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近代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与毛主席始终站在同一条战线的同志非朱老总莫属,早在红军时期,朱老总和毛主席的革命友情就以“朱毛”之称传遍了中国大地。由于派对于毛主席和朱老总领导的红军恨之入骨,于是大肆用“朱毛匪军”等污蔑之词来称呼红军,但这也让许多不知情的群众以为红军中有一个姓“朱”名“毛”的人非常厉害,能令闻风丧胆。
朱德与毛主席
毛主席领导着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之后,始终站在他身边的朱老总就显得低调得多了。1959年毛主席决定不再连任国家主席一职,尽管干部群众多有顾虑,但毛主席坚持不当。按照惯常的做法,那么由上任的国家副主席朱老总继任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朱老总却并不同意这种安排。
朱老总为什么要拒绝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呢?
今天历史求知所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朱老总拒绝担任国家主席的背后原因。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革命友谊,一生为国朱老总是十大元帅之首,早年曾担任过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总司令,可以说一生戎马,只为报国。和其他人相比,朱老总在革命队伍里年龄偏大的,投身革命的时间也很早。
朱老总早期照片
1886年12月1日,朱老总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佃农家庭,虽说家境贫寒,但是朱老总的文化程度却不低,1905年,19岁的朱老总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了秀才。但彼时的清政府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正做着最后的自我挽救,那就是立宪运动,这是自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清政府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立宪运动正是从1905年开始,第一步就是废除科举。
没了科举,朱老总的秀才身份也没用处了,于是朱老总决定弃文从武,1909年朱老总前往云南求学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了领导的同盟会。这一年朱老总23岁,和毛主席一样,朱老总在年轻的时候就思索着救国存亡,他为国为民四处求索,1911年,朱老总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推翻了满清之后,朱老总的救国目标并没有完成,随后他又参加了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在战场上奔劳了十年之久,1922年,朱老总仍未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
朱德(前排左一)与云南陆军讲武堂部分同学合影
彼时的中阀割据,战乱不断,百姓更是民不聊生。虽说此时朱老总已经是滇军的旅长,月薪两万大洋,在众人眼里足以衣锦还乡,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昆明踏上了未知的革命之路。
革命永不止步。只要中国仍有贫困、仍有压迫,那么就会有革命者。
朱老总从朋友口中得知1921年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一个——中国,纲领是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反对封建军阀、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无产阶级。
朱老总一下来了兴趣,“这是个好党,我也想加入,你能介绍我和李大钊见面吗?”
朋友告诉他李大钊去南方了,另一位的领导人陈独秀在上海可以去找他,于是朱老总急不可耐地拉着朋友从北京赶往了上海。见到陈独秀后,朱老总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并提出要加入中国,但陈独秀却婉拒了朱老总的申请,原因是他来自旧军阀的军队,而中国彼时是“工人”的政党。朱老总并没有因陈独秀的拒绝而对革命、对加入中国失去信心,他决定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那里学习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
陈独秀
在巴黎时,朱老总寄住在一家中国商人家里,这位中国商人热情地向朱老总介绍着巴黎的情况,他告诉朱老总听说一个中国留法学生团体是,在宣传鼓动革命,朱老总当即表示希望这位中国商人带他去找这个组织。朱老总这才得知这个最近成立的中国留法学生团体名叫旅欧中国少年,负责人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周总理。朱老总又匆匆赶往柏林周总理的住处,在柏林结识了周总理和其他人,终于如愿加入中国。
当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到大革命时期时,朱老总在苏联正学习着军事,及至1926年夏才得以回国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发动四一二,大肆抓捕左派和中国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在万分危急时刻中国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朱老总也参与其中。
南昌起义油画
但和大家想象的不同,尽管朱老总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但实际上南昌起义的领导班子里并没有朱老总。关键原因正是朱老总带领参加南昌起义的队伍太少了,与叶挺11军8个团,贺龙20军6个团相比,朱老总仅带领了不到500人的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士兵也都上了年纪多成家立业有家室牵挂,不是专业受训的野战部队,在南昌起义结束后起义军南下时,这支队伍一哄而散,朱老总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周总理当时评价朱老总为“一位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陈毅则说“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中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当部队南下时,由于朱老总曾与滇军相熟,于是被指派在前面开路,在进入广东之后又让他位于末尾殿后,以便与追击的滇军。
朱德
直到三河坝战役,成为了朱老总人生的转折点。根据会议决定由周总理、贺龙带领2万主力南下作战,朱老总率原属叶挺的25师3000人负责在三河坝殿后,顶住敌人三天三夜。整个南昌起义,朱老总就获得了这三天的指挥权,也正是这三天让他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终身总司令。
当朱老总完成任务之后,部队损失六七百人,还剩两千多人,他打算收拢部队与主力会和,却得知起义军主力南下几近全军覆没,领导人全部分散突围,自己手上的两千人竟成为了南昌起义的最后火种。历史的重任交由在了朱老总身上,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个人能力,朱老总将部队进行多次整编,队伍虽然大大缩小了,但留下来的都有着自愿革命的精神,不怕牺牲的决心,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红军时期的朱德(右二)和(左二)、周恩来(右一)、林伯渠(左一)合影
剩余着800人的队伍,朱老总将其带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进行了胜利会师,从这时起,朱老总和毛主席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他们的名字也紧密相连在了一起。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开始,到1976年两位伟人相继去世,长达48年的时间里,朱老总与毛主席之间的友谊经受了革命的多重考验。
长征途中,朱老总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路线,面对众人对毛主席的质疑,朱老总坚决表示“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在得知此事后,毛主席深受感动。
1954年9月27日,毛主席以其在党内外、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和无人能比的崇高威望,当选为了中国第一任主席,而德高望重的朱老总,则当选为副主席。而在任期间,毛主席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不再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只因作为国家主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参加国事活动,而毛主席希望摆脱这些事务的干扰,抽时间多读一些书,多思考国内外的重大问题,以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研究。
朱德与毛主席
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怎么走,在革命时期,这个问题还容不得想,因为彼时中国人民还在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但在毛主席的设想里,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为1949年取得的新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而第一步正是为第二步做准备打基础的。所以毛主席才会在1949年中国革命快要取得胜利时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而这更值得骄傲的就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设时期。
为了潜心地研究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问题,毛主席想要摆脱一些党内杂务,专心于学术研究,这也表明了毛主席对权力的不贪恋,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未来发展的不断探索。
朱德,毛主席,
1959年4月2日,新的国家主席就要在今天的这次会议上选出。而当时的高层领导中,可作国家主席的人选应该有好几位,经过筛选之后,最终集中在了朱老总和两个人身上。但此时朱老总却有意拒绝了国家主席的职位。
力荐他人,高风亮节回想起和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往事,朱老总深知毛主席的脾气和禀性,但对于朱老总来说,毛主席不担任国家主席,自己就更不可能担任了。于是他给中央写信,主动提议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
为什么朱老总不愿意更上一层楼呢?
身为国家副主席的朱老总无论是在威望、声誉上都是众望所归,但是他却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务,至于原因则是朱老总亲口所说的自己年事已高,无法胜任。朱老总表示自己比毛主席还年长7岁,接替毛主席任国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更是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于是他再三坚持举荐。
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而朱老总则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而对于朱老总的谦让,毛主席也在不久之后提及此事,并以“我们的朱老总”相称,赞扬他为“肚量大如海”并号召党内外人士向朱老总学习。
我们应该学习朱老总什么呢?
1956年9月17日,朱老总在八大上的发言中曾说“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
这是朱老总给自己定下的基本准则,同时也用自己的言行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朱老总的入党之路极其艰难,在没有找到革命方向的时期,朱老总怀揣着爱国救亡的心参军入伍,在当时旧中阀的部队里来实现他的爱国理想。在找到革命组织后,朱老总放弃荣华富贵,远渡重洋只为救国救民,此后历经艰苦磨难从未有过半点退缩。
朱德在延安给红军指战员作报告
在南昌起义残部濒临绝境,军心不稳之时,是朱老总振臂高呼“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两万多人的南昌起义部队,最后真正保存下来的仅剩下800人,但正是这点家底成为了日后百万大军的基础,战斗力的核心。南昌起义保留的火种,从此再没有熄灭。
毛主席、朱老总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主义者的信念。他们是真正的主义者。一个好人,无论他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我们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主义者。主义者是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而为之付出一生的人。
朱德元帅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朱老总位居共和国元帅,却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去世,朱老总21年从未领取一份元帅工资。对待子女,朱老总曾不止一次说“我是无产阶级,我死后,你们没有什么可继承的。”
朱老总一生戎马,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1976年7月6日,朱老总在北京逝世,毛主席称其为“人民的光荣”。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关注历史求知所,咱们下期再见。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