作”评价等措施也在深入推进。去年8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科研经费改革进一步深化,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权逐渐扩大。
但具体到基层,如何科学考核和评价年轻人才,依然值得深思。不少单位为了追求科研产出,给作为学术生产主力军的“青椒”们制定了不少不合理的考核指标。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薛姝等人在《当前我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主要压力分析》一文中指出,青年科研人员主要面临科研项目和经费不足的压力,特别是在科研起步阶段获得项目资助的难度较大。
在黄小茹看来,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需要的不只是项目,更需要依靠相关政策支持,最直接的还是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
“如果不解除压在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身上的沉重压力,不废除那些强加给他们的‘契约’,不取消那些导致青年科技人才去追求‘短平快’的规定,青年科技人才就不可能健康成长,科技界的急功近利现象就无法根除。”袁亚湘强调。
为此,袁亚湘建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参照国际学术界通行的终身教职制度,给予新招聘的青年科技人才相对长的初始聘期,比如延长至6年,使其在初始聘期内拥有宽松的、安心工作的科研环境。对青年科技人才初始聘期结束后,可参照国际通行的终身教职评审方式决定是否续聘。
在单位屡受挫 跳槽却成“香饽饽”
除了“非升即走”考核,青年科技人才还面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尴尬。有些青年科技人才在本单位评聘副教授屡屡受挫,愤而跳槽,却成为别家单位的“香饽饽”。
袁亚湘举例道,甲单位的小李和乙单位的小王在单位本来都是小字辈,没有受到重视。但一旦甲单位引进小王,乙单位引进小李,他们马上都能从小字辈变成教授辈。
在袁亚湘看来,这是用人单位重引进人才而轻用好人才的一个具体表现。“用人单位针对人才引进的计划往往能大刀阔斧、不拘一格,而针对本单位人员的人才选拔计划则相对严苛,具有较高的门槛。”他解释道。
这种怪现状挤占了“土著”科研人员的各种资源,使得原本就竞争异常激烈的职称评聘竞争更加白热化。“这会导致人人自危,对单位缺乏忠诚度,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效益,又何谈甘于坐冷板凳、潜心做研究呢?”袁亚湘说。
他建议,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用好人才,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对科研机构的评价以其科研产出为主,取消人才数量的考核指标;各部门、各单位对引进人才提供条件,原则上不应过高于本单位现有的、具有同等水平的优秀科技人员所享受的条件。
对此,黄小茹深有同感,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考核重点,应该聚焦科研本身和成果产出,应该是多元化、分类评价。
在黄小茹看来,可给予不同年龄段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差异化的支持方式,“建议把经费下沉到大学和研究机构,基层的、分层次的稳定支持更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整体质量的提升和静心科研”。
随着自科基金申请季临近,知社将整理项目申请方面一系列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知社君邀请了一位青椒同大家分享自己的基金申请体会。
1. 剑走偏锋立青基
2. 跨学部申报面上受挫
3. 稳重求胜获面上
4. 心得和感悟
5. 结语
“基金虐我千万遍, 我待基金如初恋”,这句在高校广为流传的“名言”,贴切地反映了我国高校教师对国家基金项目(简称:基金)的渴望程度和背后的血泪史。目前国内高校教授分四等、副教授分三级、讲师分三级、助教分三级。如此森严的等级晋升制度,无法望顶的金字塔结构,基金成了高校教师攀登金字塔高峰的必须条件,也是其晋升道路上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实际重要考核中没有“之一”)。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目前我国高校入职不久百万人群的代名词。这类人群正处于谈婚论嫁、结婚生子的黄金年龄,也是处于事业的开端、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但同样也是高校金字塔最底层。读书时代的考试已远离他们而去,但随之而来的各类考核却才刚刚开始,基金成了青椒考核结果的生命线。
图片来自网络
寒窗苦读二十年,我有幸成为了茫茫青椒人海中的一名,从非985、非211高校毕业后就职于赣区地域稍偏的X流高校。具体X等于多少,我自己也不清楚。因为全国高校前面号排不上(非985、非211),但也不会落到全国高校50%以后。幸运的我,工作第一年获得了青年基金,工作第四年第一次申报面上挂了,工作第五年受到了第一个面上青睐,也算是幸运儿了。更幸福的是,知社学术圈愿意提供一个平台,分享一下我的青椒基金之路。我只是众多青椒中的一枚,但这里的故事却浓缩了千千万万青椒的身影-灯下、电脑前、一页页资料、一本本书、一个个孤独的侧影、一双双不停的手。可能很多青椒和我有同感,不妥之处,请大家拍砖。
1. 剑走偏锋立青基
五年前的冬天,经过挣扎,我终于结束了我的求学生涯,来到了目前就职学校。由于12月份毕业生少,学校没有举行毕业典礼,因此我没有经历过学涯毕业典礼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而是平淡地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签订工作合同时,我和大多数青椒一样,关于普通年轻人在我们学校的人生之路做了一系列咨询,自然包括以后职称评审条件。院领导委婉的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简称:青基项目)是上副教授的基本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简称:面上项目)是上教授的基本条件,这也是国内大部分高校青椒所必需面对的现实。在一个新地方刚安顿下来,就接到读博老板的电话,心里一阵阵激动和感激。老板除了关心我的生活,还问及项目申报准备的怎么样了,他建议我抓紧时间,精心准备。于是从工作当年1月份,我进入了人生中第一个项目的申报阶段。
项目申报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所写项目投往的学部。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工程与材料、数学物理等八个学部。不同学部下面又分好几个处及方向,其所侧重资助研究的方向是不同的。由于第一次写,我自然以我博士导师为标杆,选择了一个他经常投往的学部—数学物理学部的物理处。这主要源于我博士期间主要参加的是物理学科的学术会议,同时也想自己的项目申请书能够侥幸到达我研究生期间导师手里(实际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选好目标学部后,就进入课题确定环节。课题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其是否立项。青年项目课题选择,对于一个刚博士毕业的我,自然想到的是基于博士做过的课题,做个拓展。于是我选了博士期间一个小课题进行了文献调研,并列了一个项目提纲,发给了老板。老板的回复否定了我的选题,理由是我拟开展的课题确实具有一定意思,在几年前确实非常新颖,但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大的突破,而且未来几年可能突破的几率比较小,同时他也从国内潜在的竞争课题组等方面否定了我的选题。虽然得到的是否定答案,但让我心服口服,不愧是国自科申报命中率百发百中的牛人。
老板回复中也提示了我一个新课题方向,但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陌生的方向,我顺着他的提示展开了新一轮调研。调研期间刚好是春节,作为一个青椒,工作第一个春节,自然走亲访友频率很高,特别是谈婚论嫁的阶段,所以整个春节是处于忙碌当中。春节初八返校后,距离项目申请书截至日期大约还有40余天,因此必须抢占时间,重新进入课题申报状态。在Web of Science中输入关键词,我把所有相关的文献标题都过了一遍,把相关的综述文章、高引用文章和近五年内文章都下载保存了,而且按“题目-作者-杂志-页码-年份”做了统一命名,这样一是方便自己写的时候查阅,二是方便以后添加参考文献。在文献调研后,我发现新课题方向的特点:
目前相关的文献很少,能沾上边的也就是100多篇,而且具体到某一个小方向,几乎就是10篇左右;文献的作者来源很集中,就只来自国外几个课题组,国内几乎很少有人涉及;目前相关工作出的文章很高大上,同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很明显。从其特点,我由衷的佩服老板的眼力,这样一个方向出来的课题创新性是不言而喻的,肯定能引吸评委的眼球。与此同时也感慨平常的文献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这么一个新方向,我博士期间从未接触过,与我博士期间研究工作能扯上关系的仅仅只是材料属于同一大类型,但背后物理本质却是截然不同。选择此课题优劣都很明显:优势是创新性强,有足够的吸引力;劣势是研究基础不太相关,有点剑走偏锋。
文献调研是项目申报过程中最耗时费劲的步骤,我都是快速阅读下载文献,然后进行问题归类,并把每篇看过的文献首页标题、摘要、重要信息都截图,以及文献PDF的命名都保存在PPT中,以便写的时候查阅,同时也方便立项依据插入文献。经大量文献调研和归类后,根据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要求,我列了一个初略提纲,包括: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创新性、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其中立项依据我通常按三个小方面论述,包括“所研究项目意义重大”,“目前未曾有相关研究工作或目前存在的研究具有共性重大问题”和“项目非常迫切,且必须采用申请书所提方法”。研究内容布局部分方面,我通常按由浅入深,由简单研究逐步过渡到最终复杂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手段自然是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逐一实现所提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创新性通常是两点,不宜过多。如果太多,反而会被评委质疑,失去了项目的亮点。按如上方式,我发了一份提纲给老板。老板觉得大体合适,但是作为青年项目,我的研究内容太多,甚至超过一个普通的面上。这可能是刚写项目青椒的通病,都希望一个项目能把方方面面都概括进去。于是,我大刀阔斧的把研究内容删掉了很多,并再次发给老板。在得到老板的肯定后,我抓紧时间进行初稿撰写,这时离交稿时间大约20天左右,因此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一天睡3到4个小时,几乎足不出门。由于基金委已给出了基金申请书的模板,因此在掌握所有信息后,申请书的撰写如同八股文,只是不同人,文采不同。
图片来自腾讯
经过一周的奋战,终于第一稿出来了,自己也松了第一口气,总算是做出了一个饼,能不能吃到就不知道了。马不停蹄,我对第一版进行了大手术,包括语句、部分段落顺序修订等问题。修改后版本比第一版确实强了不少,但离能立项还是有差距。幸运的是老板恰好在基金上交前几天来我们学校做学术报告,如此好的机会真是上天眷顾。老板逐句的帮我修改申请书,并给我讲解为什么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我心中由衷的感谢,同时为有这么好的老板感到幸运。老板修改完后,申请书完全上了一个档次。修改完后,老板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是项目有点写得大,可以比拟一个面上项目的研究内容(这也使得青年做完后,面上项目很难延伸继续申报)。
在得到老板肯定后,我继续做了文字方面的修订,并通过EndNote添加文献,完成了最终稿。由于文献调研时候对文献的归类和命名,这一定程度减少了文献插入的工作量,我通常两个小时候内会添加完所有的文献。对于文献部分,我特别注意了高档次文献、典型文献、引用较高的综述文献的引用,同时适当的添加几篇当年的文献,以及国内潜在评委的文章。对于潜在评委文献的引用非常重要。
对申请书排版美观后,我在学校申请书截止日期前一天提交了,心中的石头也放下了。由于第一次接触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所有相关评审程序都不了解,于是作为三无人员基本把基金抛到了脑后。待到当年7月消息漫天飞的时候,我有幸知道自己项目中了,一时激动不已,同时心里非常感谢博士老板,他在我非常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当年9月份收到了评审意见,结果均是优先资助。心中感慨,项目的选题非常重要,同时有如我导师般的引路人指导,基金命中率会大幅度提高。
2. 跨学部申报面上受挫
青年项目执行第二年,我上了副高,因此有机会申请面上项目了。类似于青年项目,首先我需要确定学部。由于我青年项目在数理学部,但是尚未结题。听前辈说青年项目未结题,同一学部申请项目,对于我们这种非大牛,通常会以青年未结题为由而暂缓资助。为此,我把面上的目标学部选择为工程与材料学部,因为做物理研究的问题载体还是材料,如此避开了青年项目同一学部的问题。但是数学物理学部的物理处讲究的是物理机制,而工程与材料学部讲究的是新材料的制备、表征等等。为了迎合工程与材料学部,我挑了一个我毕业后才涉及的研究方向,选了一类热门的材料体系,进行课题调研。类似于青年项目申报的方式,我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由于青年项目有经验积累,所以整个项目申请过程很熟悉。但第一次申请面上,还是犯了和青年项目撰写时同样的错误,一开始拟的项目框架特别大,随后逐渐缩小。在项目撰写过程中,部分内容的关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尽管经常性加班和通宵,但效果一直没有出现。在学校截至日期前我把申请书交了,可惜当年基金放榜的时候并没有我的名字。这次失败,我概括为以下三点:(1)不同学部要求不一样,物理处更多的是物理机制,而工程与材料学部更多的是如何制备、表征材料和研发新材料,二者是有较大差别。(2)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处理不好。(3)平时参与材料的学术活动非常少,接触材料学科的人太少,了解材料的术语不同,申请书中并没有用材料人的思想和语句撰写,这从评审意见可以看出,因为部分评审人没有理解我所提创新性。这样我第一次申请面上以失败告终。
3. 稳中求胜获面上
“面上项目两次申请不成功后停报一年”的规定把我逼上了悬崖。考虑到第一次申报的申请书是材料口味,不宜再在数学物理学部申报,课题需要换。鉴于此,很早我就请教了我博士老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人,老板的建议还是拿自己最拿手的研究方向,稳中求胜利。有这样一名关心学生和经验丰富的老板也是我的福分。由于当年寒假放假非常晚,而且青椒的我步入了房奴、带娃阶段,各种事情使得我在春节左右的时候完全没有时间看资料。琐事繁多可能是每位青椒的感受。
考虑到时间非常紧迫,我从正月初五开始加班加点写基金,甚至一个晚上只睡三个小时。由于有过两次项目申报,尽管成功率在50%,但相关申请书八股文写法还是比较熟悉,而且课题又是自己的老本行,因此写起来比较快。其模式和青年项目写法基本类似,只是青年项目相对于面上项目小一点。由于开始准备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只留了4周时间。所以老婆、孩子找我的时候,除了上课,我都在写项目,也算是长期闭关修炼。如此不见天日的闭关生活,以3月中旬交完申请书结束。交完申请书的那一刻,自己顿时觉得一身轻松。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份我收获了我第一个面上项目。喜悦中我想起了我老板给我的建议~稳中求胜,有这么一位恩师在旁指导,我真也算是幸福了。
4. 心得和感悟
一、必不可缺的指导者:
项目申报方面青椒属于新人,要使自己少走弯路,最好能寻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指导,通常是自己研究生期间导师。他能帮你点石成金。
二、项目申请书部分:
选题:依自己所活跃的学部,拟定具有创新性并吸引眼球的题目。学科代码:你希望哪些专家评审你的申请书?选择他/她所在学科代码。摘要:项目的眼睛,直接决定了你的初评印象分。主要表明为什么要做?课题意义?准备怎么做?预期能达到什么程度。需要精炼,再精炼。参与人员:最好不要高一级职称人员为自己打工。立项依据:大背景与意义、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提出科学问题的迫切性,简单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国内潜在评审专家相关参考文献是必须引的,适当地加几篇当年的文献。研究内容:对科学问题进行分解,由易入难而逐步设计三到四个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不宜过多,不宜过于分散。青年基金题目不能过大,为以后面上留余地。研究目标:可以转述摘要的准备做什么,怎么做?预期能达到什么程度。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一到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一点点说明性展开。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需要具体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同时可以辅以前期基础。可行性分析和工作基础:可以配些前期预研工作说明。主要说明你能做。版面排版需漂亮,不能出错别字等低级错误。5. 结语
青椒处于爱情、事业和家庭的新起点,高校金字塔式结构中残酷的竞争,给青椒的生存空间非常小。希望我们青椒都能不放弃、不抛弃,只要不断努力,项目和面包都是会有的。最后几句改写的诗,供大家娱乐和互勉。
我待基金如初恋,基金虐我千万遍。
少壮不努力,老大写基金。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基金。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基金。
夜夜思君不见君,原来君在写基金。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基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写基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堆基金向东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写基金。
说到《蜡笔小新》,大家都会想到那个的喜欢动感超人的小鬼,野原新之助,带给我们童年无数的欢声笑语和感动,今天小编就来整理一下,《蜡笔小新》中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阿呆的父母是整部动画中最神秘的人,阿呆除了喜欢石头还非常非常喜欢金鱼,并且能听得懂金鱼说话,同时阿呆很喜欢小葵哦 !
2.风间喜欢卡通形象萌P这件事他自己认为是个秘密但是大家其实都知道了。
3..小爱和玫瑰班的小豹是幼稚园里仅有的不穿幼稚园日常服的小朋友(体育课的服装还是会穿的)。园长作出过解释:幼稚园并没有要求过小朋友们统一着装。
4.蜡笔小新动漫中的绿色头发是美女的象征,比如娜娜子和松坂老师。
5.小新全家的动手能力都超级强。
动漫中很多cos是妈妈和小新自己做的。有一集小新透露“这个是我妈妈连夜做出来的哦”流水面那集小新爸爸也是很轻轻松松做出全套的流水面装备。
6..“小姐,你喜欢吃青椒吗?”小新不喜欢吃青椒。如果小姐姐说爱吃,小新就会停止套路;如果和自己一样不爱吃……嘿嘿,知道小新不爱吃青椒的娜娜子姐姐,就成了他的挚爱。
7.美伢在嫁给野原广志之前姓小山。她和她的姐姐妹妹曾被人称“小山家的三美女”
所以美伢年轻的时候确实很好看的
8.小新和风间、妮妮、阿呆、正南在他们两岁的那年就已经见过面了。
从两岁起就走上了陪妮妮玩超真实过家家的不归之路= =
9.小新和妈妈的约定。
这个在早期的动画里经常出现,但近几年很少出现了。
10.小新很多奇奇怪怪的玩具都是爸爸的同事川口送的。
11.动漫中经常提及明星,例如有:刘德华,成龙,徐若瑄,麦当娜,滨崎步,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松隆子,内田有纪,深田恭子等。
12.吉永老师结婚了也只会做三道菜——土豆烧肉、烤鱼和咖喱饭。
13.阿梅的感情线是属于飘忽不定的。德朗医生在动漫中被派出南非考察猪鼻龙...
而在漫画中,德郎医生在南非不幸遭遇了恐怖袭击……
据说臼井老师把德郎画死了是因为他当时心情不好很悲观(据说而已)
14.上尾老师有着严重的小朋友恐惧症,上尾摘掉眼镜是美女哦,但是摘掉气场全开也是因为高度近视看不见人就容易透露本质,但是有脚气哟。
15.美伢和广志的手机屏保是小新上幼儿园的照片,而小新外公的手机吊坠是小新和小葵的合照
美伢的手机
广志的手机
外公的手机
16.短裤是小新衣服唯一的样式,哪怕是冬天。小新没有不换衣服哦,只是他家特别多这款衣服,也有不少漫画迷认为作者可能懒得多画件衣服。
17小新的眉毛很浓密,是因为臼井老师的眉毛很稀疏所以就把小新的眉毛画得很浓密。
18.《蜡笔小新》是成人动漫,所以不要觉得画风幼稚,到时候车轮辗到脸上的时候不要说尺度有点大。
19.小白是个戏精,不仅会自己溜自己,靠打滚卖萌来获取食物,还会照顾小葵,还会买东西等一系列神操作,堪称神犬!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