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一支字辈:先道肖业崇(宗)德乃昌家和国泰春满华堂元良广建福祉昭彰慎修维礼吉瑞宁康克勤守俭思泽绵长。
安徽六安朱氏字辈:元木振成大永西久盛昌。
安徽无为朱氏字辈:永世吉昌天能在晓道雨为良。
安徽太湖柘林朱氏字辈: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傅世芳。
安徽萧县朱氏字辈:光裕兆经济绍述延存良慎修德业茂礼怀益思长。
安徽庐江朱氏字辈:家帮世芳业守元良成来其绍。
安徽长丰朱氏字辈:在廷世永茂文克纪道广为民学化良金书佩邦本。
安徽寿县朱氏字辈:锦忠良玉德宝士树熏宏安乐拜家顺显印道影龙。
安徽濉溪朱氏字辈:兆茂金士传明印清。
安徽当涂朱氏字辈:天开万大昌承宗应世美。
安徽淮南朱氏字辈: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安徽巢湖朱氏字辈:良日元成绍,本贞奎全永。贵灿堆银汉,桃红印玖江。
安徽肥东朱氏字辈:平德宗正家邦远应传道文明开科繁荣。
安徽泾川朱氏字辈:云华辉玉镜琴瑟蕴和声涧采频繁秀庭钟兰蕙荣天子本贤明文武庆安平一宗成大谱永世仕光荣人才应会昌有德发其祥保定徵元吉傅家益引长。
安徽宿州朱氏字辈:廷丛有克学怀敬广道清永安乐吉庆家邦保太平书经开昌运长春天地同传之百世远万古一朝星。
太湖柘林朱氏字辈:
旧序: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
增序: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傅世芳。
安徽安庆宿松朱氏派系字辈:(注:宿松朱氏一世祖即太湖朱氏一世祖又是安徽舒城朱氏一世祖):本建任仲友,仕聊驾滋可。应国宗孔孟,诗书礼仪风。仁才咸正启,精学愈洪通。忠厚绵先绪,舜民永久隆。
祖籍明初应天凤阳府临濠(今安徽凤阳)一支字辈:仲应文秀远用守廷得孟宗元志大道荣光世盛昌。
安徽朱氏的朋友,你的字辈还记得吗?你家族还在按照字辈给孩子起名吗?如果文中没有统计到你的字辈,还请你在文末留言,留下你的字辈和坐标,方便你的族人认祖归宗!
江西朱氏一支字辈:盱南廿十一都里。
江西盱南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国旌隆考亭垂统绪道学衍宗风世第培原厚各门紫气先。
江西赣州朱氏字辈:英贤日挺生钦战青和处。
江西穆湖朱氏字辈:叔德思仲服孟若玉以时应正日振 猷。
江西南昌朱氏字辈:穆肇兴邦泰际珍家光茂承先启后昌明永敦孝友志传忠良诗书立身华国文章。
江西九江朱氏字辈:景庆星慧……
江西高安朱氏字辈:世德永维新承宣思继起。
江西抚宜仙乡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灿茂林生桂馥秀苑发奇兰祮祥呈蔼瑞美彻自昌蕃豪杰扬梓里作述著邦乡。
江西九江朱氏一支字辈: 点顺同遵守,修齐大学篇,思泉方饮水,浴后潜光年,XXXXX,XXXXX,隔言明左右,祖泽万千年。
江西朱氏的朋友,你的字辈还记得吗?你家族还在按照字辈给孩子起名吗?如果文中没有统计到你的字辈,还请你在文末留言,留下你的字辈和坐标,方便你的族人认祖归宗!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境内矿产藏量十分丰富。全市总面积达811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有376万人(2022年)。
说起娄底,不得不让人想起湘军。湘乡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故乡,现双峰县存有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里也是湘军早期创始人王鑫的家乡。
历史上狭义的“湘军”,是指王鑫、罗泽南当年带领的那支湘军。后受制于曾国藩,多是湘乡人,所以称之为湘军。并非“湖南湘军”。
当年太平军转战湖南时,就已有王鑫率“湘军”来援的记载。
要说晚清湘军最早者,在太平天国起义军还没进入湖南时,早期的湘军人物是江忠源、鲍超等人。
江忠源在广西全州蓑衣渡大败太平军,继则鲍超固守永州城,伏击太平军,打响太平军进入湖南的第一战。
他们是最早抗击太平军的人,其他湘军将领大多是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才起来的。所以江忠源有湘军开山鼻祖之美称。
往后清咸丰三年曾国藩正式组建的湘军,娄底杨家滩有大量人员参加,形成了一定规模。现存大量湘军故居和古建筑群,故娄底杨家滩有“湘军故里”之称。
涌现出了李续宾、刘岳昭、周宽世、肖启江等多位将领。仅杨家滩籍湘军人物,湘乡县志为其作传的就有58人。
娄底市有409个姓氏,人口较多的姓氏为:刘姓、李姓、王姓、曾姓、陈姓、谢姓、吴姓、肖姓、罗姓、张姓、彭姓和周姓等。
娄底姓氏移民人口
娄底在古代是属于荆楚之地。
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群雄混战北方人有南迁湖南境内。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发南岭地区,也有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各地。迁入地就包括娄底地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北方百姓大量逃亡南方。南朝时期,湘乡就有7万余人。
唐朝五代时期,有江西移民进入湖南娄底地区。
两宋时期,”靖康之乱”,有刘姓、彭姓、傅姓、朱姓、谢姓、肖姓、胡姓、李姓等多个姓氏南迁娄底地区。此时,湘乡约有13万人。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不断,造成境内土地大量荒芜。朱元璋统一明朝后,将江西居民大量迁往湖南,史称“江西扯湖南”。有聂姓、曾姓、黄姓等多个姓氏迁入境内。多来自江西吉安府。
据1997年版《娄底市志》记载:境内31个姓氏家族,有25个来源于江西,占比80%以上。主要是宋明时期从江西吉安府迁入。
据1993年版《湘乡县志》记载 :境内宋、元、明时期都有人口迁入,大部分来源于江西,迁移时间以明初居多。
据1993年版《双峰县志》记载:境内21个大姓,有18个姓氏是来源于江西,占比85%以上。多由宋元明时期迁入境内,迁出地主要来自江西泰和、永新等地。
据1996年版《新化县志》记载:境内58个姓氏家族,有54个姓氏家族是从江西迁入。迁入时间唐宋元明都有迁移。江西移民以泰和县居多。
明万年十年,湘乡人口约有4.5万人(成年人口)。
清朝时期,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加之自然灾害严重,造成大量人口流失。清康熙18年,湘乡人口减少至6000余人(成年人口)。
清宣统3年,境内人口约有7.8万人。
时期,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人口有所减少。1932年境内有人口12.1万人,至1942年人口减少至11.1万人。
解放后,1952年境内人口约有12.3万人。
50年代后期当地钢铁工厂等重工业建立,有大量职工家属迁入。1958年境内人口约有14.5万人。
1957年以前,娄底不过是1000多人口的小镇。由于1958年涟源钢铁厂建立,娄底镇人口上升至2.8万,往后逐渐成为市级驻地。
1964年,境内人口约有14.5万人。
1977年,涟源地区成立,大量机关单位人员调入境内。1978年境内人口约有20.8万人。
改革开放后,当地一些民营企业兴起,也有大量人口流动。至1990年,境内人口约有30.1万人。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娄底市常住人口约有382.69万人。
其中,娄星区约有75.2万人。双峰县约有68.5万人,新化县约有119.6万人,冷水江市约有32.9万人,涟源市约有86.2万人。
娄底姓氏介绍
娄底姓氏数量主要从解放后陆续增加。1949年境内有186个姓氏。1988年统计时,境内有409个姓氏。
其中1000人以上的姓氏36个。分别为:
李姓、刘姓、彭姓、肖姓、周姓、谢姓、曾姓、黄姓、贺姓、颜姓、傳姓、王姓、杨姓、陈姓、龙姓、张姓、聂姓、成姓、罗姓、吴姓、柳姓、邓姓、朱姓、廖姓、谭姓、喻姓、邹姓、胡姓、易姓、蒋姓、梁姓、邬姓、唐姓、尹姓、龚姓、赵姓。
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姓氏有305个,还有68个人口仅有1人的姓氏。
娄底是个多民族的地区
在以前,境内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抗日战争胜利后陆续迁入。1964年人口普查时,境内有12个少数民族,人口仅有63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境内有24个民族,有汉族、侗族、回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还有一些无法识别的民族。汉族约有29.9万人。少数民族有23个,人口897人。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217人、土家族191人、侗族135人、回族155人、满族58人、壮族49人、瑶族38人等。
娄底姓氏名人
娄底历史上人物众多,尤以晚晴湘军人物显著。
有湘军统帅曾国藩,湘军名将曾国荃、王鑫、刘锦棠、罗泽南、李续宾、刘蓉、刘岳昭等。
近现代又有近代革命家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抗日将领方鼎英、作家谢冰莹、最美奋斗者罗盛教、开国将军李聚奎、陈正湘、姜齐贤等人。
附:娄底市各县区50大姓氏占比(仅供参考,人口万)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娄底地区的姓氏文化。谢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