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头戴凤冠是什么生肖? 头戴凤冠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7-08 17:51:26作者:横行天下来源:网友投稿

头戴凤冠是什么生肖? 头戴凤冠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凤头麦鸡:头戴凤冠,身披彩衣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一起来认识 凤头麦鸡。

像“天线宝宝”

凤头麦鸡又称田凫,虽然名字带“鸡”,但它和家禽鸡关系不大,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湿地水鸟。

凤头麦鸡头戴凤冠、身披彩衣、脚蹬红靴,举止间显高雅与华贵。有人夸它“凤头摇曳若旌旗”,有人赞它“绿锦绒云做彩衣”。它们的头顶有像角一样的黑色羽冠,像是“天线宝宝”,背部和肩部是暗绿色,上胸部是黑色,下胸部和腹部是白色,在野外辨识度很高。

雄性凤头麦鸡的体型要比雌性的大,雌雄凤头麦鸡的区别在喉颈,雄性后颈暗褐色、颈侧白色,喉和前颈黑色,雌性喉及颈为白色。

凤头麦鸡在中国分布广泛,除了西藏地区鲜见,其他省份几乎都能看到其身影。ICUN红色名录将其评级为近危。

典型“吃货”

凤头麦鸡常栖息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地,有时也远离水域,到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外表精致的它们生活上却不太讲究,它们的巢常常很潦草简陋,建在水域附近的旱地或草地,多利用地面凹陷处扒出浅坑当巢,巢内没有铺垫或只简单地铺几根草茎。

虽然体型小,凤头麦鸡却是典型的“吃货”,不仅吃各种昆虫,还能够活吞一些体型不太大的无脊椎动物和蛙类。

它们是真正的益鸟,对保护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凤头麦鸡爱吃蝗虫,存在的地区不容易蝗虫泛滥,其他的农业害虫也逃不过它们的“铁嘴”。

凤头麦鸡的鸣叫声很特别,听起来就像是在撒娇。

“模范父母”

凤头麦鸡的繁殖期是5月到7月,每窝产3到5枚卵。雌鸟产下蛋之后,由雌鸟和雄鸟轮流孵化。

凤头麦鸡是“模范父母”、护崽高手。一旦遇到掠食者,为了保护巢或雏鸟不受伤害,它们会在空中不停地飞行鸣叫,把自己暴露出去吸引掠食者注意,有时还会假装拖着一只受伤翅膀从而将掠食者引开鸟巢,这种行为称为拟伤。

凤头麦鸡经常群体活动,一个群体的成员大致有10至100只。它们非常善于飞行,但飞行的速度很慢,而且也不规矩,经常在空中上下翻飞。

采写:白雪

美编:曹家瑞

图片:邹维明摄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为什么妈祖神像大多戴着头冠?原来与历朝历代的敕封有关

在上一篇文章《海神女神妈祖,如何从东南一隅传播全国乃至世界?》中提到了妈祖最初的形象近似玄冠佩玉的道教仙女,那么之后妈祖的形象又有哪些变化?

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对海上贸易颇为依赖,而妈祖又是传说中能护佑海运的海神,所以得以不断受到朝廷的敕封。第一次是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宋会要·礼》二十“神女祠条”记载:

“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十月,封灵惠夫人。”

之后又三次封赐妈祖,封号加至“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在妈祖首次被敕封为“夫人”的37年后,妈祖又被敕封为“妃”。

《宋会要·礼》二十二“顺济庙”词条记载:“绍兴(熙)四年(1193)十二月,封灵惠妃。”

据宋光宗封灵惠妃的制诰《兴化军莆田县顺济庙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封灵惠妃制》中提到了妈祖“服朱衣”(即身穿朱红色的衣服):

“(妈祖)居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护鸡林之使。”

朱红色体现了妈祖身份的高贵,色彩饱满醒目具有辟邪的含义,可见信众们对妈祖的爱戴与希冀。

清 《天后显圣图轴》(图片 | 澎湃新闻)

但是,我们平日所见的妈祖造像既不是衣袂飘飘的道教仙女,也不是一身朱红的灵动女神,而是戴头冠、着官服,雍容华贵的“官身”形象,这是为什么呢?

妈祖的官身形象与其所受历朝历代朝廷的持续敕封有关。

据统计,自宋代到清代妈祖共受封36次。其中,妈祖在宋代被敕封14次,在短暂的元代被敕封5次(1281年,由于护送漕运有功,元世祖册封妈祖为“护国明应天妃”),即使在对民间信仰严厉压制的明代也被敕封两次,清代敕封多达15次(1737年,清高宗敕封妈祖为“天后”)。在这些敕封中,妈祖的封号最多可达64字,如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妈祖成为海内外影响力最广的女神之一。

当然,随着妈祖地位的提高、信众的增加,妈祖的形象也相应地“配套升级”,有诗为证。南宋莆田籍文人刘克庄在《白湖庙二十韵》一诗中这样写道: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秋。

……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

……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天妃娘娘”插图

清 木雕彩绘妈祖坐像(现藏于闽台缘博物馆) 何慧/摄

“妃”为宋代对女性神明封号的最高爵位,自从宋代妈祖封妃之后,其形象便转变为身穿官服头戴官帽受人朝拜的官身形象,即“青圭蔽珠旒”。其中“圭”为瑞玉,上端圆或三角形,下端正方形,是古代贵族手执的礼器;“旒”指古代皇家礼帽前后的玉串。古代大夫以上可戴冕,冕前垂珠旒,按爵位高低定旒数多少。

手执青圭,头戴冕旒的妈祖形象延续至今,成为我们今天最常见到的样式。

冕旒也就是冕冠,它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型仪式上配套穿戴。冕冠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

《说文》云:“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纩。”

“旒”在上文解释过,是古代皇家礼帽前后的玉串。那么,为何要垂旒呢?

《大戴礼记》中记载:“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过去帝王戴的礼帽前饰有冕旒,是用来遮挡视线的,人无完人,不应求全责备。可见古代冕冠的垂旒还有劝诫的寓意,劝诫头戴垂旒之冕的帝王应彰显大德,注重大局。

冕冠类头冠是妈祖最具代表性的冠饰,尤其对当代闽台一带的妈祖形象产生了极大影响。

明 九毓冕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湄洲岛朝天阁妈祖木雕像 何慧/摄

湄洲岛妈祖玉雕像 何慧/摄

根据头冠形制的不同,除了头戴冕旒的官身妈祖形象,还有头戴凤冠和梁冠的两种。

凤冠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冠饰,因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而得名。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记载:

“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装饰以凤,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翚(指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野鸡)四凤。”

凤冠是古代女子最为隆重的礼冠,在重大场合必须头戴凤冠。凤冠上不止有凤凰,还有各种花树、珍禽甚至祥云和仙人的形象。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些形象装饰在头冠上呢?这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思想,花鸟是自然的代表,借由此营造出一种仙人云游于仙境的场景。

凤冠类头冠为闽台之外的妈祖形象所多见,如天津天后宫妈祖像。

明穆宗孝安皇帝画像 (图片 | 才府网)

明孝靖皇后凤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梁冠顾名思义是有横脊的帽冠,为历代在朝文官所戴,官阶品级越高横梁越多。总体造型较简约,为明代的妈祖造像所多见。

明 金锡山五梁冠 江苏无锡博物馆藏

明 长乐市漳港镇仙岐村显应宫妈祖泥塑像 何慧/摄

如果你来到福建,可以去妈祖成神的莆田湄洲岛游览一番。在饱览海天风光的同时,再看一看岛上或新或旧、或大或小的天后宫,进去之后你不妨留意一下妈祖造像的头冠吧!无论哪种形制的妈祖头冠,都显示出“海上女神”地位的尊崇。

当然,也不是没有发饰朴素、未戴头冠的妈祖形象,那又是怎么回事呢?且听下回分解吧!

参考文献:肖海明《宋元明清肖像式妈祖图像》

作者:何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这只头戴凤冠的鸟是什么鸟 能在汉江潜游几十秒

武汉晚报讯(记者陈奇雄)一只头戴漂亮凤冠的水鸟,在汉江中游动觅食,有时会在水中潜行几十秒钟才浮出水面换气。12月14日,家住武汉市汉阳区的关艾,在拍下其影像资料后问:它是只什么鸟?

凤头鸊鷉在汉江晴川桥水域游动觅食

通讯员关艾 摄

60多岁的男子关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天上午,他经过汉江武汉市晴川桥汉阳桥头时,看见一只头上似乎戴有一顶黑褐色凤冠的美丽水鸟,正在江面来回游动。

看见有人走近时,它就往江中间游去;看见有人远离它时,它就往江边游。它有时会将整个身子潜入水中,潜行二三十秒钟后,才从水中浮出来换口气。关艾说,这只水鸟看上去像野鸭但绝不是野鸭。

武汉市观鸟协会资深会员、鸟类专家姚波告诉记者,关艾见到的这只鸟是凤头鸊鷉。它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动物),也是武汉地区的常见鸟类。

凤头鸊鷉又名浪里白、水老呱、水驴子。它是鸊鷉中体型最大的鸟类,其成鸟体长五六十厘米,体重为0.5~1公斤。它的脖子很长且常常直立着。它是游泳高手,趾侧长着十分发达的瓣蹼。为啄食水中的鱼虾,它一口气可在水中潜行几十秒钟。

凤头鸊鷉喜用水生植物的叶子在江河或湖泊边的芦苇荡中建造浮巢。它爱吃鱼虾与水生昆虫,偶尔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它之所以在汉江现身,是因为它能在汉江轻松找到食物。

责编:张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